建构鲜活的精神世界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on3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职高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理解则离不开思想感情的体会。如果单纯教字、词、句、篇,师生游离于文章情感之外,这样的教学,人物的音容笑貌不见了,景物的情趣淡漠了,把本来生动感人的课文,讲得形散神离,枯燥无味,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没有了。失去了对感情的体会,也就失去了文章的灵魂。这种只讲其表、不解其里的程式化的教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后果。在呼唤新的教学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熏陶,贯穿于日常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去。
  如何实施人文教育,引导学生接受情感熏陶,铸造完美精神世界?通过实践,笔者体会到:教之以情,激起共鸣;启迪想象,引入意境,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一、教之以情,激起共鸣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创作者之所以能“辞发”,在于“情动”,文章之所以“虽幽必显”,在于观文者的“入情”。刘勰在这里说明了“情”对于创作者和鉴赏者所起的重要作用,文章是心灵的产物,鉴赏一篇文章同样也需要用心灵去感悟,只有观赏者的心灵和创作者的心灵产生了沟通,乐其所乐,悲其所悲,才算读懂了一篇文章。所以说,在潜移默化上,在情感熏陶上,在对于学生思想产生影响上,语文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语文课堂教学能做到“披文以入情”,以及“讲文以入情”,就一定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认同并引起共鸣。这就跟演员演戏要“进入角色”是一样的。那么关键是如何使学生“进入角色”。
  首先,讲究开讲艺术,营造课堂教学气氛,“新课导入”这一关尤其重要。上课伊始,学生的情感,处于蛰伏状态,如何掀起学生情感波澜,促使学生进入最佳情境?实践证明,或渲染一种气氛,或创设一种情境,或高唱一首歌,或竟猜一个谜,或播放一段乐曲,或表演一个小品,或朗诵一首诗,等等,均有良好效果。比如讲《拿来主义》,导语:作家冯骥才访问法国时,有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人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成功,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设了和谐的课堂环境,在和谐的美的情境中教与学,便会有意想不到收效。总之,开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创造,它是打开学生求知大门的金钥匙,更是架起教学目标的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的金桥。实践证明,好的开场白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让文中所写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意,猛烈叩击学生心扉,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让学生跨越时空、激发兴趣、丰富想象、激活思维,受到情感熏陶。
  其次,以读入情,以读入境,以读会心。掌握一定技巧、富有感情的朗读,能将学生引入意境,从而认识文章中反映的客观现实而受到教育。人们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学生去意会文章不可言传的入微之处,唤起激情,进入意境,就是凭借朗读来加强情感体验的,所以要求教师的示范朗读。教师融之以情,读出感情,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内容优美、语言生动的美文佳作,教学这样的文章,不宜把知识过于割裂,而可通过有感情朗读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可让学生从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方面直接感受作品的内容,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美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在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下,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这如读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能使人领略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豪壮之美;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能让你陶醉在淡淡荷花的恬静之中。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善于继承,勇于创新培养坚强意志,如读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会领略这样的哲理:莫为曲折所阻,勇敢走进曲折,定会到达新的天地。在阅读教学中陶冶高尚情操,教育学生在各种境遇中磨砺自己,勇敢地面对逆境,冷静地面对顺境。在这个丰富的精神世界里唤醒、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启迪想象,引入意境
  “语言艺术是不具备形象的物质形态,欣赏者凭感官直观不到任何形象,而需要通过语言符号在想象中感受艺术形象。”语言艺术具有表现性和再现性,表现和再现的桥梁是想象,这确实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问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善于启迪。如果我们教师能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启发想象力,引入意境,激发他们求知欲,这正说明了教学达到了探究知识真谛,启迪心灵的崇高境界,那么如何引导呢?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在提问时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愿望,最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起码要收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效果。在解决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以启发,开启心灵之效果。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中,我就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讨论宝黛初见时宝玉和黛玉不同的反应。学生通过讨论和快就会发现宝玉是“笑”,黛玉是“惊”,在学生的发现基础上我提出问题:这一“笑”一“惊”分别表现了人物内心的什么特点?这样,通过抓关键的词,进行比较,学生很容易旧理解了宝玉的率直,黛玉寄人篱下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其次,适当设计一些多角度思维练习,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情感升华的效果。在学习《祝福》时,有学生提了一个“如何看待祥林嫂抗婚“的问题。我按照一般书上说法,不假思索地说是受了封建礼教的“烈女不嫁二夫”思想的毒害。有同学当既站起来反对:“老师这是牵强附会!难道对爱情的忠贞就一定是封建礼教吗?更何况祥林嫂还沉浸在刚刚失去丈夫的悲痛之中呢?”我肯定这位同学的独特见解,同时阐明我们分歧的原因是对祥林嫂的情感立场不同;他是站在尊敬的立场,而我是站在同情的立场。同学们热情高涨起来,形成两派,进行讨论。在这样的基础上,我顺势提出这样几个问题:祥林嫂的婆婆有没有权力卖她?第二个丈夫死后大伯有什么权力来收屋?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侮辱和迫害,靠的是什么?是不是只有祥林嫂才有这样的遭遇?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能了解旧社会套在劳动妇女身上的无形枷锁,对吃人的封建礼教也产生了无比的痛恨。
  再次,把色彩和画面引入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心入其境。人的感受是一种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它能够令人产生心旷神怡的美感,客观的刺激可以引发我们千变万化的情感产生。教授《都江堰》时,学生往往对都江堰缺少直观感受,如能在网上下载一些图片加以印证,让学生对画面想象,这样余秋雨笔下翻卷咆哮的壮景便可历历在目,理解背诵也就容易多了。文字是理智的,画面和色彩是情感的,用它们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借助丰富想象,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
  三、总结
  “披文以入情”,并进一步做到“讲文以入情”,以情营造教学氛围,以情再现课文形象、意境,以情朗读,以情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是语文教学情感熏陶的良好途径。当然,语文教学情感熏陶实施途径还有很多,如能掌握教学艺术,来加强情感教学,把课上生动,让学生忍俊不禁,让学生心向往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课应该是一首感人的诗,是一幅精美的画,是一曲动听的歌,只有这样,才能更激起学生勤奋学习的热情,以达到发展智力,塑造灵魂,净化情感目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百花齐放,春满人间。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活学生的学习的动力、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由衷的热爱。在教学中,我们从以下六方面入手:一是引导学生,对学习目标自主确立;二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期待;三是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大胆质疑;四是突出学生作用,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探究合作;五是引领学生,在运用中锻炼语文实践能力;六是放开学生,在自主评价中提升自己。经过实施,取得
期刊
一、新课改后初中物理教学要求  过去的初中物理教学主要采取教师讲授式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熟记基本的概念知识,学习的内容由教材大纲或教师定论的方式呈现,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和记忆,参与传统的考试考评,缺乏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针对过去传统教学弊端,新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同步,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教
期刊
幽默体现着教师的智慧,幽默展现着教师乐观的性格和开朗的胸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中,幽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还是一样要让语文复习课充满笑声,本人就这一点谈谈自己的浅见。  最近,高三年级的老师普遍反映学生不听课,觉得语文复习课非常难上。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复习课中,这与高三的教师是否有幽默感是分不开的。 
期刊
摘要:通过列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7-9年级所选古文篇目中含“而”的句子,质疑分析“杂然而前陈者”等句中“而”的用法,并谈谈古文学习中记诵积累、质疑探究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疑义分析;“而”的用法;记诵积累;质疑探究;养成习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推行以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之风日盛,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正在逐渐养成,质疑问难便
期刊
摘要:教学资源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学资源的支持,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更需要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应用,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素材,拓宽视野。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授课内容和学生协调、融洽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多维突破;关注时政    时代感教学资源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信息时代面向中小学教师的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形式的新探索,提出构建具有地域性的教师个人空间型网络教学资源库的设想。这种资源库吸取了全国性的对教学资源和教师用户两个中心并行的网络资源库的优点,又避免了其联系性不强,数据冗余等缺陷。本文同时也概略论述了此类资源库的设计和建构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教学资源管理;网络教学资源库;教师空间;网站建设    网络教学资源库作为教学资源的重要载体
期刊
摘要:苦难是余华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一大主题话语。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是以许三观卖血为线索,叙述他一生中面对的各种苦难以及他在苦难边缘的挣扎。在苦难文本环境中余华丰富地表达了苦难小人物人性深处之善。  关键词:许三观;苦难;人性之善    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在创作转型后的代表性作品。作者用朴实而洗炼的笔墨,冷静而集中的笔法,讲述了丝厂送茧工许三观一生十二次卖血的故事。苦难中,在解决
期刊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小学生刚接触英语,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也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但不具备学习英语的经验。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这起步阶段,激发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兴趣;创设情景;体验参与
期刊
摘要:当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乒乓球教学不论在师资、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众多缺陷,这已经严重影响着乒乓球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现状的分析,试图探讨相关对策。  关键词: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现状;对策    一、引言  众所周知,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作为一项易于学习、趣味性和娱乐性都较强的体育活动,一直以来很受人们的关注和喜欢。随着乒乓球运动在全国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及素质教育的强烈呼声下,“学科整合”被提到了课程体系的重要位置。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学科融合性很强。《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尽量挖掘教材中能与其他学科知识互相渗透的内容,杜绝“各自为政”的做法,把学生从传统的单向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使之有机会站在不同角度,关注英语教学中遇到的同一问题,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