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国家”理论与印度的教派斗争

来源 :当代亚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MM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教派之间的冲突和斗争一直是印度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它严重地阻碍着印度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印度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度,现有六种大的宗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据1981年印度人口普查的结果,印度教徒为5.5亿,占印度总人口6.7亿的82.5%;伊斯兰教徒为7600万,占11.4%;基督教徒为1600万,占2.4%;锡克教徒为1300万,占2%;佛教徒为470万,耆那教徒为320万,其他教徒为280万,三者占1.6%。在
其他文献
<正> 冷战结束导致东南亚地区的形势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并引起该地区一系列国际关系的重大调整。美、俄力量的撤退、印支国家与东盟的和解以及东南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东盟国家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中。东盟利用这一形势,通过扩大自身组织、推进次区域经济合作、建立多边安全框架以及调整与亚太主要大国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的战略举措,迅速崛起成为亚太地区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
<正> 新加坡建国三十年来,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瞩目。新加坡经济建设的成功是和政府重视教育分不开的。 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缺乏的小岛国,人力资源是唯一重要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把自己和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向整个国际
<正> 稍微了解南亚情况的读者不难发现,60年代至今,南亚诸国的当政者中,有不少是女性,还有的是前政府首脑的子女,她(他)们都有下列之一的特点:或丈夫当政时被人暗杀,或父母掌权时遇刺身亡。前者有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孟加拉国总理卡莉达,后者有巴基斯坦总理贝·布托、斯里兰卡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印度前总理拉·甘地。人们将这一世界奇特而在南亚普遍的现象称为“孤儿寡母现象”。
本文是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政策专家小组于1995年11月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仅供参考。
<正> 亚太地区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展望21世纪,许多学者广泛关注的主要议题是:在富于发展潜力的亚太地区,能不能像欧共体或北美贸易区那样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实现没有关税和其他壁垒的自由贸易;实现没有国界限制的物资、技术、金融及各种人员的自由交往,达到本区域内国与国之间在经济贸易领域相互补充、平等互利、共同繁荣的目的。许多学者认为,目前地区内存
<正> 用公款吃喝不仅在中国已成了社会公害,在其它国家也是屡禁不止,令政府头痛。在日本,全国地方官员每年用公款招待宴请中央级官员的费用已达天文数字,1994年便超过了30亿日元(合3亿美元)。 日本政府开始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地方自治省专门颁布了一道法令,指示各都道府县政府官员必须“节约”政府资金,并应采取与该省相同的措施约束下属人员。
<正> 1995年12月18日,第四届国际佛教学术奖颁奖仪式在中国社科院举行。任继愈、郭朋、方立天、巫白慧等佛学研究专家和学者60余人出席。任继愈先生主持了向黄心川先生的颁奖仪式。 此奖是韩国民办研究机构大韩传统佛教研究院在韩国独立后设立的。该研究院主要研究韩国传统佛教的历史和现状,整理出版有关亚洲佛教的经典和著作。1978年至今它先后以元
<正> 执政555天的日本首相村山富市突然辞职后,自民党总裁桥本龙太郎当选为第82任首相。这是第三次自民党、社会党和新党魁三党联合执政,也是时隔两年半之后,日本第一大党自民党领导人重新登上首相宝座。对于这一新的变化,日本政财界一些人士认为:这预示着日本政界的新老交替和“第二代政治家时代”的到来。
<正> 亚欧两大洲地域相连,自古以来命运就息息相关。从公元前1世纪凯撒大帝征战欧亚建立罗马帝国到11世纪十字军东征,从14世纪成吉思汗西战欧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力量在远东和欧洲战场共同作战,亚欧就形成了休戚与共、彼此影响的安全战略关系。
<正> 一 美国亚太战略在经过1993和1994年调整后,已基本确立。美国政府90年代中后期亚太战略的基本框架是:以安全问题为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以经济利益为目前优先解决的重要课题,以民主人权外交为重要手段,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上同时展开攻势,全面参与和介入亚太事务;巩固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泰国的联盟关系;改善和调整同非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