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推新文明,善治明示世界

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learns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中国特色”和“中国式”为其鲜明的域观特征和真理意义,而不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条和可以适用于所有民族国家的普世规律为幻象。
  确立这样的新观念,是百年努力和实践创新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既是理论型政党,又是实践型政党,在世界主要文明形态信仰中,是对意识形态教条和模式崇拜的第一个深刻彻悟者,即深刻认识并明确主张,价值观和历史文化各异的国度须实事求是地做好自己的事,而不强求由唯一价值观体系所塑形的同质化世界。承认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各有自己的文明形态、制度特征和历史经历,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才是真正的大胆思想解放。勇敢突破教条桎梏,放弃万国归一的幻念,中国共产党先行一步,其他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教条信仰者也终将会“解放思想”,即放弃强求各国同质一律的固执,尊重文明多元包容,接受世界多边共治。任何文明形态都不可幻想,因自以为具“普世价值”的意识形态教条可以实现,就自大地宣称“历史的终结”。各文明形态的制度改革永远在路上,未有终期。只有在这一认识理念上取得共识或谅解,全人类才可能真正有世界安全,使“文明冲突”不再困扰人类。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爱国主义是其强有力的精神能量;而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又始终信奉和坚持国际主义精神。与“国际歌”的时代相比,新时代为国际主义赋予了新内涵。体现国际主义精神的国际援助和国际合作,不是为了输出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而是各国相互吸纳文明因素但绝不强求文明归一。中国明确主张不干预其他国家的主权内政,而是致力于办好中国的事情,实现中国自己的“两个百年目标”。中国最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境界,是努力通过自身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向世界明示一个善治中国,而与人类各种文明形态和不同国家民族共享广泛包容的国际秩序。善治中国将成为各类合法经济活动主体的投资乐土和安全净土,并自觉承担起推动人类健康发展的“天地人和”国际责任。
  据此,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不能是封闭的孤芳自赏和我行我素地独步世界。“现代化”的本意即为,各国内外充分开放和相互尊重交流,包括与不同利益格局和意识形态信仰的各国之间的相互尊重交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其客观趋势。这必然产生一个看似两难的现实问题和复杂关系的挑战:既然不同文明形态和不同性质国家,共处于同一个世界,由于价值观不同、利益格局有异,当然就必然会有不同的意见、主张和行为方式,因而,各国也就有不同的制度安排和秩序规则。那么,国际秩序是否会令人担心地“碎片化”“无序化”和标准“双重化”甚至“多重化”?这样,人类世界是否能共处共通,就取决于能否使不同制度的规则体系之间实现相互理解、接轨和畅通。所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最大挑战和艰巨工程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只是中国自己的规则秩序现代化,而且要实现不同国家间的秩序规则相容和对接。有些制度规则须各国相同,一致遵守,避免双重或多重标准冲突,导致混乱和不公平;有些制度规则却因各国主权原则或具体国情有异,只能实行有差别的制度规则,但可相互协调,保持“和而不同”。可见,规则博弈和规则协调,将是世界新时代的最深刻挑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正面临更大的压力和使命。
  在根本意义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文明形态的推新工程,不仅将内涵化于中国经济社会与民族精神,而且要国际化于人类文明社会的共同体。因此,中国改革开放不仅要实现国家善治,而且要向世界明示中国的善治之缘由,让不同文明形态和国家民族能够理解中国善治的文明意义。人类文明自语言和文字的产生而始,所以,理解和沟通是文明之源,更是中国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源。如果不能明示就难以相互理解,如果不能相互理解就难以共处共享,如果不能共处共享就难行有效善治。所以,善治中国的制度自信和改革自信,不只是局限于自己相信自己,而且要让其他文明形态不同价值体系的国家也能够理解、承认至少是尊重中国的新文明形态和国家制度。这是一个更为困难的改革开放任务。从这一意义上说,体制改革必须和必然是充分对外开放和开展深度国际沟通的过程,封闭自傲就无法明示世界。与世界各国沟通交流、相互借鉴、畅通衔接,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在这样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条件下,国家才是真正强盛、安全的,人民的安居乐业、幸福自尊才是真正有保障和可持续的。
  中国的改革和善治,不仅探索适合国情的国家制度,而且力求形成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让“一盘散沙”的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的强大国家。这是中国文明新形態所认同的国家进步方向和治理体系特征,但并不是要苛求其他文明形态中的国家都必须模仿的治理体系方向。中国之善治有自己的文明形态特征,中国以善治明示世界,并不是期望成为其他国家的制度“样板”和示范,但可以给世界以重要启示:人类文明的形态和现代化的道路,可以多元殊途。中国有中国的文明价值观,其他国家也可以有自己的文明价值观;中国有“中国特色”,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特色。同质一律不是世界现实,异彩纷呈、丰富多彩、包容共存,才体现人类发展的鲜活生命和壮美景象。
  改革推新文明,善治明示世界,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全人类的伟大贡献。中国以善治告诉世界,以历史告诉未来:各国经努力都可以实现适合自己国情的善治。同时,中国故事也告诉世界:善治绝非易事,中国迄今仍然在为应对各种挑战和化解各种难题而进行艰难的创新探索,并有充分的思想认识:改革永远在路上,历史没有终点,而且还要准备付出可能失误挫折的很大代价。世界各国和人民也都将在磨难中前行,永无止境地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这注定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宿命。
其他文献
【提要】本文对企业家精神、企业成长及二者相互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归纳提出了3个基本假设和16个从属假设。借助剔除了缺失项后的2321个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工具,透过研究所构建的模型,对本文提出的各个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本文基于样本公司数据,测算了企业家精神水平,并对不同类型企业家精神水平进行了简单分析。研究检验了样本公司数据与所构建模型的拟合性,发现样本公司数据能够与模
期刊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特别是稳定粮食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为此,11月2-3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下,中国经济年鉴社、国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舉办了“2019(第六届)中国粮食与
期刊
【提要】本文旨在更好地理解全球制造业就业的演变。自2000年以来,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迅速,这主要是因为对制成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不过,无论是在金融危机之前还是之后,制造业就业都增长得非常缓慢。制造业新增工作岗位只能为10%的新增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大部分制造业新增工作岗位主要都在中国,大多数国家的制造业就业占比都在下降,还有一些国家(包括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就业
期刊
【提要】2020年春季将至之时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数万名受感染者的中国家庭带来深重的痛苦,亦使得无数人放弃假日团聚计划,转而投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阻击战,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干扰。在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自2月3日以来,包括湖北省在内的全国各地新增确诊病例数量呈持续下降势头,并逐步趋于平稳。人们在“抗疫”的同时,亦开始关注如何做好“疫后”生产秩序的恢复。那么,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
期刊
【提要】中国农村改革是从土地制度改革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打破了大锅饭制度的束缚,拉开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序幕。四十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从“两权分离”向“三权分置”的演变,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本文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流转政策演变和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为脉络,分析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对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
期刊
【提要】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反映,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2020年一季度的生产经营产生了明显不利影响,企业营业收入明显减少、运营成本增加、盈利下滑,但多数企业对二季度生产经营形势持相对较乐观态度。多数服务业500强企业认为,只要企业自身积极作为,加上政府精准帮扶,尽早将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扩大国内市场有效需求等方面的举措落到实处,就有可能实现全年经营计划目标。  【关键词】服务业企业
期刊
【提 要】调查显示,当前企业家精神呈现五大新特征,主要表现在:更讲诚信、尊重他人;更具责任感,普遍有回馈社会的意愿;更重创新、善抓机遇,努力发展持续竞争优势;更加敬业,热爱事业并坚韧执着;更善于思考、重视学习,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调查还发现,当前企业外部环境面临深刻的变化,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压力持续加大,企业家期待政府保持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提振企业家信心,通过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尤其
期刊
【提要】2019年,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经济在抵御下行压力中显现韧性,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2020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乏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我国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因素交互影响,加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消费、投资和生产形成冲击和广泛影响,经济运行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多。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最大限度降
期刊
【提 要】全球金融市场一直受到贸易紧张局势起起伏伏和人们对全球经济前景日益担忧的冲击。2019年4月以来,由于对全球范围内更多货币宽松政策的预期,金融状况进一步缓和。利率大幅下跌进一步推动了投资者追逐收益的行为,并推升部分市场的资产价格。尽管宽松的金融环境有利于缓解近期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但也使得金融脆弱性进一步积累。在此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中期风险显著上升。政策制定者亟需采取行动,解决
期刊
【提 要】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处于政府年初设定的6%至6.5%预期增长目标之间。对一个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而言,并且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的形势之下,能够保持这个增长速度实属不易。不过,从中国自身的发展目标任务来看,这一增速已近底线。导致中国经济增长下滑的原因有周期性因素、外部性因素,更有内部体制性、结构性因素。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