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读天地 灵心绘妙文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H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的呼唤
   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旖旎与神奇。
   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散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常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山风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
   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活在我的心中,它帶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深入云霄、高不可攀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那山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
   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于岩石的阴影下。身边所有的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憧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地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儿,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感动,让人震慑,让人迷惑。
   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
  (作者琼瑶,选自《名家名作》)
  亮点借鉴
   1.忆事抒情。作者回忆童年时代故乡的山,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写,同时融入自己的情感,把读者带进浓郁的抒情氛围之中。“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把山人格化,正是这样融情于景的写法,文章才有了动人的魅力。
   2.绘景传情。作者用细致的笔触描绘了玉山独特而壮美的景观。因为作者观察细致,在语言调遣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所以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让读者获得多方面美的享受。“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的描写离不开情感的融入,景物本身无所谓感情色彩、思想意识的,但只要作者对景物倾注内心的情感,就能够产生情景交融的效果。
   3.直吐深情。文末作者直接倾吐,借山的呼唤写出自己对理想的追求。
其他文献
文题速递  方法步骤   1.明確写作对象及写作内容   由文题可知,这篇参观记的参观者是自己,参观对象是一处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馆)的类型、大小、地理位置等不受限制,如名人故居、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天文博物馆、美术展览馆等,大到世界级的、国家级的,小到村镇级的、个人级的都可以。甚至一些数字博物馆也可以。   写作时,要交代参观的时间、地点、同行的人物、参观的过程
期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站在山巅,诗仙李白的豪句脱口而出。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在五彩甘南度过梦幻般的七天。夏季的草原,天高气爽,能见度很高。天地之间,绿草茵茵,繁花似锦,芳香幽幽,一望无涯。草地中星罗棋布地点缀着无数小湖泊,湖水碧蓝,小河如藤蔓把大大小小的湖泊串连起来,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草地风景无限,可赏草地风光,可听牧歌悠扬,可垂钓黄河鱼野炊,可骑马驰骋草原,
期刊
文题呈现   我们身边有很多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以“文化遗产”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写作点拨   1.选定一项文化遗产来写,如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无论选取哪一种来写,都要抓住其特征,写出其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及历史意义。   2.遵循规律,有
期刊
菲利帕奇小时候生活在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农庄里,因为战争与贫困,他只读了小学就留在家里帮着父母打理农庄,同时继续自学。   18岁时,菲利帕奇报名加入了贝尔格莱德法学院的自修班,这个自修班不要求进学校听课,只需要考试到场就行。菲利帕奇就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但那些年里战火实在太频繁了,再加上农庄的工作繁忙,菲利帕奇总是无法完成学业。   1979年,19岁的菲利帕奇告别亲人和家园来到美国,因为语言障碍
期刊
愚公不愚,他有对理想信念和远大目标的执着追求。愚公移山,包含着我国古代人民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思想,也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人类不怕艰难、不畏险阻、迎难而上的正确选择。著名学者傅斯年曾讲:“我的人生观念就是愚公移山论。简捷说罢,人类的进化,恰合了愚公的办法。”智叟认为移山目标不切实际,貌似明智,实为目光短浅、逃避困难。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不断,中华民族多灾多难、内忧外患——只有历经苦难的民族,才
期刊
夕阳沉入大海,白鹭振翅归巢。茶余饭饱的时刻,我与左邻右舍围坐在门前,絮叨着家長里短。朴实亲切的笑声围绕着我,勾起了我对邻里间和睦相处的美好回忆。  大妈的菜园   住在东头的大妈门前有一小块菜园,一年四季,“物产丰富”。春天,大妈亲手割下鲜嫩的韭菜;夏季,火红的辣椒骄傲地生长;秋天,硕大的南瓜引人注目;冬季,胖胖的大白菜经大妈之手送给邻居。年年月月,我们的餐桌上少不了大妈亲手栽种的蔬果。口中尝着新
期刊
文题导入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这首《感恩的心》唱出了我们的心声。感恩,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幸福。学会感恩,人生会更加灿烂,更加美好!   请以“感恩”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习作展示  感恩的花,开在成长的路上  郭骐羽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对大地的感恩!“爸,放着别动,我来!”“妈,您太累了,
期刊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驱车千里,只为一睹故宫博物院的风彩。   上午,我们随人群从午门进去。午门从正面看有三个门洞,进来后转头看却成了五个门洞,这就是所谓的“明三暗五”。   听导游介绍,故宫博物院建于1925年,占地72万平方千米,屋宇9000多间。城墙外有宽约52米的护城河环绕,曲折多姿,形成一座深壁固垒的“城堡”。它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三大宫殿之一。   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分为
期刊
用时间来证明他们错了   有人说从贫民窟里打拼出来的,很少有黑人,但是,美国就有一位黑人女子,经过自己一步步努力,成为一位成功女性,她就是米歇尔·奥巴马。   1964年出生的米歇尔,从小在芝加哥南部的贫民窟生活,她的父母经常教育她,要自强自立,那时候,经常有人指着黑人小孩子说:“知道吗?因为你是黑人,再努力也不够优秀!”她听后很不服气,决心勤奋读书,改变人们的看法,她要用行动告诉这些人,他们错了
期刊
似水如沙久相伴   2019年9月17日,81岁的樊锦诗被正式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樊锦诗,人们叫她敦煌女儿,可她生在北平,长在上海,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25岁那年,她前往大漠深处,与莫高窟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   “为什么来敦煌?”樊锦诗回答说:“爱上了莫高窟,把研究、保护石窟当成了一份终生的事业。”上世纪60年代的敦煌,条件还十分艰苦,住土房,睡土炕,吃杂粮,喝宕泉河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