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澳门的传道者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s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一位声名远播的书法家,更是一位书法文化的推广者。三十多年的书法教学路上,一路艰辛,一路欢乐,一路执着,一路收获,他一心一意地奉献着,特别地慷慨。
  他的书艺以隶书、楷书着称,并兼行书、草书、大篆、甲骨文,传统功力深厚,书风凝重稳健或飘逸潇洒,他的作品在全国、澳、省各级大展(赛)中共获金奖、银奖、一等奖等四十余次。先后三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并出版书法集:《莫华基书法集第一辑》、《莫华基书法集第二辑》。
  莫华基先生一家四人在澳门书法界均有造诣,蜚声澳门,是澳门乃至全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莫华基先生,澳门蔡高中学语文老师、澳门中华教育会、澳门黑沙环牧民中心及多间中学书法班导师,现任澳门中国书艺会理事长、澳门中华教育会常务理事、澳门艺林书法学会秘书长、澳门中国语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辽宁燕州书院高级院士、中国河南东方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北京中国秦文研究会院士等职。并获“2010澳门艺术节联展”年度十佳。】
  
  翰 墨 情
  
  莫华基先生祖籍广东新会县,1950年出生于澳门,那时在澳葡统治之下,中华民族流传了五千年的书法文化在那里慢慢消失,偏偏莫华基先生在其父亲的感染下,对祖国的文化艺术情有独锺,而且他自小既爱书法,又好作画,他对书法的重视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他所作的中国画。莫华基先生说:“当我为我作的画题字时,发现字和画相差太远,一幅漂亮的画,必须要漂亮的字来作陪衬,这样才有锦上添花之效果。”就这样,画也成为了莫华基先生修习书法的动力之一。当他的一手好字得到父亲和老师的鼓励、别人的赞美、同学的羡慕时,一种甜美的成就感让莫华基先生对书法更加地爱不释手了,从此之后,莫华基先生走在了学习书法的道路上,不管多么艰辛、多么艰难,他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求着他的梦想。
  学习书法的过程并不顺利,莫华基先生回忆说:“那时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书法课,为了找到有开设书法课的学校,我只能到处跑。”环境的制约,让莫华基先生只能自学书法,对中华文化艺术浓浓的喜爱之情,成为了莫华基先生坚持下去的动力。
  之后,当听说有学校开设了书法课程时,莫华基先生抓住了机会,先后在澳门大学、华南文艺业余大学、西安书院等进修书法,经过几年的学习,加上每日勤苦地练习,莫华基先生的书法不论是线条的力度或者字体的结构都有了一次次地飞跃。几十年来,这份热情一直有增无减,“执着”是莫华基先生行走于书法艺术殿堂里最真实的写照。
  除了书法,莫华基先生对粤剧、摄影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的朋友却建议他说:“必须要专业、要专心,兴趣不能太广。”当时正值祖国改革开放,大批人才涌入澳门,“术业有专攻”,莫华基先生心想:“我也得有个特长才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莫华基先生选择了书法,一门心思地专攻书法。他的书法是祖国书法艺术园地里的瑰宝,对整个澳门,甚至整个中国书法界都产生了影响力。
  书法是一种历久弥新的艺术,在执笔书写的过程中饱含着的是生活的精髓。据说:“在落笔的刹那,精神在一张空白的纸上得到了复苏,在一个字的线条里,能找到情感的元素,在一幅幅的作品里,能体会到生活的品位。”果不其然,莫华基先生在书写的时候,正是将他自己沉醉在了书写的线条和情感的脉络当中,书写的那一刻,他拥有的是一颗宁静、平和的心。
  莫华基先生锺情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个人爱好到传道授业,他心中有着一个更长远、更崇高的理想,那就是培养后人,因为中华文化的火种,只有在一代一代的传递中,才能生生不息。
  
  俯首甘为孺子牛
  
   1975年,年轻的莫华基先生走向了讲台,弹指一挥间,莫华基先生在教育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已经默默耕耘三十年有余。时至今日,莫华基先生依旧矢志不渝地坚守在教育的岗位上,在一份对学生们的关爱和关怀中,折射出来的是莫华基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情怀,以及他内心深处那份深深的师爱,还有一个要让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在澳门大地上遍地开花并永恒延续下去的梦想。
  “我最大的目标就是希望澳门的孩子们能够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艺术。”祖国的文化曾经一度被搁浅,他要将国粹重新拾起,继续弘扬。这就是莫华基先生的心声。
  莫华基是一位语文老师,“那个时候,语文老师同时要教书法课,社会上写毛笔字的风气也很浓。”这给他传播中华文化的精华带来了机会,他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了推动中国文化艺术上,为了让自己的书法技艺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进修中。上世纪80年代,莫华基先生成为为数不多的到北京中国书法学会培训班学习的澳门人,而他人生中最大的成就感也是来自于书法以及他的书法教学。
  除了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外,莫华基先生常应邀在政府部门、各个社团、慈善机构等举办书法讲座,先后在西安书院澳门书法培训中心、澳门中华教育会、澳门教育局、澳门中华学生联合会等多间中学书法导师,培训的对象从小孩到成年人再到老年人,各个年龄阶段的都有。莫华基先生教书是以传播为核心的。他说:“我的学生,我的朋友,我的书法,都是我的财富,是比金钱更有价值的财富。”
  莫华基的儿子——教育工作者、现代诗人莫羲世说:“父亲对我的影响,显然来自书法教学。在我眼中,父亲的书法教学,鲜有劳役的氛围,让学生来到,可以尽管放慢节奏,把平时被掩盖住的缓慢之美透过紧张的生活渗透出来,又从缓慢之中再找回到快的时机。”由此可以看出,莫华基先生的教学是非常成功的。
  多年来的书法教学,让莫华基先生有了更深的思考,他说:“我一个人培训九个班,一个班三十个学生,培训下来也不到三百个人。”于是,他想到了培训老师的想法,“我培养一百个老师,再由这一百个老师分别培养一百个学生,这样就能培养一万个学生。”就这样,莫华基先生把培养的目标放在了老师上,他常去学校教授老师,培养老师的书法,提升师资力量,这样传递起来更快,更有意义。莫华基先生的良苦用心中透露出了他的无私。
  从教几十年,早已经是桃李满天下。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者,他是崇高人品的典范。
  
  一门四杰
  
  在澳门,一家人都酷爱书法的极为少见,一家人在书法上均颇有造诣更属凤毛麟角,而莫华基先生的一家,却出了四杰:妻子、儿子、女儿在书法界也富有名气,多次获奖。这在让人惊讶的同时不禁又让人羡慕不已。
  莫华基先生是中国当代实力派书法家,是中国书法在澳门的传道者,因为教书的缘故,楷书、行书、草书、篆书、甲骨文等各种字体都是他的擅长之作,其作品每年都会出现在澳门艺术节、澳门艺术家书画展、澳门各艺术团体展览中,2001年,由澳门教青局活动中心主办的“莫华基十年回顾翰墨情”;2002年,教青局主办的“笔歌墨舞”书法展;2006年,由中国书艺会主办“莫华基书法展”,并出版了《莫华基书法集》两辑。获“庆祝建国50周年暨澳门回归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华书画艺术精品集”金奖等各种奖项四十余次。
  莫华基先生的妻子杜月英女士最擅长篆书。这也是在莫华基先生的指导下,渐露头角的。
  莫先生说:“书法有两个注意点,一是笔画、二是字体结构,篆书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教容易书写。”综合太太杜月英的特长和基础水平,莫华基先生决定教授妻子篆书,几经指导与勤苦练习。在2008年《澳门视觉艺术年展》中,杜月英女士的三幅篆书作品被收录其中,“明月长留千岁色,秋山横截半湖光”笔画纤细如线,而“花间酌酒邀明月,水里题诗扫绿云”较之略显丰腴。杜月英女士的篆书作品,用墨均匀,形体云逼齐整韵致,似乎凝聚了几十年的功力。众人观之,大为赞赏说:“不错,厉害。”
  儿子莫羲世是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的文艺学硕士,现代诗人,2002年与友人创办澳门首个网络现代诗社“别有天诗社”,自幼随父学习书法。但是莫羲世说:“我自上大学才开始‘浪子回头’有了习字的心。”莫华基先生根据他写字的力度,因材施教,教授儿子“瘦金体”。此字体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立的字体,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字体如游丝行空。莫羲世花了两年的时间专攻此字体,收获颇丰。他笔下的瘦金体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转折处明显可以见到藏锋,露锋处明显有运转停顿的痕迹,畅快淋漓,别有一番韵味。“瘦金体”在莫羲世的努力下,在澳门得到了发扬。2009年,为庆祝祖国成立六十周年以及澳门回归十周年双喜,莫羲世和父亲在澳电大楼举办了《莲颂——莫华基、莫羲世书法展》,一展祖国风度,尽显笔墨浓情。莫羲世的书法作品曾多次入选全澳书法联展,并获选“2008年澳门艺术节年展”年度十佳。最近,他还编辑出版了《轻度流亡》诗及书法作品集。
  女儿莫曦纪小姐,出生于1991年,自小酷爱芭蕾舞、绘画和书法,小小年纪在书法界便已小有名气,获奖无数。1995年,年仅四岁的她便在“第六届幼儿健康比赛”才艺表演中获得书法亚军;1996年,获“全澳学生绘画比赛”低幼组二等奖、1999年获“99爱我中华少儿中国书画大赛”书法一等奖、“粤港澳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书法组特等奖;2005年,获“第二十二界全澳书画联展”最佳新秀创作特别奖及书法组新秀奖,等等。
  莫华基先生一家真是人才辈出,在这条传播艺术的道路上,莫华基先生可谓是收获满仓,而这些财富,是他一生中最丰富的精神粮食。民族文化,就是在诸多象莫华基先生一样的艺术家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积淀和传承灿烂辉煌。
其他文献
给人的感觉是他的那份亲和力,恰如晴天晓日,令人如沐春风。他对人生理想、事业的执着与追求,蕴蓄着阳光般的活力和热力。他与父亲和弟弟三人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无敌铁三角”,将凌电集团浇灌成一棵参天大树,枝枝叶叶,从香港延伸至海外。  他是一个有才气的企业家,更是一位有爱心的慈善家,于无私奉献中,彰显出他的人生价值。  他的思想如明月般皎洁、他的内心坦荡而且真诚。  【胡晓明先生,先后学习于美国柏克莱加州
期刊
司徒眉生,是印度尼西亚开国总统苏加诺的私人外事助理,他身上有着士为知己者死的侠骨豪情;他是印度尼西亚华人,曾亲眼见证参与了中印建交、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一个参与创造历史的华人,不管身在哪里,他身上永远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永远不变的是他的那颗中国心。在宏阔的历史舞台上,风云变幻,他却依旧能安如泰山。  【司徒眉生先生,朝晖集团董事长。印度
期刊
王永权博士——中国理财规划师,英、美、香港财务策划师。他以独到的专业知识和人生经历看待财富:财富并非看一个人拥有多少金钱,而应包括金钱、才能、家庭、亲情、和友情等因素,以一颗慷慨的心处事,定有意外的收获。  多年来,他正是以一颗赤诚之心处世,以扶轮社的四大考验为待人处世之座右铭,在服务社会的道路上不懈地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服务社会:平常心、快乐心    采访王永权博士时,他刚刚参加完在北京
期刊
一幅幅书画,一本本杂志,一方方篆刻……所有这些,都不足涵盖和证明这位才华横溢艺术家的成就。他是穿梭于珠海、澳门之间的篆刻名家。2007年他被推荐为中国书法篆刻的最高殿堂——西泠印社社员,2008年,他成为奥林匹克艺术大会特邀艺术家之一,其作品中国画《北京奥运》被奥林匹克艺术中心荣誉收藏。他也是珠海印社的创始人,珠海印社的首任社长。    客家少年师承名家    廖富翔先生出生于1962年。家乡的文
期刊
许智明博士是一位具有政治眼光的实业家;他是一位富有博大爱心的慈善家;他是一位热心公益的社会活动家。2002年5月,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1981年12月19日发现的国际编号5390的小行星正式永久命名为“许智明星”,自此,浩瀚宇宙增添了一颗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行星。有人曾题赠许智明博士说:“三川五岳龙魂在,百代千秋血脉连;忠心赤胆昭日月,爱乡报国感云天”。许智明博士说:
期刊
是声名卓著的“亚洲电动车之父”,他的人生如一场激人奋进的“励志片”, 让人升腾起进取的强烈渴望;他的人生又如一场写满爱的“故事片”, 让人再次思索起“老师”这个名词的含义;他的人生又如一场硕果累累的“纪录片”,不禁让人惊叹。他的人生似乎又如一轮明月悄悄地爬上了树梢,绵绵清泉静静地从圆润的石头上流过般静谧、空灵,他的人生正如他的名字一样,用一轮明月指引着方向,用一股清泉,滋润着春苗。  【陈清泉院士
期刊
林雪英女士,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爱心大使、慈善活动家……她早年赴港创业,多次穿针引线,引介港商到家乡投资,促进家乡经济的发展;她热心社会公益,经常开展慈善活动;她重视文化,曾投资拍摄潮剧《张春郎削髪》,为振兴传统优秀文化贡献力量。她曾荣获“爱心大使”和“潮人之光”的称号。  为人处事低调、谦逊的林雪英女士,行遍五洲,奉献社会,始终怀揣着一颗爱港、爱乡之心,情繋桑梓。她在香江数十载不断拚搏,打造出社
期刊
是一位教育家、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同时还是一位笔耕不辍的作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声“孙校长”,亲切而且饱含感激之情。她是在香港的小学里实行普通话教学的第一人,开了香港风气之先,她极不平凡的人生经验,其实就是香港社会演变的一个缩影。教育岁月的沉淀,让她的文字变得如行云流水般清新脱俗,而孙方中女士的人生更是如书一般墨香四溢,字字珠玑,让人忍不住地想一读再读。  【孙方中校长,太平绅士,香港苏浙小学创
期刊
被奉为“香港泰拳运动之父”。 人们把他与美国的唐京、泰国的宋猜一并称为当今天下三位最顶尖的拳赛金牌搞手。在香港、在国际泰拳运动上,苏世龙的名字可谓闻名遐迩。几十年来,他在香港和世界各地组织的比赛接近两百次,带领拳手征战世界各地也有数十次,由他训练出来的冠军拳手人数更是不计其数。  他的座右铭是:“职业拳台残酷无情,备战不足等于玩命”。    【苏世龙先生,香港泰拳理事会创办人、国际搏击会创办人,现
期刊
是一个客家人,他创作的客家歌曲和主旋律歌曲深受听众、专家、歌唱家的喜爱。连续五年来,他被评为“广东省优秀音乐家”,2002年被国家改革出版社评为“跨世纪人才”,由国家领导人薄一波亲自签名授予。2008年创意和指导的深圳坂田麒麟队荣获广东省笫二届麒麟舞大赛金奖,同时获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2007年度优秀会务工作者称号,2008广东省民间艺术突出贡献奖,受省文联等文化部门的嘉奖;另在2008年中四首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