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轨迹规划的挖掘机遥控系统研究与开发

来源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xu52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抢险救灾、矿藏开采及应急施工等领域,为了避免施工危险和恶劣环境的影响,遥控挖掘机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遥控挖掘机的动作平顺性问题和工作安全性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轨迹规划的挖掘机遥控系统。通过对挖掘机动作的仿真分析,研究建立挖掘机轨迹规划模型,解决其运动过程中的动作平顺问题;通过对整机通信协议、控制逻辑及界面显示的开发,解决其通信、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整个系统由遥控器、显示器与控制器3部分组成。试验表明,此系统能够平顺、可靠、安全运行,并为挖掘机的智能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将水稻秸秆生物炭(RB)、玉米秸秆生物炭(MB)分别与硅酸钠(G)复合施加到从矿区周边采集的铅(Pb)污染农田土壤,通过盆栽试验,比较分析了Pb在土壤-水稻系统各部位中的迁移和累积情况,探讨了生物炭与硅酸钠复合施加抑制水稻对Pb吸收转运的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生物炭与硅酸钠复合施加(RBG和MBG)使糙米Pb含量显著降低71.0%~75.6%,且比生物炭或硅酸钠单一施加时的降幅更大.其主要
荷载试验已经成为结构健康与安全的有效研究手段。桥梁荷载试验是基于设计文件,同时考虑桥梁服役年限,对设计参数进行适当折减后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桥梁的理论指标。以实际背景桥梁为例,进行结合有限元程序的荷载试验方法的说明,并对结合有限元的荷载试验方法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宋代是园林之风盛行的时期,是承上启下的朝代,在园林史与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它的标志在于园林"诗画的情趣、意境的含蕴"。古代园林与古典文学,从创作者的身份、美学思想到艺术风格上,都有相通之处。宋代诗词中体现的园林观,则影响着后世造园之风。着眼于宋代文学作品研究与宋代园林文化内涵,总结"园林文学"与"文人园林"的互相渗透,意在探究园林在建筑、文化、美学方面的多重价值。
期刊
《活的中国园林》是清华大学教授、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著名建筑师、策展人唐克扬教授10余年心血之作。本书缘起于2008年作者在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策划的"活的中国园林"展览。《活的中国园林》是"里程碑文库"首部华语原创作品,是"里程碑"前三辑17本书中首部由本土"大家"写给大众读者的小书,回应了万千读者的关注与期待。
期刊
酸和碱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学生应掌握"常见的酸和碱"的有关知识,并正确使用常见的酸和碱。一、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而使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因此,根据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可判断酸和碱及溶液的酸碱性。例1 酸碱指示剂可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下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的是( )。A.柠檬汁 B.肥皂水 C.白醋 D.
期刊
举手提问"红领巾奖章"在全国少先队组织中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作为一名新任的大队辅导员,虽然认真学习了《"红领巾奖章"实施办法》,但在学校实施中总感觉无从下手,尤其是在中队的推进中更是感到困难重重、力不从心。请介绍一下"红领巾奖章"在校级层面应该如何组织实施?
期刊
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化学物质的酸碱性,氧化性以及还原性一直是化学教学的重点,这部分内容既包括了物质的物理性质也包括了物质的化学性质,但是在化学知识中有一种物质叫作两性物质,它们同时具备相反的两种性质,可以说同学们若能很好地掌握两性物质相关知识,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是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部分老师对高中化学关于两性物质的教学感到苦恼。两性物质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同时具
期刊
中考重点难点1.检验和鉴别常见的气体: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O2.2.鉴别硬水和软水:在水样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振荡后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的是硬水.3.根据溶解现象鉴别物质:根据物质溶解后温度的变化(NaOH溶于水溶液升温,NH4NO3溶于水溶液降温),物质的溶解性(详见教材溶解性表),物质溶于水后显示特殊的颜色(如溶
期刊
一、活动背景翠绿的小草、五颜六色的花朵、高大的树木不仅能净化空气,还能让人心旷神怡。有些善于观察的同学在学习了《化学肥料》一节后,通过观察校园环境发现一个情况:我们校园内的花草树木部分有枯黄、"斑秃"、死亡等现象,且比较严重(如图1)。于是,同学们打算对校园内植物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及改变措施进行探究,而我则对他们进行了指导。
期刊
他们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工程师,但当你看到少代会的舞台上,巨大的屏幕和孩子们生动的表演浑然一体,极其形象地展示红领巾昂扬的精神风貌和前进轨迹时,你能说这不是一种"创造"?他们不是作家,也不是画家,当他们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唤起少年儿童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用巧妙的构思和别具一格的造型,在节日的舞台上描绘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你能说这不是一种"创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