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如月看多时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elie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诗人黄景仁诗云:“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江上清风,山间明月,都是大自然馈赠予我们的宝物。唯有轻轻触摸,细细探索,才算不负造物者之心力,方能领悟人世间的绝妙境界。
  酸甜苦辣,酱醋酒茶,俗世生活,纷纷扰扰,似乎让我们无法抽身。光怪陆离的宇宙,不可预知的未来,天堂的永恒光辉,距离我们遥不可及,我们似乎手足无措。可是,如果你能静下心来,深深融入一粒沙、一朵花、一棵草、一片云时,你便进入了生之秘境。
  “自古以来,不知有过多少落日时光,看着天边的落霞,而‘呀!’一声,人类的文明自此开始。”英国哲学家怀海德如是说。由此可见,对自然美好的感慨与咏怀,是人类文明产生的源头,是人类进入文明的不二法门。所以说,一个不懂得触摸自然的人,就不懂得探索,那又如何改造人类愈加文明的社会呢?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不乏自然的种种美好。如果能充满情意,用心挖掘,我们生命的历程将充满勃勃生机,也必充满洋洋之趣。一颗渴望探索之心,能使一切的平凡都化作与众不同的美丽,进而孕育伟大的作品。
  探索不仅是一种愿望,更是一种能力。探索自然,也许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的起源。立足眼前之景,从中获得某种触动,进而企图转变为自身拥有的一部分。人的伟大,也许就是由这些触动而引发探索构成。
  林清玄在《清欢玄想》中写道:“作家有非常确定的幸福,一是不断在内心探索更幽微的存在,一是不断去追寻更广大的境界。”可见,作家如果不懂得如何去探索自然,并从中吸取“养分”,那么他的内心一定是空洞的,干枯的,不堪一击的。只有懂得细细探索、轻轻触摸自然的人,他的心灵才有可能五彩斑斕、灵动多姿,他的生活才会生动清澈。
  你若探索,潜入深海,就会发现海洋里闪亮的珍珠;你若探索,攀登高峰,就能放眼眺望诗意和远方。即使大风吹过峡谷,白云浮过山脉,也能让你感受到脚掌触碰到大地般的踏实;而燃烧的晚云亲吻着秋日的蓝天,更能让你感慨人间炽热的感情,也不过尔尔。
  “在一粒沙子里看见宇宙,在一朵野花里看见天堂。”哲人说道。世界的大小,不在于你看见多少,而在于你探索多少。生活的高低,取决于你眼界的宽窄。如果你总觉得生活中无所事事,浑浑噩噩,朋友,不妨抬起头来,看看天上的星星点灯吧。
  (编辑:于智博)
  评点:何伟
  文章运用散文化笔法,旁征博引,名言警句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开篇由黄景仁诗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引入对世间“触摸、探索、领悟”,接着从生活、自然界、内心诸多方面论证分析,得出观点。文章不人云亦云,体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与睿智。语句凝练,富有哲思,算得上一篇优秀的议论型散文。
其他文献
资讯    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在北京签署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4月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框架协议”)。“框架协议”是在粤港过去多年紧密合作的基础上所构建的,由多年来两地交流所产生的默契和共识汇聚而成,是“一国两制”方针的一项重要体现,将把粤港合作推上新的高度。    宁波设首家台胞定点医院  经有关部门批准,北仑凯尔医院与台湾联新国际医疗集团旗下上海辰新医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写道:人生充满劳绩,但依然诗意地栖居大地。我想,所谓的诗意,应该就是指对生活的一种态度。“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生活不应该被眼前的琐碎所阻碍,生活也可以很美好。诗意不单单是吟诗作赋,它同样可以来自散步时看到的一朵色彩鲜艳的花,也可以是落日和朝霞。我们可以将它们拍进手机里,写进日记里。  近几年来,在年轻人当中很流行一种写日记的方式叫“手账”。所谓手账就是在日记本
2008年的中欧关系,媒体经常报道的是双方关系出现了一些摩擦和麻烦。毋庸讳言,过去一年里,中欧、中法关系的确出现了一些麻烦,欧洲的某些行动引起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反感和愤慨,中国也做出了必要的反应,这是完全正当的。我以为,我们一方面要认识中欧关系出现一些麻烦的根本原因,同时也要看到中欧关系发展的主流。    中欧关系中出现了一些麻烦,绝非偶然,这是国际大气候与欧洲小气候结合的产物。国际大气候是指国际
我迫不及待地想到学校去见我的朋友们。我不知道他们看到我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但是肯定不会像三年前的那一天他们与我初次见面时的那个样子。  那一天是我从别的学校转到这个学校的第一天。爸爸将我送到学校门口时,我真不愿意下车。我感到自己十分丑陋。我的身上绑着支架,走起路来像僵尸一样,显得滑稽可笑。我真希望还在原来的那个学校,因为那里有我的朋友,他们在我绑着这个支架之前就认识我了,知道我其实并不是现在的这副
高考阅卷场上,选材高频撞车让老师们极易产生审美疲劳。阅读量少导致学生见识少,在写作的时候就只能运用人尽皆知的老旧素材,暴露出学生眼界狭窄的缺点。其实独辟蹊径,在平时读书时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西方文学艺术哲学领域的人物与作品,将选择的眼光从“国内市场”投向“海外市场”,可以避免素材撞车,落入窠臼。  社会面貌  高考在线:我们处在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被世界珠光宝气的外表迷惑,变得浮浅、空虚。
4月23日22點40分00秒至22点41分59秒,瓢虫一号卫星在太原上空用肉眼可见聚光灯阵闪烁发送了一串摩斯密码。很快,就有天文爱好者们破解了这串密码——“加油,人民海军!”这是对人民海军70年华诞的祝福,也是向中国航天事业致敬的一份科学献礼。2018年12月发射的“瓢虫一号”卫星是全球唯一实现“太空自拍”的卫星和首颗能够主动闪烁莫尔斯码的卫星。当天,瓢虫一号原定在北京观测,后因气象原因改到了对人
总理下令紧急起航    1月28日晚上,北京很冷。刮着大风。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摄影室主任樊如钧忽然打来电话:“你在哪儿?要马上赶到西郊机场!”“几点起飞?”我问。“还不清楚。只通知要尽快赶到机场。”电话里不便多说,但我心里清楚,很有可能是温总理要去南方灾区。  急匆匆上了飞机,才知道这次出差不但没有行程安排,甚至连飞机能在哪儿降落都不知道。过去我虽然多次随领导人到地方采访,但像这种情况还是第一
悟空要请师傅和师弟吃果子。在吃果子之前,他出了个题目让八戒来回答,如果八戒回答对了就可以吃果子;如果回答不对,就吃不上果子。同学们,请你依照图中的问题和八戒的回答判断,他们能吃上果子吗?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几乎所有正常活动停摆,家事国事天下事,都被格式化成一个模式:“抗疫”。这让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突然间慢了下来,多年来身形前倾始终保持急行惯性的的亿万中国人,被迫宅在家里,吃饭、睡觉、刷手机、追剧、葛优躺……一周“禁闭”生活还可以忍受,时间再长一些,烦恼指数也与日俱增。但别无选择,我们只能继续窝在家里熬着,期待疫情出现奇迹。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想,这次疫情也给了我们
“六一”儿童节是咱们的节日,这一天爸爸、妈妈为咱们准备了好多礼物,  可是,有时候这些礼物并不是咱们想要的!那什么才是咱们的最爱呢?下面就让北流市南园明德小学的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最想要的礼物  一年级:  郑凯文:我想得到一套《十万个为什么》。  蒲柯良:我想得到一个能帮妈妈做家务、能帮我收拾玩具的万能机器人。  洗育弘:我想得到一个变形金刚,能变出好多好玩的玩具,比如多功能笔盒、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