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法教学是传授和学习书法相关知识技能,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本文从书法教学的概念出发,论述了书法教学的基本要素,进而提出优化书法教学的方法,旨在充分发挥书法教学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的人格培养和陶冶情操。
关键词:书法教学;模式;方法
前言
书法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书法教学主要解决如何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问题,同时解决从不会到会、从不精到精的问题。当然,书法教学还承担着发展学生能力、提高人文素质方面的任务。教学结果主要表现为概念和法则的习得、能力的提高、道德人品和审美观念的获得、心理与身体机能的提升等,教学活动体现着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特征。
1.书法教学的概念
书法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是传授和学习书法知识和技能,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①。
2.书法教学的基本要素
2.1教师
教学活动必须有教师参与。有教师指导,是教学的重要特征,是教学区别于一般学习活动的关键所在。正是由于有专门的教师指导,教学才具有作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进而身心得到发展的高速路、快车道的特性。教师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方向、水平和质量。
书法教师应该是具有较高思想文化艺术修养和教书育人责任感并且掌握书法相关的知识技能的人。具体承担设计、组织和管理书法教学活动的职责,在现代社会,书法教师除了人格高尚和身心健康之外,还需要掌握较全面的教育理论和较娴熟的教学技能。
书法教学在技能教学和训练的基础上,还需对学生实施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熏陶与培养,因此作为书法教师,需具备以下基本素养。
第一,必须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及人格魅力和较为正确规范的笔法(包括执笔法、用笔法)以及对结体、章法的把握能力。
第二,应该对中国书法的精神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了解与把握书法中所包括的艺术规律与中华文化的恃质。
第三,懂得书法教育的一般规律与基本方法,同时又对书法教育特殊规律有较深入的把握,善于发现与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与困难。
2.2学生
学生即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者,学生是开展教学的一个前提条件。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这是从数千年教学实践中得来的共识。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天性,评估学生的动机、品性、行为和潜力。
2.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而定的。教学必须有内容,这是不言自明的常识。那么书法教学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书法教育的内容是我国数千年来形成并流传下来的,包括笔法、结体、章法以及书法的相关理论等等,而不只是某体某帖。传统的碑帖往往包含着经典的笔法、结体、章法以及前人对书法的理解。换言之,字帖是载体,我们要学生学的内容是字帖所承载的关于笔法等的规律、方法以及其中承载的精神内涵。
第二,字帖的选择十分重要,选择字帖须考虑:字帖作品的技术含量与精神面貌;学生的兴趣与预期的学习效果;是否适合学生的基础与现实状况;教师是否喜欢乐意教和善于教。四者要统筹兼顾,缺一就不易达到理想的效果②。一般不主张将教师写的字供学生临习。
第三,注意避免教学内容的简单化。一本好的碑帖其承载的教学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应该由浅入深逐步发掘与传授,不可将碑帖中的规律、特点、法则“简单化”。不然看起来好像能较快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易使学生概念化,不能灵活运用与发挥,从而造成对书法的误解,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不利。
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内容深浅的把握,须从教学的目标出发。
3.优化书法教学的策略
3.1 讲授法
采用讲授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下:
第一,注意讲授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师在讲授时曾先要保证讲授内容对学生发展进步的有用性,书法中观念流派众多,教师必须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尽可能地保证所讲内容的科学性。一些尚在探讨中的观念与理论,由于它的不成熟甚至可能对学生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就不宣布课堂中讲授。书法教师在讲授时还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藏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在书法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师的讲授还应富有情感性,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达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目的。
第二,注意讲授的启发性和直观性。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要坚持启发的原则,讲授应该突出直观形象性和鲜明性、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第三,注意讲授的时间。书法课应注意精讲多练,讲练结合。适当地分配讲授与练习时间。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采用先讲后练,先练后讲,讲练交替等方式。
第四,注意讲授时的语言艺术。讲授法教学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在讲授时应努力做到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同时讲授的音量、语速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场顿挫,另外还有必要以肢体语言辅助口头表达,以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3.2演示法
运用演示法应该注意:
第一,做好演示前的准备工作。根据教学的要求明确演示的目的,选好演示的工具材料。为此,书法教师最好能收藏一些书法精品,让学生看到精品真迹对学生的帮助会很大。看好作品才能“眼高”,“眼高”后才能“手高”③;同时教师应注意自己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书法技能、创作能力是做好书法教师的必备基础,只有自己技艺精湛,才能对书法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给学生做正确有效的临摹、创作示范。
第二,指导好演示的过程。在演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层面地感知,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要配以适当的讲解和谈话等。
第三,要帮助学生把通过观察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中获得一些带规律性的结论与认识。
3.3 谈话法 根据谈话的目的和任务不同,可以把谈话划分为三种形式:
第一,复习性谈话。教师在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和提出一些问题,通过学生问答问题的方式达到巩固知识和加深理解的目的。
第二,启发性谈话。教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学生尚未学过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并为即将开始的新知识学习作铺垫、打基础。
第三,研究性谈话。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对学生来讲是尚未形成结论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维的探究,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3.4练习法
运用练习法时应注意:
第一,明确练习的目的和任务,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同一本字帖的临摹,由于学习的不同阶段,应该各有侧重,必须明确本阶段的目标。
第二,了解学习练习的进展情况,适时纠正错误的动作和做法,对每一个学生的书法学习进展情况的及时了解和有效指点是—名合格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
3.5读书指导法
运用读书指导法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选择适合学生现阶段读的好书。
第二,教师对这些书的内容比较熟悉,可以和学生作交流。
第三,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比如,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做记号、划重点、谈见解、做笔记等,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对内容有一个再加工的过程。
结论
随着教学模式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可以尝试将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整合起来。可以说,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设计教学模式,这是当前书法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作者单位:齐鲁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周衡.试论书法教学对高中生学习态度的影响[J].美与时代,2015(2):90-92.
[2] 支俊华,朱建明.创新书法教学 提倡绿色书法[J].艺术教育,2015(2):45-47.
[3] 陈树民.加强书法教育要注意正确处理几个关系[J].江苏教育,2012(13):23-24.
注解:
① 周衡.试论书法教学对高中生学习态度的影响[J].美与时代,2015(2):90-92.
② 支俊华,朱建明.创新书法教学 提倡绿色书法[J].艺术教育,2015(2):45-47.
③ 陈树民.加强书法教育要注意正确处理几个关系[J].江苏教育,2012(13):23-24.
关键词:书法教学;模式;方法
前言
书法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书法教学主要解决如何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问题,同时解决从不会到会、从不精到精的问题。当然,书法教学还承担着发展学生能力、提高人文素质方面的任务。教学结果主要表现为概念和法则的习得、能力的提高、道德人品和审美观念的获得、心理与身体机能的提升等,教学活动体现着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特征。
1.书法教学的概念
书法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是传授和学习书法知识和技能,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①。
2.书法教学的基本要素
2.1教师
教学活动必须有教师参与。有教师指导,是教学的重要特征,是教学区别于一般学习活动的关键所在。正是由于有专门的教师指导,教学才具有作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进而身心得到发展的高速路、快车道的特性。教师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方向、水平和质量。
书法教师应该是具有较高思想文化艺术修养和教书育人责任感并且掌握书法相关的知识技能的人。具体承担设计、组织和管理书法教学活动的职责,在现代社会,书法教师除了人格高尚和身心健康之外,还需要掌握较全面的教育理论和较娴熟的教学技能。
书法教学在技能教学和训练的基础上,还需对学生实施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熏陶与培养,因此作为书法教师,需具备以下基本素养。
第一,必须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及人格魅力和较为正确规范的笔法(包括执笔法、用笔法)以及对结体、章法的把握能力。
第二,应该对中国书法的精神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了解与把握书法中所包括的艺术规律与中华文化的恃质。
第三,懂得书法教育的一般规律与基本方法,同时又对书法教育特殊规律有较深入的把握,善于发现与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与困难。
2.2学生
学生即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者,学生是开展教学的一个前提条件。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这是从数千年教学实践中得来的共识。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天性,评估学生的动机、品性、行为和潜力。
2.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而定的。教学必须有内容,这是不言自明的常识。那么书法教学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书法教育的内容是我国数千年来形成并流传下来的,包括笔法、结体、章法以及书法的相关理论等等,而不只是某体某帖。传统的碑帖往往包含着经典的笔法、结体、章法以及前人对书法的理解。换言之,字帖是载体,我们要学生学的内容是字帖所承载的关于笔法等的规律、方法以及其中承载的精神内涵。
第二,字帖的选择十分重要,选择字帖须考虑:字帖作品的技术含量与精神面貌;学生的兴趣与预期的学习效果;是否适合学生的基础与现实状况;教师是否喜欢乐意教和善于教。四者要统筹兼顾,缺一就不易达到理想的效果②。一般不主张将教师写的字供学生临习。
第三,注意避免教学内容的简单化。一本好的碑帖其承载的教学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应该由浅入深逐步发掘与传授,不可将碑帖中的规律、特点、法则“简单化”。不然看起来好像能较快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易使学生概念化,不能灵活运用与发挥,从而造成对书法的误解,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不利。
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内容深浅的把握,须从教学的目标出发。
3.优化书法教学的策略
3.1 讲授法
采用讲授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下:
第一,注意讲授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师在讲授时曾先要保证讲授内容对学生发展进步的有用性,书法中观念流派众多,教师必须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尽可能地保证所讲内容的科学性。一些尚在探讨中的观念与理论,由于它的不成熟甚至可能对学生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就不宣布课堂中讲授。书法教师在讲授时还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藏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在书法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师的讲授还应富有情感性,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达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目的。
第二,注意讲授的启发性和直观性。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要坚持启发的原则,讲授应该突出直观形象性和鲜明性、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第三,注意讲授的时间。书法课应注意精讲多练,讲练结合。适当地分配讲授与练习时间。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采用先讲后练,先练后讲,讲练交替等方式。
第四,注意讲授时的语言艺术。讲授法教学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在讲授时应努力做到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同时讲授的音量、语速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场顿挫,另外还有必要以肢体语言辅助口头表达,以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3.2演示法
运用演示法应该注意:
第一,做好演示前的准备工作。根据教学的要求明确演示的目的,选好演示的工具材料。为此,书法教师最好能收藏一些书法精品,让学生看到精品真迹对学生的帮助会很大。看好作品才能“眼高”,“眼高”后才能“手高”③;同时教师应注意自己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书法技能、创作能力是做好书法教师的必备基础,只有自己技艺精湛,才能对书法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给学生做正确有效的临摹、创作示范。
第二,指导好演示的过程。在演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层面地感知,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要配以适当的讲解和谈话等。
第三,要帮助学生把通过观察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中获得一些带规律性的结论与认识。
3.3 谈话法 根据谈话的目的和任务不同,可以把谈话划分为三种形式:
第一,复习性谈话。教师在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和提出一些问题,通过学生问答问题的方式达到巩固知识和加深理解的目的。
第二,启发性谈话。教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学生尚未学过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并为即将开始的新知识学习作铺垫、打基础。
第三,研究性谈话。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对学生来讲是尚未形成结论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维的探究,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3.4练习法
运用练习法时应注意:
第一,明确练习的目的和任务,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同一本字帖的临摹,由于学习的不同阶段,应该各有侧重,必须明确本阶段的目标。
第二,了解学习练习的进展情况,适时纠正错误的动作和做法,对每一个学生的书法学习进展情况的及时了解和有效指点是—名合格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
3.5读书指导法
运用读书指导法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选择适合学生现阶段读的好书。
第二,教师对这些书的内容比较熟悉,可以和学生作交流。
第三,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比如,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做记号、划重点、谈见解、做笔记等,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对内容有一个再加工的过程。
结论
随着教学模式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可以尝试将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整合起来。可以说,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设计教学模式,这是当前书法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作者单位:齐鲁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周衡.试论书法教学对高中生学习态度的影响[J].美与时代,2015(2):90-92.
[2] 支俊华,朱建明.创新书法教学 提倡绿色书法[J].艺术教育,2015(2):45-47.
[3] 陈树民.加强书法教育要注意正确处理几个关系[J].江苏教育,2012(13):23-24.
注解:
① 周衡.试论书法教学对高中生学习态度的影响[J].美与时代,2015(2):90-92.
② 支俊华,朱建明.创新书法教学 提倡绿色书法[J].艺术教育,2015(2):45-47.
③ 陈树民.加强书法教育要注意正确处理几个关系[J].江苏教育,2012(1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