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文从分析“问题教学法”的本质内涵入手,提出实现“问题教学法”的要求,对实现“问题教学法”的基本途径作了必要的探讨。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教学;探讨
“问题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在二十世纪初所倡导的“问题教学法”,它是一种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通过分析研究、导求假设、进行试验,以求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现已成为一种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是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土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基础上,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成为会问、会答的人,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发展性的特点。
“问题教学法”是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主动探求知识、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它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一一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提出问题,预示着新的发现,新的突破,没有问题的提出,就永远不可能解决问题。对打开一切学科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成功于如何问,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
从教学的角度说,问题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学生想弄清楚或力图说明的东西,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思想程度或者人生阅历不够。所以,要使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有意义,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问题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它必须是学生尚不完全明确的或未知的,要能够在学生通往目标的途中,让他们发现不能很快或直接地达到这个目标,从而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疑惑或心理上的紧张;第二,它必须是学生想弄清楚或力图说明的东西,要能够引起学生对它的兴趣,产生相应的探索欲望,并亲身卷入问题的探究之中,在解决问题时做出努力;第三,它必须是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当的,要能够让学生运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和智力,经过努力探索达到目标,而不是让学生感到如何努力也不能克服困难、跃过障碍,因而灰心丧气。
例如在讲解《飞机推进系统原理》课程中压气机调节内容时,在已经讲过通过改变速度三角形的一条边即轴向速度来改变气流的相对速度方向,使得压气机回到设计状态工作,此时可以设问: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得压气机从不稳定状态回到设计状态工作呢?很显然改变其速度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也可以使得压气机回到设计状态工作,另外两条边是由哪些物理量决定的呢?怎么样改变这些物理量使得速度三角形改变呢?这就组成了一系列的启发式问题。
我们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获疑、释疑的过程,宋代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教学法正是抓住了教学过程中的这一特性,以“问题”为中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由学习过程中被动参与者变为真正的主动者。所以,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根主线,在这个过程中,新旧知识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各种冲突与和谐,破坏与创造,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也往往由此,学生突破了以往的思维定势,并充满创新、创造的欲望。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教学;探讨
“问题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在二十世纪初所倡导的“问题教学法”,它是一种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通过分析研究、导求假设、进行试验,以求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现已成为一种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是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土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基础上,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成为会问、会答的人,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发展性的特点。
“问题教学法”是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主动探求知识、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它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一一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提出问题,预示着新的发现,新的突破,没有问题的提出,就永远不可能解决问题。对打开一切学科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成功于如何问,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
从教学的角度说,问题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学生想弄清楚或力图说明的东西,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思想程度或者人生阅历不够。所以,要使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有意义,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问题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它必须是学生尚不完全明确的或未知的,要能够在学生通往目标的途中,让他们发现不能很快或直接地达到这个目标,从而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疑惑或心理上的紧张;第二,它必须是学生想弄清楚或力图说明的东西,要能够引起学生对它的兴趣,产生相应的探索欲望,并亲身卷入问题的探究之中,在解决问题时做出努力;第三,它必须是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当的,要能够让学生运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和智力,经过努力探索达到目标,而不是让学生感到如何努力也不能克服困难、跃过障碍,因而灰心丧气。
例如在讲解《飞机推进系统原理》课程中压气机调节内容时,在已经讲过通过改变速度三角形的一条边即轴向速度来改变气流的相对速度方向,使得压气机回到设计状态工作,此时可以设问: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得压气机从不稳定状态回到设计状态工作呢?很显然改变其速度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也可以使得压气机回到设计状态工作,另外两条边是由哪些物理量决定的呢?怎么样改变这些物理量使得速度三角形改变呢?这就组成了一系列的启发式问题。
我们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获疑、释疑的过程,宋代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教学法正是抓住了教学过程中的这一特性,以“问题”为中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由学习过程中被动参与者变为真正的主动者。所以,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根主线,在这个过程中,新旧知识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各种冲突与和谐,破坏与创造,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也往往由此,学生突破了以往的思维定势,并充满创新、创造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