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日本新任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其人其事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shi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7月31日,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前会长、顾问丹羽宇一郎正式来华赴任日本第十二任驻华大使,这既是日本继20世纪50年代任命民间人士担任驻美及驻法大使以来时隔半个多世纪再次由民间人士出任日本驻主要国家大使,也开创了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由民间人士担任驻华大使的先例。这是菅直人6月份接替鸠山由纪夫出任首相后做出的首个外交领域重要人事调整,日本内外媒体对此人事高度关注,认为菅直人首相迄今“最吸引眼球”的人事变动。
  
  受人尊重的成功企业家
  
  丹羽宇一郎1939年出生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今年71岁。他在爱知县立惟信高中毕业以后,考入名古屋大学法律系学习。大学时代曾任学生自治会会长,积极参与了20世纪60年代反对日美安保的学生运动。
  丹羽宇一郎1962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长期在粮食部门工作。历任公司油脂部部长代理、粮食部长、董事、常务董事、副社长等职,1998年出任社长,2004年转任会长,2010年4月起任公司顾问。丹羽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被派往美国工作九年。日本媒体认为,丹羽宇一郎思考问题的方法与一般日本企业家是完全不同的,其重要原因或许就是因为他有这段在美国的生活和工作经历,菅直人首相之所以敢于启用他为驻华大使,应该也是与这段经历有关的。
  1998年丹羽就任社长之初,在日本商社中位居第三的伊藤忠商事由于受到20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影响,累计不良资产达4000亿日元。丹羽旗帜鲜明地提出“20世纪内发生的问题要在20世纪内妥善加以解决”的主张。但是,要在20世纪所剩不多的时间里解决如此庞大的不良资产,任何一个企业都没有成功的先例,一时间,不但伊藤忠商事上下员工忧心忡忡、意志消沉,而且伊藤忠的商业伙伴和股东们也都心怀忐忑、满腹狐疑,丹羽雄心勃勃的计划遭到广泛质疑。为了获得公司内外的支持,丹羽除了积极加强与公司员工和商业伙伴及股东们的沟通和交流,耐心详细地阐述自己的重建计划,还决定自己在实现公司财政重建前不领取分文工资。最终,丹羽还是以“独断专行”的方式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行“一次性解决不良债权问题”的铁腕改革。结果,到2000年财政年度决算时,公司不但成功解决不良债权问题,还实现营业利润705亿日元,创下了伊藤忠历史上的新纪录,令日本经济界大吃一惊,也为丹羽赢得了应有的尊重。
  尽管拿着巨额年薪,但丹羽生活俭朴,坚持与公司员工打成一片。时至今日,人们仍然记得丹羽宇一郎在伊藤忠商事担任社长期间,每天中午吃饭都是亲自在伊藤忠商事的子公司“家庭超市”或“吉野家”购买盒饭。上班的时候,他不让公司派车接送,而是与员工一起乘坐电车,以体验员工的日常生活和感受。丹羽宇一郎认为员工应该以“清洁、正确、美丽”的精神来工作。他对年轻员工要求非常严格,希望“年轻人刚刚进入公司的前十年,要像在泥沼里面挣扎一般地工作,进入公司的后十年应该进行彻底的学习”。他在公司里开办了面向中层干部的“经营学习班”以及面向有培养前途年轻员工的“青山论坛”,自己亲自担任“班长”和“坛主”,积极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经营人才。
  可能因为父亲当年曾开过书店的缘故,丹羽自幼酷爱读书,在学生时代以及进入伊藤忠商事工作后,每年要读150本书。即使在做社长期间,他也是给自己定下“硬指标”——每年读60本书。这些都成了他讲课的内容。他撰写的《工作造就人》、《首先,请辞去社长》、《公司究竟为谁》(中文译名为《公司的价值》)等,都是日本的畅销书。
  
  熟谙中国的新任外交家
  
  丹羽雖然出身民间人士,从未涉足过外交领域,但他拥有丰富的国际商务知识和从业经验,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伊藤忠商事的业务重心逐渐向中国转移,丹羽的对华认识也逐渐越来越深入。丹羽曾经在粮食、纤维产业等领域与中国企业开展过合作。日本内阁官房长官仙谷由人曾称赞他“在对华、对美关系方面拥有庞大的信息量和人脉资源”。如今,丹羽还担任着北京市市长国际企业家顾问会议顾问、江苏省经济(科技)顾问、吉林省政府顾问等。他几乎走遍了中国大陆各大省市,与中国许多地方领导人建立了深厚的人脉关系。
  日前,丹羽在日本《文艺春秋》月刊7月号发表题为《2015年中国泡沫将为日本发展提供良机》的署名文章,认为中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发展源于“共产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优势,一是有利于确保全国一盘棋,在全国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二是有利于确保较高的行政效率,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完全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为中国年均8—10%的“高速经济增长”有望维持到2015年左右,其后将进入年均4—5%左右的“平稳增长”,这一过程有望维持到2050年左右;认为应该摒弃“中国经济正处于泡沫中,上海世博会结束后泡沫将会破灭”以及“中国经济发展会导致日本没落”的悲观论调和落后思维方式,相反日本应当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实现东山再起。
  7月26日,丹羽宇一郎在日本记者俱乐部发表演讲,认为“中国已不再是过去的‘小国’,而是已经成长为‘大国”’,要进一步发展日中关系,最重要的是通过开展国民之间的“草根交流”,加深双方国民对彼此国家的认识和了解,表示自己赴任后将努力到中国更多“没有见到过日本人”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同时希望通过推动日本大相扑到中国开展比赛等“看得见的交流”来加深中国老百姓对日本的了解。丹羽还表示有必要推动日中之间尽快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如果不尽快付诸行动,未来将面临“日本沉没”的危险。
  
  (责任编辑:李瑞蔚)
其他文献
记者:我们知道,这是您第六次访问中国,上一次是在2007年5月,每一次您来到中国之后对中国的变化有什么感受?哪一次的感受最强烈?  维克拉马辛哈:每次来到中国,我都有很深刻的印象。第一次来到中国是1979年,我发现从那时开始,中国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进步,这种改变在其他国家都没有发生过。这一切都归功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及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出台的经济发展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
一局局长袁智兵:  扎实推进周边  命运共同体建设  一局(亚洲一局):负责与南亚、东南亚各国政党及政治组织的联络交往和对该地区各国及政党和政治组织的研究工作。  2014年,一局对南亚、东南亚国家政党工作配合周边外交部署,服务国家和平发展,取得一些新成效、新进展。  一、努力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构想。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构想引领着新时期中国与周边共同发展。一局在党际交往中认真贯彻推进
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中国海南省三亚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巴西总统罗塞夫、俄罗斯总统梅德维杰夫、印度总理辛格、南非总统祖马出席了会议。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峰会,正是在这次峰会上,南非成为正式会员,“金砖四国”扩大为五国,机制也更名为“金砖国家”。在全球200多家媒体的聚焦之下,五国领导人集体合影,定格了金砖国家走上世界舞台的历史瞬间,三亚也成为新兴国家扬帆起航、
2013年12月5日,一代伟人曼德拉离去,引起南非和世界的悲痛和惋惜。纳尔逊·曼德拉是南非民族解放、种族和解与国家统一的象征,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和建设种族平等的民主制度的进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曼德拉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还在于他的高尚人格,为民族和国家无私的奉献,而不迷恋个人权力。曼德拉是伟大的民族主义领袖,但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他有宽容的胸怀和博
2012年6月10—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率中共代表团对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俄罗斯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并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了第16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从国家殿堂的高层会见,再到学校、工厂、工地、社区、家庭的基层交流,贺国强与往访国各界近距离接触,深入沟通,带去了中国党、政府和人民的深情问候,以及发展与四国国家关系、党际关系的积极意愿和坚定态度。  巩固传统友谊 增进
举世瞩目的世界体育盛会——第29届奥运会,即将于2008年8月8日开幕,奏响“和平、友谊、进步”的乐章。整个北京,整个中国,整个世界,沉浸在巨大的喜悦、密切的关注和热烈的期盼之中。  北京于2001年7月13日申办奥运会获得成功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不辱使命,持续七年,倾注全力,从基础设施到环境改善,从贵宾接待到文艺表演,都做了精心准备,终于交出了一份让世人满意的答卷。  中国举办奥运会之所以得到国
新中国建立以来,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领导人把握运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经过几个历史时期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在外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其中处理国家关系所形成的诸项原则,堪称中国外交政策之精髓。作为学习和研究心得,笔者将其归纳为十点,这里着重就改革开放以来的情况作一简述。  1.国家利益原则。这是国际关系中通常遵循的最基本
从1974年中国与巴西建交至今,中巴双边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35年,两国从建交之初的“谨慎外交”发展成多领域广泛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在政治、经贸、文化等方面的合作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中巴关系因此而成为当前南南合作的典范。2009年5月中旬,在巴西总统卢拉对中国的第二次国事访问中,两国政府着手制定2010—2014年共同行动计划,这也标志着中巴关系正朝着“深化平等互信的政
记者:自2002年中苏两党建立关系,尤其是2003年签署两党合作议定书以来,两党保持了良好互动,尤其近年来两党高层互访不断,机制化交流全面推进。您如何看待两国、两党关系?您认为党际交往对两国关系的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伊斯梅尔:自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从未受到政府更迭的影响,保持了正常的国家交往,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在巴希尔总统领导下,两国关系取得了更大发展,中国共产党与苏丹全国大会党两党也建
每个国家都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负有与自身身份相称的国际责任,而国际责任又是国家身份逻辑的自然延伸。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国家身份在范围与结构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国际责任的拓展。面对身份剧变所带来的“身份困境”以及国际社会中一些过分夸大中国实力的不实言论,中国的战略选择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中国在战略机遇期内能否真正实现和平崛起,决定着中国能否真正成为负责任大国。    中国国家身份变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