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高考下的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浅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phai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教学模式不断升级,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很多相对应的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都应运而生。当下,分层走班教学是主动应对新高考选课高考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是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对他们首先进行分层,然后将大致同一程度的孩子集中一起组织教学,这样可以帮助老师们进行因材施教,使得课堂整体的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学生们可以均衡发展,学生的总体水平也可以有效提高,下面就是基于新高考模式下对高中分层走班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分层走班;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2,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7-0119-01
  高中阶段是学生们接受教育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为了尽可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有效地成果,使得学生们在新高考的模式下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务必要更好地对高中分层走班进行教学研究。高中阶段的教学容易使学生之间拉开差距,这时候引入分层走班教育,效果一定是非常好的,这种模式的开展可以使得老师们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布置课程内容,对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们都有好处,也可以为高中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彰显分层走班的优势。
  一、新高考模式下实行分层走班教学的意义
  (一)使优等生得到更高的提升
  众所周知,优等生有共同的特性就是有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学习方法也很明确,而且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授课的过程中拓宽课堂内容的深度,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们需要兼顾课堂中学生们的层次,往往授课会受到限制,不利于优等生们提升他们的能力,使学生们的进步空间得到了压缩,但是随着分层走班模式的推进,优等生就有了更大的进步空间。
  (二)促进中等生發展成为优等生
  中等生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了大多数,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中等生的基础还是有的,但是和优等生比起来他们缺乏一些毅力和动力,他们的惰性比较大,碰到问题时他们往往不愿意去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时候进行分层走班教学,调度合适的师资力量去塑造这一批学生,引导学生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他们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在潜移默化间也变成了优等生。
  (三)增强学困生的自信
  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学困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在传统的高中课堂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问题是很多学困生因为难以跟上前面同学的脚步导致他们的学习失去了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与优等生拉下更大的差距。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为了适应新高考模式,学校开始引入分层走班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们重拾学习的信心,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在新高考模式下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如何科学的进行分层走班教学
  (一)强化分层思想,优化教学环节
  各个学校想要更好地开展分层走班的教学模式,就需要学校对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分层思想进行强化,让学生们认识到进行分层走班教学,所以使每一层级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只有思想认识方面得到了提升,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得到开展。这也要求老师们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教材进行更深层次的钻研,使分层教学的概念更加的明确,对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了解,优化现有的教学环节,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中更有参与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在新的高考模式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分层走班的意义
  老师们在分层走班的教学模式中一定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要确保教学活动的开展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需要做到既有统一的要求,又能够有一定的区分度。对于优等生的教学老师们需要注重创新意识以及能力的培养;对于中等生需要多多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学困生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帮他们建立起学习自信,帮助他们夯实基础,去缩小与前面学生的差距。只有这样的教学理念才能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们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让学生们都能够适应新的高考模式。
  三、对新高考下分层走班的思考
  通过以上详尽分析不难发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新高考模式的到来,更多的学校开始采用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因为学生们的层次是不同的。在高中的教学阶段,如果都以统一标准去教育学生难免会有一些不妥帖的地方,因材施教是最有效的方法,这就需要老师们与学生们共同努力,一起将分层走班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使学生们在新高考的模式下取得更好的成绩。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0275.
  参考文献:
  [1]李文光.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J].学周刊,2019(29):124.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和启蒙阶段,是一门基础性和理论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同时又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随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升初中化学课堂的效率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它不仅关系着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影响着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9-00
摘 要本文针对农村小学生的数学计算特点进行研究,从五个具体方向分析了目前农村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提升农村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希望为日后的农村教学活动提供合理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农村教学;小学生;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7-0130-01  小学数学主要内容是计算能力的训练,计算能力不仅关乎学生
摘 要现阶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养,同时也要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近年来,生本理念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运用,强调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本。基于核心素养大环境下的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做到与时俱进,重新构建语文的生本课堂。基于此,本文对构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为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以及学生综合发展
摘要 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面要注重从学生主体的角度出发,发挥学生主体在活动中的学习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综合质量水平。本文先就主体角度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进行阐述,然后就教学策略的实施详细探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主体角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7-0118-01  新课改下的小学
摘 要在深化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的过程中,学生们怎样来实现自主选课和自主选考?为了能让学生们的选择权落到实处,很多中学都实行选取才能型学生,来完善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方式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课程选择。根据一些已经实施的学校得来的经验表明,可以在语文、数学和英语必考科目上实施分层选课走班教学,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和技术实施分类选课走班教学。要落实这种教学模式,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制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能再仅仅以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目的,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也是至关重要的,数学思想的渗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深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还能够帮助学生产生知识迁移能力,因此,本文笔者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和方法;明确目标;创设情境;设置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7-0070-01 
摘 要在我国教育教学事业中,数学一直都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学习的基础时期,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尤为重要。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特点,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有效培养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掌握数学学习技巧,也为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时提供便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站在多种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更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对人才也越来越重视,如何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子也成为了教育界的共同课题。小学语文一向是教学的重点,这一学科的学习不仅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生活,扩宽事业。语文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小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如何开展快乐教育理念下的语文课堂也一直是教师们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快乐教学;小学语文;小学课堂 
摘 要 在中国的教育现状当中,家长和老师都过分追求孩子的成绩,经常因为成绩的问题而批评孩子,而忽视了对孩子的赞美和表扬,导致学生厌学情绪越来越重。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和教师应意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在肯定和夸赞中逐步树立孩子的信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初中生物;赏识教育;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9-0068-01  初
摘 要 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力的重要艺术科目之一,美术教学形式多种多样,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素描、油画、铅笔画、雕塑等。随着新课改的推行,美术已经成为小学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在美术这门课程的学习与熏陶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艺术细胞,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核心素养对美术学习的要求下,美术老师应该思考如何高效提高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