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影响中学作文教学的因素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作文者,必定失高考”。语文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的表述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写作水平是衡量学生学习语文质量的重要尺度。尽管多年以来,不少的语文专家、学者在作文教学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实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如《快速作文法》、《新材料作文辅导大全》、《创新作文》等。近年来,各种类型的作文模式不断涌现,但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现实仍是:学生“一看题目就摇头,打开本子咬笔头,苦思冥想皱眉头,半个小时没开头。”及教师苦于教作文的现象。出现类似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是语文教师的素养问题。语文教师的素养不高,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
  1.忽视作文的重要性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认为阅读教学是硬任务,每一学期教完一本书,只要每天反复练习字词句,教得好坏期末考试自见分晓。而作文没有固定教材,教得好坏难以立竿见影。高、中考前只要把各类作文读几遍,学会嫁接与拼装,训练拟好标题,写好开头和结尾就可以了。所以一个学期不改一次作文,到高、中考复习时花两三个星期复习就行了。有的教师虽然布置作文并批改,不过写上一个“阅”字应付教务处检查而已。在语文教学中,对作文指导肤浅,随意性大,正如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2.平时练习,命题不新
  不少教师虽重视作文教学,但忽视了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认识自我、关注社会,平时的作文指导,没有让学生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创新”为前景,而出一些老掉牙的题目,如《童年趣事》、《放学路上》、《难忘的一件事》等等,因这类题目在小学写过,到了中学还要写,这种简单机械、重复训练的作文使学生望而生厌。学生练习就敷衍了事,不是抄袭就是瞎编乱凑。写出的文章既不是社会生活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也不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作文训练的命题设计没有引导学生从“要我写”转变成“我要写”。还有部分语文老师对作文认识肤浅,不懂得高考作文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是决定高考成败的重要性,因而一学期写不到两次作文。
  3.不善于“下水”
  长期以来,中学的作文教学,往往是老师在黑板上写个题目或印发几个作文素材并提出几条要求了事。当然也有不少责任心较强的老师能进行作文指导,如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剪材、也在如何拟标题,如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上大讲特讲,自以为这些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其实,由于学生没有自己的阅读实践与体验,所以并未真正从写作理论中悟出门径,语言和思维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应有的锻炼,学生反而被一些术语和写作方法弄昏头脑。常言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们要与学生同时写同一篇作文,不要从网上下载,不求助作文辅导书。师生一起大胆写作,然后将师生作文互相交流,这样才尝到写作中的甘苦,这样才给学生起表率作用,写出的作文才有创意。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君子动口不动手”的作文教学难于成功,正如不下水的教练难以培养出优秀的游泳健儿一样。
  4.评语简单化、概念化,没有针对性、启发性和鼓励性
  学生辛辛苦苦地写成一篇文章,切盼老师给予细致的批改,从而知道自己文章不足之处。可不少语文教师不是从文章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充实等方面进行批改,仅仅写上如“叙述清楚”、“中心突出”、“详略得当”等,甚至有老师仅仅写上一个“阅”、“已查”及日期就算批改一次作文了,结果,让学生大失所望,而文章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学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从而失去了批改作文的作用。也有不少老师批改作文比较认真,但脱离实际,用高标准要求学生,把学生的作文说得一无是处,把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毛病作为讲评时的笑料,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一味用“文不对题,语句不通,错别字太多,书写龙飞凤舞”等来评价学生作文,扼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要改变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关键在语文老师的素养问题。常言说:“打铁全靠本身硬”,语文教师一定要抓住语文课程改革的机遇,要摒弃懒惰的思想,端正态度,提高自身素质,大胆探索,积极改革,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进行记叙、说明、描写等训练,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的记录下来,还要让学生在读上下功夫,同时要多背、多摘抄。总之,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靠学生去寻觅,教师批改作文时,评语要切中要害,成,成于何处;败,败于何处,能一针见血的指出来。创造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耳朵灵、目光明、嘴巴巧,中学的作文教学才会出现令人欣慰的局面。
  
  收稿日期:2011-11-18
  
其他文献
【摘 要】素质教育提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学校要用赏识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并且及时地捕捉学生的任何闪光点,多方面、多渠道、多视角的获取信息,且不失时机地予以表扬或奖励,伟大的导师列宁同志曾经说过:“任何改正都是进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的爱是师生沟通的最好的办法,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好的动力。用我的爱去感动她,用我的爱来触动她。要用爱来教育学
期刊
【摘 要】唐代是人物绘画的大发展和创作的繁荣时期,本文就唐代大历年间将绮罗人物画推向新水平并将其发展成熟的代表画家周昉的几幅作品为例,从其特点和表现手法上进行分析和描述,并就独具一格的画风对后世艺术产生的影响和所做出的贡献进行评价。  【关键词】仕女画;绮罗人物;“周家样”     1.周昉生平背景  周昉,字景玄,又字仲朗,京兆(今陕西长安市)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唐太宗大历(785-804年
期刊
在山区搞教学实在是难,特别是数学教学就更难了。教学条件差,多媒体教学虽然引进了山区,但大多数教师还未熟练使用,从而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提高质量谈何容易。除开课前的一些准备,最关键的一环是怎样搞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轻松的掌握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是课堂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所以说在实践中探索课堂教学才会取得成功。下面谈谈自己在十多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给学生素质发展营造环境和空间,课堂教学中应在重视整体教育效果的基础上充分拓展学生个体才能。  [关键词]课堂教学;拓展;才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校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作为学科文化教育的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如何
期刊
一名一线数学老师,曾是学校辅导员、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两基工作先进者,工作了十二年,深受领导的信任,学生的爱戴。喜欢教育工作,勤于业务学习,喜欢户外活动。  各位领导:  大家好!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少先队工作在党委的领导、特别是校长的支持、老师的配合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在我将少先队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1.发挥自身职能,用“爱”去工作  我很庆幸在工作中干上了自己的所爱,
期刊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总觉得有满腔的热情、充沛的精力、先进的理念、丰富的手段,怎么会不能把一节课上好呢!于是乎我在每一节课上都会尽量把我所有的水平发挥的淋淋尽致。我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教学目标,运用最先进的教学资源,尽量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可是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心理空空的,好象有什么事没有做好,有什么内容没有讲透,有什么知识没有交代,学生也走马观花似的收获不大。我怀着自己的这些烦恼
期刊
【摘 要】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进行课堂讨论,一
期刊
【摘 要】启发思考、促发探究,问题是关键。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自主能动的学习习惯,让我们教师成为课堂教学中真正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决策者,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放飞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问题教学法     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若能始终坚持和贯穿着“问题情景”来进行启发式教学,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始终在问题的激荡和碰撞中,充满着学习和思考的氛围,为开启学生思维,放飞他们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人民物质水平,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知识的需求,对知识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在知识文化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部分边远村镇部分教师仍然存在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水平较低,教育手段粗暴、单一等现象。针对这一事实结合我近年乡村教学的经验,在此,我将从,敬岗爱业、求真务实、聪明灵活等方面就农村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树立自身形象的问题展开浅陋论述。  【关键词】农村教师;树立;教学;形象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而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本文主要从创设问题情境的必要性、方法和注意问题等方面对其进行初探。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导入法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的,这就是所谓的问题情境式教学。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