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担保新规视角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的法律风险分析r——以抵押财产转让及差额补足为例

来源 :金融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抵押财产转让及差额补足为例,分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担保规则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针对抵押财产转让问题,本文在探讨限制转让抵押财产之约定的效力与转让抵押财产损害抵押权的情形后,提出登记限制转让条款、强化违约责任、关注转让情况等风险应对措施;针对差额补足问题,本文结合法律规定及既往裁判案例,分析差额补足的性质界定及效力认定问题,并在条款设计、内部决策等方面提出风险防范建议.本文的研究有利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妥当理解及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促进相关风控制度的完善,同时也有助于推动金融行业切实加强学习工作,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开展相关业务活动.
其他文献
准确判断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客观评价中国各个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尤为重要.本文在统一增长理论的框架下引入收入不平等因素,构建了一个人口数量、不平等和经济增长同时内生的理论模型,并利用CGSS数据构造收入不平等指标,使用中国省际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经验检验.研究发现: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倒U型曲线将逐渐向左移动,即最优的收入不平等程度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渐降低.这一发现意味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个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均是在特定历史条
在2016—2020五年间,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共有780个通过第三方机构实施的专项评估而脱贫摘帽.在实地评估中,第三方评估机构与地方多元参评主体的良性互动很多.但一些地方利益主体对评估工作的逆向因应并不是一种良性互动.逆向因应是指在贫困县退出的第三方评估中,受评估地方通过虚假配合、不配合甚至人为设置障碍等方式对第三方评估工作的消极响应.这种消极响应使第三方评估机构步入"低效率陷阱"和"双重利益博弈陷阱",也使中央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来弥补中央与地方贫困治理信息不对称的愿望落空.本文基于纳什均衡理论框架分
近年来,"三农"问题受到极大关注.为了应对外部资源、环境、科学技术等多重压力对农业升级与发展的影响,政府出台了诸多政策支持农业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本文从政府干预视角分析政府补助和税费返还两种形式的政府创新支持政策对农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重点分析机构投资者与大股东参与公司内部治理以及社会审计事务机构参与公司外部治理这两者所发挥的不同监督作用.研究发现:第一,不同形式的政府创新支持(政府补助和税费返还)对农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不一致.政府补助产生替代效应,税费返还则产生互补效应.第二,持股监督(机构投资
本文基于全球42个主要经济体1991—2016年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双支柱政策框架的金融稳定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在抑制家庭信贷增长上具有显著作用,双支柱政策在缓解金融风险顺周期性上具有显著的金融稳定效应;(2)盯住贷款的宏观审慎工具和针对借款人、贷款人的宏观审慎组合具有更为显著的金融稳定效应;(3)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在抑制家庭信贷扩张上的作用不显著,但其宏观审慎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相较发达经济体更为显著,发达经济体双支柱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总体显著,其中货币政策效应更为突出;(
本文基于2008—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就业效应,并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的金融规模门槛效应.实证研究表明:清洁能源发展对总体就业规模有促进作用,对传统能源行业就业规模有负向作用,并且在不同清洁能源产量地区的就业影响存在异质性;以金融规模为门槛变量时,研究发现金融规模的提高,促使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对总体就业规模的提升作用显著提高,对传统能源行业就业规模的冲击作用有所下降;从区域角度来看,清洁能源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表现在清洁能源发展对
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状态空间模型对2010年1月—2020年5月之间银行贷款利率、LPR、存贷基准利率和银行间市场利率的静态与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静态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前贷款基准利率是影响银行贷款利率的最主要因素,改革后LPR、银行间市场利率和存款利率是影响银行贷款利率的重要因素,并且银行间市场利率传导至银行贷款利率的效率明显提升.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后LPR对贷款利率的影响弹性明显增强,国有银行受影响程度最大、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法人银行受影响程度次之.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文对我国当前LPR改革面
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56个①主要国家为样本,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波动不确定性对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不确定性的增加会抑制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通过时变性和收入异质性分析,进一步研究了汇率波动不确定性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机制.最后,本文从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加强资本流动监测和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以中国企业异地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国人口普查的微观数据,考察人口流动对企业并购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级市之间流动人口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人口迁入地企业在迁出地进行并购投资的规模,且这一推动作用在高学历流动人口和从事金融行业的流动人口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目标公司所在地(人口迁出地)投资者保护程度越差、市场化程度越低、传统儒家文化越浓厚或当代文化包容度越低时,流动人口对企业异地并购的推动作用越强.本文揭示出流动人口可帮助企业在异地并购中消除投资壁垒,为户籍政策调整和促进企业跨区域投资提供了重要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之际,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今天,在财政已经上升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背景下,研究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财政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思想根源于现实也反映现实,土地革命时期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孕育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财政思想,具体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管理三大方面.这三个方面的思想密切关联,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传统财政学的雏形,构成了新中国社会主义财政学的重要基础,对于我国当今财政工作和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007年起我国开始颁布一系列绿色信贷政策,商业银行陆续披露绿色信贷信息,本文依据绿色信贷信息披露这一冲击构造“准自然事件”,基于2005—2018年中国86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回归评估绿色信贷政策对银行财务绩效的作用.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能够显著改善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表明银行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改善财务绩效.而且绿色信贷政策对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对股份制银行的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政策正效应,而对城市商业银行具有显著的政策负效应.通过对银行财务绩效影响机制的检验,发现影响途径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