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视域下民族文化传承的路径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do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论述学校教育视域下民族文化传承的路径:注重校园环境建设,营造民族文化传承氛围;融入学校课程建设,创设民族文化传承载体;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夯实民族文化传承基础。
  【关键词】民族文化 土瑶文化 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008-02
  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学校教育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能让学生在了解和掌握本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通过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获得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方式。我校作为一所以“民族”冠名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从建校之初就确定了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办学思路,将当地的“土瑶”文化融入学校办学的多个方面,有效丰富了学校的育人途径,培养了学生自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了文化自信。
  一、课题背景
  “土瑶”是我国瑶族的支系之一。贺州“土瑶”人民世代聚居在平桂区鹅塘镇明梅、大明、槽碓和沙田镇金竹、新民、狮东6个行政村中,目前约有人口8500人。“土瑶”至今保留着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及习俗,如神秘的“上刀山,下火海”绝技、土瑶长桌酒、土瑶婚俗、土瑶山歌、雷神长鼓舞等,以及瑶医瑶药、民族服饰、竹编、瑶绣等,这些保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内颇为罕见,理应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
  我校是贺州市委、市政府按照上级“脱贫攻坚”精神,为进一步解决当地“土瑶”聚居深度贫困村的教育问题,于2020年新建投入使用的一所寄宿制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学校设置有28个班,学生共计1267人,其中“土瑶”学生约占学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学校瑶族学生人数众多,凸显了开展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活动的必要性。
  民族文化教育传承是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形式,民族学校理应肩负起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民族学校将本地民族优秀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开展各式各样的传承教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凸显学校的特色办学。因此,探讨学校教育视域下民族文化传承的路径具有重要价值。
  二、传承路径
  我校从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探索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
  (一)注重校园环境建设,营造民族文化传承氛围
  环境建设是学校办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塑造的意识,而将传统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建设,有利于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在具体工作中,我校以“土瑶”文化为主体,将乡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让书香与“瑶味”在校园中融合,形成了一道亮丽的学校风景线。一是以“一景一物皆教育”为目标,营造民族文化浓郁氛围。我校将“土瑶”文化元素融入校园建筑中,如校园中的校舍、展示栏、教室装饰等都融入了瑶族象征图案“盘王印”的元素。二是以民族文化宣传栏为载体,打造民族特色校园。通过创设民族文化宣传栏,展示各种瑶族文化瑰宝,如瑶族传统节日、瑶族民间故事、瑶族生活生产工具等。三是以民族文化长廊为特色,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我校以各民族文化为素材布置民族文化长廊,在教室走廊、宿舍走廊、楼梯间等师生的必经之地展示学生民族文化学习活动图片、五十六个民族的简介等。通过上述一系列有效举措,我校营造了良好的民族文化传承氛围,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融入学校课程建设,创设民族文化传承载体
  我校以对中小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和提升育人功能为目标,通过对“土瑶”文化进行收集、选择、整理,推进民族文化教育课程建设。
  1.编写校本教材,探索民族学校的特色办学之路,为民族学校的发展积累经验。有关研究指出:“校本教材不是‘少数民族知识’的填鸭式读本,而是要将‘民族性’与‘现代性’有机统一起来,彰显‘民族的现代性’与‘现代的民族性’,不仅可以观照当下,更能展望未来。”为此,我校编写《瑶族文化》《瑶语教学读本》《民族团结常识读本》等校本教材,从继承传统文化出发,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认知能力。
  2.将瑶歌、瑶绣、瑶舞、瑶语、瑶文等纳入校本课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接触和认识“土瑶”文化。首先,将瑶文学习与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演唱《我和我的祖国》《国家》等喜闻乐见的歌曲,培养“土瑶”学生的爱国情怀,浸润“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唱《盘王大歌》《土瑶敬酒歌》等瑶族传统歌曲,提高学生对瑶汉双语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其次,融合瑶族经典歌曲旋律,編排相应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学习,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瑶族的传统礼仪,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审美能力。再次,开设瑶族刺绣兴趣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瑶绣针法,通过绣党旗、五星红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力。最后,用瑶文为学生讲解瑶族传说、风俗习惯等,并搭配学生喜闻乐见的瑶族语言学习小视频、瑶族经典歌曲,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让学生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意识。
  3.开展民族文化艺术活动,多渠道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目前,我校每年都会举办民族文化艺术节、宿舍民族文化设计大赛、民族文化传承征文比赛等活动,并在大课间活动中将“土瑶”文化元素融入校歌与校操中,多方面、全方位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夯实民族文化传承基础
  在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推进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和决定性因素。我校自创办伊始,就十分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有意识地选调具有民族文化传承能力的教师到校任教。
  1.组建“校内教师+校外专家”民族文化传承团队,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我校组建了本校民族文化传承团队,这支团队由8名瑶族教师和1名校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组成,团队成员精通瑶语、瑶绣、瑶舞、瑶歌,具有开展瑶族文化传承项目的过硬能力,能够负责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课程建设,可以为学校制订可行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总体方案和具体措施。
  2.积极培育“双语”教师,提升全体教师的瑶语水平。我校以每周例会为契机,保障每位教师每周至少进行两次瑶语学习。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提倡教师用瑶语与学生进行对话、沟通,加强学生心理建设,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促进师生将民族文化传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将民族元素融入课堂,构建“教师+学生”民族文化传承机制。我校将“土瑶”文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如:教师在制作PPT课件时将“土瑶”文化元素融入课件中;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写“土瑶”的民风民俗;音乐课上,教师教学生唱“土瑶”歌曲;等等。我校发挥教师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的榜样引领作用,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形成自觉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
  我校通过校园环境建设、学校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五个一”民族文化传承育人工程:一系列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一套民族文化传承校本教材,一个富有民族特色的小规模文化展示馆,一组优秀的传统民族手工艺品,一台富有“土瑶”文化特色的文艺节目。我校尽管是一所刚投入使用不久的新学校,但因为办学思路清晰、办学目标明确,在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上呈现出起点高、渠道多、形式新等特点,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氛围十分浓厚,校内少数民族学生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身心健康发展,汉族、瑶族、壮族等多民族学生和谐共处,为促进当地民族教育发展探寻到了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钟志勇.学校教育视野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J].民族教育研究,2008(1).
  [2]刘学.从“以何为本”到“何以为本”——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校本教材建设的思考[J].前沿,2012(12).
  [3]王嘉毅,赵明仁.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12(1).
  注: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自筹经费重点立项课题“土瑶文化在学校教育的传承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2021B2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姜晚英(1969— ),女,广西贺州人,大学专科学历,高级教师,现任贺州市民族学校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土瑶”文化教育。
  (责编 秦越霞)
其他文献
教育惩戒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必要手段,是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但长期以来概念界定不清、惩戒规则不明。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称其为《规则》),并宣布该规则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规则》明确了教育惩戒的概念、实施原则、条件、方式、范围、限度和滥用教育惩戒权的责任等。  《规则》的出台打破了教育惩戒“无法可依”的困境,有利于提高教育懲戒的科学性和实效
摘 要: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的最主要依托,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为了产生“润物无声”的思政育人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针对课程10个章节深度挖掘“思政映射点”,将文化自信、强国意识和社会责任的思政目标融入到课程教学目标中,可为土木工程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本文基于城乡教育融合背景下城乡学校互动教研的现状,论述加强县域内学校互动教研的策略:组建城乡学校互动教研团队,为推动城乡教育融合提供人力资源基础;搭建城乡学校互动教研平台,实现城乡教师“送得下,走得上,学得到,练得出”的互动目标。  【关键词】县域内 城乡教育融合 互动教研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004-02  党的十九大
摘 要:“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的改革观点,为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带来重大的挑战,同时也提供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机遇。文章分析 “互联网+”时代为教学带来的机遇,对比分析“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新型教学理念,并基于SPOC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以传统课程工程制图及计算机CAD为例,介绍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应用、获得的成效以及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大规模在线开放课
【摘要】本文基于德育评价目标异化、德育评价信效度不高、德育评价连续性缺失等问题,建议构建“一个核心,两个原则,三种形式”的三维德育评价体系,即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评价目标,确立以“长效化、本土化”为原则的评价指标,采取“画像式、述评式、立体式”的评价方式,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德育效度。  【关键词】义务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德育评价 德育效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法学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对学生未来从事法律职业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法学教学模式在培养法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缺位明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合法学的学科特点。翻转课堂通过深度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能够较好地培养法学本科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法学翻转课堂教学中,适当的机制设计和策略实施十分重要。  关键词:翻转课堂;创造性思维;深度学习;经验主义;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0
马克思的著作中蕴含丰富的技术异化思想,他不仅揭示了技术对人的奴役,使主体沦丧的表征样态,而且深入剖析了技术异化发生的机理,即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并指出了扬弃技术异化,
摘 要: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化工类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核心课,在以往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主而忽视课程思政教育。文章深刻剖析了无机及分析化学重点内容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弥补了课堂教学活动中思政内容的缺陷与不足。将“科创精神”“家国情怀”“职业操守”与“政治认同”等思政要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关键词:思政元素;
近年来,应用型本科教育和卓越人才培养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以电气信息类本科专业为例,针对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问题进行探讨.结合教学实
摘 要:导弹测控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学科专业方向多、培训学员层次多、输出定位岗位多等特性。文章分析了专业现状,指出专业建设应突出学科特色、把握装备作战能力生成主线,针对工作领域与职业能力制定适合各层次人才的教学计划,突出学员核心能力和岗位适应性培养。在教学实施层面,教学内容采取“一主多辅”式组织形式,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职业能力要求设定项目课程,条件建设注重虚拟到实装的递进关系,师资培养强调多类人才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