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pkqp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升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我们要通过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业务精湛、师德高尚、信仰坚定的高校教师队伍,有效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等路径来加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10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视察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总书记的讲话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深刻意义,对广大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目标和方向。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群体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是核心价值观发挥其主导作用的重要基础。因此,探索提升大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直接关系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效,应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价值观认同的内涵
  在现代汉语的日常用语中,“认同”有着确定的含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认同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二是承认、认可。在《辞海》中,对认同有三种解释:一是共同认可、一致承认;二是社会学中泛指个人与他人有共同的想法,即指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为他人的感情和经验所同化,或自己的感情和经验足以同化他人,彼此间产生内心默契的状况或情形;三是心理学中的“自居”作用,指个体通过潜意识模仿某一对象而获得心理归属感的过程。
  人们对价值观的认同一般可分为认知与同化两个阶段。认知阶段指的是人们接受某一价值观念的过程,在认知阶段,价值观本身的内容、传播方式及宣传强度是影响人们认知的主要因素;同化阶段,是人们在对价值观有了深刻理解之后自愿主动的行为过程,在同化阶段,外在因素将不再成为影响人们行为的主要因素。
  当前阶段,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状况总体较好,认同感在不断地增强,但其目标定位、期望值等与实际情况尚存一定的差距,无论是核心价值观的自身理论建设,还是在大学生认同的过程之中,都存在着一些影响因素,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这些现实入手,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影响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探析
  (一)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时效性不强,缺乏有效的理论认知
  高等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机构,主要任务是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那么加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任务。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的国情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这些变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就是,在课堂上接受的价值观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遇到复杂的现实情况就土崩瓦解了,也就是说我们当前的课堂教育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与我们的课程教育模式、哲学社会科学的教材和内容相对滞后、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不无关系。
  实际上,单向式灌输教育的弊病在逐渐凸显,我们过于注重对大学生思想理论的直接灌输,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给他们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概括好一个远大的目标,就可以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忽视了要引导他们踏实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传统理论灌输式的教育演化成一种枯燥、空洞的“说教”,久而久之,甚至已经失去了大学生的信任,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出现逆反心理。
  总结我们教育工作的失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而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等方面却没有及时地跟进、适应这些新的变化。
  (二)社会环境复杂,多元化思想容易导致个人价值观的迷失
  當今时代,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的社会结构和人民的思想理念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全球化意味着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会带来文化思想的全球化。近些年,西方国家的文化、思想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涌入我国。西方国家通过电影、电视、商品、互联网等各种手段来宣传其所谓“普世思想”的价值观理念,对我国的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影响巨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可以说是日益增强。当前社会形态的特点可以概括成是多种经济成分共存、职业选择范围扩大、利益分配机制日益多元化。这种变革,会冲击传统经济体制下的思维。随着人们的选择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也会和传统的集体主义思想产生撞击,各种新的思想会产生,社会的价值观念更加复杂,这也会造成大学生在价值观念方面的困惑和疑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们接收到的信息纷繁复杂,其多样化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以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一方面,它为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高效和快捷;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行业对利益的过度追求和相关互联网法律规则的不健全,造成了当前的互联网上充斥了大量负面、不健康甚至是反动的信息,由于大学生群体对错误信息的甄别能力、抵制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具有喜欢接受新生事物、思维活跃、接收信息广泛的特点,这势必会导致部分大学生受错误信息的影响,会产生对社会的不满甚至是理想信念的动摇,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因此,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破解当前思想领域的乱象,引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是我们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缺乏生活实践的相辅相成,难以从理论认知转化成行为认同   人们对价值观的认同过程有两个重要阶段,一个是理论认知过程,一个是行为认同过程。认知阶段指的是人们接受某一价值观念的过程,但仅有对其理论的认知,還很难形成对价值观的认同,还需要有行为认同过程。在行为认同阶段,人们在对价值观有了深刻理解之后,会自愿主动效仿其行为而追寻心理归属感。在行为认同阶段,外在因素将不再成为影响人们行为的主要因素。
  同样,要想增进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只有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反复地进行反思和验证,对已认知有积极因素的思想价值观念进行确认和固化,才能有效形成大学生稳定的价值观念思维。
  当前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家里受到过长辈过多的照顾,这种情况会导致他们有比较强的优越感,从小生长在“无菌室”中,怀着对生活美好的期望,但是却缺乏对社会竞争的了解,缺乏风雨的考验,缺乏现实环境的磨炼,所以说当前的教育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大学生们了解更多的社会现实,学会脚踏实地地为理想、为目标而勤奋学习和工作。
  在我们当前的价值观教育过程之中,往往都是学生守着课本,老师守着课堂,大家围着考试,把一个系统的教育过程简化成理论知识的考查,却忽视了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为了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这一根本目的,这种脱离实践、脱离生活、脱离社会的价值观培育方式,只会导致最终成效甚微,难以获得大学生对价值观理念的真正认同。
  三、提升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
  (一)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认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分为三个层次,二十四个字,内容虽然看似不多,但其本身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我们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加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
  首先,我们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提高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的认知。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已经写进了高校教材,我们在课堂上,要通过知识的讲授让大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如果要真正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对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背景、发展过程、现实意义等一系列内容有所了解。如果我们只把果实交给大学生,而不让他们看到长出果实的树木的话,往往会缺乏深入的效果。
  其次,我们要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课程,引导大学生们追求崇高的理想。我们这里所说的理想,绝不是脱离现实,而是要让大学生们在平凡的学习和工作中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过去的教学之中,我们可能存在着某些误区,就是一提到人生理想,就是鼓励大学生们要作出一些惊天动地的壮举或是达到难以达到的境界。其实,如果我们从实际出发,会发现真正的理想并不是什么豪言壮语,而是能够从实际出发,从小事做起,从现实做起,脚踏实地地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大学生们连生活小事都不会做,只是整天空谈的话,还谈什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呢?所以,在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课程中,我们要鼓励大学生学会求真务实,在平凡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最后,我们要大力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从传统灌输式的教育向启发式教学转换。网络的发展使大学生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化,而教师在知识储备上的优势也日渐削弱,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要与大学生进行平等沟通交流,结合不同课程的需要,将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新的手段引入到课堂中,引导大学生们学会分辨真假、善恶、美丑。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让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无处不在
  校园文化建设,涵盖内容广泛,既包含硬件建设,也包括软件建设。比如说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规划校园建设,打造出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建筑、景观,来激发学生们的情感认同,营造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氛围。积极开展“主题团日”“主题党日”的活动,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高校“道德讲堂”活动,邀请道德模范、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优秀人物弘扬道德力量,传播先进文化。积极改善高校办学理念,让大学生有条件有机会参与学校的改革发展过程,让核心价值观提倡宣传的理念更多地体现在高等教育的办学过程之中。合理设置大学生“道德模范”等称号的荣誉奖项,开展“以评带建”活动,以评优评先为契机,激发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用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校园文化的舆论方向,建立良好的校园风尚,推进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高校要建立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舆情动态,弘扬主旋律价值观,对校园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现象要给予客观、正面的评析,对那些不健康的声音、思想要坚决给予抨击和批评,结合各种新媒体技术,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活动,利用青年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用积极向上的内容来培养大学生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在积极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培育大学生们懂得遵守网络空间的法规、遵守网络上的道德规范,不听信、不传播网络上的不健康信息,做合格守法的网络公民。
  (三)打造业务精湛、师德高尚、信仰坚定的高校教师队伍
  毋庸置疑,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师的觉悟、教师的道德水准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当今社会到处充斥着“金钱至上”的理念,这种观念同样在影响我们的高校教育。如现在高校里,许多教师的心思没放在课堂教学上,而是关注如何去搞副业赚钱。个别的硕士生、博士生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这种称呼透露的含义即劳动雇佣的关系取代了师生关系,教师已经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而是变成了雇佣劳动力,赚取学生价值的老板。在如此的情况下,教师们的标志身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明显被弱化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推动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发挥大学教师的教书育人职能,追寻教育的本真目的,打造业务精湛、师德高尚、信仰坚定的高校教师队伍。   推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高校教师必须做到言行一致,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學生的影响可谓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要想让学生接受你讲的知识、理论,教师自身必须做到对核心价值观理论的真信、真懂,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自觉、道德信仰。这里所讲的教师,不仅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还包括学生的班主任、辅导员以及行政人员。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能够把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发展、理论结构、思想内涵讲清楚,说明白;班主任、辅导员能够用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做基础,引导大学生们正确面对学习、生活、就业等问题和困惑;高校行政人员能够以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工作指导,以身作则,成为大学生身边的榜样。通过教师群体的带动和影响,全方面地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
  (四)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加强价值认同
  在指导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之后,我们要继续推动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这个仅靠课堂上的教学是不够的,我们要依靠社会实践的教学方式来让大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将理论认知转化为行为认同,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来让大学生们获得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让他们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对其进行具有时代感的价值观教育,才能更多地唤起青年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共鸣,激发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我们要引导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为社会做贡献,培育他们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要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要求,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并不是完全矛盾的,经过合理的引导,个人利益也可以转化为社会利益。我们要通过志愿服务这种方式引导大学生们将个人的努力奋斗与国家、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志愿服务可以说是创新社会治理、增进理论认同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可以调动大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大学生实现道德的自我提升,搭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实践的平台,使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有切身实际的体会。
  当前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在家庭里受到长辈们的关爱,自小缺乏合作与竞争的锻炼,缺乏应有的社会行为能力,虽然其独立意识强,但是自理与自立的能力却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更多地创造条件让大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提高他们的自理与自立能力,提升他们的合作与竞争意识。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们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接触真实的社会,参与专业实习、参与社会活动,能够让大学生们反思自我、认识自我,有效地实现自身的社会化转变,从而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深层认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
  [2]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150.
  [3]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890.
  [4]汪信砚.全球化中的价值认同与价值观冲突[J].哲学研究,2002(1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64.
  责任编辑:孙瑶
其他文献
茶马古道,一条连接川、滇、藏的贸易通道,在历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隋唐开始这里便有商队往来,可想而知,当时茶马古道对于周边居民的影响。如今在田壮壮导演的纪录片中
双生题材的电影也有很多,岩井俊二《花与爱丽丝》也是描述两个息息相关的女性,通过女性主义的角度突出青春期的成长,是自我抗争到最终和解的一个状态。电影《维罗妮卡的双重
江西省期刊结构调整,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省委、省政府有关治理报刊摊派、减轻农民负担,治理小报小
针对家庭暴力作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实际调查和研究发生在中国夫妇之问嘲笑行为作为精神家庭暴力一种形式的问题.定量和定性结果均表明嘲笑虐待行为频频发
随着互联网领域的快速发展,在网络传播多元化发展特征之下,实质上已经为网络自制剧的发展打下基础。尽管《老九门》等一些优秀的自制剧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就总体而言,国内视频
在积极推进报刊社集约化、规模化运作方面,我们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我国为畜牧业大国,湖北省是我国畜牧业大省,但畜禽养殖场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畜牧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可另一方面,畜禽粪便又是一种宝贵的水肥资源.将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畜禽粪
苗族的刺绣一直特色鲜明,享誉世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龙里平坡农民画悄然兴起。以台江地区的几幅人物苗绣为例,对比平坡农民画进行观察和分析,能从中发现两者的联系。农民
近些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井喷式发展舞蹈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发生了结构性转变。市场由以往对专一、专业型人才的大量吸收转变为迫切需求具有跨专业、综合型知识结构的专业人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不仅关涉着个体的思想导向,而且与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息息相关。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面临着新问题,也迎來了新契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变革,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本体论支撑,也推进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论转向。大数据时代,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数据意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成果,在教育教学的方法、内容以及形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