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能的,但机械地理解这种可能性,尤其是认为具有了可能性就会成为现实,那显然是一种机械思维,因为从可能到现实还有一段路需走。现以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的“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这节知识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对自主学习条件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方式选择
在苏科版教材中,本节内容出现在“电功与电热”这一章,接在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这一节之后。从知识构建的角度来看,本节内容的学习需要前面不少知识的支撑。比如说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方式,与“简单电路”一章的知识相关,但家庭电路中一般又不会存在用电器串联的方式,这对于“实验室电路”(即实验中的低压电路)来说,实际上是一种认知上的突破,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知失衡——实验室电路中的用电器串联是正常的,但家庭电路中用电器串联则会使得用电器无法在正常状态下工作,显然这里涉及到串联电路分压规律、家庭电路的电压恒为220V,中国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亦是220V等。有经验的物理教师会发现,这里涉及到的前面的电学知识都是基本的知识,这就意味着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着学生的知识基础作为支撑的,因此选择自主学习是可行的。
自主学习意味着与讲授学习的不同,如果采用讲授的教学方式,会发现一个较大的问题,即本节的内容比较繁琐,即使对照模拟的家庭电路实物去讲授,仍然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讲授教学在本节内容中难以收到高效的结果,而将本内容的学习交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家庭电路还是非常感兴趣的,他们有强烈的寻找相关知识的欲望。如果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则可以让自主学习发挥良好的作用。
但自主学习需要注意另一个要点,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即有些内容凭着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难以解决的,这个时候教师必须适时介入。笔者在相关活动中看到有的同行所用的策略是这样的:一是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预测,估计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二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将遇到的困惑形成问题,留到自主学习后集中解决。对于第一个策略,教师可以先以问题的方式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之前呈现,如在黑板或PPT上呈现:家庭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电能表应当处于家庭电路的什么位置?插座与螺口灯泡应当如何接入电路?……但笔者同时认为这些策略的运用需要谨慎,因为过早地提出问题,会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大打折扣,学生有可能不认真地阅读教材,而只是到教材上去寻找答案。因此,就笔者而言,更倾向于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之后先让学生提问,然后教师提问。这样就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又可以继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实践与教学过程分析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首先让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自主学习。这里没有特别强调教师的前置设计,是因为苏科版教材的安排本身比较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如果再能让学生以学习教材上的插图,在读图时如果有困难则结合旁边的文字说明的话,则更是一种较好的自主学习策略。事实表明,相对于大段的文字说明而言,学生更喜欢看图——这与初中学生仍然习惯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是有关的。举一个例子,在教材的第一幅插图中,有学生注意到进户线只有火线和零线两条,但在下面的插座上却出现了三根导线,于是在小组学习就会轻声地向他人询问,而他人此时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于是几个人之间就自然地发生了合作学习。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状态,因为此时的合作并不是教师强迫学生合作的,而是一种自发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思维高度集中。事实上,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很快就寻找到了多出来的一条线是地线,而且其还有一个类似于手机天线信号式的符号。随后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要用地线?这是学生无法自主或合作解决的问题,于是这个时候教师的讲授就有了用武之地,自然从时机上来说也是讲得其时。
反过来思考,如果这段知识全部通过讲授来进行,可以断定学生的思路必然是跟在教师的后面,如果教师在讲授中能够注意到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且将教学内容进一步形象化,那这样的讲授还稍有意义,可如果教师在应试的导向之下只讲用于应试的知识点,那这样的学习必然是味同嚼蜡。
三、教学反思与自主学习思考
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的知识在初中物理电学知识中的地位并不算显赫,但其实际上还是比较特殊的,因为其几乎是初中阶段电学知识中直接与生活相联系的唯一系统知识,且需要识记性的知识又比较繁杂,因此要想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且纳入到原有知识结构当中去,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一知识是让学生接受学习还是自主学习,严格来说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自主合作常常是教师的第一选择,但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怎样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其实是比教学方式选择更为重要的问题。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笔者以为自主学习有效发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够支撑学生的大部分新知识的学习;二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要有一种利用原有知识解释新知识并提出问题的自觉性。相对于第一点面议,第二点更是指向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说自主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学生自己学习,因为要保证学习的真正发生,关键还是学生将新知与旧知联系的意识,没有这种意识,自主学习可能只具形式而缺少实质,而这种意识形成的关键则在于教师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机会。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东陈初级中学)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方式选择
在苏科版教材中,本节内容出现在“电功与电热”这一章,接在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这一节之后。从知识构建的角度来看,本节内容的学习需要前面不少知识的支撑。比如说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方式,与“简单电路”一章的知识相关,但家庭电路中一般又不会存在用电器串联的方式,这对于“实验室电路”(即实验中的低压电路)来说,实际上是一种认知上的突破,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知失衡——实验室电路中的用电器串联是正常的,但家庭电路中用电器串联则会使得用电器无法在正常状态下工作,显然这里涉及到串联电路分压规律、家庭电路的电压恒为220V,中国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亦是220V等。有经验的物理教师会发现,这里涉及到的前面的电学知识都是基本的知识,这就意味着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着学生的知识基础作为支撑的,因此选择自主学习是可行的。
自主学习意味着与讲授学习的不同,如果采用讲授的教学方式,会发现一个较大的问题,即本节的内容比较繁琐,即使对照模拟的家庭电路实物去讲授,仍然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讲授教学在本节内容中难以收到高效的结果,而将本内容的学习交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家庭电路还是非常感兴趣的,他们有强烈的寻找相关知识的欲望。如果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则可以让自主学习发挥良好的作用。
但自主学习需要注意另一个要点,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即有些内容凭着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难以解决的,这个时候教师必须适时介入。笔者在相关活动中看到有的同行所用的策略是这样的:一是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预测,估计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二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将遇到的困惑形成问题,留到自主学习后集中解决。对于第一个策略,教师可以先以问题的方式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之前呈现,如在黑板或PPT上呈现:家庭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电能表应当处于家庭电路的什么位置?插座与螺口灯泡应当如何接入电路?……但笔者同时认为这些策略的运用需要谨慎,因为过早地提出问题,会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大打折扣,学生有可能不认真地阅读教材,而只是到教材上去寻找答案。因此,就笔者而言,更倾向于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之后先让学生提问,然后教师提问。这样就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又可以继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实践与教学过程分析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首先让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自主学习。这里没有特别强调教师的前置设计,是因为苏科版教材的安排本身比较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如果再能让学生以学习教材上的插图,在读图时如果有困难则结合旁边的文字说明的话,则更是一种较好的自主学习策略。事实表明,相对于大段的文字说明而言,学生更喜欢看图——这与初中学生仍然习惯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是有关的。举一个例子,在教材的第一幅插图中,有学生注意到进户线只有火线和零线两条,但在下面的插座上却出现了三根导线,于是在小组学习就会轻声地向他人询问,而他人此时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于是几个人之间就自然地发生了合作学习。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状态,因为此时的合作并不是教师强迫学生合作的,而是一种自发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思维高度集中。事实上,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很快就寻找到了多出来的一条线是地线,而且其还有一个类似于手机天线信号式的符号。随后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要用地线?这是学生无法自主或合作解决的问题,于是这个时候教师的讲授就有了用武之地,自然从时机上来说也是讲得其时。
反过来思考,如果这段知识全部通过讲授来进行,可以断定学生的思路必然是跟在教师的后面,如果教师在讲授中能够注意到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且将教学内容进一步形象化,那这样的讲授还稍有意义,可如果教师在应试的导向之下只讲用于应试的知识点,那这样的学习必然是味同嚼蜡。
三、教学反思与自主学习思考
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的知识在初中物理电学知识中的地位并不算显赫,但其实际上还是比较特殊的,因为其几乎是初中阶段电学知识中直接与生活相联系的唯一系统知识,且需要识记性的知识又比较繁杂,因此要想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且纳入到原有知识结构当中去,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一知识是让学生接受学习还是自主学习,严格来说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自主合作常常是教师的第一选择,但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怎样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其实是比教学方式选择更为重要的问题。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笔者以为自主学习有效发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够支撑学生的大部分新知识的学习;二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要有一种利用原有知识解释新知识并提出问题的自觉性。相对于第一点面议,第二点更是指向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说自主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学生自己学习,因为要保证学习的真正发生,关键还是学生将新知与旧知联系的意识,没有这种意识,自主学习可能只具形式而缺少实质,而这种意识形成的关键则在于教师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机会。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东陈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