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校协同是教育领域一个经常被谈起的话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论学校还是家庭,都需要面对新的形势,家校协同同样会面临新形势的影响,因此这个问题仍有继续讨论下去的价值。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进入了青春期,心理状态较为敏感、叛逆,但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信息的影响,教育不论单纯依靠学校还是家庭都是远远不够的。本文即从建立合作组织机构、科学开展家校活动和创新家校互动形式三个角度,浅谈新形势下的初中生家校协同教育,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初中生;家校协同教育
引言:
通过观察初中生的实际教学工作可以发现,现在的初中教师普遍重视家校协同,会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但问题在于,这种沟通交流有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反而更像是教师单方面的传达与家长被动的接受。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一般只有学生家长主动提起,才会成为教师与家长之间讨论的话题。即使是这种不够深入的“交流”,往往也只有教师和家长参与,很多学校基本处于放任状态,交给教师去自由发挥。以上种种因素,都导致家校协同教育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一、建立家校合作组织机构
以上已经提到,目前的家校协同中,其主要参与者就是教师和学生家长。最常见的方式是一个交流群,教师发言,家长接收。在这种情况下,组织机构是非常简单的,基本上教师为一方,所有家长为另一方,非常扁平化。问题是,这种形式在简单地传达信息时不会遇到太多问题,一旦涉及到较为复杂的家校协同活动,或需要教师与其中一部分家長对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沟通讨论时,就会因为没有能够负担起基本责任的中间环节,而导致效率低下,或教师疲于奔命。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起某种形态的家校合作组织机构。
例如,可以利用召开全体家长会的机会,与家长进行沟通,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设立家长委员会,其基本原则是进入家长委员会的家长要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和较强的责任意识,同时每名委员会的成员要有较为明确的负责方向。今后再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先与家长委员会进行沟通,家长有意见或建议时,也由家长委员会统一收集并向学校反馈。这样一来可以极大提升家校协同的效率,避免各说各话、重复沟通的情况出现。同时,可以考虑把主要负责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也囊括进家校沟通体系中去,及时解决一线教师难以处理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办事效率。
二、科学分层开展家校活动
不同的学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身心成长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很多教师都在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教学法。实际上,家校协同活动也应该进行科学地分层。因为学生面临的问题,肯定会通过各种方式投射到家长身上,导致家长对家校活动产生不同的需求。如果过于整齐划一,实际上无助于帮助家长解决实际的困惑与问题,也就无法保证家校活动的效果。
例如,初中三年级的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学习负担比较重,还要考虑如何做好初高中的衔接,以尽快进入高中更加紧张的学习状态。这部分家长关心的问题与初一或初二学生的家长肯定是有所区别的。对此,在家校活动时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家长开设讲座,或邀请以往优秀毕业生的家长到场分享自己的经验。这种有针对性的活动,肯定比泛泛而谈、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活动效果要好得多。
三、积极创新家校互动形式
家校协同教育的流畅运转,是通过具体的互动形式实现的。换句话说,互动是否及时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校协同教育的效果。每名学生家长的情况都可能存在着差别,比如空闲时间、语言表达或文字表达水平等,这就决定了任何一种沟通互动方式都很难适用于所有的家长,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负责家校协同教育的教师或其他学校领导,应在深刻把握学生家长特点的基础上,在家校互动形式上进行积极地创新,以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保证家校协同教育的顺利开展。
例如,有的学生父母可能工作都比较忙,需要经常性加班,空余时间比较少。对于这类家长,总是要求进行面对面的谈话显然是不合适的,会给家长带来巨大的困扰,家长是否能够全身心配合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可以采用QQ、微信等方式,给家长留言,但是要确保家长一定看到并有相应的反馈。相反,对于某些只有父亲或母亲工作的学生家长,可以加大家访或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三方面谈的频率,以尽可能地了解家长在家时的状态,对家庭教育情况作出较为精确的判断,提升家校协同教育的针对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状态,这种影响必然会传导至学生、家长乃至学校教育中去,使得家校协同教育不管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必须做出改变。不论是教师还是其他学校人员,都有义务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去积极寻找适合自身情况的家校协同教育改善途径,通过良好的教育合力,帮助初中生度过这个小学与高中之间的重要衔接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薇.构建家校协同机制的实证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5(02):72-76.
[2]齐美丽.对初中班主任改进家校合作策略的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8(06):64-65+57.
关键词:新形势;初中生;家校协同教育
引言:
通过观察初中生的实际教学工作可以发现,现在的初中教师普遍重视家校协同,会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但问题在于,这种沟通交流有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反而更像是教师单方面的传达与家长被动的接受。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一般只有学生家长主动提起,才会成为教师与家长之间讨论的话题。即使是这种不够深入的“交流”,往往也只有教师和家长参与,很多学校基本处于放任状态,交给教师去自由发挥。以上种种因素,都导致家校协同教育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一、建立家校合作组织机构
以上已经提到,目前的家校协同中,其主要参与者就是教师和学生家长。最常见的方式是一个交流群,教师发言,家长接收。在这种情况下,组织机构是非常简单的,基本上教师为一方,所有家长为另一方,非常扁平化。问题是,这种形式在简单地传达信息时不会遇到太多问题,一旦涉及到较为复杂的家校协同活动,或需要教师与其中一部分家長对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沟通讨论时,就会因为没有能够负担起基本责任的中间环节,而导致效率低下,或教师疲于奔命。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起某种形态的家校合作组织机构。
例如,可以利用召开全体家长会的机会,与家长进行沟通,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设立家长委员会,其基本原则是进入家长委员会的家长要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和较强的责任意识,同时每名委员会的成员要有较为明确的负责方向。今后再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先与家长委员会进行沟通,家长有意见或建议时,也由家长委员会统一收集并向学校反馈。这样一来可以极大提升家校协同的效率,避免各说各话、重复沟通的情况出现。同时,可以考虑把主要负责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也囊括进家校沟通体系中去,及时解决一线教师难以处理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办事效率。
二、科学分层开展家校活动
不同的学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身心成长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很多教师都在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教学法。实际上,家校协同活动也应该进行科学地分层。因为学生面临的问题,肯定会通过各种方式投射到家长身上,导致家长对家校活动产生不同的需求。如果过于整齐划一,实际上无助于帮助家长解决实际的困惑与问题,也就无法保证家校活动的效果。
例如,初中三年级的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学习负担比较重,还要考虑如何做好初高中的衔接,以尽快进入高中更加紧张的学习状态。这部分家长关心的问题与初一或初二学生的家长肯定是有所区别的。对此,在家校活动时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家长开设讲座,或邀请以往优秀毕业生的家长到场分享自己的经验。这种有针对性的活动,肯定比泛泛而谈、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活动效果要好得多。
三、积极创新家校互动形式
家校协同教育的流畅运转,是通过具体的互动形式实现的。换句话说,互动是否及时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校协同教育的效果。每名学生家长的情况都可能存在着差别,比如空闲时间、语言表达或文字表达水平等,这就决定了任何一种沟通互动方式都很难适用于所有的家长,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负责家校协同教育的教师或其他学校领导,应在深刻把握学生家长特点的基础上,在家校互动形式上进行积极地创新,以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保证家校协同教育的顺利开展。
例如,有的学生父母可能工作都比较忙,需要经常性加班,空余时间比较少。对于这类家长,总是要求进行面对面的谈话显然是不合适的,会给家长带来巨大的困扰,家长是否能够全身心配合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可以采用QQ、微信等方式,给家长留言,但是要确保家长一定看到并有相应的反馈。相反,对于某些只有父亲或母亲工作的学生家长,可以加大家访或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三方面谈的频率,以尽可能地了解家长在家时的状态,对家庭教育情况作出较为精确的判断,提升家校协同教育的针对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状态,这种影响必然会传导至学生、家长乃至学校教育中去,使得家校协同教育不管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必须做出改变。不论是教师还是其他学校人员,都有义务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去积极寻找适合自身情况的家校协同教育改善途径,通过良好的教育合力,帮助初中生度过这个小学与高中之间的重要衔接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薇.构建家校协同机制的实证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5(02):72-76.
[2]齐美丽.对初中班主任改进家校合作策略的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8(06):64-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