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下当代寺观园林的景观设计初探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zxfj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宗教与园林的关系、我国寺观园林的发展简史及传统文化哲思等方面进行简要概述,并立足于我国目前寺观园林的景观现状,以极简主义表現方式初探当代寺观园林景观对传统文化、宗教哲思意境表现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宗教文化;寺观园林;当代景观;极简主义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168-03
  【本文著录格式】陈小娅.极简主义下当代寺观园林的景观设计初探[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1):168-169,216.
  我国两大传统宗教,佛教和道教,当今的发展更多偏于玄学、商业、旅游经济方面,而较少纯粹宗教信仰和文化哲理思想方面的发展。而作为宗教文化载体的寺观园林,作为人们内心世界净化和伦理道德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场所,一方面现状景观形式粗糙没有宗教文化哲学意境的体现;另一方面还面临着将古典园林接壤于当代景观的难题。
  一、寺观园林概述
  (一)宗教与园林的起源
  纵观人类进化的文明史,从远古人类诞生意识伊始对大自然的畏惧、超自然能力及鬼神的崇拜信仰,到宗教及其信仰的建立、延续、发展至今,宗教涉及政治、思想、文化、艺术、教育、民俗等社会各个领域,形成和发展了独特的宗教文化和哲学思想,而宗教的园林正是这一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最全面、最具有表现力的载体。
  宗教与园林关系密切,宗教神话说更是园林的起源说之一。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与之相对应的伊斯兰园林、基督教园林和寺观园林皆对应的神话起源。伊斯兰园林便以伊斯兰教《古兰经》为依托创造了“十字形”模式的天堂园;基督教则以《圣经》创造伊甸园;而在东方的中国,是以昆仑模式、蓬莱模式、壶天模式三大模式为基础[1]。
  (二)寺观园林涵义及其发展
  中国的宗教园林主要为寺观园林,主要包括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可泛指那些属于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所附设的园林[2]。从东汉道教的兴建和佛教白马寺的建立,寺观园林的造园艺术也随同这两大宗教的兴衰发展,经历了汉朝的萌芽、魏晋南北朝的兴盛、隋唐时期的鼎盛、宋朝的成熟再到元明清时期的逐渐衰退,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兴衰发展史一脉相承。
  寺观园林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都曾为中国古典园林历史的主流,体现了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然而时过境迁,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已成为历史文化遗存,而寺观园林由于宗教文化的延续及公共园林的特性发展至今,被赋予了旅游、宗教文化艺术、道德教育传播的新功能。
  (三)影响寺观园林的哲学思想
  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载体,寺观园林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形成发展与我国传统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深受儒、道、释三家学说的影响[3],并相互吸收融合共同影响寺观园林在选址、建筑空间布局、意境、植园林植物配置等方面的发展。
  儒家哲学思想以“仁”为根本,以“礼”为核心,宣扬尊卑有序的纲常伦理制度,影响寺观园林建筑空间的布局和寺观丛林制度的建立。儒家的“君子比德”,道家的“清净无为”“神仙思想”“飘逸空灵”“道法自然”,佛教的“性空”“无常”“体悟”“无我”等唯心主义人生宇宙哲学观[4],以及禅宗的“明心见性”“心性本觉”“顿悟”的哲理思想[5],又对寺观园林产生了文人的匠意及意境的升华。
  二、寺观园林现状
  (一)寺观园林的主要类型及景观现状
  按寺观园林的选址和构景特征,寺观园林的类型归为城市型、山林型和综合型三种类型[6]。
  城市型寺观园林,主要位于城市和近郊,无条件优厚的外部园林环境可借景利用[7]。规模较大且闻名的寺观往往有自己独立的景园,如成都市内闻名的文殊院、大慈恩寺、青羊宫等。此类园林以人工造园为主,建筑外观、装饰、雕刻、壁画等均为仿造传统建筑的模式,仿其形而不得其意。庭院式的寺观内多为空旷的硬质铺地广场,无与之结合的景观。其中的景园,也多为粗糙地仿造传统古典园林的形式,繁复堆砌的假山,绿植茂密而杂乱无序,无精心的空间布局及宗教思想哲理意境的表现。
  山林型,位于郊野山林,多占据名山大川,植被丰富,自然风景秀丽,环境清幽、奇峰异石,寺观内人工造园较少[7]。这类园林往往为著名的风景区,如青城的道观、峨眉的佛寺、五台山的寺庙等,大部分为名寺古刹。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借景条件,园林景观主要以外部自然风景园林为主,人造景观为辅。其本身清幽秀丽的自然环境提供了塑造含有宗教典故、哲理意境的条件。
  综合型,此类地处优越的环境位置,既有以优越的自然景观,也有以人工造园。部分也能成为风景名胜区[7]。如新都的宝光寺等。此类型的园林虽无特别引人入胜的自然环境,但也胜在环境优越。其寺内的景观状况与城市型寺观园林大体一致。
  综上,目前寺观园林的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景观形式没有与空间意境结合,没有融入宗教哲学思想,停留在对古典园林表象形式上的模仿,不能通过景观境象对心里起到净化、引领,产生对人生宇宙的思考。
  三、当代寺观园林景观的极简主义设计初探
  (一)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产生于20世纪五六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恢复时期的美国,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各种城市、社会病的矛盾冲突,加剧了人们思想上的焦虑和对传统的现代主义的抵触、厌恶,一种迫切反传统反抽象表现主义的新的艺术思想——极简主义,应时而生[8]。它是一种反对抽象表现主义丰富情绪化、情感化的表现艺术,以一种简洁、冷漠、非情绪化的表现形式来反抗传统,宣泄人们内心世界的焦虑、烦躁,渴望找到一种内心的纯净与平和,是一种“治愈性”的艺术。
  极简主义设计,是通过把造型艺术剥离到只剩下最基本元素而达到“纯粹抽象”,其形式是简约、明晰,多用几何形体,强调物体的整体、重复、系列化,体现其秩序感与理性;颜色干净纯净,多用黑、白、灰,色彩匀称。追求抽象、简化和几何秩序正是极简主义设计形式构图上遵循的主要特征[9]。   (二)极简主义与当代寺观园林
  当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已不再崇尚传统繁复华丽的表达方式,更趋向于一种化繁为简的极简主义的方式。极简主义艺术家认为形式的简单纯净和简单重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内在韵律[9]。极简主义简洁、秩序、几何的特征,正是当代人们生活的哲学模式,这似乎与寺观园林的传统古典园林性质的设计哲学背道而驰。然而深入剖析,在与我国寺观园林同宗同源一脉相承的日本禅宗园林、枯山水中,我们能从其枯寂、空灵、娴雅的意境背后窥得“极简主义艺术”的表现手法。因此所要关注的不是极简主义表面上的简单、几何、秩序,而是其背后蕴涵的极致、简约、纯粹的哲学内涵,能给人们的内心带来纯净、宁静和秩序感。简洁不等同于简单,齐白石曾说,“艺术应该创建简单而不是复杂,深藏而不宜透露”用简约的设计语言来表达深切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
  (三)寺观园林当代景观的极简主义设計初探
  宗教在伦理道德上扬“善”除“恶”,在心性上提倡“清心寡欲”“明心净性”“断除妄念”,以净化人们的心灵祛除内心的烦躁。寺观园林的当代景观可通过极简主义艺术的表现形式,借鉴日本禅宗园林枯山水意境的表现手法[10],设计具有意境表达的景观场所来传达其宗教哲理思想,以对人们的心灵进行无形的引导、净化。
  寺观园林当代景观意境应先立意,所谓“意”先立,而“行”随后。即先要对景点确立一个主题,其可来自于宗教流派文化中的某个典故、公案或某种哲学思想学说。如佛教的人生宇宙哲学观“芥子纳须弥”“一花一世界”;表达万物皆“空”的“镜花水月”;表达世事“无常”的“一念三千”“刹那弹指间”;道家的“见素抱朴”“虚实相生”;禅宗的“空寂”“顿悟”等。立意后即选择用于表现该意境的造景元素以极致、简约的构图形式来表现空灵的意境。如表现佛教“性空”思想的景观,便以“镜花水月”为意境设置静池,月夜水中空月,正是世间万物皆是假象的体证,也体现了万物皆“空”的佛教思想。若该景观位于规整的院落中,可将水景设计为镜面水池,池中点缀三五几丛睡莲或设置铜雕荷花,配景植物不宜多杂,一两株点缀配合点名主题意境即可。若山林寺庙中本有一处山泉水池,莲花满池,月映水中,在具有“境花”“水月”的池边再设栈桥、渡船,在“空”的意境中又引入大乘佛教“渡”的意念,所谓“无常苦海渡众生于彼岸”[11]。因此,寺观园林的意境应是“境”由心生,触“景”生情的情景交融的境界,“物境”融于“意境”。
  极简主义运用寺观园林当代景观的形式构图,提炼精确极致的传统元素符号及形状,切忌繁锁复杂。在材料使用上,一是用简洁的现代构图方式组合排列青石、瓦片、卵石、砂等传统材料,以现代的表现形式传承古典传统;另是将金属、玻璃等现代材料用古典传统的表现手法加以组合表达。在植物配置上避免品质繁多杂乱,在背景植物中突出主景植物,以乎应景硬质景观的主题意境。
  四、结语
  寺观园林是我国现阶段传承古典文化艺术的场所,是人们心灵的净化所,并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寺观园林当代景观的创新设计应符合现代审美观、极简主义的哲学观,从立意出发,以意境为灵魂,以简洁的布局构图形式表现其内在的宗教哲学涵义。
  参考文献:
  [1]田朝阳,孙文静,杨秋生.基于神话传说的中西方古典园林结构“法式”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1):51-57.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22.
  [3]赵鸣,张洁.论传统思想对我国寺庙园林布局的影响[J].中国园林,2004(9):63-65.
  [4]方立天.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13-119.
  [5]南怀瑾.禅宗与道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26-45.
  [6]赵光辉.中国寺庙的园林环境[M].北京:北京旅游出版社,1987.
  [7]王珂歆.四寺庙园林景观结构及其发展研究[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3:10-11.
  [8]冯丹.解析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D].辽宁:沈阳师范大学, 2013:4-5.
  [9]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42.
  [10]任震,周觅,王莉曼.从极简主义到日本现代景观[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议论文集,2015-10-3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46-47.
  [11]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20.
  作者简介:陈小娅,女,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8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乡环境与视觉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舞台朗诵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是朗诵形式艺术性的表现,其表现过程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蕴。舞台朗诵艺术的审美意蕴可以从技巧审美、传播审美、情感审美等方面展开分析,同时在舞台朗诵艺术中应该注重多样情感表达、丰富自身阅历以及提升技巧水平等几个方面来完成审美意蕴的创新表达。  【关键词】舞台;朗诵;审美意蕴;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I2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
【摘要】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习语则是民族语言中的一颗明珠,其中的内涵文化使得习语成为了汉译的重难点。为了尽可能的使译文与原文保持一致,达到传神达意的效果,大学生必须要掌握必要的习语汉译能力。本文立足于文化差异的不同,分析了英语习语的文化特征,着重探讨了英语习语汉译的方法。  【关键词】文化差异;大学生;英语习语;汉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
【摘要】高中语文学习中文学作品欣赏属于一大重难点内容,尤其是在阅读现代文和写作中,要深入分析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语言表达,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逐渐掌握阅读与写作语言词语和内容的技巧。通过赏析高中文学作品,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开阔眼界,促使学生体会到文本中所传递出来的思想情感,让自己与作者產生情感共鸣,从语言角度解读与欣赏文学作品,成为另外一种提高文学修养的方法。下面从高中语文出发,在高中语文文学作品中,分
【摘要】珞巴族民歌是珞巴族口传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珞巴族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记载历史、传播知识和进行社交的重要手段。笔者通过珞巴族民歌文献收集整理,以及对米林县南伊乡珞巴族民歌的采集,向当地珞巴族人进行采访等田野工作,对收集到的珞巴族传统民歌种类进行整理,并对传统民歌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珞巴族;南伊乡;民歌;田野工作;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
【摘要】绘本读物多以绘画插图、浮雕、手工绘本为主,并带有非常简短、易懂的文字,再结合曲折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为幼儿展现人生道理和科学知识,为学前阶段的孩子有效地建立初步的知识体系,是当前幼儿教学中非常常见且重要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幼儿园;绘本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探讨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170-02  【本文著录格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慢慢得以深入,教学质量监控较弱,学生考试作弊增多,教师质量评价失去了以往的真实性,教学监督僵化,教学信息反馈不佳。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高校学生干部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旨在为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126-03  【本文著录格式】
提起“养老护理员”,大家第一反应肯定不会把这个称呼同男性联系在一起.在山东国欣颐养集团章丘逸乐医养中心,就有一名男性养老护理员,他干起护理工作的细致程度丝毫不逊于女
期刊
【摘要】在人际交往中,中国人重视“人情”法则。与汉语“人情”对应的日语表达有“情け”“人情”,但日语“人情”常与“义理”搭配使用构成“义理人情”。本文通过对比汉语“人情”与日语“义理人情”,探究“恩”和“报恩”的中日差异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希望有助于提高日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人情;义理人情;恩;报恩;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书的诞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阅读习惯,而纸质书凭借其独特的质感和观赏性、时代性,仍然具备着不可替代的特质。本文以高效图书馆为例,以读者服务为切入点,对纸质书的独特优势进行分析,并就如何突出纸质书优势进一步提升读者服务质量提出一些思路和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读者服务;纸质书;电子书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
【摘要】电视媒体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电视节目主持人则充当了语言文化传播的重要纽带。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要想让世界更深入了解中国,也让中国更进一步走进世界,国家语言的传承能在很大程度上彰显其吸引力,并发挥着强大的精神引领和文化导向功能。本文从主持人的角度探讨语言与文化的辩证关系相关问题。  【关键词】主持人;语言与文化;辩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