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的小说《穿堂风》中的橡树因为父亲偷盗,是村里最不受欢迎的孩子。村里屡次失窃,大家都把怀疑的目光指向了橡树。都说,人的人格一旦破损,人的尊严一旦破损,再想去维护它,去保持它,需要非常强大的力量。但最终,橡树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冲破了负能量环境,获得了精神上的彻底蜕变,最终与偏见达成了和解,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出口。
是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出口或位置,就像《穿堂风》中的橡树,很渴望有那么一个穿堂风,有那么一个阴凉地,很渴望在白天也能够像其他的孩子那样昂起头来,能够融入他们之中。但是在白天,大家都对他指指点点,他不敢抬头,不敢融入这样一个社会。以至于他惟有躲进黑暗,或者在广阔的天地里独处,在“稻田里、河堤上、水塘边”奔跑呐喊时,才能短暂享有少年生命的自由与美好。
不仅仅是《穿堂风》中的橡树,在学校、在街道,甚至在富人区,我总是会发现一些对世界适应不良的孩子。他找不到成人为他安排的那个世界的位置,他总是缺席者,或者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才姗姗来迟勉强到位。周围的成人用急切的眼神召唤:“进来吧!进来吧!这世界已为你准备好,你还犹豫什么?”
可是,事与愿违。这些孩子,自己也糊里糊涂,轻易地就偏离了预定的轨道。不光是孩子,一部分成人在有意识地做出种种努力之后,也仍然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仍然在人生之路上多走了一些弯路。就像曹文轩笔下的橡树,自长成少年后,就被爸爸安排为“放风”的角色,“再后来,橡树的手也开始痒痒了。他先是偷瓜、偷枣,接下来,开始偷同学的笔呀,本子呀什么的。他甚至偷了人家一只羊。但那只羊在半路上跑掉了”。
其實,大可不必担心。尽管这世界漏洞百出,但一定也给这些人留有一席之地。他们只是没有找对自己的精神出口而已。只要不是心走到了尽头,只要不是善和美从生命中“全身而退”,那么就一定能走向那个属于自己的轨道。因为每一个小孩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向善的力量,即使那些有不良行为的孩子,怪异行为背后也有善的力量,一种向上的力量。关键就在于,孩子们是否能够从生命的跋涉、辗转和迂回中看到自我,是否能够牵引出内心中向上的力量,是否能够看到一种改变的可能并且尝试去改变自己人生的轨迹。
总有一些孩子,他们暂时找不到自己的出口,但是即使前途晦涩不明,微弱如幽光,也会有它的方向和轨迹,也会有隐晦而模糊的召唤。就像《穿堂风》中的橡树,当他自己和真正的小偷拴在一块的时候,距离妈妈的坟墓很近,他就想起来妈妈临终时,曾经把他叫到跟前,让他答应,从此做一个好人。他是答应了的。妈妈的话诠释了“精神出口和生命疆域”的真正要义。而现在橡树做到了。
对于成人而言,其责任就在于拓展孩子们的多重视域,而不是遮蔽或者堵塞孩子们的精神出口——要避免在简单机械的因果链上来看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生命辗转,避免以轻浮、冷漠的态度把孩子引入一个他本不喜欢的地方,避免以自己的喜好掩藏住属于孩子们真正的出口。对于孩子的出口、走向和“旅行”,成人都应该有所觉察,有所引导,并施以爱的启发和真善美的唤醒。就像《穿堂风》中所描述的那样,每当橡树向下“坠落”的时候,奶奶的亲情、乌童等人的友情都会将他托举起来。更重要的是,忧伤早逝的妈妈与橡树之间不仅是血缘上的母子关系,更是他精神上的导引者。
是的,只要种子是健康的,它总会破土而出;只要心中还有向善的力量,孩子们就会一点一滴提高对假恶丑的抵抗力;只要道路是正确的,总会打开自己的生命疆域——按着自己的生命节律,自由生长,舒枝展叶。请给孩子们一个“破土而出”的出口吧,让孩子们“优美地走着”,走出“人生丛林”,走出欲念的“暗影”,在真正该在的地方得到最基本的呵护、唤醒和成长。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昌县第七中学,金昌,737200)
编辑 /丁 尧 终校 / 赵 磊
是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出口或位置,就像《穿堂风》中的橡树,很渴望有那么一个穿堂风,有那么一个阴凉地,很渴望在白天也能够像其他的孩子那样昂起头来,能够融入他们之中。但是在白天,大家都对他指指点点,他不敢抬头,不敢融入这样一个社会。以至于他惟有躲进黑暗,或者在广阔的天地里独处,在“稻田里、河堤上、水塘边”奔跑呐喊时,才能短暂享有少年生命的自由与美好。
不仅仅是《穿堂风》中的橡树,在学校、在街道,甚至在富人区,我总是会发现一些对世界适应不良的孩子。他找不到成人为他安排的那个世界的位置,他总是缺席者,或者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才姗姗来迟勉强到位。周围的成人用急切的眼神召唤:“进来吧!进来吧!这世界已为你准备好,你还犹豫什么?”
可是,事与愿违。这些孩子,自己也糊里糊涂,轻易地就偏离了预定的轨道。不光是孩子,一部分成人在有意识地做出种种努力之后,也仍然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仍然在人生之路上多走了一些弯路。就像曹文轩笔下的橡树,自长成少年后,就被爸爸安排为“放风”的角色,“再后来,橡树的手也开始痒痒了。他先是偷瓜、偷枣,接下来,开始偷同学的笔呀,本子呀什么的。他甚至偷了人家一只羊。但那只羊在半路上跑掉了”。
其實,大可不必担心。尽管这世界漏洞百出,但一定也给这些人留有一席之地。他们只是没有找对自己的精神出口而已。只要不是心走到了尽头,只要不是善和美从生命中“全身而退”,那么就一定能走向那个属于自己的轨道。因为每一个小孩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向善的力量,即使那些有不良行为的孩子,怪异行为背后也有善的力量,一种向上的力量。关键就在于,孩子们是否能够从生命的跋涉、辗转和迂回中看到自我,是否能够牵引出内心中向上的力量,是否能够看到一种改变的可能并且尝试去改变自己人生的轨迹。
总有一些孩子,他们暂时找不到自己的出口,但是即使前途晦涩不明,微弱如幽光,也会有它的方向和轨迹,也会有隐晦而模糊的召唤。就像《穿堂风》中的橡树,当他自己和真正的小偷拴在一块的时候,距离妈妈的坟墓很近,他就想起来妈妈临终时,曾经把他叫到跟前,让他答应,从此做一个好人。他是答应了的。妈妈的话诠释了“精神出口和生命疆域”的真正要义。而现在橡树做到了。
对于成人而言,其责任就在于拓展孩子们的多重视域,而不是遮蔽或者堵塞孩子们的精神出口——要避免在简单机械的因果链上来看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生命辗转,避免以轻浮、冷漠的态度把孩子引入一个他本不喜欢的地方,避免以自己的喜好掩藏住属于孩子们真正的出口。对于孩子的出口、走向和“旅行”,成人都应该有所觉察,有所引导,并施以爱的启发和真善美的唤醒。就像《穿堂风》中所描述的那样,每当橡树向下“坠落”的时候,奶奶的亲情、乌童等人的友情都会将他托举起来。更重要的是,忧伤早逝的妈妈与橡树之间不仅是血缘上的母子关系,更是他精神上的导引者。
是的,只要种子是健康的,它总会破土而出;只要心中还有向善的力量,孩子们就会一点一滴提高对假恶丑的抵抗力;只要道路是正确的,总会打开自己的生命疆域——按着自己的生命节律,自由生长,舒枝展叶。请给孩子们一个“破土而出”的出口吧,让孩子们“优美地走着”,走出“人生丛林”,走出欲念的“暗影”,在真正该在的地方得到最基本的呵护、唤醒和成长。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昌县第七中学,金昌,737200)
编辑 /丁 尧 终校 / 赵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