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国晚期,齐国的国相名叫田婴。这位齐国相有四十多个儿子。在普通人家,儿子当然是活宝贝,可是什么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人也不例外。这年的五月初五,田婴的一个小妾又给他生下了一个儿子田文。当时民间认为这一天出生的孩子克父母很不吉利,田婴对此也深信不疑,何况他儿子那么多,也根本没把一个两个当回事,便下令丢弃这个新生婴儿。田婴儿子虽多,可是新生婴儿的生母却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她怎么也不舍得放弃自己的骨肉,还是偷偷地抚养大了田文。
田婴做出抛弃儿子决定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被自己遗弃后侥幸生存下来的庶子,长大后竟成了最有出息的儿子。长成后的田文名声传播四方,交游广阔,各个诸侯国都派人要求田婴选田文做继承人。被事实扭转态度的田婴便将田文立为自己的世子。田文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
孟尝君门客众多,史书以“三千”之众来形容。弄这么多门客,当然不是他嫌自己钱多主动当冤大头,而是因为这些门客来自诸国,绝大多数又“不是猛龙不过江”,不但能带来各地的讯息情报,还能壮大主人的声威,就算是那些市井宵小之徒,也往往能在关键的时候发挥重大作用。
话说这一年,孟尝君不知何故被秦昭王给仰慕上了。秦昭王为表诚意,派自己的弟弟泾阳君到齐国去迎接。于是孟尝君带着三千门客跟泾阳君一起去了秦国。一路上,孟尝君和泾阳君成了要好朋友。
来到秦国,昭王一见孟尝君,顿觉名副其实,要命他为首相。这样一来,原来的首相就红了眼啦,派人去糊弄昭王,说孟尝君身为齐国人而为秦相,定要不利于秦国,而且像他这样的人才如果放回齐国,也会助齐国与秦作对。
昭王觉得很有道理,不但闭口不提聘相之事,反倒把孟尝君软禁了起来。泾阳君知道了昭王的意图,便把真实情形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连忙托泾阳君去昭王宠妾燕姬处为自己说情。燕姬看在泾阳君的面子上,答应为孟尝君说情,但是要求孟尝君以白狐裘为报答。
这千年白狐裘,世上只有一件,孟尝君一到秦国,就已经送给昭王做见面礼了,这时如何拿得出第二件?正在愁苦之际,孟尝君三千宾客中的下席之一挺身而出,前往秦宫内库盗裘。这位下客学着狗叫,迷惑了守库人,果然将白狐裘盗回。孟尝君大喜过望,连忙请泾阳君拿着去贿赂燕姬。果然枕头风强过龙卷风,燕姬哄得老公同意放孟尝君归国了。
第二天,孟尝君拿到了通行证,立即马不停蹄地上了路,一路上可谓分秒必争,因唯恐事情有变,他还让座下宾客把文书上自己的姓名给改了(见于史籍的造假证第一人)。
赶到函谷关出秦境的时候,已是半夜,照规矩是要清早鸡鸣之时才能开关放行的。孟尝君急得在关下团团乱转。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又一位下客忽然引颈高亢,学起了鸡打鸣的声音。顿时关里关外的公鸡都跟着鸣个不停。睡得晕头转向的卫兵分不清东西南北,以为天快亮了,立即开门放行。孟尝君立刻带着人马逃出了秦国。
果然,孟尝君一行刚走,反悔的秦王就已经派了追兵而来。追兵在关下等到天色大亮,也没见孟尝君的车队出现。一问,才知道半夜里出关的正是用了假证件的孟尝君。到了冬天,下客盗裘之事也被昭王发现了。
被气得直瞪眼的秦昭王这时不得不认输,叹道:“孟尝君手下能人辈出,就连鸡鸣狗盗之辈都齐全,难怪他能有那样神出鬼没的本领。”这就是“鸡鸣狗盗”一词的来由。
孟尝君返回齐国后当上了国相,门客数目更多,渐渐有些应付不过来,就把门客分置三舍:代舍有车马乘坐,幸舍有鱼肉食用,传舍只有粗衣素食。
这时有个叫冯的老头子贫困得没法活命,就来投奔孟尝君。冯貌不惊人,又没显出什么本事,只有一柄旧剑,便被编入传舍之中。没过几天,他就用剑敲着柱子唱道:“长剑啊,我们回去吧,吃饭没鱼肉。”孟尝君听说之后,便让管事的将冯提升为中等门客。谁知冯又唱了起来:“长剑啊,我们回去吧,出门没车马!”孟尝君就又把他提升至头等门客。谁知冯还在继续唱:“长剑啊,我们回去吧,没钱养老娘!”孟尝君干脆好事做到底,派人去给冯老太太送柴米。冯的歌声这才算消停。
过了一段时间,孟尝君选了冯去自己的封地收债。冯倒也不谦虚推脱,立即上路,临走时又问孟尝君:“收了债,我替您捎点什么回来?”孟尝君顺口应道:“你看我这里缺啥就买点啥吧。”
然而孟尝君做梦也没想到,冯一到薛邑,就把还不起债的百姓都召集起来,请他们大吃大喝,并且当众烧毁了贫不能还债的百姓的债券,还向百姓宣布这是孟尝君的意思,告诫百姓们不能辜负孟尝君。
孟尝君得知消息,非常生气,问冯
这是怎么回事?冯不慌不忙地回答:“我觉得您这儿缺了些百姓的拥戴,便替你买回来了。”他还进一步解释说:“有些百姓确实贫不能偿还,你逼急了只会使他们逃离家乡,使百姓与你离心离德,还不如烧了那些借约,彰显你的好名声。”冯说得头头是道,孟尝君只好咬着牙齿保持风度请他去休息了。
后来,孟尝君为齐王所忌,被撤去相位,逐回封地薛邑。这时的孟尝君已是落架的凤凰不如鸡,门客尽数散去,只有冯为他驾车。车子行至离薛城一百里的地方时,凄惶了一路的孟尝君却震惊地发现,薛城的百姓扶老携幼带着食物早已迎在路边。他十分感动,终于明白冯当初的用心。
从孟尝君人生的几次关键转折可以看出,一些平素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往往能对大人物的生死祸福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这样的例子,孟尝君不是第一个,更不是最后一个。真实的历史一再证明,小人物是完全可以改变大人物命运乃至国家大势的。现在是一个法制社会,一个人当然不可能改变国家命运。但是,不以貌取人也是我们生活的智慧,懂得这种智慧,也许会让你在生活中受益匪浅。
编辑/姚晟
田婴做出抛弃儿子决定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被自己遗弃后侥幸生存下来的庶子,长大后竟成了最有出息的儿子。长成后的田文名声传播四方,交游广阔,各个诸侯国都派人要求田婴选田文做继承人。被事实扭转态度的田婴便将田文立为自己的世子。田文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
孟尝君门客众多,史书以“三千”之众来形容。弄这么多门客,当然不是他嫌自己钱多主动当冤大头,而是因为这些门客来自诸国,绝大多数又“不是猛龙不过江”,不但能带来各地的讯息情报,还能壮大主人的声威,就算是那些市井宵小之徒,也往往能在关键的时候发挥重大作用。
话说这一年,孟尝君不知何故被秦昭王给仰慕上了。秦昭王为表诚意,派自己的弟弟泾阳君到齐国去迎接。于是孟尝君带着三千门客跟泾阳君一起去了秦国。一路上,孟尝君和泾阳君成了要好朋友。
来到秦国,昭王一见孟尝君,顿觉名副其实,要命他为首相。这样一来,原来的首相就红了眼啦,派人去糊弄昭王,说孟尝君身为齐国人而为秦相,定要不利于秦国,而且像他这样的人才如果放回齐国,也会助齐国与秦作对。
昭王觉得很有道理,不但闭口不提聘相之事,反倒把孟尝君软禁了起来。泾阳君知道了昭王的意图,便把真实情形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连忙托泾阳君去昭王宠妾燕姬处为自己说情。燕姬看在泾阳君的面子上,答应为孟尝君说情,但是要求孟尝君以白狐裘为报答。
这千年白狐裘,世上只有一件,孟尝君一到秦国,就已经送给昭王做见面礼了,这时如何拿得出第二件?正在愁苦之际,孟尝君三千宾客中的下席之一挺身而出,前往秦宫内库盗裘。这位下客学着狗叫,迷惑了守库人,果然将白狐裘盗回。孟尝君大喜过望,连忙请泾阳君拿着去贿赂燕姬。果然枕头风强过龙卷风,燕姬哄得老公同意放孟尝君归国了。
第二天,孟尝君拿到了通行证,立即马不停蹄地上了路,一路上可谓分秒必争,因唯恐事情有变,他还让座下宾客把文书上自己的姓名给改了(见于史籍的造假证第一人)。
赶到函谷关出秦境的时候,已是半夜,照规矩是要清早鸡鸣之时才能开关放行的。孟尝君急得在关下团团乱转。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又一位下客忽然引颈高亢,学起了鸡打鸣的声音。顿时关里关外的公鸡都跟着鸣个不停。睡得晕头转向的卫兵分不清东西南北,以为天快亮了,立即开门放行。孟尝君立刻带着人马逃出了秦国。
果然,孟尝君一行刚走,反悔的秦王就已经派了追兵而来。追兵在关下等到天色大亮,也没见孟尝君的车队出现。一问,才知道半夜里出关的正是用了假证件的孟尝君。到了冬天,下客盗裘之事也被昭王发现了。
被气得直瞪眼的秦昭王这时不得不认输,叹道:“孟尝君手下能人辈出,就连鸡鸣狗盗之辈都齐全,难怪他能有那样神出鬼没的本领。”这就是“鸡鸣狗盗”一词的来由。
孟尝君返回齐国后当上了国相,门客数目更多,渐渐有些应付不过来,就把门客分置三舍:代舍有车马乘坐,幸舍有鱼肉食用,传舍只有粗衣素食。
这时有个叫冯的老头子贫困得没法活命,就来投奔孟尝君。冯貌不惊人,又没显出什么本事,只有一柄旧剑,便被编入传舍之中。没过几天,他就用剑敲着柱子唱道:“长剑啊,我们回去吧,吃饭没鱼肉。”孟尝君听说之后,便让管事的将冯提升为中等门客。谁知冯又唱了起来:“长剑啊,我们回去吧,出门没车马!”孟尝君就又把他提升至头等门客。谁知冯还在继续唱:“长剑啊,我们回去吧,没钱养老娘!”孟尝君干脆好事做到底,派人去给冯老太太送柴米。冯的歌声这才算消停。
过了一段时间,孟尝君选了冯去自己的封地收债。冯倒也不谦虚推脱,立即上路,临走时又问孟尝君:“收了债,我替您捎点什么回来?”孟尝君顺口应道:“你看我这里缺啥就买点啥吧。”
然而孟尝君做梦也没想到,冯一到薛邑,就把还不起债的百姓都召集起来,请他们大吃大喝,并且当众烧毁了贫不能还债的百姓的债券,还向百姓宣布这是孟尝君的意思,告诫百姓们不能辜负孟尝君。
孟尝君得知消息,非常生气,问冯
这是怎么回事?冯不慌不忙地回答:“我觉得您这儿缺了些百姓的拥戴,便替你买回来了。”他还进一步解释说:“有些百姓确实贫不能偿还,你逼急了只会使他们逃离家乡,使百姓与你离心离德,还不如烧了那些借约,彰显你的好名声。”冯说得头头是道,孟尝君只好咬着牙齿保持风度请他去休息了。
后来,孟尝君为齐王所忌,被撤去相位,逐回封地薛邑。这时的孟尝君已是落架的凤凰不如鸡,门客尽数散去,只有冯为他驾车。车子行至离薛城一百里的地方时,凄惶了一路的孟尝君却震惊地发现,薛城的百姓扶老携幼带着食物早已迎在路边。他十分感动,终于明白冯当初的用心。
从孟尝君人生的几次关键转折可以看出,一些平素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往往能对大人物的生死祸福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这样的例子,孟尝君不是第一个,更不是最后一个。真实的历史一再证明,小人物是完全可以改变大人物命运乃至国家大势的。现在是一个法制社会,一个人当然不可能改变国家命运。但是,不以貌取人也是我们生活的智慧,懂得这种智慧,也许会让你在生活中受益匪浅。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