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经济和谐程度测算分析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jixie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根据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和指标体系的确立原则,从经济发展、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五个方面建立经济和谐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具体数据,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广东经济和谐程度进行测算和分析评价。
  [关键词] 经济 和谐 分析
  
  本文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建立指标体系,科学地反映广东省经济和谐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客观评价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进程。
  一、经济和谐评价原理和方法
  1.指标体系确定原理
  根据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评价体系指标确定应遵循系统性、以人为本、可比性、易操作性等原则。评价指标设计目标是通过尽可能少的指标包容尽可能大量的信息,并在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之间尽可能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可以从经济发展、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几个方面建立指标进行分析,具体包括经济发展:用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化率、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4个指标反映。公平正义:城乡居民收入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指数、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比3个指标反映。充满活力: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R&D占GDP比重、教育发展指数、科技进步指数4个指标反映。安定有序:用出生人口性别比、城镇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覆盖指数、3个指标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用万元GDP综合能耗、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变动指数、环境质量指数4个指标反映。
  2.综合评价方法
  在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还必须解决评价指标综合评价的问题。由于评价指标的量纲不一致,每个指标对评价总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所以必须进行多指标综合评分,才能计算出综合评价结果。本文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目标值
  一是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确定,二是参照国际标准确定。
  各指标目标值为:X11≥34400元、X12≥45%、X13≥65%、X14≥12%; X21(城镇居民为1)≥0.33、X22≤0.70、X23(以女生为100)=100;X31≥18%、X32≥1.8%、X33≥39%、X34≥10%;X41(女为100)≤107、X423.8%、X43≥360;X51=0.76%、X52≥58%、X53=100%、X54暂无。
  (2)指标标准化
  为统一各指标量纲与缩小指标间的数量级差异,需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可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公式如下:
  
  式中:为处理前指标的值;为标准化后指标的值;为该指标的目标值
  (3)指标权重的确定
  权重确定方法可以分为主观赋权方法与客观赋权方法两大类。所谓主观赋权法就是人为地凭经验确定权重,如专家打分法(Delphi)、层次分析法(AHP);客观赋权法则依据评价对象各指标数据,按照某个计算准则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指标体系权重确定如下:
  经济发展权重W1为24,其中:W11为7、W12为6、W13为4、W14为7;公平正义权重W3为20,其中:W21为7、W22为7、W23为6;充满活力权重W5为21,其中:W31为5、W32为6、W33为5、W34为5;安定有序权重W6为15,其中:W41为5、W42为5、W43为5;人与自然和谐权重W7为20,其中:W51为5、W52为4、W53为4、W54为7。
  (4)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利用标准化后的各评价指标分值及其相应权重,在单项指标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模型,公式如下:
  
  式中:为各层次分值;为各指标的权重; 为各指标标准化数值;为各层次的权重。
  二、广东经济和谐程度测算分析
  根据广东省2001年到2006年六年的相关数据,使用上述综合评价方法(计算过程略)进行计算,得出广东省六年来经济和谐总体指数分别为:90.06、87.95、84.97、84.00、102.10、98.92,说明广东经济和谐进程总体上有波动,2001年到2004年逐年下降,2005年最高,2006年又出现减缓。具体各类指标分析评价如下:
  1.经济发展指数波动较大,2001年到2006年指数变动分别为113.81、58.61、77.79、76.01、126.81、113.44。其中:
  人均GDP指标的指数值虽然和评价目标值仍有17.64个百分点的差距,但呈现迅速上升的势头,人均GDP指数值2006年较2001年上升了42个百分点,年均上升8.42个百分点,说明广东省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指数值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2006年较2001年下降了7.55个百分点,2006年和评价目标值有5.11个百分点的差距。说明广东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说明广东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城镇化率指数值2006年较2001年上升了26.26个百分点,年均上升7.25个百分点,和评价目标值有6.27个百分点的差距。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指数在四个指标中波动是最大的,最高值为2001年的229.17,增长速度为27.5%,最低值是2002年的29.17,增长速度为3.5%,且连续三年增速均低于10%,说明广东财政收入增长态势非常不稳定,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保证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公平正义指数有波动,但总体是上升的,2001年到2006年指数变动分别为87.73、90.10、94.23、97.27、95.53、97.95。其中:城乡居民收入比指数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2006年和2001比较,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从91.17增大到104.04,扩大了12.87个百分点,2003年至2006年连续4年高于评价目标值。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目前广东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指数,2006年和2001年比较,扩大了10.32个百分点。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此问题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2006年较2005年轻微下降了0.08个百分点,如若形成拐点,对广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高校毕业生性别比指数有较为明显的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2006年较2007年上升了7个百分点,说明教育公平的程度在提高。
  3.充满活力指数波动较大,2001年到2006年指数变动分别为74.87、122.88、80.23、68.09、95.21、92.01。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指数虽然从2001年的44.76提高到2006年的56.93,提高了12.17个百分点,但实现程度不足六成,与18%目标值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说明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尚需进一步加快。
  R&D占GDP的比重指数2006年为66.11,和2001年相比不升反降,下降了3.89个百分点。说明广东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下降,明显滞后于经济规模的扩张,须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6年广东R&D占GDP的比重为1.19%和2010年1.8%的目标值相比相差0.61个百分点。
  教育发展指数,2006年达81.95,较2001年的62.52提高了19.43个百分点。从合成教育发展指数的指标分析, 2006年,广东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为61%和24%,同2010年评价的目标值85%和30%相比依然相差24和6个百分点,特别是高中阶段学生的毛入学率相差较大,需政府有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
  科技活力指数是评价指标中较为理想的指标之一,2001年~2006年各年的指数值均高于100,2006年达到168.22,和2001年相比提高了45.05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用于科技的投入以及专利授权量的大幅增加。
  4.安定有序指数虽有所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2001年到2006年指数变动分别为81.21、81.09、86.60、92.49、98.31、101.75。其中:
  户籍人口性别比指数值2001年~2006年均基本接近于评价目标值。
  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数值2001年~2006年均大于100,说明广东各级政府在控制失业安排就业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各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3.8%目标值之下。
  社会保障指数较为不理想,虽然2006年的指数值达到59.39,较2001年的12.88大幅提高了46.51个百分点,但其实现程度不到六成。2006年,广东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728.78万人,与目标值2180万人相差451.2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421.08万人,与目标值2200万人相差778.92万人。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
  5.人与自然和谐指数相对较平稳,2001年到2006年指数变动分别为86.47、89.47、88.08、90.65、89.13、87.60。其中:
  万元GDP综合能耗指数,2006年为99.09,较2001年的88.72提高了10.73个百分点,2006年,广东的万元GDP综合能耗为0.77,基本上接近于2010年的目标值,说明广东近年来节能成效显著。
  森林覆盖率指数2001年-2006年均在95以上,2006年为96.38,和目标值比较接近,但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的指数值较2001年的98.10降低了1.72个百分点,需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耕地面积变动指数2006年为90.25,较2001年的98.99下降了8.74个百分点。据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的数据,广东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的保有目标是4886.4万亩,目前已经下降到4323.8万亩,缺口达562.6万亩,可以说目前广东的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环境质量指数值,2006年为71.55,较2001年的53.92提高了17.63个百分点,但和目标值依然差距较大,特别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2006年广东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达231.6万吨,较2000年增加了26%,和减少10%的目标要求相比相差甚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指标体系,科学反映广东经济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客观地评价广东经济和谐程度的建设进程是完全可能的。通过指标体系的测算和评价,基本上能够反映广东经济和谐发展现状:经济发展迅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公平正义程度在提高;科技投入不断增长;人与自然和谐逐步提高。从六年的综合指数变动看出,广东省经济和谐的建设是有成效的。当然,在经济和谐发展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能引起重视,并得到解决,将有利于广东经济和谐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新华网,2006-10-18
  [2]《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N].南方日报,2006-05-10
其他文献
吉林省检验检疫局、省商务厅、辽源市政府近日在辽源市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同建立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合作备忘录》。我省首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由此落户
内容提要:当前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到了什么阶段?金融机构如何进一步推进金融综合经营试点?本文首先总结了今年以来金融业综合经营方面的进展,分析了我国目前正处于“综合经营、分业监管”的中间阶段,并指出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和试点模式,最后从金融综合经营的实施载体、发展战略、操作平台和主要突破口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金融业 综合经营 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0.49文献标识码:B 文
近年来,家蚕农药中毒以及上蔟不结茧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蚕农收入与行业稳定.究其原因,主要是农药市场混乱、农药成分混杂、技术难以到位,导致蚕农无法理性用药、规范用
针对普通道面混凝土施工和易性不易控制、强度储备偏低、耐久性不良等现象,研究掺加引气减水剂,配制高性能道面混凝土。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效果表明:与普通道面混凝土相比较,
通过对果桑大10、农桑12号、荷叶白等不同桑品种的桑椹红色素提取、吸收光谱测定和桑椹红色素的光稳定性比较试验,初步得出各品种的桑椹红色素提取率开差不大;吸光值在不同品种
介绍了江苏现代蚕业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的建设情况,分析了其特点及作用,并对建设现代蚕业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促进蚕丝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制定政策性规划、加强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