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舵:知识改变命运20年成就“海鲜大鳄”

来源 :大众致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ajie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0岁的张永舵具有典型山东汉子的爽直。已经成为鲁菜海鲜大鳄的他不善言辞,每说几句话就习惯性地低下头抽烟;在描述20年来白手起家的漫漫历程时,他几乎没有使用任何带有修饰性的字眼;谈起所谓“鲁菜新盟主”光环,他轻描淡写带过。对于张永舵这个从农村走出来,通过知识改变自己命运的男人,实实在在做事才是最重要的人生格言。
  
  知识改变农村娃命运
  
  1968年,张永舵出生在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皂南台村一个普通庄户人家。1984年高中毕业后,他到威海一家毛纺厂做临时工,尽管工作很认真,他还是很快就从精整车间被调到填料车间装原毛。“领导说农村来的孩子就适合做这种活,我当时就觉得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一定要出去学习。”张永舵感慨地说。一年后,他迈出了人生的关键一步——自费到威海电大学习。
  当张永舵再度回到校园拿起书本,却有了一种和读中学、小学时截然不同的感受。“那时才真正体会到学习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自己的需要,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张永舵说。三年的电大生活让张永舵的视野更加开阔,在那个个体私营经济刚刚兴起的年代,张永舵心底不安分的念头开始蠢蠢欲动。
  “什么?开饭店?”听见张永舵的想法,父亲却表现得很不屑一顾,“别胡思乱想,你应该安下心来好好学门手艺,将来到木器厂上班,这样才不怕没饭吃!”但是,父亲的反对没有动摇张永舵的念头,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开一家既有特色、又有思想内涵的饭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母亲的支持下,张永舵终于东拼西凑了7000元钱,在威海市区古寨路建了一间仅有30多平方米的平房。1988年,这家名叫净雅饭庄的小饭店开业了。“我当时想饭店的名字一定要起好,所以特地找来一本《饭店命名书》。考虑到顾客既需要饭店干净,又需要环境优雅,才起了净雅这个名字。”张永舵笑着说,“当然,还是想让自己附庸风雅,增加点文化味。”
  尽管饭店顺利开张,但创业伊始的张永舵很快遇到了第一个困难。饭店开业头一天,只卖出了70多块钱;第二天营业额又大幅下滑,仅仅卖了30多块;第三天,惨淡的状况让张永舵雇用的厨师心里打起了退堂鼓,随后不久就离职了。这给了当时根本不会做菜的张永舵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
  “厨师事件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就是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能救自己,自己有本事后,才不会受制于别人。”张永舵说。对于一个饭店,没有厨师简直就像人体没有心脏,无计可施的张永舵不得不放弃经营炒菜业务,转而钻研比较容易上手的包子。
  终于,张永舵成功地研发了一种独具风味的牛肉包子,这些包子馅满个匀,做工讲究,每个包子的褶数几乎相同,再加上小菜味美精致,店面设计简单温馨,服务热情周到,改行专卖包子的净雅饭庄很快吸引了大批客流。
  事实上,从最早的牛肉包子开始,深悟到“求人不如求己”这句人生信条的张永舵,20年来一直在亲手钻研做菜技巧,水饺、拌海螺、拌海参……都是他先自行尝试和学习,再带出自己的厨师。
  
  只卖活海鲜成招牌
  
  初战告捷的张永舵并不满足于仅仅做包子,他开始设计第二个发展目标。经过市场调研,他发现尽管威海是一个海滨城市,但因为海鲜上岸后不易存活,全市大小饭店没有一家经营活海鲜。
  1992年,张永舵看准这个市场空白,开始将净雅饭庄转型做活海鲜。但是,由于市民们对这种新兴的餐饮形式心存质疑,转型后的净雅前两个月生意一直不好。于是,张永舵想到了一个大胆的营销策略——在全市率先叫响“吃到一个死海鲜,饭店赔偿100元”的承诺。
  “我每天清晨4点多钟骑着摩托车到鱼市码头收购活海鲜,进入厨房的每一个虾蟹蛤螺,都是自己亲手挑选的。”张永舵回忆道。此外,他还独辟蹊径地对饭店进行大幅包装:请来著名书法家重新书写店名招牌;请来威海最有名气的装饰公司把饭店里外装饰一新;挂上书法、绘画、摄影作品;亲自召集厨师,对每一种海鲜的配料和吃法,进行调整创新、精制精作……
  由于精细运作,净雅的口碑逐渐在威海流传,客流也大幅上升。一时间,“吃海鲜,到净雅”成了威海吃客的口头禅,净雅也由此开创了海鲜饮食的健康、时尚新风。
  直到现在,净雅海鲜池边仍然有专人挑选,不允许一个死海鲜进入厨房,甚至连最微小的香螺,都是用针一个个检查过。此外,每一道原料和配料,都有严格质量规定:菜品原料必须严格称重,不允许随机抓取;作料都是标准化、品牌化,每道菜用什么酱油、什么胡椒粉等,都有严格品牌规定……
  从净雅崛起中,张永舵感悟到有志者事竟成的真谛,他心中再度酝酿起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进军省城。当时,恰巧济南市有关部门想找一个合作伙伴开一家海鲜酒楼,派人到威海考察,并慕名来到净雅。吃饭时,餐厅领班告知这桌客人:“对不起,您刚才点的清蒸偏口鱼,做的时候鱼已经死了,如果同意,我们将为您更换一条活的,但这会耽误一些时间;如果您不同意,我们将按死鱼价格收费。”微服私访的省城客人们大为吃惊,因为如果不说,不会有人知道那条鱼不是活的。这个举动,使净雅赢得微服私访的省城客人们的认可。
  1998年3月,“济南净雅大酒店”出现在济南市英雄山南路205号。凭借科学管理理念和精益求精的经营,一道道风味独具的净雅海鲜菜,大大吸引了济南人的眼球和胃口:温拌海参、红烧翅、红烧澳鲍、皇帝汤……开张第一天起,济南净雅大酒店便汇聚兴旺的人气,每天上座率达90%以上,一跃成为当地最大海鲜酒店,并被济南市物价局评为“特一级店”。
  济南净雅大酒店开业两年后,2000年8月,山东净雅大酒店又在济南山大路上红火开张,开业当天,酒店内6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2003年7月,净雅养生苑再度开张,仅营业4个月就成为山东省酒楼中第一家获得“国家特级酒家”荣誉的酒家。
  
  独特经营赢得美誉
  
  服务之于餐饮企业极为重要,但几乎所有餐饮企业都头疼,服务难以量化。服务如同“哥德巴赫猜想”,以无穷变量考验餐饮企业。而张永舵,一直在尝试打破这个迷局。早在进入北京前,净雅就在山东餐饮业率先承诺:客人点完菜,第一道菜5分钟内提供,其余菜品必须在35分钟到50分钟内上齐,超时将补偿客人100元,从而将行业内原本随意的上菜时间,具体量化。
  这一简单承诺,背后需要强大的信息化后台。为此,张永舵在每个酒店投资50多万元装配点菜电脑,并与厨房和结账台联网。服务员每上一道菜,都会在点菜单清楚记录时间,如果超时,她们会主动告诉客人并给予赔偿。
  进入北京,张永舵又在业内首创新标准:菜品口味、质量有问题,无论什么档次菜品,均无条件退换菜;客人在酒店内的明确需求,净雅在最短时间内满足;不允许员工推销酒水、香烟;客人所有投诉和建议将给予明确时间回复;考虑客人利益、需求前提下,鱼翅、海参、牛肉、燕窝4种高档菜可以拆份上,饺子甚至论个销售;严禁硬性推销预付款和外卖。
  市场中,价格战与脱离价格战是永恒的对立。两者转换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壁垒”,即是否拥有对手无法复制的优势。张永舵对鲁菜的创新,使他敢于置价格战不顾。“永不打折”又成为净雅领先竞争对手的新“壁垒”。
   永不打折,乍一听很难被顾客接受,但净雅的永不打折,是建立在原材料品质不打折、菜品质量不打折和服务质量不打折基础之上的。当消费者最终享受到对手无法复制的服务时,对“永不打折”也就逐渐习以为常了。
  但张永舵“永不打折”的背后,绝非将餐饮业利润暴利化。相反,净雅突破口仍在于中等消费:服务员推荐菜品和酒水,按中—低—高顺序推荐,不会先推荐高档海鲜,让宴请者处于尴尬境地。一般情况下,客服人员事前会与宴请者充分沟通,了解其宴请对象、菜品档次等。无论什么客人,都可以自带酒水,且不收开瓶费。仅此一条,就为客人节省不少钱。
   此外,高档菜品只要客人提出异议,净雅都会无条件退菜。在净雅的服务词典里,没有“不”“不行”“不可以”一类字眼。客人提出正当需求,净雅工作人员都会尽全力给予满足,酒店里没有就派人外出采购,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顾客需求。在净雅永不打折原则下,张永舵希望为顾客创造更多的附加值。
  
  借贷2亿进军北京
  
  张永舵带着他的净雅新鲁菜雄踞齐鲁后,进军北京成为张永舵的必然选择:“餐饮业想做驰名商标,不在北京出名就不算成功。”挺进北京,张永舵选择的方式是“用房地产的方式做餐饮”。“净雅计划营业收入10年要做到100亿元。”张永舵毫不掩饰他对净雅的梦想。
  张永舵向北京迈出的第一步就一改租赁店铺的做法,连贷带借,斥资2亿元在京城繁华路段一口气买了三块地,其中一块地位于地价颇高的金宝街。
  当时,张永舵在威海、济南等地所有资产,不过1亿元左右。2亿元贷、借款,每个月仅利息就要7万-8万元。“当时,很多亲友都劝我北京第一家店先租赁,快速装修、开业,快速打开市场,快速让北京消费者认识净雅。假如我这么做,净雅就不叫净雅了。”张永舵说。张永舵的想法是,从长期资产增值角度考虑,买比租更合算。此外,餐饮行业打广告获取的回报不大,主要仍靠口碑传播,如果店铺是租赁的,门店部分价值等于留给房东。为了在京城打响净雅品牌,必须拥有自己的物业。
  2005年7月,紧临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的长安街南侧,总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的辉煌净雅盛大开业,凭借独特的海洋气息,极短时间便名震京城。随后2006年5月、10月,黄寺净雅、金宝街净雅又相继开业,在京城高档餐饮布局中,形成三足鼎立的强势。
  
  借助京城三家门店的提升,净雅的企业规模完成了质变的过程:企业员工由最初的8人,一举增加到目前的3000多人;总资产由最初的1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6亿元;总营业面积由最初的30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90000多平方米。目前的净雅,已经享有了“京城美食头等舱”的美誉。同时,随着北京房地产价格上涨,如今,净雅在北京的三块地价值早已翻了几倍,时间最终证明了张永舵的大胆选择。
  
其他文献
自从本刊报道了《领航防水产业演绎创富传奇——记科禹特种防水材料厂总经理李书民》一文后,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和反馈的电话,这样的大信息反馈在以往的报道中甚是罕见,为此本刊记者特意对科禹特种防水材料厂总经理李书民进行了电话采访。为广大读者揭开当代农民企业家李书民的创富传奇以及科禹防水独占业内鳌头的秘笈……  记者:您好。李总!我刊在上期报道您之后收到了很多的来电来函,其中有热心的读者,也有您现在的加盟
期刊
天精地髓,物泽天华,在2008第四届北京国际特许加盟连锁与中小型创业项目展览会上,豪超金珠宝独树一帜,凭借其自身独特的优势,稳居行业领先地位。展会期间,“豪超金”的展位前自始至终被人群包围着,前来咨询洽谈者不下万人。是什么让“豪超金”珠宝在金玉满堂的饰品时代独领风骚呢?这一切都要从“豪超金”的源产地和独特的销售模式说起……    来自珠宝圣地  豪超金独具匠心巧夺市场    翡翠出产在哪里?“红翡
期刊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八十年代,农田承包到户。他把一块水洼挖成池塘,想养鱼。但乡里的干部告诉他,水田不能养鱼,只能种庄稼,他只好有把水塘填平。这件事成了一个笑话,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一个想发财但又非常愚蠢的人。   听说养鸡能赚钱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杨勋迫于生计投靠香港的亲戚,和早几年到香港的哥哥一起创办了一家制衣厂,短短两年时间便发展成为一家集团公司。从到菲律宾、印尼设厂,进而在中国内地开休闲服装专卖店,杨勋将自己的休闲服装品牌一天天做大。     昔日一无所有,如今身家过10亿美元的杨勋,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十分低调。“多年来,没有形象代言人,我们的品牌通过了市场和时间的考验。未来10到15年,国内市场销售达到100亿元是我
期刊
既不过于迫切也绝不迟缓,在选择项目上,喜欢挑战、果断干练的胡海平却不冒进。   1996年1月,宝洁亚太区营销部总经理胡海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民企杉杉集团。“我喜欢挑战。”面对熟人亲友的不理解,胡海平轻描淡写。“他来干嘛?一个学化工的?对服装行业一无所知……” 一时间杉杉上下议论纷纷,刚到杉杉的胡海平成了焦点人物。杉杉掌门人郑永刚有他自己的考虑。    1996年,曾经在西服市场上叱咤风云的杉杉集团
期刊
我以为上帝是相对而言的。比如对于某个树洞里的蚂蚁,一个想用水淹死它们的孩子就是上帝;对于1945年的长崎人,那个四处寻找云层缝隙的美国飞行员就是上帝;对于1519年的阿兹特克人,那些骑在马上的西班牙人就是上帝。  在我小时候,老爸就是上帝。他可以决定是揍我或是不揍我。虽然这事从理论上说取决于我考卷最上端的那个阿拉伯数字,但事情并非如此,我是否挨揍还取决于他心情的好坏,或者他单位里控制他的那个上帝的
期刊
一般人都喜欢拿过去和现在相比较,连吃一盘蛋炒饭也会认为昨天那一家炒的好吃些。禅宗注重“异”,人们都用过去的经验在生活,他们最无法开悟的一点就是“同”。不能开悟,许多痛苦就此产生。若能了解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不同的,不需要拿任何一秒钟做标准,你就会生活得很好。无论你是独自处于非洲大沙漠的烈日之下,或者和朋友一起待在舒适的冷气房里,都没有什么差别,每一个点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加起来才等于你整个的生命。
期刊
穷则思变。很多人在穷困或待业时,常会觉得事事不如意,样样倒霉,生活质量和心态调整都非常差劲,精神压力也很大,这个时候就需要改变,需要创业。  但创业不是靠一单两单生意累加起来就能成功的,也不是凭空想象一下就能顺利赚钱的,创业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每个环节都充满危险和不确定因素,稍有闪失,都可能血本无归。  所以,创业是需要准备和学习的,每一个人在创业之前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需要对新的行业进行了解,对
期刊
成功地为家里交上电费,你会有成就感吗?可是冬奥会冠军杨扬说,那一刻,她“成就感极其强烈”。   是从中央电视台奥运频道看到记者对杨扬的采访。——杨扬退役以后,过起普通人的生活。可是常年在集训队训练的她,竟然连交水费交电费这类简单的事情都不会做。她不懂什么自动交款机,不知该去哪个银行。冰场上叱咤风云的杨扬,生活中却如同一个懵懂的孩子。于是,当用了整整一天时间终于交上了电费,她就有了我们所不可能体验到
期刊
比尔·盖茨以自己的成功经历论证了他的一句名言:只有业余的才是最专业的。这句名言放在张永琪身上也是适用的。一个“外行人”办教育,没有成为他的劣势,反而因其能跳出思维的定势,凭借自己的商业智慧和独有的管理哲学打造出一个试与新东方媲美的雅思帝国。    80年代计算机科班出身的张永琪,分配到广东某劳动局,这份工作对于张永琪来说当然轻松。然而改革开放的朝阳唤醒了在这片土地上想要有所作为的人们,张永琪也是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