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zp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既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相应的教学策略。首先,要明确综合性学习的特性:学科性、综合性、实践性。在开展学习活动前应将目标定位于学生的发展;在学习中应高度关注学习过程,突出学习的自主性;在学习之余教师应当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使每一位学生“收获尽在过程中”。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 有效教学;策略
  
   1.学科性 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内容,但它首先姓“语”,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知识。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形成能力,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学到的东西在课外得到延伸,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以“花卉和古诗”为主题让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需要学生搜集,理解古诗中有关描写花卉的诗句,但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与自主表达、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获得有关花卉的知识。
  2.综合性 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各学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的阐述上,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学习空间上,体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整合;学习内容上,体现自然、社会、人文领域与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学习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
  3.实践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它不仅要学生认真阅读课内外书籍,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亲自去体验语文、学习语文,提高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首先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具有问题意识。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重在解决和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身边的、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等。重在参与探究过程,重在体验与教师方法的引导,突出自主性、亲历性。
  3.1 把握学段目标,科学统筹安排。《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为我们如何寻找探究的主题指明了方向。如低年级的“找秋天”、“我有一双小小手”;中年级的“古诗中的月亮”、“语文学习小报”;高年级的“优秀作文集”、“我最喜爱的小说主人公”、“社区环境调查”等。这些主题有一些是可以跨年段使用的,但教师应对研究主题做一梳理,避免盲目性,同时对研究的形式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心中有数,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3.2 结合课堂教学,课外适度延伸。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确立探究的主题。例如在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一位学生对课文中“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这句话提出了质疑:“在茫茫宇宙中,难道真的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吗。”教师紧紧抓住这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确定“宇宙中真的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吗?”这一探究的主题。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捕捉确定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意识,其次,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引导学生从这些疑问中发现具有探究价值的主题。
  3.3 留心生活实际,探询身边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综合性学习内容的确定应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秋去冬来,不妨引领学生去“找秋天”;学生喜欢上网,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个“网络作文大赛”;学生爱看电视,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广告零距离”的调查,研究广告的准确用词。教师要利用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促使学生从生活的诱发中产生探究的主题。如,我们身边的垃圾该如何处理?为什么有的树(如松、柏、冬青)在冬天也不落叶?
  3.4 综合学科知识,整合教学资源。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的特点,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确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时,必须打破僵化的学科框架,软化学科边缘,让学生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中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例如,语文教材中的《赵州桥》,美术教材中的《家乡的桥》、《我为祖国造大桥》,自然教材中的《桥》等这些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确立“我心中的桥”这个探究主题,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历史与结构特点,明白赵州桥、斜拉桥的力学原理,运用泥塑或图画想象设计理想中的大桥。这些学习活动涉及到自然、历史、数学、美术、文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学习方式包括阅读、画画、手工、艺术、上网搜索、参观、讨论等。学生一旦投入到这一学习中去,他们可能用到的学习手段,激发出的创造潜能往往超出我们的预期。因此,教师的眼界越开阔,越能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就会发挥得越淋漓尽致。
  3.4.1 只评成功,不评失败。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常常是“年终算总帐”,“帐”是算出来了,但效果却不理想,因为最终的成果不并能代表学生全部的心血。在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中,笔者认为可要求学生选出最得意的一次笔记,一份感想,或是一张小报,一幅图画,一段音乐参加评分,鼓励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
  3.4.2 打破常规,给予高分。学生大都不愿看到自己的“劳动产品”总是六七十分。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个心理,尽可能实行“高分制”。在亮分时理直气壮地给满分,甚至还可以突破。
  3.4.3 全员参与,人人参评。学习结束后,教师让小组内一起合作的同学人人担任评委,当场亮分,学生的积极性不言而喻。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集体评价相结合,更有利于获得教学的正迁移效果。
  综合性学习的提出,顺应了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必然要求,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落实小学语文课程“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乃至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语文综合学习中,应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及要求为指针,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而不是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与完整。只要学生全身心地参与了,他们就会有所得,这就达到了活动的目的。所以说“收获尽在过程中”。
  
  收稿日期:2011-08-1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的基本功也在不断变革。不仅传统的教师基本功应进一步强化,而且新课程带来新理念也要求教师有新的基本功。这对我们新老教师都是一种挑战,现在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教师基本功的内容也变多了。事物都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师的传统教学基本功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向新时代的过渡。让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一同练好新的基本功,昂首阔步走进新课程。  【关键词】中学教师;新课改
期刊
【摘要】随着21世纪的来临,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概念,以及如何实施有效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实施     21世纪,人类面临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除了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外,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教育必须由过去的重于继承转向重于创造。可以说,教会学生学习,实施创新教育,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历史使命。课改的要求、新课标全新的理念,都是对教师的一个全新的挑战,那么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师该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期刊
1.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教法的误导仍然存在。一些英语教师由于长期使用统编教材或过去接受的是统编教材的教育,习惯了统编教材的“填鸭式”教学,且乐此不疲。课堂教学“一言堂”,应试教育色彩甚浓,科研意识不强,仍然是相当一批教师的授课法则。这些教师在教学上虽然费时较多,但却收效较低,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个性培养。造成这种原因一是由于现在“升学率”的影响,二是很多教师还没有真正适
期刊
【摘要】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注意研究提问的艺术,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都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望。  【关键词】语文;提问;艺术     一位想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语文老师,应该像一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一样,注意研究提问的艺术,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激发他们思
期刊
鞭腿又称侧弹腿,扫腿、横踢腿、侧点腿等。鞭腿在散打中的运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鞭腿是散打技术中最具威力的技术之一。其动作技术较易掌握、应用灵活,但在实战运用中,又存着容易被“接腿抱摔”,被对方从中路突破和不好把握击打点和击打时间的问题。本人结合多年的训练和比赛经验,从鞭腿的技术角度出发,结合实战格斗中距离、角度的变化,对鞭腿的进攻手段进行探讨,力求取得鞭腿进攻的有效方法,旨在指导散打训练中,边腿技
期刊
分层导学式教学方法就是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因人而异分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能较好地突破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使因人施教能落到实处。  在数学课教学中,如何运用好这一教学法,并使其取得最佳整体效
期刊
【摘要】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的思维交流过程,教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如何,需要通过一定方式了解,而课堂提问即是方式之一。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师讲课离不开提问。人们常说: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因为它不仅要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同时还应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通过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还能及时反馈知识的掌握情况,捕捉有效的教学信息,及时调控教学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就得教会学生按初读,精读,悟读的方法去读文章、阅读训练时严格做到科学性,及时性,多样性,目的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成为一个语文素养较高的人。  【关键词】阅读兴趣;按步骤阅读;四性训练     “读书破万卷,下笔有如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次成败在考试,一生成败在读书。”这些名言都说明了阅读是学生获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巧妙设问、积极拓展、开展活动等手段,促进阅读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方法;策略     初中的语文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