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交焦虑障碍即社交恐怖症,是一种常见、损害社会功能、影响相当数量人口的慢性疾病,表现为对社交或表现性活动明显而持久的恐惧并造成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并经检查证实并没有相应的器质性基础。美国、加拿大、德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其终生患病率为10%-13%。
定义社交焦虑障碍的本质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社交焦虑障碍的核心症状是什么? 何为正常害羞与病态的社交焦虑的分界点?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社交焦虑障碍造成的损害仅仅是病人个体的, 还是社会化的?通常, 社交焦虑障碍的确定是根据发生率、功能损害水平和需要治疗程度三个方面。
一、青少年社交焦虑症的认知——行为治疗
(一)关于认知——行为疗法的研究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项基于社会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心理行为疗法,Kendall 及其同事是最早系统的发展和评估了应用于青少年SAD的CBT。通常的CBT包含以下一些治疗策略::1,针对低生理唤醒和身体症状的放松训练;2,针对消极自我评价的认知重组;3,针对社会回避行为的系统的分级的暴露演说;4,针对在学校和家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社会技能训练;5,针对提高应急能力的意外事件管理训练;6,在家和学校的巩固训练。
(二)关于认知——行为疗法与家庭焦虑管理模型结合的疗效研究
研究者认为在CBT 中加入家庭焦虑管理模型(FAM),治疗效果会更佳。他们将79 名7-14 岁的SAD患者随机分成了CBT治疗组、CBT + FAM 治疗组和等待组,经过12周的治疗后,CBT 治疗组有57 %的患者不再符合DSM—Ⅳ的诊断标准,CBT + FAM治疗组为84 %,而没有接受任何治疗的等待组仅有26 %。6个月后,CBT 治疗组的71. 4 %和CBT + FAM 治疗组的84 %的青少年都不再符合DSM—Ⅳ诊断标准。这证明,加入了家庭焦虑管理模型的认知行为治疗比单独的更有效。
(三)关于青少年团体认知——行为疗法(GCBT—A)的研究
研究者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认为,CBT治疗如果以团体的形式出现,治疗效果会更佳,因为团体能给患者提供更多的同伴接触和暴露训练的机会。他们对治疗成年人的CBT进行了改进和发展,创立了青少年团体认知——行为疗法(CBGT—A)。最初接受治疗的5个青少年患者中的4个,在1年后的复查中发现,已经不再符合DSM—Ⅳ诊断标准。他们也推崇对青少年的SAD进行团体治疗,并把自己的治疗方法命名为SET—C,包括团体技能训练、同伴经验交流和个体现场暴露等内容,经过治疗67 %的青少年得到了痊愈,3年后的复查仍然没有复发。参加了SET—C的青少年更少焦虑和社会退缩行为,并有更多的社会技能。有研究者尝试让父母参与到治疗程序中来,他们把50名青少年SAD患者随机分配到两个组,一组是单纯的CBGT—A,另外一组是父母参加进来的CBGT—A—PI。在父母参与的CBGT—A—PI组中,父母主要的工作是控制技能训练的进度和做好榜样。结果发现,两组的效果差异显著,研究人员和参与了的父母能感受到这样有父母参与组的效果更佳。
(四)关于FRIENDS疗法的研究
另外还有研究者以CBGT为基础,在治疗过程中加入FRIENDS疗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他们对71 名6-10 岁的SAD患者进行了基于CBGT—A的FRIENDS疗法,经过治疗69 %的患者不再符合DSM—Ⅳ诊断标准,12月后复查也未见复发。他们在学校抽取了320名学生SAD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接受CBGT—A治疗控制组和接受FRIENDS 治疗组,结果发现接受了FRIENDS治疗的学生和单纯接受CBGT—A治疗的学生相比具有较高的自尊水平和较少的对未来悲观。
二、再思考与展望
我认为研究方法在重视多元研究及多学科的结合研究的同时,还要开展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结合,是今后的努力方向之一。现有的研究在追踪研究和横向比较方面做得不够,因此未来的研究要重视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结合,注意所取资料的多样性,并且注意评估方法的标准化。另外,还要重视对青少年以及特殊群体的研究,比如存在肢体损伤、聋、哑、盲等的研究,他们是更加容易患病,也是更加需要帮助的群体。
在CBT治疗方面,存在很多难以改变的影响因素,比如患者的文化水平、经济地位、社会支持等,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CBT的疗效,因此应该努力探讨如何克服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CBT疗效达到最佳,并且在治愈后不再复发。CBT的现场暴露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在有的学者提出了内感性暴露技术,未来的研究应该考虑将各种新技术纳入使用范围。另外,我们还应该着力探讨预防CBT的方法,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陈涤宇,吴文源. 社交焦虑症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非药物治疗[J]. 上海精神医学.2001 ,13 (3) :161~1621.
[2]张新凯,吴文源,张明园. 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集体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上海精神医学,2005 ,4 : 200 – 203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心理学系。)
定义社交焦虑障碍的本质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社交焦虑障碍的核心症状是什么? 何为正常害羞与病态的社交焦虑的分界点?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社交焦虑障碍造成的损害仅仅是病人个体的, 还是社会化的?通常, 社交焦虑障碍的确定是根据发生率、功能损害水平和需要治疗程度三个方面。
一、青少年社交焦虑症的认知——行为治疗
(一)关于认知——行为疗法的研究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项基于社会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心理行为疗法,Kendall 及其同事是最早系统的发展和评估了应用于青少年SAD的CBT。通常的CBT包含以下一些治疗策略::1,针对低生理唤醒和身体症状的放松训练;2,针对消极自我评价的认知重组;3,针对社会回避行为的系统的分级的暴露演说;4,针对在学校和家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社会技能训练;5,针对提高应急能力的意外事件管理训练;6,在家和学校的巩固训练。
(二)关于认知——行为疗法与家庭焦虑管理模型结合的疗效研究
研究者认为在CBT 中加入家庭焦虑管理模型(FAM),治疗效果会更佳。他们将79 名7-14 岁的SAD患者随机分成了CBT治疗组、CBT + FAM 治疗组和等待组,经过12周的治疗后,CBT 治疗组有57 %的患者不再符合DSM—Ⅳ的诊断标准,CBT + FAM治疗组为84 %,而没有接受任何治疗的等待组仅有26 %。6个月后,CBT 治疗组的71. 4 %和CBT + FAM 治疗组的84 %的青少年都不再符合DSM—Ⅳ诊断标准。这证明,加入了家庭焦虑管理模型的认知行为治疗比单独的更有效。
(三)关于青少年团体认知——行为疗法(GCBT—A)的研究
研究者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认为,CBT治疗如果以团体的形式出现,治疗效果会更佳,因为团体能给患者提供更多的同伴接触和暴露训练的机会。他们对治疗成年人的CBT进行了改进和发展,创立了青少年团体认知——行为疗法(CBGT—A)。最初接受治疗的5个青少年患者中的4个,在1年后的复查中发现,已经不再符合DSM—Ⅳ诊断标准。他们也推崇对青少年的SAD进行团体治疗,并把自己的治疗方法命名为SET—C,包括团体技能训练、同伴经验交流和个体现场暴露等内容,经过治疗67 %的青少年得到了痊愈,3年后的复查仍然没有复发。参加了SET—C的青少年更少焦虑和社会退缩行为,并有更多的社会技能。有研究者尝试让父母参与到治疗程序中来,他们把50名青少年SAD患者随机分配到两个组,一组是单纯的CBGT—A,另外一组是父母参加进来的CBGT—A—PI。在父母参与的CBGT—A—PI组中,父母主要的工作是控制技能训练的进度和做好榜样。结果发现,两组的效果差异显著,研究人员和参与了的父母能感受到这样有父母参与组的效果更佳。
(四)关于FRIENDS疗法的研究
另外还有研究者以CBGT为基础,在治疗过程中加入FRIENDS疗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他们对71 名6-10 岁的SAD患者进行了基于CBGT—A的FRIENDS疗法,经过治疗69 %的患者不再符合DSM—Ⅳ诊断标准,12月后复查也未见复发。他们在学校抽取了320名学生SAD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接受CBGT—A治疗控制组和接受FRIENDS 治疗组,结果发现接受了FRIENDS治疗的学生和单纯接受CBGT—A治疗的学生相比具有较高的自尊水平和较少的对未来悲观。
二、再思考与展望
我认为研究方法在重视多元研究及多学科的结合研究的同时,还要开展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结合,是今后的努力方向之一。现有的研究在追踪研究和横向比较方面做得不够,因此未来的研究要重视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结合,注意所取资料的多样性,并且注意评估方法的标准化。另外,还要重视对青少年以及特殊群体的研究,比如存在肢体损伤、聋、哑、盲等的研究,他们是更加容易患病,也是更加需要帮助的群体。
在CBT治疗方面,存在很多难以改变的影响因素,比如患者的文化水平、经济地位、社会支持等,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CBT的疗效,因此应该努力探讨如何克服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CBT疗效达到最佳,并且在治愈后不再复发。CBT的现场暴露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在有的学者提出了内感性暴露技术,未来的研究应该考虑将各种新技术纳入使用范围。另外,我们还应该着力探讨预防CBT的方法,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陈涤宇,吴文源. 社交焦虑症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非药物治疗[J]. 上海精神医学.2001 ,13 (3) :161~1621.
[2]张新凯,吴文源,张明园. 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集体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上海精神医学,2005 ,4 : 200 – 203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心理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