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我国当前工科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实习基地建设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了以成立相关组织并建立保障制度、完善监管、加大实习基地软件和硬件的投入、及时配套和更新实习教材、创新实习基地建设思路、加强学术科技交流等内容的实习基地建设新模式的构想。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实习基地;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5-0104-03
【收稿日期】2014-03-20
【作者简介】张惠芹(1974-),女,江苏泰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扬州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综合科科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我国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在工程性和创新性方面差距较大。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不仅要求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而实习基地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课堂教学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大工科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不断创新基地建设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总体水平。[1]
一、实习基地建设的现状
目前,高等学校工科大学生的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因为没有政府的主导、免税等科学的制度保障和优惠的扶持政策,大多数企业在接纳学生实习问题上缺乏热情和动力,相当一部分企业甚至拒绝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2]致使许多高校工科专业的学生实习减少甚至没有了。即使有一些学校组织的实习,也多是象征性地走一走,看一看。个别实习岗位的“动动手”也是体验性的,并不是“真刀真枪”的工作。此外,学校建设经费的紧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也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实习基地建设效果欠佳的原因
由于从政府到高校都还没有对学生实习基地建设的定位、目标、管理模式及激励机制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的剖析与思考,使得现有的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对于帮助学生提升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力度还有待提高。[3]导致这样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对工科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力度不够,缺乏相关制度
工科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没有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没有制定相关的引导性政策及配套措施,以保障基地的建设。政府层面的发文到地方,也是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偏多。[4]没有专门的组织,缺乏主导的制度,发文仅仅流于形式,没有具体落实和检查的部门,没有相应的考核和激励的政策,更没有具体执行考核和激励的部门。
2.高校自身力量单薄,企业合作有待加强
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仅靠高校孤立的努力就能解决的,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多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完成。目前的学生实习无论从内容、方式和质量以及基地建设的资金和企业需求度都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实习基地的建设需要一个持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实习基地的建设更需要企业合作和政府支持。
3.企业不热情,实习岗位逐渐减少
目前很多企业因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再加上高校的扩招使得学生数较大,认为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要花费人力、物力对学生手把手指导,会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经济效益,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接受实习生的单位与拒不接受实习生的单位在政府层面没有任何待遇或荣誉的不同,还会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5]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热心的企业也渐渐不太愿意接受实习生到单位实习了,以前与学校签订过协议并挂牌的实习单位渐渐减少接受实习生人数和实习锻炼的岗位也逐年减少。
4.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相对薄弱
由于现在的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职称和学校考核等方面的任务较重,生师比的递增和教师的工作量的饱和使得很多教师能完成基本工作任务已经很费力。同时重理论教学、轻实习教育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正。现有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人员少、专业性不够和结构不合理必然给正常的实习教学造成困难。[6]
5.“走马观花”式实习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
因为实习岗位的缺失,很多学生因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蜻蜓点水式”实习和“走马观花”实训中得不到提升和锻炼,更找不出自己和企业需求的差距;有限的实习时间和条件压抑了学生学习激情的迸发,学校考核方式的模糊和泛化,使很多学生存在“随大流”的被动实习想法。
三、提高实习基地建设效果的措施
1.成立相关组织并建立保障制度
政府可以成立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专门机构,负责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规划的制定,落实各类奖惩措施,同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学生就业。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机构,把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成为学校的日常工作,保证学校与企业沟通与交流的日常化,从而保证实习基地建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划拨专项经费用于下发相应补贴,通过提高实习费标准,提升教师的指导和企业接受实习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责成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必须每年提供相关专业的实习岗位,并为岗位配备良好的实习导师。对于做得好的企业予以免税奖励或其他同等条件的优惠待遇,对于符合条件拒不接受实习生、或不认真履行培训实习生义务的企业应给与相关处罚。通过有效的奖惩措施为实习基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7]
2.完善监管,扎实推进基地建设
监管到位才能扎实推进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既要动员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申请设立实习基地;另一方面也要按照相关的程序和标准严格审查基地建设的资格、监管基地的管理过程。避免企业因为一己之私钻政策的空当,只报名设立基地不履行义务,也可以防止在资质不够的企业建立基地。同时还要对学生在基地的实习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管。要将定期检查和企业的定期报告作为日常工作,可以通过检查实习岗位的设置、实习人数、实习批次、实习人员的工作条件及实习指导老师配备情况和实习教材编印情况发现基地建设的问题并做出及时处理和纠正。[8]高校也应及时统计和梳理学生参加实习的批次、人数、实习效果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向政府汇报并作为政府奖惩企业的有力依据,配合做好扎实推进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 3.加大实习基地软件和硬件的投入
实习基地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校内基地的硬件设备建设上,除了学校有限的教学设备经费投入外,应该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的各类支持,同时要主动走出校门寻找专业对口的企业,以“共建、共享、多方收益”的原则,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大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科学的论证和市场预测,结合当地产业和学校专业优势,理性建设,合理发展。[9]争取搭建一个既可以减少学生所学与企业需求的脱节,也方便学校老师科研和指导的高仿真实习平台。校内基地的软件建设就是努力打造专业教师队伍,在正常教学科研的基础上遴选有奉献精神、专业技能扎实,科研水平高的高素质人来担任指导老师,逐步建立和完善实习指导教师库,同时提供机会加强实习教师的培养和锻炼。因政府和学校在制定基地前已经经过了严格的遴选,校外基地的硬件设施一般都能满足学生实习的要求,主要是实习基地的数量、实习岗位的数量以及实习指导老师的配备上要加大力度。[10]
4.及时配套和更新实习教材
由于现代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的校外实习基本没有教材,很多是沿用了“口耳相传”的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校内实习所用的实习教材大多是由校内理论教师编写,并没有或者很少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的理论性强的优点已经逐步被实践性弱的缺点所遮盖。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发展动向要能够及时地反应到实习环节。只有通过企业技术专家和校内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根据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紧紧跟进新技术发展的步伐共同研制与时俱进、技术专业的教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实习热情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明确实习的目标、掌握实习方法、提升实习效果,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创新实习基地建设思路
我们认为一个建设较好的实习基地应该是具有一个良好的理念和两个不同的管理机构,本着三个“双重”的原则,通过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得更好。
“以生为本”的理念是建设好实习基地的基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兼顾企业和学校的发展需求,从优选实习基地到完善管理机制都由政府专门设立的主管部门与学校负责学生实习的部门共同负责管理,本着专业导师与实习导师共同指导、共同考核的“双导师”原则、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实习岗位需求,将学校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将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考核结果与学生必修的学校学分和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就业参考学分相挂钩的“双学分考核”原则,驱使学生自觉遵守实习纪律,主动积极表现;为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同时也为了保证实习效果,还可以实行既考核实习学生,也考核指导老师的“双重考核”的原则。[11]在理念正确、制度完善、管理到位的情况下,政府、企业和学校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6.加强学术科技交流,力争做到“同发展、共促进”
高校教师和实习企业的导师同是科研人员,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高校老师更多偏向于理论的研究,企业导师大都偏向实践应用。服务社会是大学的四大功能之一,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可以将科研成果和资源优势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同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碰到的课题也可以携手高校教师或研究生共同参与,力争做到“同发展、共促进”的双赢局面。企业可以通过产品发布会、讲座、学术沙龙等各种的形式的学术研讨,邀请学校专业老师参加,共同探讨专业发展新课题。[12]同时可以让在企业实习的学生共同参加,接受良好专业理论和先进仪器设备的了解。学校也可以聘请校外专业到学校交流,从低年级学生抓起,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概念,产生专业兴趣,激发专业热情。从内因上引导学生为实习和就业做好前期准备。企业因为与学校的配合而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有了政府的支持和奖励才更有动力建设好实习基地。同时学校的师生专业也可以在良好的实习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庆繁,逯家辉等.强化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16-18.
[2]张旭东,赵科学,王宏蕾.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调研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3):59-64.
[3]王晓江,罗怀晓等.高职工科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5):192-195.
[4]李书权,曾令全,严干贵,马军.电气工程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J].电力电子教学学报,2009,(2):75-77.
[5]徐亚纯.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实践与探索[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10):127-130.
[6]李小军.精心谋划见习基地建设的每一个环节[J].中国人才,2009,(5):22-23.
[7]汪小明,叶淳.浙江省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2,(7):72-73.
[8]谷静.高职经济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改革探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0):85-87.
[9]张友兵,汤德强,常治斌.汽车产业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18-20.
[10]曾建红.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办学特色[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105-109.
[11]万思志.见习基地如何突破发展瓶颈[J].中国人才,2010,(11):60-61.
[12]万娟.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的研究[J].高等教育,2012,(10):133.
Exploration on the New Construction Model of Practical Base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
ZHANG Hui-qin, ZHOU Ji-ping, ZHOU Jun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and Equipment, Yangzhou University 225009,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tatus of our current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its existing problems, this artide analysed the reason of poor effect of the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It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such as establishing a relevant organization and guarantee system, perfecting the regulation,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practice base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updating in practice teaching material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 of academ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change, etc.
【Key words】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e base; base construction
(编辑/徐枫)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实习基地;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5-0104-03
【收稿日期】2014-03-20
【作者简介】张惠芹(1974-),女,江苏泰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扬州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综合科科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我国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在工程性和创新性方面差距较大。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不仅要求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而实习基地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课堂教学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大工科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不断创新基地建设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总体水平。[1]
一、实习基地建设的现状
目前,高等学校工科大学生的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因为没有政府的主导、免税等科学的制度保障和优惠的扶持政策,大多数企业在接纳学生实习问题上缺乏热情和动力,相当一部分企业甚至拒绝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2]致使许多高校工科专业的学生实习减少甚至没有了。即使有一些学校组织的实习,也多是象征性地走一走,看一看。个别实习岗位的“动动手”也是体验性的,并不是“真刀真枪”的工作。此外,学校建设经费的紧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也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实习基地建设效果欠佳的原因
由于从政府到高校都还没有对学生实习基地建设的定位、目标、管理模式及激励机制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的剖析与思考,使得现有的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对于帮助学生提升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力度还有待提高。[3]导致这样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对工科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力度不够,缺乏相关制度
工科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没有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没有制定相关的引导性政策及配套措施,以保障基地的建设。政府层面的发文到地方,也是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偏多。[4]没有专门的组织,缺乏主导的制度,发文仅仅流于形式,没有具体落实和检查的部门,没有相应的考核和激励的政策,更没有具体执行考核和激励的部门。
2.高校自身力量单薄,企业合作有待加强
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仅靠高校孤立的努力就能解决的,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多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完成。目前的学生实习无论从内容、方式和质量以及基地建设的资金和企业需求度都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实习基地的建设需要一个持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实习基地的建设更需要企业合作和政府支持。
3.企业不热情,实习岗位逐渐减少
目前很多企业因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再加上高校的扩招使得学生数较大,认为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要花费人力、物力对学生手把手指导,会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经济效益,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接受实习生的单位与拒不接受实习生的单位在政府层面没有任何待遇或荣誉的不同,还会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5]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热心的企业也渐渐不太愿意接受实习生到单位实习了,以前与学校签订过协议并挂牌的实习单位渐渐减少接受实习生人数和实习锻炼的岗位也逐年减少。
4.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相对薄弱
由于现在的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职称和学校考核等方面的任务较重,生师比的递增和教师的工作量的饱和使得很多教师能完成基本工作任务已经很费力。同时重理论教学、轻实习教育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正。现有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人员少、专业性不够和结构不合理必然给正常的实习教学造成困难。[6]
5.“走马观花”式实习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
因为实习岗位的缺失,很多学生因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蜻蜓点水式”实习和“走马观花”实训中得不到提升和锻炼,更找不出自己和企业需求的差距;有限的实习时间和条件压抑了学生学习激情的迸发,学校考核方式的模糊和泛化,使很多学生存在“随大流”的被动实习想法。
三、提高实习基地建设效果的措施
1.成立相关组织并建立保障制度
政府可以成立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专门机构,负责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规划的制定,落实各类奖惩措施,同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学生就业。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机构,把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成为学校的日常工作,保证学校与企业沟通与交流的日常化,从而保证实习基地建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划拨专项经费用于下发相应补贴,通过提高实习费标准,提升教师的指导和企业接受实习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责成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必须每年提供相关专业的实习岗位,并为岗位配备良好的实习导师。对于做得好的企业予以免税奖励或其他同等条件的优惠待遇,对于符合条件拒不接受实习生、或不认真履行培训实习生义务的企业应给与相关处罚。通过有效的奖惩措施为实习基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7]
2.完善监管,扎实推进基地建设
监管到位才能扎实推进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既要动员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申请设立实习基地;另一方面也要按照相关的程序和标准严格审查基地建设的资格、监管基地的管理过程。避免企业因为一己之私钻政策的空当,只报名设立基地不履行义务,也可以防止在资质不够的企业建立基地。同时还要对学生在基地的实习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管。要将定期检查和企业的定期报告作为日常工作,可以通过检查实习岗位的设置、实习人数、实习批次、实习人员的工作条件及实习指导老师配备情况和实习教材编印情况发现基地建设的问题并做出及时处理和纠正。[8]高校也应及时统计和梳理学生参加实习的批次、人数、实习效果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向政府汇报并作为政府奖惩企业的有力依据,配合做好扎实推进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 3.加大实习基地软件和硬件的投入
实习基地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校内基地的硬件设备建设上,除了学校有限的教学设备经费投入外,应该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的各类支持,同时要主动走出校门寻找专业对口的企业,以“共建、共享、多方收益”的原则,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大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科学的论证和市场预测,结合当地产业和学校专业优势,理性建设,合理发展。[9]争取搭建一个既可以减少学生所学与企业需求的脱节,也方便学校老师科研和指导的高仿真实习平台。校内基地的软件建设就是努力打造专业教师队伍,在正常教学科研的基础上遴选有奉献精神、专业技能扎实,科研水平高的高素质人来担任指导老师,逐步建立和完善实习指导教师库,同时提供机会加强实习教师的培养和锻炼。因政府和学校在制定基地前已经经过了严格的遴选,校外基地的硬件设施一般都能满足学生实习的要求,主要是实习基地的数量、实习岗位的数量以及实习指导老师的配备上要加大力度。[10]
4.及时配套和更新实习教材
由于现代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的校外实习基本没有教材,很多是沿用了“口耳相传”的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校内实习所用的实习教材大多是由校内理论教师编写,并没有或者很少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的理论性强的优点已经逐步被实践性弱的缺点所遮盖。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发展动向要能够及时地反应到实习环节。只有通过企业技术专家和校内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根据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紧紧跟进新技术发展的步伐共同研制与时俱进、技术专业的教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实习热情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明确实习的目标、掌握实习方法、提升实习效果,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创新实习基地建设思路
我们认为一个建设较好的实习基地应该是具有一个良好的理念和两个不同的管理机构,本着三个“双重”的原则,通过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得更好。
“以生为本”的理念是建设好实习基地的基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兼顾企业和学校的发展需求,从优选实习基地到完善管理机制都由政府专门设立的主管部门与学校负责学生实习的部门共同负责管理,本着专业导师与实习导师共同指导、共同考核的“双导师”原则、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实习岗位需求,将学校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将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考核结果与学生必修的学校学分和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就业参考学分相挂钩的“双学分考核”原则,驱使学生自觉遵守实习纪律,主动积极表现;为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同时也为了保证实习效果,还可以实行既考核实习学生,也考核指导老师的“双重考核”的原则。[11]在理念正确、制度完善、管理到位的情况下,政府、企业和学校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6.加强学术科技交流,力争做到“同发展、共促进”
高校教师和实习企业的导师同是科研人员,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高校老师更多偏向于理论的研究,企业导师大都偏向实践应用。服务社会是大学的四大功能之一,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可以将科研成果和资源优势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同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碰到的课题也可以携手高校教师或研究生共同参与,力争做到“同发展、共促进”的双赢局面。企业可以通过产品发布会、讲座、学术沙龙等各种的形式的学术研讨,邀请学校专业老师参加,共同探讨专业发展新课题。[12]同时可以让在企业实习的学生共同参加,接受良好专业理论和先进仪器设备的了解。学校也可以聘请校外专业到学校交流,从低年级学生抓起,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概念,产生专业兴趣,激发专业热情。从内因上引导学生为实习和就业做好前期准备。企业因为与学校的配合而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有了政府的支持和奖励才更有动力建设好实习基地。同时学校的师生专业也可以在良好的实习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庆繁,逯家辉等.强化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16-18.
[2]张旭东,赵科学,王宏蕾.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调研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3):59-64.
[3]王晓江,罗怀晓等.高职工科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5):192-195.
[4]李书权,曾令全,严干贵,马军.电气工程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J].电力电子教学学报,2009,(2):75-77.
[5]徐亚纯.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实践与探索[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10):127-130.
[6]李小军.精心谋划见习基地建设的每一个环节[J].中国人才,2009,(5):22-23.
[7]汪小明,叶淳.浙江省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2,(7):72-73.
[8]谷静.高职经济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改革探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0):85-87.
[9]张友兵,汤德强,常治斌.汽车产业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18-20.
[10]曾建红.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办学特色[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105-109.
[11]万思志.见习基地如何突破发展瓶颈[J].中国人才,2010,(11):60-61.
[12]万娟.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的研究[J].高等教育,2012,(10):133.
Exploration on the New Construction Model of Practical Base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
ZHANG Hui-qin, ZHOU Ji-ping, ZHOU Jun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and Equipment, Yangzhou University 225009,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tatus of our current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its existing problems, this artide analysed the reason of poor effect of the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It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such as establishing a relevant organization and guarantee system, perfecting the regulation,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practice base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updating in practice teaching material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 of academ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change, etc.
【Key words】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e base; base construction
(编辑/徐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