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on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在教书匠和教学艺术家之间,最大的区别恐怕就是具有教学的创造性了。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以其朴实而又新颖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让学生去发现课文和生活中的“五角星”。这一堂课力求训练扎实,生动活泼、富有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
  
  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突显一个“精”字
  
  是选择适应教学的学生,还是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这节课打破教师习以为常三课时教一篇课文的常规,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用两课时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设计便于操作,简约而有效。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取得最大的成效呢?有效的做法是:
  1.精心设问,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时间。
  本课教学,删去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删明知故问的问题。二是删学生读了课文以后就能弄懂的问题,无意义的问题缺乏思考价值,不能开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思想认识也不可能得到提升。三是删去和本课教学目标无关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将语文教学比作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忽视了语文教学本质的东西。一节课中,我们所教的知识不可能面面俱到。本堂课在问题的设计上围绕的一条主线就是“苹果里只是藏着‘五角星’吗?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没有想到苹果里藏着‘五角星’?”进而引导学生感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这样,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精讲精练,给学生提供学用结合的空间。
  学习语言是一个由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我们总是习惯于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来组织教学结构,用教师的分析讲解来挤占或取代学生的主体感知。本课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去接触课文中丰富多彩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没有忽视字词的训练。如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体现了“书不读熟,不开讲”的理念。在字音的指导上,突出易读错的多音字,并且巧妙地引导学生根据字义判断多音字的读音,帮助学生寻找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自主学习的目的。字形的教学,重点提示易错笔画,这有助于强化记忆,消灭错别字。分析字形之后,再让学生描红,及时巩固所学的汉字。对四年级的学生,教师仍不能忘记提醒学生写字的姿势,将习惯培养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细微之处见真情。对词语的理解上,则随课文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会遣词造句。如“魅力”一词的教学,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人、美景、运动、游乐项目”等方面进行发散思维,准确使用“魅力”一词。
  
  二、方法多样,注重内化,突显一个“活”字
  
  灵活的教法表现在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合作交流机会,激发了学生探索的主动性。在课堂上让学生横切苹果和竖切苹果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循规蹈矩地切苹果。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正是因为传统的切法好拿、好吃、好切、好分,人们才会被老经验束缚,进而也错过了发现创造的机会。由于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切一切,用眼看一看,动脑想一想的机会,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才产生了新的冲动:横切梨子会出现什么图案?生活中换一种思维方式,会有哪些收获?教学即将结束之时,学生的兴奋点已不仅仅停留在苹果里的“五角星”上。他们又有了新的思考、新的发现……教师巧妙地引导,不正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吗?灵活的教法还表现在适时、适度地对教材进行改编和补充。第二课时的教学,我设计了一个填空题,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扩充。这样的补充阅读和练习,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本节课的教学,产生了以下两方面的效应
  
  1.“激励”效应——小中见大。
  (1)多种形式的激励,为学生主动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强化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在主动性的学习状态中自觉地探索知识。
  (2)适度的语言激励,让学生获得自信。对学生精彩的朗读和发言,给予了及时的肯定;对学生的不足,给予适时地引导,提高了表扬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放大”效应——由此及彼。
  (1)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最重要的是学生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自主学习。这节课上,无论是词语教学,还是理解课文内容,都注重学法指导,真正达到“授予渔”的目的。
  (2)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学要基于课本,同时又要高于课本。本节课,注意寻找课内外知识相互渗透的最佳结合点。如引导学生读名人名言,让学生在阅读和练习中知道遇到问题应如何解决,换一种角度思考问题,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当然,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课堂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较少,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层面上,教学时间有所富余。本节课的教学给我的启发是:在以后的每一节课中,都要把握好读、讲、议的度,在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的同时,仍要给学生留有充分读书感悟的时间,让学生读出形,读出情,读出趣,真正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在时间的分配上更加科学、合理。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的桥梁。要搞好班级管理,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有信心,而且要细心,当然更要有耐心。    一、信心是搞好班級管理的前提    信心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古人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同样,没有管不好的班级,只有不会管理的班主任。1996年,我担任当时西岩中学有名的“差班”8
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的周围环境和生活实际为参照,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讨问题的机会,强调生师互动、教学相长的一种崭新的模式。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呢?    一、课堂上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要上好一堂课,必须激发学生的
一、案例    师:(拿出一个圆柱体)同学们动脑筋猜想一下,可用什么办法来计算这个圆柱的体积呢?请大家大胆地设想,把你的方法说给你同桌的同学听,比一比谁的办法最好。  (同桌交流)  生1:可以用秤称出这个圆柱的重量,如果知道这个圆柱每立方分米重多少,然后用总重量除以每立方分米的总量,就可以计算出它的体积了。  生2:可以把这个圆柱浸入盛有水的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玻璃缸里,水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圆柱的体
科学家对人的大脑进行研究的最新结果表明:富有激情的人远比老气横秋的天才聪明。他们一致认为:成功中有20%归功于10(智商),其余的则赖于情商。心理学家认为:在孩子小的时候还可以想办法补救情绪智力。因为根据情绪来调整行动的系统是要到十五、六岁才会得到充分发育。因此,俄罗斯精神遗传学家和心理分析中心主任德拉·茹科娃就倡议:学校应该到考虑修改教学大纲和考试制度的时候了,这样可以保证在学校里能传授情绪智力
知道翟裕康老师已经有20年了,但与他真正的接触还是在近两年。他不蛮干,善于思考,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智慧型的老师。翟老师的教学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我仅从教材处理这个角度尝试解读一下他的教学功力。    敢冒大不韪——一切从实际出发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内容以及呈现方式也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在使用教材时也尽量考虑编写意图,但它不是“圣经”,对于不合实际的内容教师也应有取舍、重组、开发的
考试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唯一手段,在我国由来已久。考试的内涵绝大部分是针对学生的,主要是考学生,孩子们在考试中只是消极的被评价群体,考试真正成了“烤试”。学生除少数“精英”外,绝大部分学生害怕考试,敌视考试实属情理之中。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如何在考卷中给孩子营造一个开放开明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呢?下面谈谈自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课改实践中,教师要认真学习,充分认识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评价特色和评价策略,以人为本,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兴趣,帮助他们通过学习生活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精神世界。    一、承认个体差异,注重发展性的赏识评价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牛津小学英语》5B第四单元第二课时(Work in pairs和Read and say)  教学目标:1 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e-mail, busy, town, age, well  2 能听得懂、会说和会读日常交际用语I’m verybusy. We’re the same age.  3 能听得懂、会说、会读、会写句型What does
毕业试卷一启封,教师们就大发感慨:“现在的语文真是没法教了。”有好事者曾作出统计,整张试卷,课本知识仅占30%左右,其余都是活学活用的课外知识,怎能不引起教师们的哗然?由毕业试卷我们又想到“纲要”中也曾多次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就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美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所谓美育,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教师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语文教学,都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完善自我,在心理、思想等方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