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生态涵养区土地利用协调度测度研究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93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为依托,对2013年首都生态涵养区相关生态数据进行分析以空间洛伦茨曲线为方法探究首都生态涵养区的土地利用协调程度。最终得出的结论为林地、城镇及工矿用地的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均匀线较近,说明这两种用地类型在首都生态涵养区分布较为均匀,即分布在各区县的面积比例大致相等。耕地和园地其次, 草地的洛伦茨曲线距绝对均匀线最远,这种用地类型在首都生态涵养区分布较不均衡。
  关键词: 首都 生态涵养区 土地利用协调度
  一、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综述
  一般认为,协调发展就是指系统中诸要素和谐的、合理的、使总体效应最优的发展。也有人认为,协调发展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协调发展表现出“共同发展、持续发展”的涵义;二是协调发展的观点更多地体现了“相互促进”的涵义;三是协调发展并不意味着“平等发展”。还有人认为,协调发展的内涵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在资源环境承载力阈值之内;二是在可持续基础上,达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优化;三是依靠社会经济发展,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20世纪90年代,关于区域的研究,国内学者大多集中于对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发展(PRED)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指标体系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所的《社会发展与社会指标》课题组于1989年提出的指标体系;张志强设计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较早提出的区域PRED指标体系,具有指标体系结构合理,指标选取全面且可操作的特点,后来的指标体系大都参考于此;毛汉英设计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王华东、曹利军等设计的常州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通过主客观判断相结合的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分析方法,建立了由20个指标构成的常州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王黎明设计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不易处理,相互之间的交织和重合部分较多,实用性不强;米红等建立的我国县级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下的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进入21世纪,国内一些学者长期关注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在区域规划制定、区域协调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及区域发展政策等多方面做了许多研究,为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周国华等采用多指标组合法和多指标合成法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行了多空间层次(省、市、区—三大地带—沿海与内地)、多角度(生产水平、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等)的分析与研究,从多个层面揭示了我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动态变化。徐向东提出现代时空理念指导下区域协调发展质量的概念,即从时空两个层面,对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这一复杂系统的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结果,建立其概念模型。陈栋生提出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他把我国区域经济的总态势概括为三大阶梯、三大高地、三驾马车、三大诟病,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阐释了党中央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陈宣庆在充分认识新历史时期区域规划的内涵、特点和性质,总结我国区域规划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区域规划的基本思路。从整体来看,现阶段进行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研究成功地解释了一些现象,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由于區域协调发展问题本身的极其复杂性,使得该研究领域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不同角度加深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模型、机制和对策等方面的研究,并在研究中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切实指导我国区域发展的实践,这是目前该领域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重点研究的是首都生态涵养区土地利用协调度测度。
  二、首都生态涵养区土地利用协调度测度
  1.空间洛伦茨曲线的绘制。首先,根据区位商的理论,计算首都生态涵养区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区位商;其次,按区位熵大小,依次列出各区各地类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比,并计算累计百分比。(以2013年耕地区位商和林地区位商为例,其余省略。)
  最后,以总土地面积累计百分比为横坐标,以某地类面积累计百分比为纵坐标, 各取100长度,绘出坐标图,以各累计数绘制坐标点,得到的曲线至绝对均匀线的离差就是该地类实际分布与其在全区均匀分布的差异测度。越接近绝对均匀线, 曲线离差较小,表明该地类在全区分布越均匀;反之,离绝对均匀线较远的曲线,表明该土地利用类型在全区中的区域分布差异较大, 即分布相对分散。
  2.空间洛伦茨曲线的分析结果。按上所述绘制出2013年北京山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洛伦茨曲线(图1)。可以看出,林地、城镇及工矿用地的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均匀线较近,说明这两种用地类型在北京首都生态涵养区分布较为均匀,即分布在各区县的面积比例大致相等。耕地和园地其次, 草地的洛伦茨曲线距绝对均匀线最远,这种用地类型在首都生态涵养区分布较不均衡。
其他文献
摘 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了劳动力,男性与女性工作参与率的差距逐渐缩小,然而调查发现已婚女性劳动力市场参与率持续下降。因此,在女性工作参与度逐年上升的时代,有必要了解这一异常情况并及时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已婚女性 工作参与 性别观念  一、女性工作参与状况研究  这些年来,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发展大步向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男性和女性的经济角色差异很大,越来越多
期刊
摘 要:征信是依法采集、客观记录主体(个人或企业)信用信息,依据信用信息构建信用档案从而提供信用服务的一种活动。传统的征信模式主要指,征信主体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消耗大量的时间进行征信活动。在互联网时代征信模式可以借助开放式的互联网为载体,通过使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对个人、企业等使用互联网的用户进行数据信息的抓取和采集,并将互联网信息同其他数据信息加以整合,从而进行对用户的信用评估与服
期刊
摘 要:2013年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要求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新形势下,顺应改革发展需要,集团公司也加快推进财务转型,开展了集中核算试点工作,为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集团公司 财务共享中心 建设框架  一、财务共享中心概念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e Shar
期刊
摘 要:京津冀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拥有优越的城市发展平台,以及政策、资源、人才、技术优势,是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相关内容,运用区域经济学及其相关理论,本文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的方法提出了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个高校都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希望获得更多的生源。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学的入学门槛逐步变低,许多从前并没有机会踏入高校的学生也逐步走进了高等院校。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势必会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大学生就业难已经逐步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本文就将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和阐述,分别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传媒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它已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把握社会舆论导向的同时给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我国的传媒产业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在巨大发展潜力及带来丰厚利润的背后需要大量的资本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反过来,传媒产业对资本也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我国传媒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在对我国传媒产业
期刊
摘 要: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在走过漫长的改革之路后,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利率市场化的每一步改革都对商业银行产生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既包括机遇,也包括挑战。商业银行业务也正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中慢慢地发生着改变,我国商业银行该如何适应新的发展环境,抓住机遇,顺势发展,改变现有不合理的业务状态,进行业务转型?针对业务转型的具体措施,文章最后一部分提出了五点,
期刊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秦皇岛的会展旅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秦皇岛可借助会展旅游的发展带动各行业的共同发展,从而促进秦皇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本文阐述了会展旅游的相关理论概述,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秦皇岛的良好的发展机遇,研究了秦皇岛目前会展旅游发展的营销环境,提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会展旅游带动秦皇岛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会展旅游 区域经济  一、会展
期刊
摘 要: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本文将以宁强县以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为例,以中药材发展规范化问题为侧重点,探讨调研中发现的精准扶贫中产学研模式的相关作用。  关键词:精准扶贫 宁强县 中药材发展 产学研模式  一、宁强县以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现状:  宁强县是山区县,环境很好,是秦巴山区的腹地,自然植被覆盖率达到60%以上,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左右。充沛的降雨量和气候因素是野生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信贷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银行能否真正的有效控制好信贷的风险也成为如今非常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因为它不仅与银行的竞争力密切相关,同时也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于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的重视与管理,从而促进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本文主要就当前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