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我只卖艺,不卖身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123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发呆越辽阔
  南都周刊:虽然你不愿意说,可大家对你184天的经历依然最好奇。
  高晓松:我不是不想说,是不想到处说,也不想刻意“就不说”,说一次大家看见就行了。不要搞得“言必说”,跟我刚回国时,整天说“兄弟我在美国的时候”,现在变成“兄弟我在里边的时候”,多烦啊。
  南都周刊:你说过人生都是写好的剧本,所以才会那么接受事情发生后带来的任何影响包括惩罚?
  高晓松:你接不接受都那样,一定会这么走。就是因为我相信人生都是写好的剧本,你能看到很多人,明明那是阳关道,他非走独木桥,那就是他的道。阳关道就是每个人的独木桥拼起来的,看起来挺宽,但就只能在那儿走,步子多宽都知道。
  南都周刊:你是个感觉敏锐的人,那半年的经历肯定给你带来很不一样的感受。
  高晓松:当然有,不过我不想消费这件事,我卖艺,虽然手艺多点儿,能卖的就卖,但说这些有点儿像卖身。我想我还得用一段时间才能真的想清楚,我不想过早发言,说我的人生有多大飞跃,这是不是有点太快了?不像年轻的时候,今儿谈一恋爱,明儿就能成长。到40岁了没那么快,我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清楚说,那些意味着什么。
  当然我知道那些对我来说是正面的。最起码我有很多时间看了《大英百科》,翻译了一本书,以及花了很长时间发呆。文藝这个事儿,它不是思考来的,实际上它是发呆发来的,平常没时间发呆,脑浆子就老咕嘟着,没关过火,那火老煨着脑子,所以我觉得挺好的,关了火,让自己凉了好长时间,把锅洗洗干净,今天我还只能知道这些。
  南都周刊:发呆是不去想现实的情况?
  高晓松:你也没办法想,一想就痛苦,发呆就特别舒服。很快就会觉得,好像这样的日子已经过了很久,好像你原来就一直这么生活,就觉得很好很愉快。
  我是不爱思考的人,因为年轻时思考了很多,发现越思考越狭隘,越发呆越辽阔,现在发现不需要思考,只要发呆就能明白很多事。一思考就绕进去,就特别容易钻牛角尖了。当然这需要你先思考过很多年,如果你从来没思考上来直接就发呆,那就成痴呆了。相当于你学武功,学了很多套路之后,要把这些套路都忘记,全忘了就融会在自己身上。
  南都周刊:以前你说自己是领先阶层,但看守所里见到的是你以前生活里不太接触的人,你们怎样发生交集。
  高晓松:我要是二十几岁,对他们肯定特有兴趣,刨根问底,跟记者似的。但我有一个月都没说话,我这么爱说话的人。就发呆,看最枯燥的《大英百科》,翻译小说,那给我一次强充电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学习,我情感上也受了很大冲击,以至于后来,我有种急不可耐的技痒,就写了《写给1988年暑假的高晓松》这篇小说,是我今后文风的起点,我以后可能会向这个文风走。
  
  生活不欠我的
  南都周刊:你在小说里也是写“老狼郑钧”,那个时代你们都是坏孩子吗?
  高晓松:我吧,别把人家“们”起来。我没有用假名,像老狼、郑钧,是因为他们就长在我心里,一用假名就找不着人了。是不是真事儿?那不是,就是回忆也不一定是真事儿,所以我说一定是小说,我猜回忆比幻想还不真实,你一定把它美化过。
  在那个时代我是坏孩子,但我觉得在一个干净美好的时代,你努力学坏,也是干净的。而在一个肮脏的时代,你再想让自己干净,发现身上还是很多灰尘。所以我们很幸福,在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到处流浪,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我其实一直很怀念那个年代。
  南都周刊:你对青春似乎比一般人更有情结。
  高晓松:我觉得那一代人的理想,今天还能给我们一点力量。那代人是有纵横四海改造国家做主人翁的梦想的,所以那时候我们做了,但我们不能说。
  南都周刊:以前就有人说你是经典话痨,为什么现在才去做脱口秀?
  高晓松:长得难看啊!长得难看是非常重要的,挡住了你去追逐更多的名利。有时候我挺感谢长得难看,就可以写写音乐、弹弹琴。长得好看的话,早不知道哪年哪月就冲出去比画了。
  南都周刊:从启蒙这个出发点去比较的话,你和韩寒有什么不同?
  高晓松:我觉得(共同点是)大家都怀着理想吧,愿意改造国家,这起码比教育年轻人一定要买房子要好。但大家的视野不一样,关注点不一样。我从小其实是在比较封闭环境里,跟社会接触没那么紧密。所以我做我能做的,就是介绍点国外的想法包括政治智慧。韩寒比我接地气,你看他的文章会知道他确实比较了解普通人民的生活。每个人尽自己的努力。
  南都周刊:五个多月来给人的感觉好像你更火了,到处都是你的声音,你怎么看呢?
  高晓松:是因为我看清楚了好多事,写的东西说的话大家认同,而不是因为那件事。如果一定要说,是老天爷对我一直很好,以至于我跟老婆说,你千万别求佛什么事儿,咱们这样要再不满足,那不就没天理了嘛,你就跟佛说,你好,我们都挺好。
  南都周刊:现在你很喜欢表达感恩的心态,宋柯说你目前处于人生最好的时期。
  高晓松:特别幸福,你要老觉得生活欠了你的,那你得多难受。一定要到40岁才行,20岁时要这心态,一点动力都没有。20岁时就该觉得生活欠了我的,有纵横四海改造国家的梦想,或者为了一套房,这样你才有动力。到了我们这个年纪,最好别再觉得生活还欠你什么,生活还没清你账,说明不是欠你,而是本来就不是你的。
  南都周刊:你有信仰吗?
  高晓松:我信,但不仰。我还是信佛是比较智慧的,我研究过各种宗教,信他们的智慧。
其他文献
武侠小说盛世不再的年代。  因为在网易微博上开写“微武侠”,温瑞安,过去的“超新派武侠”作家,“闭关”十数年的武侠小说大师,这个夏天又回到人们视野。  这天接受《南都周刊》的采访,温瑞安微笑着,静坐在圆椅里,穿着印有“坏人”两字的黑色T恤。摄影记者蹲下来,凝神拍照时,这黑衣人突然从椅上弹起,使出凌厉的几下拳腿,迅速向摄影记者逼来!  摄影记者一下子失了方寸,拽着相机,半蹲着向后踉跄几步,几乎臀部撞
一辆奔驰车突然出现在高速路上,中断了我和另外500多土狗同伴的狗肉之旅,引来300多名动物保护人士的围堵,掀起了一场 400万人参与的大辩论。    我睁开双眼,首先嗅到的就是陌生的环境和同类各异的气息。  老实说,来了几天后,我一点都不喜欢笼子里局促的空间,不喜欢隔壁可卡让人厌恶的体味,还有对面哈士奇装模作样的神态,但这儿至少不颠簸,更没有狭小车厢里排泄物堆积践踏后的恶臭—从男男女女的唧唧喳喳声
一直以来,“子不教,父之过”统治了传统中国家教的主流思想,父亲的形象是对权威、严厉的家庭化诠释,“过去的父权在家庭中的体现,所谓‘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孙云晓研究家庭教育多年,他认为传统意义上的严父更多是严厉和专制的混合物。  而最近三十年来,中国父亲似乎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主外”的爸爸忙于在外打拼,将更多的家庭责任交予妈妈,“形成了一种消极的‘慈父严母’的角色分配。”  东子,著书《好爸爸
我参加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奢华而无聊的商业活动,到场以后和所有认识、不认识的人行欧美式见面礼:美国人用右脸蛋互相贴一下,法国人先贴右后贴左,意大利人先贴左后贴右。然后就正式开始无半点营养和真诚的寒暄。  只是偶尔,你还能无意听到一些对话,其精辟是可以概括整个世界的。上周,我就听到了这样一段绝版精辟的对话,让我对东西方文化差异有了顿悟。  这是一顿中饭,在西班牙大使馆官邸。西班牙大使宴请中国金融大亨,西
在中国众多的手机厂商中,总部在深圳的优美通讯科技公司(下简称优美)或许是最普通也是最独特的一个。  说其普通,是因为即便到现在,这个企业的名字,不少消费者甚至根本都没有听说过,它所产生的手机,也很少见过、用过;说其独特,是因为它的手机产品个性十足又小众,三防手机、太阳能手机等是它的主打产品,它的销售市场一直都在国外,可口可乐、花花公子、瑞士军刀、菲拉格慕、沃达丰等一众知名企业都是它的大客户。  在
陈定方已经超过400天没能进到自己的书店了,作为广东学而优书店的老板,她被物业的持有者富士康集团告知,她和她的同事不能再进入这家位于深圳富士康龙华厂区的分店。  他们进入厂区的门禁卡于2011年3月27日失效。十几名同事都给拦在了门外,在之后的400多天里,陈定方通过私下协商以及诉诸法律,希望继续经营这家书店,都遭到富士康方面的拒绝。  学而优书店和富士康签订的租用合同的时间从2007年3月18日
1954年,米尔顿·格拉瑟(Milton Glaser)、西蒙·切瓦斯特(Seymour Chwast)以及爱德·索勒(Ed Sorel),三名毕业于纽约库帕联合艺术学院(Cooper Union)的学生创立了一个名为图钉(Push Pin)的设计工作室。  他们通过每年合出几期小册子《图钉年鉴》(后改名《图钉平面设计》)来推广自己的设计和插图作品。  “那种插图风格跟我以往所见的完全不同,我当时
老年也是可以沸腾、可以飞扬的。张杨把新作《飞越老人院》称为“一部几近疯狂的青春励志片”,在他眼里,人到了生命末尾,也可以“在路上”。  他仍热衷于古老的电影制作方式,这跟他的个性相同:温暖平和,没有猛起猛落,没有迅疾的急转弯,偶有残酷但并不极端。“我不是那种特狠的人,电影也不会呈现出特狠的气质。”    逃出老人院  导演张杨同时也是客栈老板张杨。那家名为“后院”的客栈,位于大理,有10多个房间,
在互联网和个人电脑普及的今天,赏金猎人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硬汉,仅凭着坚韧的搜查和一拳之力抓捕保释期逃跑的被告人。他们越来越多地依赖现代互联网技术,通过虚拟空间追踪到潜逃者的实际躲藏点,从而完成抓捕任务。    戴维·杰尼曾做过各种各样奇怪的梦境,不是在超市里追击逃犯就是驾车飞跃悬崖峭壁。有一天,他梦到自己走在荒无人迹的街道上,头顶的月亮发出银光,远处的大楼旁停着一辆摩托车,像一个沉静的暗夜使者一
市场虽然在供需的调节下运行,但供需并非唯一的因素。买卖双方都希望有个稳定的生存环境。这就需要在市场经济中彼此之间有一种道德的承担。    日本在大震灾后社会井然有序,货架空空却没有带来恐慌,商家也不乘机哄抬物价。这在某中国市场派的经济学家看来,是违反了经济规律,制造了短缺。对这番理论,我已经进行了批判,不必多谈。但是,另一个问题还是必须回答:市场是否应该服从道德原则?以道德原则规范市场,是否就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