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博士“光疗”救母,还有奇迹在路上

来源 :知音·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提示] 母亲罹患宫颈癌晚期,国内医生判定她只有3个月生命!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公派前往美国密苏里大学深造的张扬博士,却不信这个邪,他要救母。“光疗”就是他发现的拯救母亲的希望之光。
   他真能救得了母亲吗?他的人生又会因此发生怎样神奇的穿越?一起来感受孝爱的力量——
   2009年冬,远在美国密苏里大学攻读博士的张扬接到堂妹的电话,得知母亲刚被哈尔滨第三医院确诊为晚期宫颈癌,且癌细胞已经转移到全身淋巴,医生判定她只剩下3个月的生命……似惊雷滚过,张扬顿时泪如雨下。
   张扬1986年出生在哈尔滨。2003年,他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同年父亲张磊明突发心脏病去世,是在哈尔滨纺织工厂当纺纱女工的母亲张颖含辛茹苦供他读完了大学。2007年,他考取了本校研究生。2009年,他被哈工大公派到美国密苏里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不想,刚到美国三个月,就得到这样的惊天噩耗。
   母亲这是因为抚育儿子成才,长年累月不辞辛劳工作,累病的啊!张扬悲痛不已,立即订了最近的机票,飞回了哈尔滨。一进家门,张扬就看见母亲病恹恹孤身一人躺在家中。他鼻子一酸,不由分说拉着母亲就要去医院,哪知母亲坚决不肯去:“儿子,你见过哪个晚期癌症病人能够治愈的?与其死在无休止的化疗路上,还不如平静走完剩下的日子。”
   张扬知道,母亲是心疼巨额的医药费。自己虽然是公派留学,有全额奖学金,但是母亲一直叮嘱他让他不要打工,要全心攻读博士,所以手里并无多余的钱。这些年,母亲微薄的薪水都供他读书了,家里也没有积蓄。癌,很多时候意味着人财两空,母子俩都清楚。可张扬不许自己把母亲的生命同钱联系在一起,他哭着跪倒在地:“妈,你忍心把我一个人仍在这个世界上吗?自从父亲走后,我无数次从梦中哭醒。我不能再失去你啊!没有钱,我可以借。我可以在美国一边读书一边洗盘子还债啊……”
   经过艰难谈判,母亲终于做出让步,答应去哈尔滨第三医院(现更名为哈尔滨肿瘤医院)做手术。
   从医生口中,张扬得知母亲因为癌细胞已经发生转移,要想延长生存期,唯一的办法只能先切除病变子宫,然后化疗。经过长达5个小时的手术,母亲病变的子宫被切除。一晃,半个月过去了,张扬的假期已满。但母亲手术后身体一直非常虚弱,他又怎么忍心将母亲独自留在国内呢?他萌发了终止学业,留在母亲身边的想法。张颖得知儿子的想法,一把打掉他手中的药:“你要是不走,我就不喝药。你要是想我死得更快,你就留在家里吧。”母亲以死相逼,张扬只好将母亲托付给堂姐,含泪离开了哈尔滨。在飞机起飞的那一瞬间,张扬哭着对自己发誓:我绝不束手就擒,绝不能失去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
   回到美国后,张扬立即上网查询资料。他了解到,目前国内对癌症病人的手术外治疗,不外乎放疗和化疗两种疗法。所谓化疗,就是杀死体内那些迅速繁衍的癌细胞,但与此同时也扼杀了骨髓、胃肠道中迅速生长的健康细胞,并影响五脏的机能。放疗,则在摧毁癌细胞的同时也对健康细胞、组织和器官造成了灼伤、疤痕。当病人体内因放疗、化疗积蓄了太多的有毒物质时,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就会大大下降,甚至彻底崩溃。因此,一点点小的感染,或并发症,都足以让癌症病人搭上性命……
   张扬每天晚上都要和术后的母亲进行视频。母亲的身体元气大伤,以前走路虎虎生风,现在动动都会喘气,体重从110斤下降到80斤。这个时候,如果强行化疗,无异于雪上加霜,母亲肯定受不了。无奈之下,他只好让堂姐带母亲找了一个老中医,先调理身体,再设法救她。怎么办?如何才能救母亲?难道真的只能眼睁睁看着癌症即将带走母亲吗?张扬焦灼而又绝望。
   这时候,他开始有意识地留意国外一些医学期刊,几近疯狂地查阅着一切有关癌症治疗的外文医学资料。因张扬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在大四的时候就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因而浏览英文资料对他没有任何难度。遇到不懂的问题,张扬都会查阅英文版《维基百科》或者请教医学院的校友们。上天垂怜。2010年1月,张扬终于在一篇英文论文里看到了一种国际上刚处于起步阶段的“光动力疗法”的介绍——
   “光动力疗法”,借助光敏剂在特定的激光光源照射下产生单态氧和自由基等强氧化剂,使病灶中的细胞受损或坏死。
   实验证明发现,肿瘤组织对光敏剂的吸收率大大高于正常组织,所以在光敏剂滞留期间通过光纤将特定波长的激光束对肿瘤部位进行照射,使肿瘤组织发生光化学反应,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治疗目的。这种疗法,与化疗、放疗相比,选择性强是其显著特点,优点是一年内可以反复治疗,杀死的癌细胞不会卷土重来,对健康的细胞毫发无损,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母亲有救了!张扬兴奋地打电话给哈尔滨第三医院肿瘤科,希望该院也用这种方法给母亲治疗。不想失望地得知,该院目前仍然是传统化疗放疗手段。不过母亲的主治医生李教授,却向张扬推荐了我国第一代肿瘤微创治疗专家何卫兵。何卫兵现在是深圳一家医院氩氦刀肿瘤治疗中心主任、亚洲冷冻治疗学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消融学组委员。李教授告诉他,何卫兵主任是我国最早开展光动力治疗研究的专家之一,找到他或许尚有一线希望。
   张扬当即要到何卫兵的联系方式,和他取得了联系。何卫兵得知张扬为母亲做的一切后,深受感动地告诉他:目前,在国际上已经有俄罗斯、美国很多国家在采用这种“光疗”,但是我国目前只有少数医院引进了该疗法,而且因为技术没有达到要求一直处于停滞阶段。这种疗法有自己的优点,但是也有显著的缺点,那就是如果已有的癌细胞已侵蚀了病人的管腔外膜,光动力治疗后,由于肿瘤坏死脱落,原来由肿瘤遮住的管壁就容易穿孔而导致病人大出血而死。如何既杀死癌细胞,又保护病人正常管壁不穿孔,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张扬又一次被难住了,但救母的决心,不容他有丝毫的退缩。是啊,即便前面是座高不可攀的山峰,为了母亲,他也要毫不犹豫翻越!为了查阅更多的信息,这以后,张扬几乎整夜整夜都泡在实验室,查阅各种有关光动力疗法的资料。终于,他又获知了一条重要信息:美国密苏里州州立医院肿瘤科的戴维博士就是使用光动力疗法的先驱者,他曾经用此疗法治愈了成百上千的癌症患者。张扬连夜坐车赶到了密苏里州立医院,找到了戴维博士。在听了张扬的陈述后,考虑到张扬母亲的身体已经不适合长途颠簸,深受感动的戴维博士答应张扬,如果他母亲在国内手术,他会用视频的方式指导手术现场。张扬既感动,又兴奋,立即将这个好消息传回给国内的专家何卫兵。    母亲的病情已经不容乐观,救母行动必须分秒必争。2010年2月16日,张扬从美国再次赶回了国内,陪同母亲一起来到了医院。2月27日早上8点,手术准时开始。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手术,因为手术的风险性极大,医院一外科、二外科、肿瘤科等各科室的专家都严阵以待。张扬忐忑不安守在了手术室外。
   与此同时,万里之外的戴维博士在视频连线中指导着手术的进程。在戴维博士的指导下,何卫兵小心翼翼在B超指引下光纤插入肿瘤中心部位,将适量光敏剂通过针管注射到张扬母亲淋巴肿瘤内。随着红色的激光照射在肿瘤上,在戴维博士的指导下,治疗开始了。何卫兵用特殊光纤产生的激光直射肿瘤。戴维博士在视频那端密切关注着手术的进程,当治疗进行到30分钟的时候,他马上喊“stop”,并做了一个停止的动作。手术平平安安地结束了。手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当母亲从病房推出来向他打出“V”的时候,张扬眼含热泪,在视频中向远在美国的戴维博士深深鞠躬致谢。现在要做的就是静静地等待光化学反应的作用将肿瘤细胞彻底清除。半个月后张扬带着母亲来医院复查,惊喜地发现原来肿瘤部位的癌细胞完全坏死脱落,而周围腔壁完好无损!
   在母亲的一再催促下,张扬回了美国。与前几个月悲伤徘徊的心情不同的是,张扬这一次踌躇满志踏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他终于实现了拯救母亲的愿望。与死神的这场战役,他终于赢了!
   两个月后,母亲再度复查。母亲检查的同时,身在美国的张扬同样捏了一把汗:毕竟,谁也不知道光动力疗法的疗效到底如何,癌细胞是否会卷土重来。一小时后,何卫兵笑着给张扬打电话,告诉他经过细致精密的检查,张扬母亲体内的癌细胞已经不见了踪影。这意味着,手术已彻底大功告成!
   母亲就这样在死亡线上被救了下来。这让张扬感动的同时,也萌生了跨界的想法。通过这段时间对光动力疗法的研究,他对医学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是电气工业博士的他,在学好自己专业的同时,开始钻研起了医学,经常到密苏里州州立医院做义工,跟着戴维博士学习了很多医学实践知识。
   张扬倾注的心血实在太多了,仅仅2010年,他就翻译了20多本医学原著,并在国际四大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英国医学杂志》中发表多篇论文……
   同时,张扬开始在美国密苏里州大学一边攻读电气工业博士学位,一边又通过了医学博士学位的申请考试。进入医学院后,张扬更加刻苦,他翻译了近200本英文原著,发表了两百多篇重量级论文,成绩斐然。同时,由他撰写的关于光动力疗法的《由疏水性光敏剂引导的电增强的抗微生物光动力学治疗》、《光动力疗法对依赖性线粒体铁吸收增敏在人类头颈鳞癌细胞治疗的应用》等多篇重量级论文,在美国《时代杂志》等权威期刊上发表……
   这一切,都归功于孝爱的力量。在异国他乡,张扬时刻想念母亲。但只要一想到母亲,就无法不想起许多像母亲一样苦苦挣扎的晚期癌症病人,所以他建了一个“癌症千人治愈群”。得知张扬别样的救母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张扬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并以自己的救母经历告诉他们:希望永远在转角。而爱,可以创造最伟大的奇迹。
   2013年11月,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张扬满怀幸福地说:他那曾经被医生判定只有3个月生命的母亲,已经安然度过了4个春秋。尽管如此,他还是强调,光动力疗法目前毕竟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医学博士,他一定会早日学成归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做贡献。 □
   编辑/曾庆香 朱飞
其他文献
[前情提要]2016年10月月末版,我们为您讲述了一个灯光造型师全球寻找失踪未婚妻的故事。上海灯光造型师朱国容被公司派往泰国工作期间,认识了在泰国当模特的陕西女孩秦英。两人相恋不久,相继回国。按两人约定,婚后在西安定居。朱国容按秦英的要求,将33万购房款,分几次打入了秦英指定的账户。可就在朱国容满心欢喜地打算择日迎娶秦英时,她却神秘失踪。朱国容报案的同时,开始在全球寻找秦英,却因世界太大、线索太少
横店,有一个特殊的闯入者。他每天穿梭于各个剧组,从一开始演个只有背影的路人甲,到能说上几句话的小角色,最后出演了周星驰的电影成为“腕儿”。如今他的名字,在横店影视城内无人不知。他就是“横店第一漂”——李靖。与其他草根群演不同,李靖曾是一位怀有艺术之梦的音乐老师。6年前,命运的寒流来袭,这位父亲为了重病的女儿,从昔日的三尺讲台走下,以“蹲戏”之姿,开始了艰辛的“横漂”打拼,只为担起女儿一次次的手术费
2016年9月,杨莲青用心痛和眼泪撰写的《与天堂女儿对话》一书已脱稿,目前正与出版社联系出书事宜。杨莲青是一位京漂妈妈,为将女儿培养成明星,她辞职、卖房、离婚。女儿遭潜规则,怀上了葡萄胎,子宫被切除后患上了抑郁症,绝望中烧炭自杀。杨莲青从痛苦忏悔中走出后,终于意识到自己狂热培养女儿“成名”的偏执和错误,从而给自己和女儿带来了无法逆转的人生悲剧。撰写此书,杨莲青不为盈利,更不为出名,只是将自己陪女儿
我刊曾陆续报道过有关“二胎”、“空巢”、“老漂”等热点社会性话题。其中老人该不该为子女带孩子的话题一直是被大家所激烈讨论的。然而在现实中,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老人们都在天南地北的给子女们照顾着他们的下一代。有些老夫妻甚至为了给分隔两地的子女带孩子,不得不分居。我们将这种老人称之为“分巢族”。本人主人公金素娥和老伴罗成峰是对普通的退休老夫妻,可为了给两个儿子带孩子,他们成了“老燕分飞”的“分巢族”。其
刘晓玫曾是四川省一家艺术团的一名歌唱演员,结婚前,她拿出全部积蓄购买了一套新房。不久,男友情变,将她起诉到法院,让她归还37万元借款,还让她将名下的房子归还。刘晓玫蒙了,房子是她的,她也没有借过男友的钱,怎么反被倒打一耙呢?原来,这一切都是她随身携带的一只装满巨款的行李箱惹的祸。作为一名卡不离手的现代人,刘晓玫为什么要将巨款装在行李箱里?她有什么难以言说的隐衷?面对前男友手握的“铁证”,刘晓玫能将
[前情提要]上期为读者讲述了孙钧雷以8万元报酬,为不能生育的老板捐精生子,双方达成口头协议:孩子生下后,便再无关系;另外要永远保密。哪知,6年后,孩子的妈妈徐春梅竟私自找来了!原来,孙钧雷当年的老板因患肝癌去世,孩子在不久前被查出白血病,与徐春梅骨髓不合,她把救命的唯一希望寄托在孙钧雷身上。孙钧雷不愿捐髓,徐春梅又救子心切,竟然私自找到他的妻子王爱霞,希望她出于怜悯说服丈夫,王爱霞却怀疑他们之间关
情感作家亦舒曾说:“好的爱情,不是你看着光芒四射的我急匆匆朝我走来,而是在看到我在泥地里挣扎时,不顾我满脸狼狈,温柔且坦然地伸出手来。”李平对云南姑娘段美芬的爱,就是这样深刻。高中时,她求爱,他拒绝。然而,当人生兜兜转转,在她最苦难最狼狈的时候,再次相逢,这一次,他义无反顾地选择爱她,承担起了她的高危生命。这份爱,拯救了这个生命暗夜里的女孩。医生曾说,对于高位瘫痪的段美芬,结婚与生子都是高危的事情
他们是两个如此相似的生命:同样的聪明优秀,同样俊朗帅气,同样对生活充满斗志,也同时被M2型白血病的魔爪紧紧攫住!他们,因一个记录治疗经过和心路历程的博客而结缘。当一个男孩因为失去了与疾病斗争的勇气而离世时,另一个男孩也因为遭遇悔捐,心灰意冷决定放弃生命!这时,“生命博文”背后的女孩站了出来,她献出自己殷红的200CC骨髓,重启了他的生命。可是,这个拯救了别人生命的女孩,因为对去世男友无法割舍的爱,
京城一对普通人的爱情,亦如此富有传奇色彩:崭露头角的青年女油画家朱玲,爱情受挫后患上抑郁症。因一个匪夷所思的救助交易,使得脑垂体肿瘤患者、北漂男孩易阳,以“爱情陪护”的身份走近朱玲。这对不幸的青年男女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青春的心相互撞击,“爱情陪护”驱散抑郁2011年9月16日,北京百年红豆婚庆公司主持人易阳收到一条奇怪的短信:“易先生,我是一位悲情父亲,恳求你救救我女儿。18日下午3点,你公
钢琴王子李云迪成名后,曾有过一段无疾而终的恋情,这段情,让他备受伤害,从此关上了感情的心门。孤独的岁月,一个阳光快乐的女孩一头撞了进来,她的色彩点缀了他灰暗的天空,她的笑声温暖了他沉睡的心灵,他终于明白,爱情,其实是分AB面的,有时候你听A面的歌不好听,但B面却可能有出乎意料的旋律……近日,本刊特约记者走近李云迪,听他讲述了这段B面的奇妙爱情……   2012年1月12日,李云迪接受了哥伦比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