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后期奢靡之风原因探析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t3221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明代中后期,社会整体由俭向奢转变,全国上下奢靡之风盛行。社会风气的剧烈转变,是国家内部多重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究其原因主要有:商品经济的发展 专制统治的松懈 思想领域的变革。
  【关键词】:明代中后期 奢靡 原因
  由于经济条件和封建礼制的制约,明朝前期的社会风貌,基本上是诚朴、俭约的。但是,正德以后的明朝社会迥然不同于前代,消费一改明代前期尚俭之特征,而呈现奢靡之风尚。顾炎武评论道:“自神宗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于此矣。”那么在明代中后期,为何会出现奢靡之风呢?
  一、商品经济发展
  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白银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到了嘉靖年间,政府收支已经大部分用银,史载“朝野率皆用银。”白银的使用,使大宗贸易和远程贸易的进行更为方便,也更有利于货币财富的积累。二是商业资本更加活跃。嘉靖以后,形成了许多地区性的商人资本集团,他们的出现使货币更加的集中,从而使大规模的生产成为了可能。三是农产品与手工业品的日益商品化。松江府的棉纺织业非常有名,史载“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四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一方面表现在城市数量的增多,另一方面表现在主要城市的规模增大,南京“五方辐辏,万国灌输。……南北商贾争赴。”这就为商品的流通提供了集散地。
  二、专制统治松懈
  在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体制下,皇帝位于权力的顶峰,中央集权机制发挥的如何,皇帝起着关键的作用。而明代社会风尚发生显著变化,奢靡之风渐行的几朝如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当政的皇帝恰恰是失职的。由于明代中后期皇帝的失职,其机制必然紊乱,于是出现了宦官专权、首辅独断、官场腐败等问题,政治愈发黑暗,“职业尽驰,上下解体。”
  中央專制主义统治的松懈,造成了两个明显的后果。一是皇帝及宫廷的导向作用。万历时期的大学士申时行曾上书神宗“尤望皇上以身率先,……诸凡用度悉从省约,……使天下瞭然知上德意,必有不令而行,不严而化者矣。”但是神宗及明中后期的大多数皇帝及其宫廷却为天下树立了一个很坏的榜样,并且对于奢靡之风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世宗“晚年不视朝,以故群臣服饰不甚依分”,万历时“服饰僭拟无等者”。所以“俗尚日浇,叙位于朝,无尊卑之分,征年于乡,无长幼之节,即在上之人,不能以纲纪法度力挽颓波,况在下者乎?”说明宫廷所在京师的风气直接影响着全国的风气。
  二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机制的无效性。明朝政府对于江河日下的社会风尚也曾屡发禁令,但是屡禁不止。在嘉靖二十、二十一年间,礼部奉旨严行各省,大禁民间衣巾、云履,一时有所成效,但“嘉靖末年以至隆、万两朝,深衣大带、忠靖进士等冠唯意制用,而富贵公子衣色大类女装,巾式诡异难状,朝家亦曾设禁,士民全不知儆”。大量地方志关于消费风俗奢靡的记载,也证明明朝政府的禁令收效甚微。
  三、思想领域变革
  由于各地奢侈成风,非人力所能挽转,张瀚只好说:“习俗相沿久远,愚民渐染既深,自非豪杰之卓然自信,安能变而更之。今两都若神京侈靡极矣。”于是,人们突破传统的崇俭黜奢的消费观,提出了新的 “奢能致富”的消费观。
  人们认为消费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生计问题,从而缓解了社会矛盾。社会的生产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为消费者服务的,有了消费者的高消费需求,就得有高生产来提供相应的消费品,这是社会经济运转的一般规律。陆楫就认为:“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者也。”“盖俗奢而逐末者众也。只以苏、杭之湖山言之,其居人按时而游,游必画舫、肩舆、珍馐良酝,歌舞而行,可谓奢矣。而不知舆夫、舟子、歌童、舞妓,仰湖山而待爨者不知其几。”旅游从表面上看好象是纯属消费的,但是经营旅游业,必须要提供游船、画舫、车马、轿舆等交通工具和“珍馐良酝”等食品,又要有文化娱乐活动,这就会推动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从而解决了千千万万人的劳动就业问题。
  这种崇奢思想尽管有追求物欲的思想局限,但它客观上也为人们不断增加消费、提升消费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持,激发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对奢靡消费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明代中后期的奢靡之风从未中断,并且还呈现出一种不断加剧的态势。
  综上所述,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的松懈及思想领域的变革,使明朝中后期社会风尚发生了变迁,由尚俭转向奢靡。它对于打破明代前期停滞、沉闷的社会风气及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但是,在16-17世纪的中国,封建势力还相当强大,作为新风尚产生的决定力量——商品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同时也具有严重的不平衡性,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中国社会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着统治地位。尽管如此,明代中后期奢靡风气之现象依然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顾炎武:《日知录》卷1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1】《明史》卷81《食货志五》,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2】雍正《浙江通志》卷102《物产二》。
  【3】张瀚:《松窗梦语》卷4,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4】《明史》卷217《方丛哲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5】《明神宗实录》卷172,万历十四年三月庚子,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
  【6】《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王世贞:《觚不觚录》,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7】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5《勋戚·服色之潜》,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8】于慎行:《谷山笔麈》卷16,北京:中华书局,1984 年。
  【9】李乐:《见闻杂记》卷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据明万历二十六年刻本影印。
  【10】张瀚:《松窗梦语》卷8,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11】陆楫:《蒹葭堂杂著摘抄》,沈节甫编:《纪录汇编》卷204,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明万历刻本。
  作者简介:熊玲(1993-),女,重庆市巴南区,硕士研究生,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400715,明清史。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考制度也发生了改变,针对这一变化社会上都引起了对高效课堂的重视,提出了要营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下,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教学理念不够先进,教学内容过于死板等原因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本文针对初中化学课堂中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设高效课堂的对策。  【关键
期刊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上承两汉,下启隋唐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此时期处于我国封建法制由初创向成熟发展的重要过渡阶段,是法律儒家化彻底、全面进行,礼与法律高度融合的时期,引起思想上的争鸣,涌现出多元化的法律思想。突出表现就是法律形式的多样化和法律体系的过渡性.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立法 律令法体系  一、魏晋南北朝的立法概况  三国时期,天下三分。魏武帝曹操在位时,因战事频繁,无
期刊
【摘要】:西方关于西藏形象的认识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神圣的,西方对西藏形象经历了从批判、妖魔化到赞美、神圣化。但是,这些认识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并不是西藏真实的样子。中国对西藏的认识也是充满了想象,王朝国家的文人不断妖魔化西藏,到了新中国以后又产生新的变化。因此,正确认识西藏的形象和历史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西藏 妖魔化 神圣化  西方对西藏形象的认识,受到其对西藏了解程度和西方意识形态的限
期刊
【摘要】:湘江战役是长征途中重要的转折点,是关系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战役,同时也是后来遵义会议召开的直接诱因。湘江战役是整个中国红军长征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战,红军在横渡湘江的过程中,不仅面对的是敌军船只上的炮弹,还有一直不断的空中轰炸,是真正在冒着枪林弹雨前进,可以说湘江战役的胜利是由无数烈士的鲜血和尸体铺垫而成的。经此一战,红军数量也由原来的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全面的认识和
期刊
【摘要】:通过综述国内学者在建成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现状,并与其他世界发达国家做对比,发现两者在遗产保护法规体系,管理体制和技术手段上存在显著差异,我国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主要集中遗产评估工作尚有遗漏 缺失完整的法规体系 群众保护意识有待加强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建成遗产 遗产保护  1 背景  “建成遗产”广义上指以建造手段形成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遗产、城市遗产和景观遗产三个部分,其中有已被列为
期刊
影片《飞越疯人院》改编自肯·克西的小说《飞越杜鹃窝》。它承袭了原作中反抗压迫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并运用好莱坞的经典语言将叙事层面与隐喻层面相结合,具有尖锐的讽刺力和深邃的寓意。  一、仪式的破除与自由的追求  疯人院是精神病人疗养和居住的地方,表面上看,这里是精神病人们绝佳的庇护所,但在温情美好的背后却潜藏着强制服从的规则。病人们的生活受到严格的控制,护士长拉契德以治疗和沟通的名义召开会议,公开讨论
期刊
【摘要】: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认知社会、揭示真理、学习进步的重要内容。通过引导中职学生对这些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和理解能极大的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其优良的文学思维。本文通过对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主要人物的角色情感进行解读,并以此指导学生加深对这部文学作品的理解,学习作者的文学表达方式,培育其优秀的文学思维。  【关键词】:沈从文 边城 人物情感 文学
期刊
【摘要】:工匠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人几千年日常生活中须臾不能离开的职业。木匠、瓦匠、铁匠、石匠、鞋匠等手工匠人是社会被推崇的人群,他们的精湛技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传为佳话。 当时代的车轮驶在新的轨道,很多沉淀在岁月中的事物或被湮没,或已改头更面,工匠在新的境遇里,经历着人生之问与技艺之问。但,总有一些人,他们带着初心,竭其心智、穷其工力于自己手中的活计,或有忧疑,却不曾离开。在喧嚣中,他们固
期刊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矛盾已经转化,国际地位稳步提升,中国要构建与实际相符合的大国形象,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提高国家软实力;澄清误解,阐明立场;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要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畅通传播渠道,多元主体齐发声,传播中国的时代最强音。  【关键词】: 中国故事 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
期刊
【摘要】:20世纪初,随着国门被迫打开,清王朝为求自救,对国家权力系统进行重构,清王朝效仿西方的三权分立原则,尝试创办起新式的审判机构,由此专司诉讼的审判机构正式出现。侯欣一老师的《创制、运行及变异:民国时期西安地方法院研究》着手自清末至民国的西安地方审判机关的研究,从其创制、运行、变异三个方面的内容,论述了西安地方審判机关的命运。本书体现出“切入独特、解析深刻”,“逻辑严谨、结构清晰”“史料丰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