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堕落到救赎:果戈理《肖像》两种版本之比较

来源 :西伯利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hizhedetian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篇小说《肖像》在果戈理的创作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无论在俄罗斯还是中国,评论界对其都缺乏足够的关注与研究.果戈理创作《肖像》历时八年之久,在反复修改过程中,他重塑了主人公的姓名、性格等形象符号,调整了小说的情节结构,修改了对主人公梦境、情感及心理活动的描写,阐释了作家对人堕落之因、忏悔之由与拯救之途的新见解,表达了对善恶、堕落与救赎的重新思考.在最终版本中,果戈理将宗教与艺术勾连起来,进而建构出独具特色的宗教艺术观.果戈理指出,人在面对善与恶时具有主观能动性.他将宗教救世的浪漫主义与人性向善有机统一起来,体现了艺术的救赎功能.这篇小说可以被视为连结作家早期和晚期创作的纽带,其所表达的宗教艺术观,既是果戈理对作家使命的思考,也是他在西方派与斯拉夫派论战中对时代作出的回应.果戈理执意在《死魂灵》出版之前发表该作品,也预设了《死魂灵》三部曲构思中“忏悔与救赎”的宏观主题.
其他文献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杜甫的政治理想,而其形成则有特殊的语境.“致君尧舜”从早期的褒奖勋臣语,至初唐则演变为君王对臣僚的政治期许,复又由君王之政治期许,演化为官僚文人仕宦的政治理想.杜甫在尚未入仕且生计困顿之际树立起这样的理想,显示了其理想抱负之不凡.入仕之初,他以稷、契自期,以谏诤之道作为实现“致君尧舜”理想之方式与途径,而终因与现实的错位,导致了他仕宦的挫折与失败.暮年则因身份的变化,他对“致君尧舜”理想实现的途径虽稍有一些变化,但坚持理想之初衷未渝.杜甫因其政治理想而导致的仕宦挫折与人生遭际,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劳动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继承和发展,既凸显了生存之维的尊严价值指向,也阐扬了发展之维的幸福价值关怀,还阐明了解放之维的自由价值图景.在生存之维中,它内蕴了以体面为趋向、以人格为聚焦、以能力为核心的尊严趋旨;在发展之维中,它诠释了涵蕴情感之维、价值之维、实践之维的价值表达;在解放之维中,它不仅指涉了以自主性为特质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更显明了以超越性为宗旨的自由个性的生成.
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就是要通过对流域内空间资源的控制、规划、干预和影响,调节流域内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实现黄河流域的持续、协调和稳定发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空间治理体系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构建黄河流域空间治理体系有利于实现对流域国土空间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和有序管理,从而化解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的现实矛盾、助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黄河流域空间治理体系建设要聚焦科学化、系统化、多元化、民主化四项总体要求,构建科学严谨、流域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围绕主体功能区建设优
为了揭示企业在各种技术创新上的不同激励和取向,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措施,首先从经济分析的视角研究了技术创新的分类和企业在不同技术创新上的激励;其次从作为技术创新基础的产品知识创造的视角分析了产品知识体系的构成及其涵义;最后说明了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的关系和价值.研究表明:在位企业更具从事渐进式技术创新的激励;产品系统的知识体系包括核心知识、辅助知识、外围知识;企业的激进式技术创新是以引入产品系统以核心知识为基础的,渐进式技术创新则是以引入产品系统以辅助知识为基础的;从产品系统的知识创造机理看,在位企业更倾向于
国家利益促使俄罗斯与蒙古国、中国、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开展能源合作.俄罗斯能源战略的东向政策主要通过几个大型项目得到体现,重点是向亚洲各国,特别是向中国供应俄罗斯的能源产品.俄中能源领域技术创新合作的主要方向包括共同参与俄罗斯新的油气化工产业群建设和管理;参与构建俄东部全球性电力能源体系;原煤系统深加工合作;在俄东部地区共建“绿色能源”项目,以保障偏远地区消费者的能源供应.
意大利学者费鲁奇奥·洛塞-郎蒂(Ferrucio Rossi-Landi)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本立场,从符号学方法出发,对马克思商品交换理论及劳动活动等重要论域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相对于一般政治经济分析而言,洛塞-郎蒂强调了商品交换活动中所伴随着的符号信息交换功能;其次,就劳动生产而言,洛塞-郎蒂认为所有自然符号和人工符号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且往往遵循某种语法特征;再次,论证人工制品在制造过程中所遵循的符号特性;最后,论述了生产过程中诸多生产环节所具有的符号化整体性和系统性.通过以上论述,洛塞-郎蒂从符
残障者的养老问题比普通老人更为复杂,尤其是智障者及其监护人的养老面临更多的困难.基于可行能力理论,本文对西安市12名智障者监护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来了解其养老困境的表现及成因.研究发现,智障者及监护人面临的养老困境包括:医疗服务需求满足不充分、融入社会困难、监护人日常照护压力大、“双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以及智障者未来安置计划缺失.个人异质性、公共设施差异性和家庭内部分配导致智障者及其监护人需要更多的资源来弥补这些因素所导致的差异;而智障者及其监护人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不足限制了其选择功
寓直是白居易在朝廷任职期间的重要朝事活动,他在元和初年和长庆初年,都曾以草诏的职使寓直,但在他的寓直诗中,却表现出了强烈的非朝事情感.元和初年以左拾遗充翰林学士,正值翰林学士以殊职向普职转化的时期,白居易的寓直也没有殊遇之感,因而其寓直诗中有一种强烈的求闲养拙的情怀.长庆初年,他以考功员外郎知制诰,后任中书舍人,在仕途走向平顺时,他又生发了强烈的病衰心理,知足保和意识成了他此时寓直诗的主要情感特征.白居易的寓直活动,虽然官阶品级不同,政治环境不同,但都有明显的非朝事情感,这也构成了他政治心态的鲜明特色.
骑兵俑作为骑兵这一兵种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中骑兵的军事情况,是研究古代骑兵以及军队发展进程的重要参考资料.而战马作为骑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演变对骑兵乃至整个军队的作战方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先秦至北朝骑兵马俑及其文化内涵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解读其所具有的自然、社会、军事等文化交往内涵.首先基于考古学研究方法,从纵向时间的维度对骑兵马俑及其特征进行比较,认为骑兵发展演变的核心就是战马的发展演变.继而结合军事考古学理论,分析认为军事因素的变化是骑兵发展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发展的四个阶段.最
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是当代俄罗斯文坛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她以精湛的笔法描绘了20世纪俄罗斯社会广阔的生活场景、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精神世界.她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且大多充满了宗教意味,如后现代“圣母”美狄亚、索尼娅,虔诚的“圣愚”瓦西莉萨,及宗教“圣徒”丹尼埃尔·施泰因等.乌利茨卡娅将俄罗斯宗教文化传统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宗教文化的传统主题揭示俄罗斯社会的普遍矛盾,思索和探求社会与人生普遍性的、永恒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