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材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cdd53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与材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程中的运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也大有裨益。笔者即以此出发,探究该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程中的具体运用,并对运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能通过这一教学法的运用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问题与材料”;教学法;中学历史课程;历史核心素养
  G633.51
  历史学科的意义在于人们感受历史时,能运用相关史料,通过自身思维辨析过去的记忆,从而了解过去、洞悉现状、指导将来。中学历史教学也同样如此,学生们除了学习客观历史本身之外,还应该对史料提出问题,建构相应的思维认知体系,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2010年,《新课改》中明确提出课程教学的新目标:“提高学生整理和发现信息、获取新知识、解决问题和沟通能力。”这也意味着,中学历史课程的设置应该多元化,从学生主观认知入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问题与材料”
  二十世纪末期,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逐渐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共识,众多国家和地区开始制定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育标准。2014年4月,受国际教育改革潮流的重要影响,“核心素养”概念出现,并被置于“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之灵魂”的地位。从历史核心素养的本质特征来看,主要包括时空理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以及历史价值观五个方面内容 。在本文研究过程中,笔者主要从史料实证角度着手,采取“问题与材料”教学法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进行探究,希望能够提升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教学法”出现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即“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正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所述:“(历史教学)应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问题与材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程中运用案例
  现阶段,历史教师纷纷把史料与“问题教学法”结合,形成“问题与材料”教学法,即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以史料为契机,让学生在分析史料中提出问题,形成历史思维。传统的历史教学多以教师讲解既定历史史实、学生记忆和背诵为主。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式导致中学生严重缺乏历史思维,尤其对历史知识的来龙去脉不甚了解,导致学生被迫成为“知识资料袋”。但正如学者陈冠华所说的那样:“学生不应该被固有的历史知识驯化,还应该被教导积极探求历史知识的方法。”“问题与材料”教学法引入中学历史课程正体现出学生历史思维由“被迫接受”到“主动思考”的转变。下面以一个案例来说明这一情况:
  在2012年高考历史中选择题:清雍正帝朱批谕旨云:“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体现出山西当时:
  A. 商人的政治地位前所未有的提高
  B. “学而优则仕”理念被扔掉
  C. “重农抑商”政策贯彻不畅
  D. 由于人们追逐金钱而改变传统观念
  学生们面对这道题很疑惑,认为这和课本中所学的封建社会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完全不符。根据教材上的历史知识,封建社会的商人应该受到排挤,而不是清末山西那样“晋商”遍地。笔者在讲解这道题时,就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入史料——
  史料一: “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又恶其衰,衰则货不通。”——(宋)王安石《王文公文集》
  史料二: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明)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
  列出上述材料之后,笔者向学生提问:王安石和张居正对商业的态度是怎样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解读史料,得出结论:封建社会虽然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但古代人并非单纯认为农业和商业发展始终对立,两者在一定范围内彼此影响、彼此推进,因此某些封建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倡商业的发展。
  可以看出,“问题与材料”教学法在历史课程中的运用有着鲜明的着力点——史料,而带着问题去解读史料,会让学生们的思维辩证认知更为透彻,这对于改善学生过去“死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历史素养都有较大的益处。
  三、对“问题与材料”教学法运用的思考
  “问题与材料”教学法在历史课程中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重难点,优化历史教学效率。教师采用“问题与材料”教学法进行教学設计,并对史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挖掘研究,提出探讨性问题,让史料更好地为中学历史教学课程服务。下面,笔者针对自身运用“问题与材料”教学法过程中出现的两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
  第一,列举史料时容易忽视课标要求,降低“问题与材料”教学法有效性。在教授《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时,笔者采用了三则材料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联邦国家”的结构形式,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联邦制国家的缺陷主要有什么?但实际上,这节课程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与掌握美国1787宪法中“分权与制衡”。本节课使用了较大篇幅的史料来讲解结构形式,并分析体制缺陷,不仅占用了课堂时间,也造成部分学生对课堂的重点知识的理解产生偏差。因此,在二次修改教学设计时,笔者则删除其中两则材料,并添加材料“1787年华盛顿致友人的信”,从“为什么政府所能行使的军队、宪法、财政权力都非常有限”的角度进行切入,引导学生通过其“结构形式”理解分析“分权与制衡”。从实际授课的情况来看,课堂效果的确更佳。由此可见,运用“问题与材料”教学法时应该从教学目标出发,使用“问题与材料”教学法需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最大效率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点。
  第二,运用史料时忽视学生知识水平,设置非本科学知识障碍,导致史料与问题难以有效结合。如在讲解郡县制与分封制优缺点对比时,若引入柳宗元《封建论》、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原文作为史料,并提出问题:郡县制替代分封制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示两则史料晦涩难懂。因为高一大部分学生的文言文并没有达到理解上述材料的要求,教师只给出史料原文并不加以注释或翻译,无疑设置了不必要的阅读障碍。因此,运用“问题与材料”教学法时应从学情等多方面考虑,使“材料”和“问题”有机结合,避免非学科性的人为因素导致“问题与材料”教学法的效用降低。
  结论
  “问题与材料”教学法立足于史料,将问题研究、教师教、学生学三者相互融合,有利于改革现阶段中学历史教学的僵化现状,优化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冠华.英国中学历史教育改革[M].台北:龙腾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144-156.
  [2] 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M].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114.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借助文字、声音、色彩、动画、图形等多种方式传递信息,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感觉器官调动起来,给我们数学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纵观现实,有些数学教师把计算机教学当成了“万能钥匙”,盲目崇拜,随心使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我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将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一一罗列,并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快速发展,对新课标的要求也在不断完善与创新。在新课标中,我国对小学语文提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小学生可以运用多种方式阅读,并可以独立完成文章阅读与自我理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阅读是现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以小学生为主,着重探讨了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G623.2  一个人的阅读量有多大,理解能力有
期刊
摘要:中间层的进步不仅可以为优等生带来危机,促进优等生努力发展;同时也可以为落后生做好表率,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关注“中间层”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本文以初中化学课堂为例,具体分析了合作教学法在激发中间层参与课堂当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合作教学;中间层;初中化学  G633.8  一、教师忽略“中间层”同学的原因分析  笔者经常从教师口中提到班级当中的“优秀生”和喜欢捣蛋的学
期刊
摘要:“主题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数学教材主题图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好主题图,充分发挥主题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观察;提取;整合;运用  G623.5  新教材中运用主题图可谓一大创新,教师若能好好利用主题图,我们
期刊
摘要:数学的学习和教育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数学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又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不愿意学习数学,认为枯燥无用,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笔者根据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及性格特征,研究了如何构建趣味课堂,吸引学生的兴趣点,由讨厌数学到爱上数学。  关键词:兴趣课堂;趣味教学;中职学生  G633.6  近年来,中职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种专业
期刊
摘要:在口译活动中,对于动词的选择和使用是一项有讲究、有技巧的策略,因为动词不仅使用方式灵活,而且内涵丰富,有时表面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其背后意义却截然不同。本文将以《在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式暨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为例,就汉译英口译中动词的使用进行说明和解释。  关键词:口译;动词;使用效果  H319.5  无论是在汉语还是在英语中,动词都是一种应用灵活的词类。英语中动词大体可分为四类,分
期刊
摘要:电化学基础是高考中的重要知识,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该部分知识经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同时,又因为原电池知识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所以在历次高考试题中,尤其是选择题中,出现的频率极高。但由于这些原电池都是与科技发展密切联系,很多是学生不了解的,甚至都没有听说过的原电池,所以,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其实,此类题目经常是起点高,落点低,只要我们能够充分结合
期刊
摘要:在高中阶段的有机化学反应中很多用到硫酸,在高中阶段,学生系统的掌握硫酸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对有机化学反应规律的理解。  关键词:浓硫酸;催化作用;脱水作用;吸水作用  O643.3  在高中阶段有机化学教学中涉及到很多用到硫酸的反应。例如,苯和浓硝酸、浓硫酸混合水浴50~60℃制备硝基苯,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在170℃制备乙烯,在140℃制得乙醚,乙酸和乙醇、濃硫酸混合加热制备乙酸乙酯,二糖、多糖
期刊
摘要:从现代主义的特征入手探究田汉戏剧文本主题中的现代主义倾向,作者所处的时代原因探讨她笔下人物悲剧的缘由,现代主义作品的价值,更进一步理解戏剧的内涵。  关键词:田汉;戏剧;主题;现代主义  I207.3  排斥物质文明是现代主义的思想特征。现代主义站在生命本体论的立场,思考世界与人类的前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反对人们因过分追求物质上的富裕,满足自我的虚荣而忽略了内心的真实需求。从
期刊
通过对近五年全国高考题有机选修部分的研究,发现卤代烃是有机合成推断题的必经之路。卤代烃是一类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它是连接烃和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纽带,有机物之间的转化都是通过卤代烃来完成的。下面,我們来探讨它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