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的军事训练,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是大学生入学以后接受的一次特殊教育,是锻铸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习惯,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军训;重要意义;素质养成
大学入学的第一课就是军训,对于在当今和平年代,处境优越的大学生来说,出操、立正、稍息、齐步走、向左向右转、站军姿等一系列紧张、严格、单调、重复的训练无疑是一场精神与肉体上的砺炼,能否顺利走过这一关,通过艰苦的训练、严格的管理,锻铸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习惯,将对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人的素质结构包括身心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三大部分。大学生综合素质结构既具有人的素质结构的普遍性,但和同龄人相比,大学生的素质的内涵更深、层次更高、质量更优。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是依据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掌握和培养能力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受教育的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为出发点,以注重开展人的潜能和创新能力和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人格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正如李岚清同志指出的:“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一、高校军训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学校军训促进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当代大学生体质下降是众多教育工作者公认的事实。《中国青年报》刊发的报道《国民体质监测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能连续10年整体下降》更是引起了强烈反响。而军事训练具有很强的体能和运动机能锻炼功能,集中军训期间的“磨、爬、滚、打”,不仅能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而且有利于大学生锻炼体魄,增强体质。经过了军训的学生,力量增强了,“负担”减轻了。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确立了既要学习,也要体质的意识。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父母的溺爱使其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往往是受到表扬,得到荣誉就容易忘乎所以,而碰到困难,遇到挫折就会情绪低落,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感情意志十分脆弱。军训正是锻炼大学生意志品质的最好途径,严格而合理的军事管理措施,培养了学生严明的纪律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制能力。军训生活是紧张、严肃和艰苦的,烈日下的操练、晚上的紧急集合、长距离拉练等时刻考验着学生的体质和意志。与年龄相近的军训教官相处,军人所具有的坚毅果敢的性格以及不怕艰难困苦,连续作战的精神对大学生具有心理导向功能,增强了大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些都是大学生今后学习生活的巨大精神财富。
(二)军训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状况怎样,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道德素质。当前大学生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要看到大学生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少数大学生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远大理想,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感淡化等。通过军事技能训练过程中的管理和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克服极端个人主义,强化遵纪守法意识,克服自由散漫习气,培养团结互助观念,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提高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军训有利于形成全面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
军训当中的军事理论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与“两课”教育异曲同工,相得益彰。军事理论课程同时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广泛,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高校的军事理论课程涉及时事政治、历史、军事、科技等,知识内容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从上面也可以看出军事理论课程没有传统的课程那种明显的文和理的界限,本課程的性质决定了能够让学生形成全面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学生学习军事理论,不仅有利于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学生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大学生军事训练,是根据国家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围绕国家人才培养的长远战略目标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对大学入学新生的一种带强制性的训练。通过训练,促使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激发爱国情感与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与组织纪律观念,锻铸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意志,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二、树立当代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虽然说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但在世界多元价值观与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下,一些消极不良的思想风气也在不断地滋长蔓延。为此,就必须以军训为契机,充分发挥国防教育课程的特长与优势,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通过历史传统教育、军事思想教育、我军的光荣传统教育,以史育人、以传统育人、以先进典型育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同时,充分发挥军训教官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以自身的军人气质、军人作风、军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襟怀,来感染、教育当代大学生。三、树立成才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军事训练,它实际上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国防意识、激发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活动。因此,可以通过现代军事理论教育,了解我国军事科技发展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渎#”的热情,增强保家卫国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成才目标,深刻理解“人才”的内涵,找准人生的坐标,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多方位地进行自我设计与自我塑造,从而把个人成长与民族复兴紧密联系起来,并不屈不挠为之奋斗。让他们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问,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处理好学习与军训的关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军训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按时起床,按时参加军事训练,按时参加军事理论课学习和政治学习,按时参加各种活动,反对拖拉、散漫的作风,做到雷厉风行,令行禁止。同时,在繁忙的训练之余,还要学会整理内务、洗军衣、练军歌,因而磨练了大学生的意志,增强了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高校军训创新途径
(一)丰富军事技能训练的形式
现在大学军训基本上还是以站队列,步法为主,最后结束时候进行会操、阅兵。有的学校加入了军体拳,条件好点的也有打靶的内容。 但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军训的内容应增加防灾、反恐、防暴、急救、求生的训练和演习,增强学生面对火灾、地震、洪水、劫持等灾难的救生和自救能力。部分地区已经有高校在进行这方面的改革。
(二)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习热情
军训当中的军事理论教学要应紧扣时代主题,渗透最新的国际国内军事、安全、形势、战略等问题。用新知识阐述新理论,用新信息带动新思维。当下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纪,现代大学生是未来学习运用高科技、创新高科技的主力军,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为我国科技强国做出贡献。
(三)按照要求,创新考核评价体系
军事理论课考核应有别于其他的课程,可根据教学目标,改革考核的内容和形式,并通过考核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考核可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两者并重的原则。平时成绩可以根据学习态度、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定。考核内容采取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侧重于主观题的原则。主观题以简答、论述、小论文等形式进行。考试的形式可以选择开卷、半开卷等。通过灵活的考核评价体系,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开拓创新能力。
总之,做好普通高校学生的军训工作,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完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军训作为大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在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与养成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为只有当某种行为方式成为个体性格中稳定、长期的需要与倾向时,我们才可以说,大学生教育是成功的。因此,我们应出充分发挥军训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载体作用,利用军训这种特殊的学习与训练,锻铸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军训的点点滴滴逮透于大学生生活、学习、工作和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习惯,激发他船强烈的学习动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及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强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使外在的规范、约束、要求内化为主体内在自觉的行动与过程,成为个体长期的、稳定的、内在的自律与需要,不断的引导个体积极向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成为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实现民族的振兴与祖国的腾飞,这项工作必将受到教育界更廣泛的重视。
关键词:高校军训;重要意义;素质养成
大学入学的第一课就是军训,对于在当今和平年代,处境优越的大学生来说,出操、立正、稍息、齐步走、向左向右转、站军姿等一系列紧张、严格、单调、重复的训练无疑是一场精神与肉体上的砺炼,能否顺利走过这一关,通过艰苦的训练、严格的管理,锻铸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习惯,将对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人的素质结构包括身心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三大部分。大学生综合素质结构既具有人的素质结构的普遍性,但和同龄人相比,大学生的素质的内涵更深、层次更高、质量更优。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是依据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掌握和培养能力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受教育的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为出发点,以注重开展人的潜能和创新能力和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人格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正如李岚清同志指出的:“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一、高校军训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学校军训促进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当代大学生体质下降是众多教育工作者公认的事实。《中国青年报》刊发的报道《国民体质监测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能连续10年整体下降》更是引起了强烈反响。而军事训练具有很强的体能和运动机能锻炼功能,集中军训期间的“磨、爬、滚、打”,不仅能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而且有利于大学生锻炼体魄,增强体质。经过了军训的学生,力量增强了,“负担”减轻了。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确立了既要学习,也要体质的意识。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父母的溺爱使其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往往是受到表扬,得到荣誉就容易忘乎所以,而碰到困难,遇到挫折就会情绪低落,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感情意志十分脆弱。军训正是锻炼大学生意志品质的最好途径,严格而合理的军事管理措施,培养了学生严明的纪律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制能力。军训生活是紧张、严肃和艰苦的,烈日下的操练、晚上的紧急集合、长距离拉练等时刻考验着学生的体质和意志。与年龄相近的军训教官相处,军人所具有的坚毅果敢的性格以及不怕艰难困苦,连续作战的精神对大学生具有心理导向功能,增强了大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些都是大学生今后学习生活的巨大精神财富。
(二)军训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状况怎样,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道德素质。当前大学生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要看到大学生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少数大学生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远大理想,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感淡化等。通过军事技能训练过程中的管理和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克服极端个人主义,强化遵纪守法意识,克服自由散漫习气,培养团结互助观念,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提高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军训有利于形成全面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
军训当中的军事理论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与“两课”教育异曲同工,相得益彰。军事理论课程同时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广泛,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高校的军事理论课程涉及时事政治、历史、军事、科技等,知识内容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从上面也可以看出军事理论课程没有传统的课程那种明显的文和理的界限,本課程的性质决定了能够让学生形成全面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学生学习军事理论,不仅有利于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学生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大学生军事训练,是根据国家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围绕国家人才培养的长远战略目标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对大学入学新生的一种带强制性的训练。通过训练,促使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激发爱国情感与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与组织纪律观念,锻铸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意志,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二、树立当代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虽然说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但在世界多元价值观与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下,一些消极不良的思想风气也在不断地滋长蔓延。为此,就必须以军训为契机,充分发挥国防教育课程的特长与优势,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通过历史传统教育、军事思想教育、我军的光荣传统教育,以史育人、以传统育人、以先进典型育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同时,充分发挥军训教官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以自身的军人气质、军人作风、军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襟怀,来感染、教育当代大学生。三、树立成才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军事训练,它实际上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国防意识、激发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活动。因此,可以通过现代军事理论教育,了解我国军事科技发展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渎#”的热情,增强保家卫国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成才目标,深刻理解“人才”的内涵,找准人生的坐标,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多方位地进行自我设计与自我塑造,从而把个人成长与民族复兴紧密联系起来,并不屈不挠为之奋斗。让他们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问,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处理好学习与军训的关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军训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按时起床,按时参加军事训练,按时参加军事理论课学习和政治学习,按时参加各种活动,反对拖拉、散漫的作风,做到雷厉风行,令行禁止。同时,在繁忙的训练之余,还要学会整理内务、洗军衣、练军歌,因而磨练了大学生的意志,增强了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高校军训创新途径
(一)丰富军事技能训练的形式
现在大学军训基本上还是以站队列,步法为主,最后结束时候进行会操、阅兵。有的学校加入了军体拳,条件好点的也有打靶的内容。 但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军训的内容应增加防灾、反恐、防暴、急救、求生的训练和演习,增强学生面对火灾、地震、洪水、劫持等灾难的救生和自救能力。部分地区已经有高校在进行这方面的改革。
(二)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习热情
军训当中的军事理论教学要应紧扣时代主题,渗透最新的国际国内军事、安全、形势、战略等问题。用新知识阐述新理论,用新信息带动新思维。当下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纪,现代大学生是未来学习运用高科技、创新高科技的主力军,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为我国科技强国做出贡献。
(三)按照要求,创新考核评价体系
军事理论课考核应有别于其他的课程,可根据教学目标,改革考核的内容和形式,并通过考核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考核可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两者并重的原则。平时成绩可以根据学习态度、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定。考核内容采取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侧重于主观题的原则。主观题以简答、论述、小论文等形式进行。考试的形式可以选择开卷、半开卷等。通过灵活的考核评价体系,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开拓创新能力。
总之,做好普通高校学生的军训工作,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完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军训作为大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在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与养成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为只有当某种行为方式成为个体性格中稳定、长期的需要与倾向时,我们才可以说,大学生教育是成功的。因此,我们应出充分发挥军训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载体作用,利用军训这种特殊的学习与训练,锻铸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军训的点点滴滴逮透于大学生生活、学习、工作和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习惯,激发他船强烈的学习动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及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强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使外在的规范、约束、要求内化为主体内在自觉的行动与过程,成为个体长期的、稳定的、内在的自律与需要,不断的引导个体积极向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成为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实现民族的振兴与祖国的腾飞,这项工作必将受到教育界更廣泛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