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江泽民对党的民族凝聚力思想的历史贡献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sa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泽民的民族凝聚力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新时期民族凝聚力发展的基本经验,理论武装,价值目标,精神动力,凝聚核心,依靠力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为丰富和发展党的民族凝聚力思想做出了新贡献。
  [关键词]江泽民民族凝聚力思想新贡献
  
  民族凝聚力是使全体民族成员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推动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力量,是使人们集合在民族集团内的情感,包涵着对民族价值观、民族精神的共识感,对发展目标的认同感,对民族命运的归属感、责任感。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团结是国家安定的基础,各民族之间的强大凝聚力则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对此,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就提出了“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P23)。“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P204)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也指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没有信念就没有凝聚力,……就没有一切。”(P170)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高度重视增强和发展民族凝聚力,在民族凝聚力的基本经验、理论武装、价值目标、精神动力、凝聚核心、依靠力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为推进党的民族凝聚力思想的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贡献之一:在党的历史上首次高度概括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经验,这些基本经验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民族凝聚力思想的继承,丰富、发展和升华。
  
  从总体上看,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讲的十条基本经验,既讲坚持,又讲发展,但都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密不可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得以不断增强的理论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发展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政治保障。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基石和平衡点。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坚强后盾。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为发展民族凝聚力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形成中华民族具有无与伦比的伟大凝聚力的坚强领导核心。从微观上看,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的最集中体现。
  
  贡献之二: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从而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理论武装道路,也为衡量中华民族凝聚力提供了新的判断标准。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维系、发展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还需要一定的精神基础,其中思想理论的功能至为重要。我们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都非常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与时俱进地推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伟大的民族解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斗争中,毛泽东思想对于动员和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一起奋斗,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又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进一步增强确立了现代方位和新的起点,从而把中华民族凝聚力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党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P3)是新时期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理论指南。不仅如此,江泽民还对我们开展的各项工作提出了衡量标准,他说:“我们开展的各项工作,都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看看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的坚持,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P72)“三个代表”标准是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继承与发展,必然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未来走向产生重大的匡正和导向作用。
  
  贡献之三: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动员令,为新世纪、新阶段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与发展明确了凝聚方向和具有感召力的聚合点。
  
  江泽民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的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继实施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成为聚合点以来新世纪新阶段又一面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旗帜。纵观历史,我们党之所以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就是因为她能从客观实际出发,提出先进的纲领,在历史发展的最关键时刻为全民族提出充满希望的新目标。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党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关键阶段提出的新目标,反映了全民族的要求和意愿,是亿万人民大团结的坚实基础。
  这种具有感召力的聚合点突出体现在:实现了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绝大多数人都能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的大跨越,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奋斗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突出了两个“毫不动摇”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性重要性作用,特别是突出了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大意义等等。这些聚合点不但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和根本要求,也成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宝贵理论资源。
  
  贡献之四:把文化与民族凝聚力纳入综合国力的范畴,提出了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战略任务。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地位
  与作用的又一个新认识、新贡献。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十六报告中,他进一步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这里,江泽民不但论述了文化的战略地位,而且把文化与民族凝聚力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根植于几千年延续的中华文化。几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纽带,也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P272)。
  民族的认同,民族的凝聚,离不开文化的力量,没有这种蕴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精神,民族凝聚力就缺少认同的内核与本质,民族的团结就没有了力量。正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凝结成的民族精神,才使得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也正因为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这样一种内在的联系,所以江泽民把文化与民族凝聚力都列入了综合国力的范畴。他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P395)他还提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P39)因此,把文化和民族凝聚力列入综合国力,不但扩展了综合国力的范畴,也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与民族凝聚力的地位作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贡献之五:强调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实现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创新,为把党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强领导核心指明了方向。
  
  我们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然而,这种领导核心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这样才能“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性进程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10}(P508)。显然,江泽民提出两大历史性课题,实质上就是如何创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问题,只有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才能得以巩固,也只有领导核心的地位巩固了,才能真正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问题是如何创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些创新突出体现在:一是党的性质的创新。把一个先锋队拓展为两个先锋队,把一个代表发展为三个代表,实现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统一,提高了党的社会影响力。二是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命题,彰显了执政能力建设对党继续执政的极端重要性。三是突出了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性,并使之上升到“党的生命”的高度,凸现了发展党内民主对党的团结统一和发展人民民主的示范效应,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四是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调到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高度来认识,从而对化解民族离散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意义重大。
  同时,江泽民多次指出要高度重视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失去政权的教训,要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防止出现既得利益集团,要不断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改革的精神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就把执政的合法性基础问题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标志着我们党在“怎样建设党,建设什么样的党”这样一个问题上的高度清醒,自觉和成熟。
  
  贡献之六:在依靠力量上,强调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的力量,这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依靠力量上的新认识,从而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夯实了基础,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能否把各方便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是衡量一个政党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增强和发展民族凝聚力的客观要求。早在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就提出了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但继承了毛泽东思想,而且赋予“积极因素”新的时代内涵。一是把改革开放中产生的六种社会阶层定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这是我们党在依靠力量上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二是把“四个尊重”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这也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重大发展。三是把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上升到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因素,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课题的高度来认识,表明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社会转型中的利益整合、社会公正问题,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珍贵政治资源。
  
  注释:
  ①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④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⑤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
  ⑦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N]江西:江西日报,2004-9-27.
  [10]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张荣辉
其他文献
通过研究银川中阿之轴景观实例,分析宁夏回族地域性文化特征的同时从景观空间、景观视觉、听觉及景观氛围四个方面着重讨论地域性文化符号在景观设计中构建与表达的途径,研究
综述美国“信息战”及军用工作站技术及产品现状与发展,分析GIS、遥感和GPS在“数字化战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慢性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全部施行鼻内镜手术,9例同时采用克陆氏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采用(1997,海口)
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明,在心血管高危患者中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长期治疗能够使严重心血管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约1/9,其中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减低1/3,非致死性卒中的危险
目的观察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临床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0例股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法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持续硬外麻下取膝关节前内
该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朔州市朔城区中老年人的毽球运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毽球运动在朔州市朔城区中老年人开展的主要因素,进而促进
"柯达伊教学法"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特别在音乐教育方面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此教学法亦因其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迅速在欧洲、美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