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保存你的艺术品呢?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l0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9月3日晚,在德国向来有“古典主义摇篮”之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德国魏玛“安娜·阿玛丽亚图书馆”发生火灾,三万册珍贵图书焚毁。德国文化部长魏斯称,这是“德国的文化灾难,也是世界历史的重大损失”。2009年中央美院学生宿舍的一场大火,烧掉很多学生作品。2011年7月3日,成都的暴雨洗劫了成都老蓝顶艺术区的四十多间艺术家工作室,全部损失在500万元以上。2012年7月21日,北京的一场雨,给无数北京周边的艺术家工作室带来大大小小的水灾??


  关于艺术品保存的话题已经不止一次被提起,艺术作品如何保存一直是世界难题,除了水灾、火灾这些突发事件,风吹日照人为破坏,这些日常磨损也在困扰着世界各国的藏家、艺术机构和艺术家。
  对于藏家、艺术机构、艺术家来说,保存手上的艺术品都是极为重要的事。然而对于艺术品保存的意识却逐层减弱,藏家只知道防盗和基本保养,艺术机构几乎只注意防盗,而艺术家甚至连天灾都无法预防。除了突发天灾带来的毁灭性危害,日常的风吹日照也会让艺术品磨损,对于许多精巧的艺术品来说,只是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都是一种伤害,更别说丢失、被盗窃等等。你真的知道该怎么保存艺术品吗?
  数字化保存,证明这世界它来过
  2013年的7月25日,一场诡异无比的大火烧毁了近百件即将赴展并拍卖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据主办方给出的消息,这些被毁作品都是中国当代艺术中极具时代价值的优秀作品,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且不说所谓的“7·25艺术大火”烧掉了什么以及烧出了怎样的结果,火对于艺术品的伤害是毋庸置疑的。


  时间回到2011年7月3日晚9点26分,成都本土艺术家李熙的一条微博在成都的艺术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他写道:“老蓝顶的兄弟姐妹们,工作室今天被淹了,画室里的水已到膝盖,张大爷说是百年一遇的,我那沙发都漂起了,画框和书画就不提了。明天赶快来哦,要不画都漂到三环路去了。”当时他发这条微博的时候,刚刚从工作室回家,当天下午那场暴雨使得他困在里面长达四个小时,因为根本无法出门,他停在门外的汽车也被水淹没了一半。
  老蓝顶艺术区五个区的四五十间工作室全被3日那场大雨给淹了。成名很早的女艺术家符曦可以说是受灾最严重的一位,她从上世纪90年代直到现在的精品画作全收藏在自己的工作室里,除了少部分挂在墙上的画幸免于难外,大部分作品被水里里外外给泡了一遍。她说,这是我艺术生涯里遭遇过的最大灾难,十七八年的心血全毁了。
  据了解,平均每位老蓝顶艺术家的直接损失都在10万元以上,全部加起来至少在500万元以上,这其中不但包括画作的价值、被泡毁的亚麻布、木质画框等原料,艺术家们创作时投入的灵感和激情也随之付诸东流。
  时隔一年,2012年7月21日北京一场特大暴雨让悲剧重演,当天北京朝阳区何各庄的318国际艺术园数十间艺术家工作室进水,不少艺术家的画作被泡坏,其中在北京发展的余极、曾妮、贾靖等成都艺术家工作室也被水淹,作品不同程度受损,而像张晓刚这样的重量级本土艺术家在北京的工作室损失更严重,整个工作室的屋顶都几乎被暴雨掀翻。


  面对灾难,数字化保存被大力提倡,蓝顶创始人、著名艺术家周春芽说:“重要的文献要保护、库存起来,作品的样本也要保存起来,即使这个画毁坏还有样本,还可以拿出来由艺术家自己修复、复制。所以艺术家数字资产管理的工作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当天灾人祸无法避免,恐怕只有数字化保存能够为艺术家带来些许安慰,至少可以证明,这些画作曾经存在过。
  日常损害是收藏艺术品的最普遍危害
  著名艺术家申凡告诉《FA财富堂》杂志:“对我而言,上海的黄梅天对有些作品保存的确是有问题的,因为太潮湿了容易导致发霉;有些时候也有材料的问题。从材料来说有两种,一种是专供“艺术家”用的,一种是比较普通型的,比如我在伦敦的颜料店里,就看到分开写了“Artist”和“学生用”的两种,据说学生用的颜料画好可以保质50年,艺术家专用的可以保质100年。当然,自己储存作品,必须包装好,毕竟颜料的特性都不一样,有些是植物性的,有些是矿物性的,还有些作品是调和使用了质材,所以保存还是需要注意不同点的。我的工作室是在佘山园区的四楼,有朋友搬家,就把他的作品寄放在我的地方,结果看到他有几张下半段曾经“泡过水”的,是因为发大水时上海有些区域地势较低就容易出事了。放在四楼当然不会发大水,也比底楼干燥不潮湿,但也会担心上面万一漏水之类的吧。”


  除了艺术家面临保存艺术品的压力,如今收藏越来越盛行,收藏家越来越多,收藏品也是五花八门。藏家从拍卖市场上天价拍回字画、瓷器、玉石等等宝贝,接着就要面对怎么保存的问题。
  由于各种藏品的质地、性能不同,对它们的保管措施也就相异,必须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收藏家可根据自己的居住条件和藏品的性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措施,做好藏品的保管、养护工作。字画、邮票、书籍等主要由纸张或织物构成的物品,极易成为霉菌和蛀虫生长的食物,还易于吸水,纸张经过曝晒后,还会褪色、变脆。金属制品则容易被湿度而氧化、生锈。而油画、版画等艺术品保存也应注意防潮、低温和隔尘,避免因湿度的变化而发生翘曲。油画尤其不能靠近炉子和其它采暖设备放置,因为这易导致油彩的融化。


  藏品的陈放也是藏品保管中应注意的问题。根据现代的一般收藏条件,书画作品要进行装裱,并且在卷紧之后,装在纸盒内;易碎的藏品最好放在橱、柜或纸箱、木箱内。一般一箱一件,不能乱堆乱放。较大、较重的藏品,要放在安全、稳固之处。用排架或书柜陈放藏品,轻巧者可放在上层,笨重者放在下层;小件藏品放在前面,大件藏品放在后面;细长、重心不稳的藏品宜横放,或有其他稳定措施。总之,一切从确保藏品的安全出发。掌握基本的保管常识和“贵在精心”是藏品得以长期保存的基本条件。


  早在1930年,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关于艺术品保护国际研讨会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一次提出预防性保护的概念,即对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实现有效监控。“预防性保护”理念的核心内涵是:
  稳定环境——控制温度、湿度在适宜指标下的平稳性,防止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可以采用被动调湿材料、电子调湿器、除湿机、恒温恒湿空调等获得。
  洁净环境——控制文物藏、展环境下的特征污染物浓度达 到规定值以内。可以使用专用吸附材料、净化器和空调过滤系统获得。
  纽约当代艺术存储中心主席克里斯蒂娜·谢德曼表示:“如果你是一位认真的藏家,便应当对收藏的艺术品进行妥善的保存,这使得你成为真正的藏家,而不是简单的商品的购买者。


  专业的保管行业应该大力发展
  对于艺术机构来说,艺术品的保管条件一方面反映了对艺术品的保护能力,同时也反映了艺术机构对于作品的重视程度。艺术品其实很娇贵,往往温湿度和保管环境控制不好就会严重受损影响收藏。
  阿拉里奥北京艺术总监金秀炫曾说:保管我一般选择比较专业的公司,毕竟每个国家、城市的地理、气候等各方面条件不同,特别是在中国,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又完全不一样。如果专门收藏艺术品,一定需要保管的条件,可是自己做这种条件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有这样的一个公司或者这样的条件,这个是很重要的,毕竟是艺术品。”


  近些年由于中国艺术收藏行业的飞速发展,对艺术品保管的需求也呈现几何增长的态势,然而在这样大的市场需求之下,我国艺术品保管行业目前却还处于初级阶段。之所以形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中国艺术市场发展时间较短,艺术品的保管问题尚未显现;第二,目前很多艺术机构的经营处于薄利或亏损状况,没有能去在艺术品保管上投入大的资金和精力;第三,目前中国尚未有关于艺术品保管的相关专业,所以在人才方面处于匮乏状态。
  完备的保管对于艺术产业的意义重大
  虽然民间收藏的不可控因素很多,但它对于博物馆收藏来说是重要的补充,是文物保存和流传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式。
  国内的艺术品修复行业也比较薄弱,以油画修复行业为例,目前全国专业从事油画修复的工作室不超过30家,一些相关的专业教育也还处在初创阶段。因为修复行业还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行业准则,各家有各家的“秘方”。
  当艺术品收藏得到大力发展,艺术机构才能够蓬勃发展,也才会有大量优秀的艺术家投身艺术事业。而这一切都要基于艺术品收藏能够得到完备的安全保障,以及损坏后能得到妥善修复才能行程完整的行业闭环,大力促进整个艺术产业的飞速发展。
其他文献
艺术很远,那是学术上的距离;艺术也很近,那是与生活的距离。对美的追求是人类发展最具情感的力量,当我们在追求生命之美,天地之美的时候,也是在触摸艺术的过程中享受并传播美。同样,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思想反映的正是美学思想,是人们审美心理的写照。面对新时期的公关活动,对于美学的追求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将天津大悦城视作媒体,商业中心演变艺术舞台  有着敏锐市场嗅觉的的公关人,其实从未放弃过在公
期刊
去年年尾,“云间——蔡志松个展”在上海狮语画廊举行。“云间”是艺术家蔡志松2015年一次总结性的个展,不仅综合呈现他最有代表性的《故国》《玫瑰》《浮云》三大系列的作品,还展示了他近年的新作《云舟》《云景》等作品。从2014的展览《云端》到2015的《玫瑰云景》再到这次的展览《云间》,可以看出艺术家创作状态以及对人生阶段体察的细微变化,从近至远再深入其中,是跨越,是欣赏,是享受的过程。展览跟随艺术家
期刊
2015年被称为“文化复合地产”元年,文化地产蓬勃发展,这个概念我们早已不陌生。前有商业地产K11举办莫奈、达利展异常火爆,后有各大房企纷纷冠上文化地产的噱头推销住宅项目。文化地产市场热闹万分,一不小心就被乱花迷了眼。在这样的市场刺激下,能沉下心来坚持深入、精细做文化的地产就显得格外另类、值得夸赞。到过武汉“华发·中城荟”项目的行家,立刻就能从各处细微末节里感受到,这是一个将文化深入骨髓的项目:完
期刊
早在2013年年初时,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便展出了以东南亚及南亚国家为主题的大展:《无国家:东南亚及南亚当代艺术》(No Country: Contemporary Art for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近年来,国际间掀起了一股“东南亚热”,市场上对于东南亚现当代艺术的藏购需求在过去十年中达到一波高峰。在1997年时,美国就有以东南亚现当代艺术为主题的艺廊,佳士得与苏富
期刊
2015年12月6日,山根彰正大师个展的开幕式在翡丽甲第售楼处优雅开幕。三十余件山根彰正大师的备前烧作品从日本备前市运到上海,在翡丽甲第售楼处展出九天。跨山越海,来赴一场精心准备的艺术之约。  初邂逅:金风玉露一相逢  在《FA财富堂》的引荐下,山根彰正大师的备前烧与翡丽甲第项目邂逅。它们有很多相似点,最大的相似便是:它们都因美好的人文精神而诞生。  山根彰正大师从中学时期开始学习备前烧,师从日本
期刊
与贾廷峰相遇纯属偶然。若干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798艺术区瞎逛,一贯只关注当代油画的我,那天居然走进了一个专门经营当代水墨的画廊,且被那里展示的老衲、田黎明、郭泰来等人的作品深深吸引。坐在画廊里的一位中年男人满头灰发,儒雅如教授,两眼锐利且不乏友好,于是自然攀谈,方知他就是画廊老板,姓贾。第一次相聊甚欢,他热情地邀我到里屋的办公室小坐,那里堆满的书籍和画作无声地叙说了他的才情和趣味。  自此以后,
期刊
作为跨两岸的首个EMBA项目,复旦台大班的诞生不仅是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更体现着两岸最优秀学校的社会责任感。在学术研究的领域,复旦和台大都有不断开拓进取的专业精神,它们以一己之力谋求合作,用学术研究影响、推动两岸的发展。这个时代,何其庆幸有众多学者站在学术之巅躬身于教育传播,当大众还在为世界好坏唏嘘时,他们正在用自身的行动撰写答案。  陆雄文:学术研究是我们的本分  现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期刊
2015年12月7日至12月18日,来自中国苏州的 “物派”当代艺术展,受维也纳丝绸之路文化中心的邀请,在Mahlerstrasse14,Top2,1010Wien,Austria进行为期12日的展览。同时受邀加入“一带一路”的“艺术100+”青年艺术家扶持项目,开启苏州与欧洲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  2000多年前一条“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往来。从此之后中西方的各种交流频繁影响了整个世
期刊
1955年生于伊朗,Houshiary在70年代早期就前往伦敦切尔西艺术学院学习,并在毕业后与Anish Kapoor和Richard Deacon等一众艺术家被视为“新英国雕塑”运动的代表。从雕塑发展至绘画乃至动画作品,Houshiary从未改变的是其对生命、无穷性和流动感的追求,以及对人类存在的本质的探索。即便Houshiary一贯保持着低调的生活方式,但她在艺术界的地位却毋庸置疑——1994
期刊
1992年,台湾山艺术基金会董事长林明哲先生设立了“罗中立奖学金”,其后,历时七届,共有35位获奖者,他们中的大部分艺术家已成为今天当代艺术领域的中坚力量。2006年,得到海外华人仇浩然先生的大力支持,“罗中立奖学金”重新启动,今年正好是第十年。“罗中立奖学金”旨在奖掖新人,鼓励那些勇于探索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学子,为他们搭建平台,致力中国艺术后备新人的推出与培养。在过去的十年中,有4000多名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