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高中教师都遇到这样一个困惑:不知什么原因,似乎在一夜之间,一直品学兼优一直听话的乖孩子,会突然变得玩世不恭,突然变得非常叛逆,突然变成性情乖张调皮捣蛋的熊孩子。
每个人的成长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除了肉体成长期相同外,心理成长期也是相同的。个体的表征只是复杂多变的多个自我的一种外现,而社会价值观往往肯定那些“听话的”“品学兼优”的“自我”(乖孩子),而否定那些离经叛道的“自我”(熊孩子)。高中学生都处于心理裂变期,复杂多变的多个“自我”也互相争斗,互相压制,都想外现为个性张扬的“自我”。特别是一直以“乖孩子”面目出现的“自我”,由于某个极偶然的触发,导致自控力突变(消失),另一个长期被压制的“自我”(熊孩子)会突然之间爆发,战胜那个“乖孩子”的自我。从弗洛伊德的理论讲,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超我”,由于不同时期的不同触发,三个“我”会转换,有时还会突变。
乖孩子突然变成熊孩子,是成长的必然规律,正象Oedipus情结一样,是所有人都必然有的情结,只是有的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有Oedipus情结。每个乖孩子要成长为独立人格的人,必然有战胜父亲或母亲的若干次冲动或行动,正象每个人都有离家出走的欲望一样,都是每个人成长的本能。
关键是这种从乖孩子变成熊孩子的突变,往往又是不受控制的,既不受外力控制,也不受意志力自我控制。有时越想控制,反而越糟糕。比如:一些孩子标榜自己是最纯洁最高尚,却会突然之间做出下流无耻的事情;一些孩子为了减肥而锻炼,却会更加大吃特吃而更肥;一些孩子为了纠正自己的错误而自责内疚时,会犯更多更大的错误,进而进入“那又如何”的自暴自弃的恶性循环;一些孩子明明知道“我不要想考试结果”,却时时想着考试结果的可怕性;一些孩子越是不想恋爱,却爱得没有底线……
面对乖孩子会突然变成熊孩子的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处置呢?
首先要转变观念,认可这种突变是正常的心理发育现象,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而不是人品道德的突变,就算是孩子突变时犯了大错,也当从心理学角度去关心帮助,而不应放弃之鄙视之,那样与事无补,还会闹出人命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自杀的多是年轻人,而且多是那些一直很乖的年轻人,没听说那些从小就是泼皮无赖的熊孩子会自杀的。
第二,要关注那些乖孩子的,从细节入手,留意他们的成长,尽可能地引导他们的心理突变,这个突变的年龄段一般在15-25周岁,突变期一般为3个月至2年。突变期过后,大多乖孩子还会是乖孩子,不会变成熊孩子的。经历突变期的孩子,心理发育就会进入一个稳定期成熟期,不大会发生大的离经叛道的事性,也度过了青春叛逆期。最可怕的是,这种突变延迟到25岁之后,极易导致自杀。当然,如果知道某个孩子有过突变,那就可放心大胆地进行成人规范了。
第三,学会一些必要的应对自控力失控的方法,以引导突变期孩子的安全成长。
①变“你不要……”为“你要……”。面对突变期的孩子,不能以批评为主,越是批评“你不要”,教育的效果越相反。比如,“你不要偷看女生的胸部”,他就会无法自控地不停地偷看女生的胸部臂部甚至私处,“你不要顶撞父母”,他就会毫无理由地顶撞父母顶撞长辈……面对突变的孩子,也不能以表扬为主,那样会引导他们更加错误,最好的方法是引导他们“你要……”,将突变期的孩子各种离经叛道的心理纳入现实的轨道,让现实的行动去改变心理的胡思乱想,让突变期的孩子在做事中学会做人,以规范他们的行动来疏导他们的心理。
②变思想工作为肉体控制。许多有经验的教育者都对自己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信心,认为谈话就可以导引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殊不知,言语导引会因为语境场的不同而产生巨大的误解,尤其是面对突变期的孩子,更会起到反向暗示作用。比如,你用考不上好的大学去恐吓,他会更加自暴自弃,他会用逃课上网来减轻对考不上好的大学的恐惧,这就象烟盒上印上骷髅反而会刺激烟民抽更的烟,也象超市中把殡仪馆宣传小册放入购物车一样反而更刺激市民购买更多的物品。肉体控制方法简单有效:一是吐纳之法,让突变的孩子专注于“呼”“吸”,每天坚持3个5分钟,头脑中各种怪异的想法就会象浮云一样散去;二是出汗法泡澡法,跑步、爬山、体力活……出力过程中什么也不想,专注于体力消耗上,精疲力竭大喊淋漓之后,用温水泡澡,不低于半小时,然后睡觉。体力的消耗,其实是消耗突变期的各种欲望,控制大脑的多巴胺神经元,以避免突变期的孩子错把欲望当成快乐。
③遇见未来的自己。目的是将突变的孩子拉到未来,用“梦想”矫正突变的孩子乖张的心理,让孩子自己述说自己的“我想要……”,来缓解目前的焦虑,从而让孩子自己看到光明大道。凯利*麦格尼格尔的名言:“梦想比任何一个网站都值钱”。具体方法可以是,描述下未来的自己(不是自己的未来),当描述未来的自己越具像、越真实、越生动时,必然会引导现实的自我思考现在的选择的各种结果;可以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目的是建立起现实的自我与未来的自我之间的联系,促使突变期的孩子以现实的眼光审视未来,或者以未来的眼光审视现在的自我,从而疏导突变的心理。
④忘掉美德,专注目标。心理学的光环效应、道德许可,会导致自我补偿自我安慰,当你自以为高尚时,为了奖励高尚的自我,往往会突然之间做出下贱之事。对于突变期的孩子来说,往往是一个不成为诱因的诱因导致心理突变,其实质是为了奖励多年来一直优秀的自我而做一回坏事。当一个孩子以为自己一直很好时,内心其实在说,“你可以做点坏事”。教育者可以引导孩子忘掉美德,忘掉自己一直很好,删除光环,这样可以避免道德许可,避免另外一个自我做坏事。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目标,将行动与目标直接联系,而不是将行动与道德的“好”“坏”联系。万一仍然将行动与“好、坏”相关联,那就好好想想自己做好事的原因是什么,而不是做了“好事”就是为了得到奖励。
⑤让突变期的孩子学会接受。因为突变的孩子面对几个“自我”的冲突,面对内心的激烈斗争,面对潜意识中的本能进入前意识进入意识,孩子们内心是惶恐的,是不知所措的。首先,要引导孩子充分的表达,哪怕是胡言乱语的表达,因为,表达能化解焦虑、恐惧,通过宣泄,可以自我疏导内心的矛盾冲突。其次,让突变的孩子接受内心的不同的、矛盾的、离经叛道的、甚至猥琐的想法,让突变期的孩子不要与各种欲望作辩论,承认各种欲望与感觉是不受自己控制的,是成长成熟的必然过程;对于怪异的欲望,不去实施;记住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坚信——自己的猥琐和叛逆、对以前自我的否定都会象浮云一样,终会消散。
每个人的成长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除了肉体成长期相同外,心理成长期也是相同的。个体的表征只是复杂多变的多个自我的一种外现,而社会价值观往往肯定那些“听话的”“品学兼优”的“自我”(乖孩子),而否定那些离经叛道的“自我”(熊孩子)。高中学生都处于心理裂变期,复杂多变的多个“自我”也互相争斗,互相压制,都想外现为个性张扬的“自我”。特别是一直以“乖孩子”面目出现的“自我”,由于某个极偶然的触发,导致自控力突变(消失),另一个长期被压制的“自我”(熊孩子)会突然之间爆发,战胜那个“乖孩子”的自我。从弗洛伊德的理论讲,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超我”,由于不同时期的不同触发,三个“我”会转换,有时还会突变。
乖孩子突然变成熊孩子,是成长的必然规律,正象Oedipus情结一样,是所有人都必然有的情结,只是有的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有Oedipus情结。每个乖孩子要成长为独立人格的人,必然有战胜父亲或母亲的若干次冲动或行动,正象每个人都有离家出走的欲望一样,都是每个人成长的本能。
关键是这种从乖孩子变成熊孩子的突变,往往又是不受控制的,既不受外力控制,也不受意志力自我控制。有时越想控制,反而越糟糕。比如:一些孩子标榜自己是最纯洁最高尚,却会突然之间做出下流无耻的事情;一些孩子为了减肥而锻炼,却会更加大吃特吃而更肥;一些孩子为了纠正自己的错误而自责内疚时,会犯更多更大的错误,进而进入“那又如何”的自暴自弃的恶性循环;一些孩子明明知道“我不要想考试结果”,却时时想着考试结果的可怕性;一些孩子越是不想恋爱,却爱得没有底线……
面对乖孩子会突然变成熊孩子的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处置呢?
首先要转变观念,认可这种突变是正常的心理发育现象,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而不是人品道德的突变,就算是孩子突变时犯了大错,也当从心理学角度去关心帮助,而不应放弃之鄙视之,那样与事无补,还会闹出人命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自杀的多是年轻人,而且多是那些一直很乖的年轻人,没听说那些从小就是泼皮无赖的熊孩子会自杀的。
第二,要关注那些乖孩子的,从细节入手,留意他们的成长,尽可能地引导他们的心理突变,这个突变的年龄段一般在15-25周岁,突变期一般为3个月至2年。突变期过后,大多乖孩子还会是乖孩子,不会变成熊孩子的。经历突变期的孩子,心理发育就会进入一个稳定期成熟期,不大会发生大的离经叛道的事性,也度过了青春叛逆期。最可怕的是,这种突变延迟到25岁之后,极易导致自杀。当然,如果知道某个孩子有过突变,那就可放心大胆地进行成人规范了。
第三,学会一些必要的应对自控力失控的方法,以引导突变期孩子的安全成长。
①变“你不要……”为“你要……”。面对突变期的孩子,不能以批评为主,越是批评“你不要”,教育的效果越相反。比如,“你不要偷看女生的胸部”,他就会无法自控地不停地偷看女生的胸部臂部甚至私处,“你不要顶撞父母”,他就会毫无理由地顶撞父母顶撞长辈……面对突变的孩子,也不能以表扬为主,那样会引导他们更加错误,最好的方法是引导他们“你要……”,将突变期的孩子各种离经叛道的心理纳入现实的轨道,让现实的行动去改变心理的胡思乱想,让突变期的孩子在做事中学会做人,以规范他们的行动来疏导他们的心理。
②变思想工作为肉体控制。许多有经验的教育者都对自己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信心,认为谈话就可以导引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殊不知,言语导引会因为语境场的不同而产生巨大的误解,尤其是面对突变期的孩子,更会起到反向暗示作用。比如,你用考不上好的大学去恐吓,他会更加自暴自弃,他会用逃课上网来减轻对考不上好的大学的恐惧,这就象烟盒上印上骷髅反而会刺激烟民抽更的烟,也象超市中把殡仪馆宣传小册放入购物车一样反而更刺激市民购买更多的物品。肉体控制方法简单有效:一是吐纳之法,让突变的孩子专注于“呼”“吸”,每天坚持3个5分钟,头脑中各种怪异的想法就会象浮云一样散去;二是出汗法泡澡法,跑步、爬山、体力活……出力过程中什么也不想,专注于体力消耗上,精疲力竭大喊淋漓之后,用温水泡澡,不低于半小时,然后睡觉。体力的消耗,其实是消耗突变期的各种欲望,控制大脑的多巴胺神经元,以避免突变期的孩子错把欲望当成快乐。
③遇见未来的自己。目的是将突变的孩子拉到未来,用“梦想”矫正突变的孩子乖张的心理,让孩子自己述说自己的“我想要……”,来缓解目前的焦虑,从而让孩子自己看到光明大道。凯利*麦格尼格尔的名言:“梦想比任何一个网站都值钱”。具体方法可以是,描述下未来的自己(不是自己的未来),当描述未来的自己越具像、越真实、越生动时,必然会引导现实的自我思考现在的选择的各种结果;可以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目的是建立起现实的自我与未来的自我之间的联系,促使突变期的孩子以现实的眼光审视未来,或者以未来的眼光审视现在的自我,从而疏导突变的心理。
④忘掉美德,专注目标。心理学的光环效应、道德许可,会导致自我补偿自我安慰,当你自以为高尚时,为了奖励高尚的自我,往往会突然之间做出下贱之事。对于突变期的孩子来说,往往是一个不成为诱因的诱因导致心理突变,其实质是为了奖励多年来一直优秀的自我而做一回坏事。当一个孩子以为自己一直很好时,内心其实在说,“你可以做点坏事”。教育者可以引导孩子忘掉美德,忘掉自己一直很好,删除光环,这样可以避免道德许可,避免另外一个自我做坏事。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目标,将行动与目标直接联系,而不是将行动与道德的“好”“坏”联系。万一仍然将行动与“好、坏”相关联,那就好好想想自己做好事的原因是什么,而不是做了“好事”就是为了得到奖励。
⑤让突变期的孩子学会接受。因为突变的孩子面对几个“自我”的冲突,面对内心的激烈斗争,面对潜意识中的本能进入前意识进入意识,孩子们内心是惶恐的,是不知所措的。首先,要引导孩子充分的表达,哪怕是胡言乱语的表达,因为,表达能化解焦虑、恐惧,通过宣泄,可以自我疏导内心的矛盾冲突。其次,让突变的孩子接受内心的不同的、矛盾的、离经叛道的、甚至猥琐的想法,让突变期的孩子不要与各种欲望作辩论,承认各种欲望与感觉是不受自己控制的,是成长成熟的必然过程;对于怪异的欲望,不去实施;记住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坚信——自己的猥琐和叛逆、对以前自我的否定都会象浮云一样,终会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