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科治疗探讨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hun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9年10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对内科住院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65例患者进行内科三步化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巨大胎儿产科处理的合理性,减少因处理不当对母婴产生的不良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53例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结果 产前胎儿体重预测准确率偏低,巨大儿不应作为剖宫产的常规性指征.新生儿中、重度窒息以及产伤主要在阴道分娩时发生.结论 对巨大胎儿的孕妇不能常规性选择剖宫产,也不能盲目从阴道助产,应选择最合适的分娩时机和方式。
目的 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丙种球蛋白0.4 g/(kg·d),连用5 d,1周后重复,以后每周给予半量治疗,连用6~8次,泼尼松片1 mg/(kg·d)口服,8周后减量,每周减5 mg,到5 mg时维持1~2个月;治疗期间每周复查血常规,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药物毒副作用.观察周期为6个月.结果 45例患者中显效27例(60%),有效14例(
目的 研究血清总汁酸(TBA)在婴幼儿肝炎综合征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技术.测定肝炎综合征患儿84例(感染组)与非肝胆疾病惠儿45例(对照组)的TBA水平,并进行比较,其将感染组的TBA表达水平进行比较. 结果 对照组的TBA表达明显低于感染组的TBA,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有显著相关性(P<0.01),且TBA的阳性率高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将112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均予以抗感染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及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组56例中,成功脱机46例,占82%(46/56);死亡8例,占14%(8/56);放弃自动出院2例,占3.6%(2/56).对照组56例中,好转出院41例,占73%(41/5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新鲜羊膜移植治疗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 对21例经抗感染药物治疗病情未控制的角膜溃疡根据溃疡深浅分别行单层或多层新鲜羊膜移植术.结果 21例均于术后2-5 d自觉症状明显缓解,术后2周内角膜溃疡愈合,9眼角膜透明,12眼遗留瘢翳,均无新生血管长入,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新鲜羊膜移植术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方法简便疗效肯定,易予推广。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及明胶海绵颗粒联合应用栓塞子宫动脉(UAE)治疗子宫肌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4例子宫肌瘤患者行经导管子宫动脉注射碘油平阳霉素乳剂(LPE)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测定手术前后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雌二醇等水平.结果 治疗后3、6个月血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值及FSH/LH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E
目的 对莫匹罗星治疗小儿细茵感染性皮肤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应用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外用治疗小儿细菌感染性皮肤病89例,同期应用红霉素软膏时比治疗80例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莫匹罗星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7.4%和91%,红霉素软膏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32.4%和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莫匹罗星软膏组细菌清除率为97.75%,红霉素软膏组细菌清除率为
目的 探讨中医手法对乳腺不通、乳房胀痛的疗效.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手法按摩及热敷乳房(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观察比较治疗护理效果.结果 经手法按摩,乳腺不通、乳房胀痛治愈率及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法按摩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热敷组。
肝脏是脂类代谢的重要器官,它参与脂类吸收、蛋白质、中性脂肪和磷脂合成、分解和代谢等,正常的肝脏能维持体内脂类代谢的相对平衡.当肝脏出现轻度损害时,肝脏由于代偿作用而维持体内脂类代谢的相对平衡.重型肝炎是在多数致病因素作用下,肝脏发生大块或亚大块坏死所致肝衰竭的一种综合症.当肝细胞大量坏死,超过肝脏代偿能力时,表现为明显的脂类代谢紊乱.为了探讨重型肝炎患者的血脂水平及预后的关系,我们对82例重型肝炎
期刊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的肝脏组织病理学特点,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感染科34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行经皮肝穿术取肝脏组织,研究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分级分期,同时检测血清HBV-DNA及HBV血清标记物,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脏组织学改变特点、与HBeAg及年龄的关系.结果 34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G0S0 8例,G1S0 22例,G1S1 2例,G2S22例;以E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