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散文特质,提升阅读能力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ji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散文的表现手法相对丰富,教学时可以以学生的朗读为主要方式,推动对文本语言的感知与品味,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体悟与文本中的内容链接起来,从而习得方法,促进表达。

一、披文入情,把握情感基调


  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曾经指出,写作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找准作品的“调子”,否则始终都写不顺手。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聚”,表面上看是在写自己所见所闻,实质上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阅读散文,其中一个最核心的路径就是要能够捕捉核心话题或者核心的意念,从文本的内容入手,寻找到蕴藏在教材中的那句最重要的话,相机读懂隐藏在文本中的作者,从而敏锐地捕捉文章内在的情感基调。
  比如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文,开篇即“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然后分别从风声、水声、动物的声音三个板块入手,以清新、生动的笔触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这句话入手,并结合课后习题第二题,对大自然的声音进行探究和思考,从而引领学生认识到课文后面的几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着第一自然段的这句话展开的,这也是学生对“总分总”结构认知上所形成的一种模型。再如《带刺的朋友》主要描述了一只小刺猬在秋夜朦朧月色的笼罩下偷枣的全部过程。作者以生动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小刺猬在偷枣过程中的机灵、聪明,逐步改变的称呼难掩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教学伊始,教师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入手促发思考:课题中“带刺的朋友”究竟是指谁?作者描写的就是刺猬,为什么不直接以“刺猬”为题目呢?教师可以从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寻找到最能体现作者内心世界的语言,学生有了前面课文的学习经历,就能快速地找出这篇文章的中心句: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教师引导学生圈画语句中的重点词语,并着力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能够展现刺猬聪明的偷枣动作语句,将自己的感受以旁批的形式写在边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的故事中,找到作者的思路,真正触摸文本中人物或者作者内在的心跳,并感知蕴藏在文本中的情感,体悟人物形象的高大、生动与鲜明。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很多作者并不会将自己的情感完全直白地呈现在文本语言上,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能够探寻到文本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二、朗读入境,领悟文本意蕴


  散文的魅力在意境,意境的营造在于语言,语文教学的核心也是要关注语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散文需要从文本的语言出发,关注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由于散文的语言,包括标点都充满了情感,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探寻文本语言的内在意蕴,感知文本语言的丰富情感,洞察作者的创作意图。
  我们还以《大自然的声音》为例。教学语句“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时,教师可以采取师生合作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师引读,学生跟读,读出语言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接着,紧扣关键性词语品味语句“当微风吹过……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教师可以结合课后思考题的第三题,组织学生将这段话中表示声音的词语摘抄出来,比如“雄伟的乐曲”“轻轻柔柔的呢喃软语”“充满力量的声音”,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情境下能够听到这样的声音,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形成整体性感受。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尝试运用朗读课文的方式展开对比,比如女生用温柔的声音和语调来展现“微风吹拂”过程,感受文本中语言“轻轻柔柔”的状态,并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呢喃细语”;男生就朗读课文中“狂风吹起”的部分,感受作者内在的力量。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主要以模仿自然界声音的象声词来表达,比如语段中“哗啦啦”“叮叮咚咚”“淙淙”“滴滴答答”等叠词,有效地增强了文章的生动形象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准确控制语速、语调,走进教材文本所营造的美好情境,感受这些叠词在展现声音时所形成的表达效果,从而感受自然界声音的变化和美妙。

三、对比入思,赏析文本语言


  对散文的阅读切忌机械地理解、生硬地记忆,最为关键的是要借助于多维度、多形式的比较、归纳,让学生在揣摩和感知中发现文本语言的内在特征。散文的语言是优美的,更是精致的,不管是哪一段都值得学生细细赏析,好好玩味。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语言表达的深处和细微之处,进行比照式阅读,进而感受作者独特的认知经验。
  统编版教材《父亲、树林和鸟》一文的课后习题第三题要求学生“朗读语句,说说加点的部分给你什么感受,然后选择一句抄下来”。加点部分包括“幽深的雾蒙蒙的”“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浓浓的苦苦的”等,与前面一篇课文相比,这一道题中的词语并不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而是将学生的思维从原本的词汇积累转化成为对句式结构的积累,将学生的身心浸润在文本丰富性的语言结构之中。面对这样的资源,我们该如何展开教学呢?我们以其中的一句话为例:“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很多教师会要求学生尝试给这句话加上一些修饰性的形容词,试图将语句变得更加具体,从而理解加点词“幽深”和“雾蒙蒙”的意思,然后品读词句,事实上,这样的方式对学生思维形成的冲击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采用比较的方式,将加点的词语去除,先变成“朝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朝幽深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在联系、对比阅读的过程中,借助修改之后两个语句之间的比较,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语句之间的内在关联。最后再联系课文中的语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树林的幽深,尤其是看不清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从而感受到文本语言之间的细微性差异,也逐步深入地感受到父亲对于鸟儿所秉持的爱心。
  相同的道理,对这道题目中其他句子的教学,教师也可以采用这种对比感知、朗读品味的方式,体会关键性重点词语和相应的句式结构所起的表达作用。如此进行深入学习的过程,是对学生思维逐步向着深处不断迈进和深入的过程,也是对文本的语言进行感知与积累的过程,更是对学生言语思维进行训练的过程。
  统编版教材中的散文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作者尤其注重语言的锤炼,可以说每一个词语都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的。教师要善于借助散文的文本内容,把握散文这一独特的文体特点,引领学生进行情感的体悟、语言的品味、意蕴的洞察,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阅读散文所必需的朗读、诵读、品读、揣摩和体悟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深入感受的过程中促进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孝悌本是一体,所以对父母的孝顺还体现在要与兄弟姐妹互相关爱、扶持上,兄弟姐妹之间如果能够和睦相处,让父母放心,也是对父母孝顺的表现。  杨播,北魏华阴(今山西华阴市)人,字延庆。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杨椿,一个叫杨津,杨播为人忠厚,教子有方,他经常教育两个儿子要互相尊重、谦让。  在他的教育下,两个儿子一起学习;晚上睡在一个大床上,关系特别好;在吃饭的时候,兄弟俩只要有一个没回到家里,另一个是绝对不
期刊
2019年5月10日下午,一张照片轰动了郏县新世纪小学的教学群.这个有着217人的微信群,此刻点赞的、鼓掌的、关心的……信息一条接一条蹭蹭地往外蹦.
期刊
赵五娘是《琵琶记》中最激动人心的艺术形象。  家境的贫穷、公婆的不和、姑舅的埋怨、乡官的凌虐和连年的灾荒,这种种苦难都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而她勇于承担苦难、跟苦难顽强斗争的品质,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始终不渝的坚贞,证明了她是个不平凡的人。  对于赵五娘,人们谈的最多的就是她的孝。一些剧评家认为,赵五娘是“孝妇贞女”的典型,她恪守了封建道德并成了封建道德的典范。另一些剧评家认为,赵五娘有两重性:作为
期刊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适应新形势、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建设了一个好的党,有一个好的党来领导,这是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社会主义事
一rn此刻,我站在一座中国古建筑的造物之前.rn一种扑面而来的震撼,让我刹那间仰起了头颅,我久久地仰望,敬畏的目光企望穿越千年.rn起源于2000多年前战国时代的建筑灵魂斗拱,
期刊
本文首先将公共基础设施作为一个变量引入一个区域经济中的中间品生产过程,建立一个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详细分析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变动对于相关产品的价格、产量、专业化分工
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海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作为中医中药发源地的中国,植物药的成交量还不到全世界的3%,并且多以初级产品和中间体为主。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植物药连年处于入超状
把别人的梦想当作自己的梦想来追求,这是什么情怀?rn把集体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去推动,这是什么精神?rn不是共产党员,却始终在自己的岗位上以一名坚定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的
期刊
前日陪父亲去染发,发现他的白发又多了,原本密实的头发愈加稀疏,看着理发师几分钟就打理完毕,我有些怅然.rn时常感叹自己老了,偏偏没想父亲也在老去,老得让我猝不及防,甚至不
期刊
7月10日,98岁的妈妈安详地走了,留给我们无尽的思念。她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她的音容笑貌却时刻都在我们眼前;她给予我们的挚爱,已深深地埋进我们的心底。  上世纪40年代,父母为生活所迫,从山东闯关东来到东北。他们一生抚养了我们5个子女。爸爸参加革命较早,常年奔波在外,家庭的生活重担就全部落在妈妈肩上。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练出妈妈坚忍顽强、吃苦耐劳的品格。在农村,妈妈是种田的好手,从春种到秋收,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