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回收镍盐化工污泥制取硫酸镍技术工艺分析

来源 :化学工程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gczj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含有镍盐的化工污泥中回收NiSO4为目的,分析了此化工污泥中镍的浸出条件,对影响浸出液的条件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和分析来确定最佳的回收工艺,并且分析了化工污泥中沉铁和沉镍的最佳浸出pH值.讨论了水洗工艺去除Ni(OH)2中杂质的效果,采用酸洗、沉淀和蒸发结晶的方式来回收和提纯NiSO4.通过本文的工艺流程,得到的NiSO4晶体纯度较高,实现了化工污泥的回收和废物的资源化,环境友好且经济效益高.
其他文献
以煤气化渣(CGS)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3+掺杂改性的Fe3+-TiO2@CGS光催化剂复合材料,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N2物理吸附仪、热重分析仪等设备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以苯酚废水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该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250mL浓度为300mg·L-1苯酚溶液在光催化反应器进行处理,当Fe3+-TiO2@CGS复合材料投入量为1.5g、溶液pH值为7、光源功率为600W时,苯酚溶液COD的去除效果最明显,去除率达64.8%.
废水重金属污染是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废水重金属具有稳定性好、溶解度高以及可迁移性等特点,故它对环境以及人体都会产生一定的威胁.为了能够降低废水重金属对环境以及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使其能够达到排放标准.文章旨在综述处理废水重金属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包括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电化学处理法等.
本文从化学分离富集的角度,综述了化学法(微波辅助ZnCl2法、碱改性法、氧体系法、化学接枝法)、生物法、改性活性炭法,对玉米秸秆改性及其应用.并对今后玉米秸秆精细化处理、利用进行了展望.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6株好氧反硝化细菌,对此6株菌进行单株菌的碳源、C/N比、pH值、接种量、温度等因素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实验.选择适用性好的3株菌组成复合菌群,探究其NO3-N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柠檬酸钠为唯一碳源,C/N比为4,温度为30℃,pH值为8,接种体积百分比为2%时,培养48h,复合菌的NO3-N的去除率可达98.6%.
新疆油田地区常见的压裂液主要包括胍胶冻胶压裂液及乳液等体系,随着大型体积压裂工艺在新疆区块的广泛普及,当务之急是寻求有效的返排液处置措施.本文介绍了新疆油田压裂返排液的处理现状,详细阐明了对应的研究理论基础、思路和返排液处置方案,即采用“除油-沉降-杀菌”联合工艺进行返排液复配,再结合“氧化破胶-混凝沉降-过滤”技术对废液实施回注处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回注处理技术可有效降低2个试验油厂废液中的COD含量(平均去除率可达88%)和含油量(平均去除率可达92.5%),可实现对新疆油田地区返排液的高效处理和
利用试纸法测定镀液中的Ag+,可以实现现场测定的简便性.通过试纸变色长度与银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来求得样品中银含量;通过建立试纸长度与银离子浓度线性转换的微信小程序的方法,可直接获得Ag+浓度,该法可测定范围为5~1000μg·mL-1.
为同时研究多个试验变量对NT102纳滤膜分离血液制品废水中山梨醇的影响,并得到最优试验条件,利用响应曲面法对NT102纳滤膜分离废水中山梨醇的试验进行设计,以温度、压力和回收率作为影响因素,将截留率作为响应指标,采用Box-Behnken组合设计法建立数学模型,研究温度、压力和回收率对山梨醇截留率的影响.模型优化所得的最佳条件为:压力1.58MPa、温度24.15℃、回收率89.53%.在此条件下,NT102对山梨醇的截留率的预测值可达92.89%.经过实验验证,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误差不超过0.24%,
渤海湾主力油田以稠油疏松砂岩为主,在生产过程中微粒运移现象严重,且目前主要以筛管或砾石充填+优质筛管方式防砂,地层微粒在防砂段周围堆集并形成混合沉积物,严重影响油井产能.本文制备了一种有机-无机复合的聚合物分子膜固砂剂体系,并对其基本性能和防砂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表明,该固砂剂体系具有低伤害、高固结强度、能配合酸化使用、固砂性能优异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针对传统水体重金属检验修饰电极灵敏度低、抗干扰能力弱和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将Ce掺入ɑ-MoO3中,并用热水法制备修饰电极,以提高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通过热水法将Ce引入到了ɑ-MoO3中,制备成CM的修饰电极,且Ce不与ɑ-MoO3发生反应,只起引入空氧位的作用;C9M修饰电极灵敏度和检测限分别为106.72μA(μM)-1和0.11μM,满足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要求;C9M修饰电极在多种重金属离子干扰情况下,仍能准确识别铅离子;重复性和稳定性10次检验结果标准差为1.76%;电流响应值标准差为2.87%
介绍了CO2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低温CO2捕集工艺、膜法CO2捕集工艺、低温-膜混合CO2捕集工艺的优缺点及捕集性能.开发了一种低温-膜混合工艺,用于捕集采出气中的CO2.采用Aspen HYSYS软件对低温-膜混合工艺进行模拟.考察了压缩压力、膜面积、液化温度等参数对低温-膜混合工艺CO2捕集性能的影响,并评价了低温-膜混合工艺的技术可行性,结果表明:与低温和膜工艺相比,混合工艺可以有效提高CO2的纯度和回收率,并可以节省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