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及访谈等方法对高校体育社团的种类、年度开展情况及管理状况进行论述,详细阐述高校体育社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如项目设置、管理方面及学校支持力度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体育 ; 社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50-01
1.前言
学生社团是以共同兴趣和爱好为基础的,由学生志愿组织起来的群众性团体,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体育社团是以体育为共同特征的人相聚形成的互益组织。近年来,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异军突起,在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掌握运动技术、培养体育兴趣、养成运动习惯、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5年《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就对高校社团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各高校积极响应文件精神加强了对高校社团的管理工作。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最近几年,大学生体育社团迅速发展,具有时代高校新的教育特色,是校园文化第二课堂组成的部分之一,是丰富校园业余生活的重要因素,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形势下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
2.高校体育社团的现状
2.1社团种类
高校体育社团的种类趋向于社会上比较流行的运动项目,如健身(美)操社团、武术社团、球类(篮、排、足、羽毛球、网球)社团等,近年来也出现了跆拳道、空手道、街舞、轮滑、瑜伽等新兴项目社团,小众化的项目如登山、冰上运动、高尔夫等则因参与人数较少或其它原因而没有建立起来。可以看出,运动的项目的群众普适性直接性的影响着高校体育社团的建立与否。
2.2社团年度活动开展情况
各类体育社团在年度内均在开展活动,活动次数以3至5次,为主。社团活动内容及形式较为单一,且活动计划较为松散,通常以竞技比赛的形式进行。体育社团的其他活动,如联欢晚会、讲座、社会参与等形式的活动开展较少。从而导致会员在本来就较少的活动次数中,并没有活动到社团真正的内容。另以方面,高校体育社团的经费方面,除个别有参加大型比赛的社团由学校出资外,其他社团主要都是靠会费来维持。会费收入的单一收入来源自然导致社团资金匮乏,无力举办其他类型的活动。
2.3体育社团的管理现状
社团成绩的取得与学院职能部门重视、具体负责的组织和人员努力、学生积极参与等分不开的。众所周知,“管理出效益”。那么,要想提升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质量和影响规模,不仅仅是学院团委,或者学生会、个别社团的事情,而是应该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在团委、社管会、学生会的积极协同扶持下,在学院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目前却存在社团会员对组织管理及培训等因素评价不高的普遍现象。
3.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社团发展不平衡,项目设置不合理
少数体育社团规模比较大,活动次数多,影响面广,而大多数体育社团只凭成员的三分钟热度,成立之初大家蜂拥而至,经过一段时间或开展几个活动后便处于停滞不前,兴趣和积极性明显下降,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体育社团设置的项目大多数不是女生衷爱项目,在设置具体的项目时没考虑女生的实际情况,即使是部分女生对某项目很感兴趣但也很难参与其中。因此体育社团的主体大多是男生,大部分体育社团得不到女生的青睐,这直接导致了体育社团成员男女比例失调,有些技术性较强的项目,活动时间太短,活动内容复杂,会员无法很好的掌握该项目的技术要领,这些都是影响社团发展的因素之一。
3.2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虽然所有体育社团均制定了社团建设管理制度,但有的制度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创新性,也只是一種形式而已,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很好地落实和执行。部分学生体育社团由于起初成立的比较仓促,加上自身管理制度没有跟上,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完善、内部分工不明确、活动开展无计划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
3.3缺乏专业指导教师,指导力度不够
一些社团是在追求时尚、赶时髦中应运而生的,学校对社团的成立缺乏有效的指导。有的社团的活动还缺乏整体策划,缺乏老师的指导,尽管大部分社团拥有自己的指导教师,但是大部分指导老师都只是挂名而以,光凭社团成员的一腔热情在维持,社团活动的有序性和规范性还需加强和指导。一些技术性强的项目,学校很难配备专业的体育指导教师,导致社团活动没有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技术和理论指导,社团成员单纯的为了娱乐而活动,社团成员无法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更谈不上掌握体育专业技能。
3.4缺乏得力的社团干部
体育社团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是该社团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有的社团在进行换届后,社团的活动明显减少,活动的质量也明显下降,同时会员人数也迅速减少,以至于社团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绝大多数会员在进入大学之前对体育运动和大学里组织的活动很有兴趣,但是由于协会的整体凝聚力较差,社团的领导者没有很强的组织起有意义的活动,使得会员们对体育社团都没有兴趣。有些社团领导者缺乏远见,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抓不住重点,甚至在专业技能方面也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使得社团管理更加困难。
3.5学校层面的支持力度不够
体育社团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所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但多数高校普遍存在学校口头上重视体育社团,而实际却应付了事。有些体育社团项目,学校甚至不配备专门的场地,从而使正常活动难以开展。最重要的是开展活动的经费,几乎所有社团开展活动都没有得到过学校的经费,都是自己去拉赞助或一些表演获得的经费,有点社团没有拉到赞助,那么开展的活动自然就少了,社团的运营也相对较差。
4.结语
在肯定高校体育社团发挥作用的同时,更需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社团发展失衡、组织管理无序、核心力量匮乏、活动开展无资金等问题进行关注与整理。建议高校体育社团尝试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借助社会的力量,把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刑云妹.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9,2:216-217.
[2]曹运华.北京市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6,S4:303-304.
[3]尹克峰.浅谈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对策[J].内肛科技,2010,7:74.
[4]倪铭.大学生体育社团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3):127-129.
[5]曹钰.江苏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9):96-100.
【关键词】高校体育 ; 社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50-01
1.前言
学生社团是以共同兴趣和爱好为基础的,由学生志愿组织起来的群众性团体,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体育社团是以体育为共同特征的人相聚形成的互益组织。近年来,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异军突起,在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掌握运动技术、培养体育兴趣、养成运动习惯、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5年《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就对高校社团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各高校积极响应文件精神加强了对高校社团的管理工作。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最近几年,大学生体育社团迅速发展,具有时代高校新的教育特色,是校园文化第二课堂组成的部分之一,是丰富校园业余生活的重要因素,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形势下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
2.高校体育社团的现状
2.1社团种类
高校体育社团的种类趋向于社会上比较流行的运动项目,如健身(美)操社团、武术社团、球类(篮、排、足、羽毛球、网球)社团等,近年来也出现了跆拳道、空手道、街舞、轮滑、瑜伽等新兴项目社团,小众化的项目如登山、冰上运动、高尔夫等则因参与人数较少或其它原因而没有建立起来。可以看出,运动的项目的群众普适性直接性的影响着高校体育社团的建立与否。
2.2社团年度活动开展情况
各类体育社团在年度内均在开展活动,活动次数以3至5次,为主。社团活动内容及形式较为单一,且活动计划较为松散,通常以竞技比赛的形式进行。体育社团的其他活动,如联欢晚会、讲座、社会参与等形式的活动开展较少。从而导致会员在本来就较少的活动次数中,并没有活动到社团真正的内容。另以方面,高校体育社团的经费方面,除个别有参加大型比赛的社团由学校出资外,其他社团主要都是靠会费来维持。会费收入的单一收入来源自然导致社团资金匮乏,无力举办其他类型的活动。
2.3体育社团的管理现状
社团成绩的取得与学院职能部门重视、具体负责的组织和人员努力、学生积极参与等分不开的。众所周知,“管理出效益”。那么,要想提升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质量和影响规模,不仅仅是学院团委,或者学生会、个别社团的事情,而是应该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在团委、社管会、学生会的积极协同扶持下,在学院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目前却存在社团会员对组织管理及培训等因素评价不高的普遍现象。
3.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社团发展不平衡,项目设置不合理
少数体育社团规模比较大,活动次数多,影响面广,而大多数体育社团只凭成员的三分钟热度,成立之初大家蜂拥而至,经过一段时间或开展几个活动后便处于停滞不前,兴趣和积极性明显下降,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体育社团设置的项目大多数不是女生衷爱项目,在设置具体的项目时没考虑女生的实际情况,即使是部分女生对某项目很感兴趣但也很难参与其中。因此体育社团的主体大多是男生,大部分体育社团得不到女生的青睐,这直接导致了体育社团成员男女比例失调,有些技术性较强的项目,活动时间太短,活动内容复杂,会员无法很好的掌握该项目的技术要领,这些都是影响社团发展的因素之一。
3.2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虽然所有体育社团均制定了社团建设管理制度,但有的制度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创新性,也只是一種形式而已,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很好地落实和执行。部分学生体育社团由于起初成立的比较仓促,加上自身管理制度没有跟上,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完善、内部分工不明确、活动开展无计划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
3.3缺乏专业指导教师,指导力度不够
一些社团是在追求时尚、赶时髦中应运而生的,学校对社团的成立缺乏有效的指导。有的社团的活动还缺乏整体策划,缺乏老师的指导,尽管大部分社团拥有自己的指导教师,但是大部分指导老师都只是挂名而以,光凭社团成员的一腔热情在维持,社团活动的有序性和规范性还需加强和指导。一些技术性强的项目,学校很难配备专业的体育指导教师,导致社团活动没有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技术和理论指导,社团成员单纯的为了娱乐而活动,社团成员无法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更谈不上掌握体育专业技能。
3.4缺乏得力的社团干部
体育社团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是该社团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有的社团在进行换届后,社团的活动明显减少,活动的质量也明显下降,同时会员人数也迅速减少,以至于社团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绝大多数会员在进入大学之前对体育运动和大学里组织的活动很有兴趣,但是由于协会的整体凝聚力较差,社团的领导者没有很强的组织起有意义的活动,使得会员们对体育社团都没有兴趣。有些社团领导者缺乏远见,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抓不住重点,甚至在专业技能方面也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使得社团管理更加困难。
3.5学校层面的支持力度不够
体育社团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所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但多数高校普遍存在学校口头上重视体育社团,而实际却应付了事。有些体育社团项目,学校甚至不配备专门的场地,从而使正常活动难以开展。最重要的是开展活动的经费,几乎所有社团开展活动都没有得到过学校的经费,都是自己去拉赞助或一些表演获得的经费,有点社团没有拉到赞助,那么开展的活动自然就少了,社团的运营也相对较差。
4.结语
在肯定高校体育社团发挥作用的同时,更需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社团发展失衡、组织管理无序、核心力量匮乏、活动开展无资金等问题进行关注与整理。建议高校体育社团尝试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借助社会的力量,把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刑云妹.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9,2:216-217.
[2]曹运华.北京市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6,S4:303-304.
[3]尹克峰.浅谈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对策[J].内肛科技,2010,7:74.
[4]倪铭.大学生体育社团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3):127-129.
[5]曹钰.江苏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9):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