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在亚急性联合变性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xia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s)技术研究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SCD)患者痛觉传导通路变化特点,探讨CHEPs在SCD中的应用价值,为其电生理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确诊型SCD患者20例和健康人34名,应用CHEPs刺激器,刺激水平为51℃,对C_7部位、上肢前臂掌侧前1/3处、下肢内踝及腰部进行刺激,记录点为Cz,记录诱发电位主要成分的潜伏期和波幅.分析周围神经Aδ纤维传导速度和中枢N波峰潜伏期、N-P波波幅,同时进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及感觉传导速度(SCV)测定并与CHEPs进行比较.结果 (1)健康对照组予以51℃刺激,CHEPs的引出率为100%.(2)患者组中存在痛温觉减退者,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6.4(5.3~8.9)分,下肢5.7(2.8~8.8)分]低于健康对照组[上肢7.6(6.4~9.2)分,下肢6.9(5.7~9.1)分,Z=3.478、3.909,P<0.01].(3)患者组上肢A8纤维传导速度(CV)为(9.77±4.28)m/s,下肢Aδ纤维CV为(8.19±0.91)m/s,与健康对照组[(12.87±1.40)m/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42、14.864,P<0.01).患者组中上肢Aδ纤维CV减慢13例(65%),正中神经SCV减慢4例(20%);下肢Aδ纤维CV减慢19例(85%),胫神经SCV减慢12例(60%),A5纤维CV异常率高于SCV.(4)患者组下肢CHEPs异常者16例,而SEP异常者18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EPs能发现SCD痛觉传导通路异常部位和程度,较SCV敏感,可以作为辅助SCD电生理诊断的方便、客观的方法。

其他文献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9岁,主因"发作性视物成双17年"于2009年4月1日入院.患者2009年3月13日受凉后出现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治疗1周后好转.3月23日患者出现看远处物体视物成双,同时伴有双眼皮沉重感,症状逐渐加重,第3天看远、近物体均有视物成双,双手指尖麻木,颈、腰部肌肉僵硬不适.患者曾分别在1992年、2007年2次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后视物成双,不伴视力减退,当时均未作特殊检查及治疗,
期刊
目的 运用埃森卒中风险评分(ESRS)对我院住院患者进行评估,观察2001-2008年间卒中复发风险变化趋势,同时调查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在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中的运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1-2002年、2005年和2008年期间在我院住院的1008例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2001-2002年377例,2005年315例,2008年316例).卒中复发高危风险定义为ESRS≥3,分别计算3
目的 探讨节段性运动神经传导测定在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和腓骨肌萎缩症1型(Charcot-MarieToothtype1,CMT1)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16例CIDP和13例CMT1患者,进行节段性运动神经传导测定,比较两组远端运动潜伏期、运动神经传导
2型糖尿病多表现为代谢紊乱症候群和各种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血管病变等,而表现为癫痫发作且以其为首发症状者较罕见,我们报道2例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
期刊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是一类免疫介导的急性炎性周围神经病.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临床症状多在2周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多发神经根及周围神经损害,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多呈单时相自限性病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和血浆交换(PE)治疗有效。
期刊
目的 比较激素和溴吡斯的明在眼肌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不同疗效,寻找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1年12月至2009年1月就诊的初次发病的43例眼肌型MG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溴吡斯的明治疗(A)组6例,溴吡斯的明无效后改用泼尼松治疗(B)组16例,泼尼松治疗(C)组21例,分别选择MG临床绝对评分法的眼肌功能评分和相对评分法对每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量化比较.结果 泼尼松治
癫(癎)是神经科仅次于脑血管意外的常见疾病,其中大约有30%的患者对多种抗癫(癎)药物表现耐药,癫(癎)发作得不到有效控制,被称之为难治性癫(癎).难治性癫(癎)患者对药物产生耐药的机制还不明确.研究表明癫(癎)病灶内高度表达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1],PGP是一种多药转运蛋白,能够分解ATP获能从而逆浓度梯度将抗癫(癎)药物转运出脑组织,减少了癫(癎)病灶内的药物浓
期刊
众所周知,人体患病器官除大脑外都可通过移植进行修复和恢复一定的功能.由于神经系统的复杂性和重要地位,迫使多学科的专家不断寻求组织细胞对神经组织修复的尝试.曾有嗅鞘细胞、胚胎干细胞等方面的研究,但由于取材困难、涉及伦理道德限制,因此这类研究始终难以理想实施并得到相应的结果。
期刊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概念从1965年提出至今已45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医生对TIA的认识更加理性,从关注症状持续时间科学地转到了有否组织学损伤.2009年6月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发表科学声明,建议将TIA定义修订为"由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且无急性梗死的证据"[1]。
期刊
目的 探讨中国南方人群中白细胞介素12亚单位p40(IL-12B)基因+1188A/C位点多态与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RRMS患者94例,以145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 检测IL-12B基因+1188A/C位点多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RMS患者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