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语文”的感动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年轻美丽的女教师上课,执教的是《老人与海鸥》。当学到“老人去世”时,女教师饱含深情地回忆起了自己外婆去世时的情景,说着说着,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一瞬间,教室里唏嘘一片,连听课的老师也为之动容。于是,教师外婆的去世,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写作的冲动便源于语文课上这个让人感动的场景。
  人生需要感动。什么是感动?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书上说,感动就是触动心灵,是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友人说,感动是深夜未归,家门口静静等候的灯火。总之,感动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情绪体验,它让我们更加懂得人性中的真、善、美。
  课堂需要感动。有了感动,教师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工作任务,而是一种真心相待的生命历程;有了感动,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机械的接受,而是一种以情激情的愉悦体验。有了感动,课堂才成为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园。
  语文教学更需要感动。课标强调,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教材里处处洋溢着人情味,要是教学中没有了感动,课堂将遗憾地成为一潭死水。语文教学离不开师生的情感体验,而感动便是这情之所至的体现。
  当前,许多教师非常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总希望语文学习的过程被浓浓的情感所包围。然而,语文课不是电视上的“真情”节目,教师光会煽情是远远不够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激情澎湃的演说,精美绝伦的图画,扣人心弦的影片,都可能感动学生,但语文课更需要源自“语文”的感动。
  一、品词析句,生发感动
  课文的情感往往就流淌在一个个细节之中。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其背后可能都隐藏着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这样的细节,引导学生在细细品味中生发感动。薛法根老师在执教《爱如茉莉》时,对于“探”字的独到处理,感动了学生,也感动了我们。
  师:哪个画面、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这一句让我觉得很美。
  师:文字是有温度的。大家细细体会一下这个“探”字,有没有温度?是几度呀?
  生:应该是有的,因为阳光充满了温情。
  师:“探”和“照”有什么不同?
  生:“探”用的是拟人的写法。
  师:为什么用“探”?“照”“射”都可以呀?
  生:這样写动作比较轻。
  生:改了别的字就不是拟人了。
  生:用上“探”字,好像阳光也被感动了,它也不忍心打扰在病床边紧紧相依的父母。
  师:真了不起,大家从这普普
  通通的字眼里读出了浓浓的人间
  真情!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魅力,那么,学生稚嫩的心弦将被轻轻拨动。那种情感体验不一定汹涌澎湃,但是当一份轻轻柔柔的感动在学生内心深处潜滋暗长时,我们的语文课堂将由此变得真实而美丽。
  二、朗读吟诵,强化感动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学生只有将自己融入课文之中,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感动,而朗读吟诵便是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与作者真情对话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请看王崧舟老师执教《长相思》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他的家乡,他的故园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
  (生在音乐中想象、写话。)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描绘出了故园宁静和谐的景色和其乐融融的生活)
  师:故园的生活真美呀!但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却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却都破碎了!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只有——
  生:(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
  此声。”
  师: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在一起的那份温暖、那份幸福,只有——
  生:(读)“山一程……故园无
  此声”。
  师: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诗人那个身心分离的世界。我们一起再读《长相思》。
  (生读)
  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热闹的讨论交流,有的仅仅是一遍遍的读。在朗朗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的人格、思想和情操;在朗朗的书声中,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境,读出了情,也读出了一份无法言表的强烈的感动。
  三、立足文本,升华感动
  我们时常看到一堂感人的语文课临近尾声的时候,教师会设计写的环节。这是一个在层层积淀之后情感迸发的时刻,往往成为课堂上高潮迭起的精彩时刻。让学生用手中的笔来记录感动、抒发深情,这比唱歌、画画、表演等做法更有语文味儿,是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方法。然而,对于这看似语文的拓展方式,我们又该注意什么呢?让我们从五年级下册《桥》的“同课异教”活动中去寻求答案。
  片段一:
  师:几天后,洪水退去了,人们为老支书举行了追悼会。如果你是那位老太太,如果你是获救的村民,或者是新上任的村支书,你想对老支书说些什么呢?请用你手中的笔写下来吧!
  (生写后发言)
  生:老头子,你安心地去吧,大家对我都很好,你就放心吧!
  生:老支书,您为了我们,不顾自己的安危,我们永远记得您的
  恩情!
  生:老支书,您是我们党员干部的楷模,我要像您一样,好好地为大伙儿服务!
  ……
  片段二:
  师:几天后,洪水退去了,在那座断桥边,人们为老支书举行了追悼会。如果你是那位老太太,如果你是获救的村民,或者是新上任的村支书,此刻,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些怎样的画面?
  (生作答,自然地回忆起了课文中那些最震撼人心的场面。)
  师:是啊,滔滔洪水中,老支书那如山一样高大的形象一定会永远地定格在我们心中。来,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师生朗读课文中描写洪水、描写老人的相关句子。)
  师:同学们,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来抒发对老支书的深切怀念吧!
  (生写后发言)
  生:“任由洪水没过您的膝盖,窜上您的腰身,爬上您的胸膛,您屹立不动,就像一座大山。是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架起了一座生命的桥!”
  生:“老头子,大家说,那天你对儿子凶得像只豹子。其实,天下哪有父母不心疼孩子呀!你一直是个好父亲,孩子会理解你的!”
  ……
  片段一中,从学生激动的神情可以看出,他们说的不是虚伪的假话,更何况,课文中老支书的形象也实实在在地感动了他们。但是,他们的语言为何如此空洞呢?其实,是我们的语文教师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来升华这份感动。
  第二个片段中,练笔前,教师引导学生再一次回到课文,感悟文字。这样做,让课文的精彩语言得到了运用,让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也让由此而生的感动不再浮华,不再空泛。这种感动才会长长久久地萦绕在学生的心头。
  感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人文熏陶的美好体验。然而,没有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人文性就如同看上去很美的海市蜃楼。为了夯实学生“精神大厦”的基础,我们追求源自语文的感动。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河流是村庄的项链  村庄是个爱美的姑娘,她很幸运,她有两条好看的项链,戴在村庄的脖颈间,一条是村庄前的大河,还有一条在村庄里。  村庄前的大河旁山林密布,岸上的花叶总是背着降落伞往河面跳。流到平稳处,河面变成了花枝的镜子,花枝就照着水面梳头打扮。风常常不请自来地帮忙,风会吹走那些贪玩的花叶,河流转眼就成了可以洗花瓣浴的大木桶。花叶随着河流往下走,它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了船,有雨的时候花叶受过各种洗涤,
我不知道秋千和秋天有没有关系,想来应该是有的吧,不然怎么都有一个“秋”字呢?这两样事物放在一起也有相得益彰之感。想想看,在高远湛蓝的天幕下,一架秋千立于空旷的大地上,无端地就多了一份大气和豪爽,与秋千自带的恣意和洒脱相碰撞,那叫一个荡气回肠、潇潇洒洒!  说起秋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在树丛间穿梭、攀援,他们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上树甚至跨越沟渠
【教学目标】  1.会用情节绳梳理情节,借助情节绳简单地讲故事。  2.通过核心话题——选择,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懂童话蕴含的道理。  3.能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阅读童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看目录,说发现  师:同学们,你们读过安徒生的哪些童话故事?  生:《拇指姑娘》。  生:《丑小鸭》。  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师:同学们读了这么多安徒生童话。他的故事就藏
摘 要: 在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设计中,现在所流行的以学院为统筹单位的绩效评价方式,并不适用于研究教学型高校人文类高水平专业①的教师绩效评估工作。其与此类专业的办学层次、发展愿景产生了矛盾,具有很大弊端。实行专业统筹方式,针对此类专业的具体情况,实行以科研为主;教学、社会服务为辅的教师绩效评价理念,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路径。  关键词: 研究教学型 人文类 专业统筹 教师绩效评价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
统编本教材在“阅读与表达均衡推进”的理念引领下,打破了原有习作教材编排思路,加大了习作内容的比重,按照“随文学习中的小练笔”“阅读单元中的大作文”“习作单元专项作文训练”三条路径编排习作内容。使用统编本教材进行教学时,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一编排特点,从三条路径出发,着力加强书面表达的训练力度,使习作训练由量的增加达到质的提升。  一、短小结合,让随文学习中的小练笔精准发力  统编本教材中小练笔的安排秉
[摘要] 数字电视的条件接收系统gAS就是对视频、音频和数据等信息加密、传输并为合法用户接收解密的过程,由加扰器、解扰器、加密器、控制字产生器、用户授权系统、用户管理系统和条件接收系统子系统等部分组成。用FPGA实现方法使条件接收系统不受复接的约束,实现起来比较灵活,这种结构采用空包替换,容易实现加解扰的同步。  [关键词] 条件接收 信息加密 FPGA 控制字    一、条件接收系统的工作原理
【设计理念】  1.遵循课标理念及要求,继续努力抓好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教材,通过自读交流、质疑释疑、批注笔记、感情朗读、想象补写等方式,深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主人公、作者产生共鸣。  2.关注学生的发展,发挥主体作用。根据教材的特点,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质疑解疑、拓展学习等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获得情感体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3
如何编制有效的阅读能力测试卷,从而改进教师的阅读教学和学生的阅读学习。我认为借鉴目前国际阅读素养研究成果,以课程阅读目标和年级阅读目标为导向,讲究设题语言,瞄准阅读能力层级,精准编制阅读能力测试题,方能使阅读测试回归促进阅读思考之本意。  一、紧扣阅读目标,依据能力层级编制测试题  借鉴PIRLS(以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的阅读理解过程:直接提取信息,阐释、整合观点和信息,检验、评价内容、语言
【教学目标】  1.运用人物气泡图,根据故事梳理女娲的形象。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现神话的特点。  3.运用“提问”的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课内迁移聊形象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这个学期咱们学了一篇课文叫《女娲补天》,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从这个故事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女娲拿五彩石补天。 
因县中没有县令,县丞在民间搜刮民脂民膏,鱼肉百姓,令当地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新来的县令了解情况后要为百姓做主,县丞狡辩自己索取的只是小钱,县令用水滴石穿的道理反驳县丞,严惩贪官,大快人心。  人 物 小贩甲、小贩乙、小贩丙、小贩丁、小贩戊、县令、县丞、小吏第一幕 集市  五个小贩一起来集市上做生意。  小贩甲 大伙听说了没?  小贩乙 怎么了?  小贩甲 听说咱这儿来了个新县令。  小贩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