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种族歧视下的黑人悲剧命运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123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是根据美国知名女作家哈珀·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主要讲述了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白人律师芬奇为一名被指控为强奸犯的黑人汤姆辩护但却最终败诉的故事。在当时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下,无论从历史还是理论的角度来看,黑人的悲剧命运都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词:杀死一只知更鸟 种族歧视 历史来源 理论来源
  一、引言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女作家哈珀·李在1960年发表的一部小说,并且获得了当时的普利策奖,而后来根据这本小说改编成的电影也被评为第35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整部电影主题非常明确,电影从孩子们的角度来拍摄,使得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孩子们的世界,本应严肃紧张令人窒息的法庭在孩子们看来却充满了好奇有趣的气息。
  这部杰出的影片吸引了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部电影进行评析。吕中舌和辛继红(2009)尝试从语音特征的视角来分析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法庭辩论语言的一些主要的语音特征及其所达到的文体效果;杨颖(2010)重新审视了美国的种族文化冲突,提出了要彻底消除美国种族歧视,人们将面临重重障碍;李光华(2014)对家庭教育的典范芬奇做了全面的分析,提出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育人理念;陈洁(2014)剖析了电影中知更鸟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通过电影《殺死一只知更鸟》中黑人汤姆不可逃避的死亡命运,分析其中的历史根源和理论根源。
  二、《杀死一只知更鸟》简述
  故事发生在1932年的夏季,在美国南部一个名字叫做梅岗的小镇,长大成人的小女孩斯科特回忆自己在失去母亲后与自己的哥哥詹姆和父亲芬奇一起生活的日子。芬奇先生是一位善良热心且正直的律师,他时常会为镇上的穷人们打官司。在那年的夏季,孩子们对邻居家的屋子特别感兴趣,詹姆听人说屋内住着一个只有晚上才会出来活动的一个名字叫做布的年轻人,詹姆幻想着描述道:“他有六英尺半高,他生吃所有松鼠和他能抓到的猫,在他的脸上有一道很长的疤,他的牙齿又黄又烂,他的眼睛暴出来,还不停地流口水”。而芬奇先生则受到了当地法院的委托要帮一名被指控强奸了白人女性的黑人罗宾逊做辩护律师,芬奇先生要为黑人辩护的消息传遍小镇,引起了镇上居民的不满,他们不断地骚扰并阻止芬奇先生,而芬奇先生丝毫没有退缩,他坚持着对案件的调查。在芬奇先生的眼中,黑人就像知更鸟,随便杀死它们是一种罪过。“因为知更鸟什么都没做,只不过唱歌给我们听,让我们快乐”,芬奇先生说道。到了开庭的日子,镇子上的人们纷纷前去围观,在法庭中黑人罗宾逊说出了自己根本无法犯罪的事实——他的左手在他12岁时卡到轧棉机里使得手臂肌腱撕裂从而终生无法使用左手做任何事情。紧接着芬奇先生说出了当时社会白人们心中对黑人的看法“所有的黑人都说谎、所有的黑人天生都是邪恶的、所有的黑人对我们的妇女来说都是不可相信的”,芬奇先生呼吁大家重新认识黑人们,并且恳请陪审团抛开个人对黑人的偏见,秉持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则释放罗宾逊,但最终由白人组成的陪审团宣判罗宾逊有罪,对法院失去希望的罗宾逊在后来逃跑的过程中被警卫员误杀而死。结尾处,詹姆和妹妹斯科特在去参加万圣节的路上遭到了坏人的袭击,而一直被他们认为是怪物的年轻人布却救了他们。
  电影通过斯科特对自己童年的回忆,按照时间的顺序不断地展开了故事的情节,通过对细节的描述,比如在芬奇先生接受为黑人辩护的案子后人们的不满,还有学校里小孩子的辱骂,以及后来法庭上黑人和白人的座位排列,还有全部由白人组成的陪审团都直接地表现出了当时社会上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和偏见。当黑人罗宾逊对代表着公平和正义的法律都不能抱有希望的时候,他还能相信谁呢?他能做的也只有逃跑了。
  三、造成电影中黑人被歧视的历史来源和理论来源
  (一)造成黑人被歧视的历史来源
  因为历史上美国黑人是从其他大陆贩卖而来,黑人曾经作为奴隶为白人工作,即便法律形式已经废除但这种观点还是深入人心,这也是当时美国社会歧视黑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黑人被作为奴隶对待的历史要从奴隶制的发展说起。最早开始有奴隶交易是出现是在15世纪葡萄牙殖民者的手里,而后由于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他各国争相模仿,其中英国也包括在内,1585年英人设立“几内亚公司”,1588年又成立“巴巴里、摩洛哥公司”,专营贩奴业。1618年,詹姆斯一世特许成立“伦敦商人对非贸易公司”;1660年又设立“英国皇家对非贸易公司”,这个公司于1672年又改组为“皇家非洲公司”,由英王查理二世之弟约克公爵詹姆斯领管。(朱杰勤,1979)至此为止黑人奴隶的交易已经彻底商业化,在1619年,约有20名左右的黑人乘荷兰船抵达美国的詹姆斯敦,由于利润巨大,而后数年英国的黑人贩卖公司源源不断地向美国贩卖大量的黑人奴隶,黑人们的命运从此和奴隶二字牢牢地绑在了一起。
  17世纪40年代左右美国的殖民地已经纷纷开始制定和奴隶有关的条约,刚开始的黑人是可以靠自己的拼搏赚钱给自己赎身成为与白人地位相当的自由人,但后来他们完全变成了白人的私有财产。从最早被英国殖民的弗吉尼亚殖民地可以看出,认为黑人进入弗吉尼亚殖民地初期的身份是契约劳工,他们在17世纪中期开始沦为奴隶,在17世纪60年代有关奴隶的法律正式确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是当前美国学术界被广泛接受的观点。(张聚国,2006)奴隶制成为合法文件被法律所承认,黑人们的自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束缚,越来越多的奴隶主将黑人当作是自己财产的一部分,奴隶主们不仅可以自由的贩卖自家的黑人,还可以将黑人像工具一样租借给其他的奴隶主进而从中收取租金,而靠黑人劳动得来的钱便可供奴隶主买卖更多的黑人去扩大自己的种植园。从17世纪到黑人奴隶制的结束,大批学者认为黑人作为奴隶被白人统治的历史成为他们受到歧视的根源。威廉斯指出:种族主义不是产生奴隶制的根源;相反,它却是实行奴隶制的产物。(威廉斯,1982) 奥斯卡·汉德林和玛丽·汉德林认为种族主义为奴隶制对黑人的经济剥削提供了理论支持“于是肤色成为奴隶地位的象征,而肤色的表征也就成为奴隶制的标志”。(Oscar,Handlin,1950;Davies,Handlin O,1957)   美国内战虽然已经废除奴隶制,但是黑人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改善。但是由于二战之后黑人在经济和政治上开始崛起,这引起了白人的恐慌和威胁。为了维护白人种族的优越,人们从人性、道德、正义、文明的名义对黑人的形象进行妖魔化地扭曲。(李,2013)
  结合电影中,小镇里的人们对黑人的歧视已经深入骨髓,对他们进行了妖魔化地扭曲,因为黑人们的祖先从进入美洲开始就是奴隶,奴隶是低贱的,不可靠的,奴隶代表着战争、犯罪以及所有一切邪恶的东西,他们认为所有的黑人都说谎、天生都是邪恶的、对妇女们来说都是不可靠的。在电影中,妖魔化的表现就是黑人对白人女人的性侵害。白人们认为黑人容易受到性欲冲动的支配,无法控制自我的行为,趋向于走向犯罪。(李,2013)因此,黑人汤姆被诬告为强奸犯,这是对黑人妖魔化的强有力的表现,最终妖魔是要被斩除的,汤姆难逃死亡的命运。
  (二)造成黑人被歧视的理论来源
  电影中玛耶拉虽然喜欢黑人罗宾逊,但还是在父亲的逼迫下将罗宾逊告上了法庭,玛耶拉在保住父亲名声的同时也掩盖了自己被黑人吸引的事实。事实上,玛耶拉上法庭诬陷罗宾逊,除了被父亲所逼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玛耶拉个人内心对黑人还是抱有非常大的偏见。在歧視黑人的社会环境之下,玛耶拉意识到一旦承认自己对罗宾逊的好感,自己将永远被整个白人社会所唾弃,因此,对社会压力的惧怕使得玛耶拉最后抛弃了良知,选择回归白人社会,将罗宾逊诬告上了法庭。
  美国白人对黑色人种的歧视即种族优越论要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多位学者曾为种族优越论提出过详细的阐述。在古希腊时期,当政治、经济及文化都较发达的希腊人对其他民族进行征讨和掠夺时, 为了让世人相信其战争的暴行是“正确”和“正义” 的,统治者不得不找出一些所谓的理由,于是,一些当时有名的学者就从种族优劣的角度为其侵略行为进行辩护。(杨德洪,2013)柏拉图认为本城邦之间不应该存在奴役和被奴役的现象,仇恨应该一致对外,亚里士多德认为天赋理性高的人号召命令天赋理性低的人是理所应当的,这种思想后来被传到了欧洲。美国的白人意识由来已久,它并不是在接触黑人后才产生的,而是英国文化中早已沉淀下来的自我认同心理。(张晓云,2005)而英国的文化正是受到了古希腊文化的影响,这种观点后来随着乘载有英国清教徒的五月花号一直传递到了美洲大陆。时至今日,这种认同已人尽皆知:白色象征着美丽、善良、正直、纯洁、善良、勤劳、高贵、聪明、勇敢等等,而黑色则象征着丑陋、欺骗、卑鄙、懒惰、低贱、愚笨、懦弱等一切负面、消极的事物。这种认同在初期的美洲大陆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得到了“发扬”,美国白人对土地的贪婪先是让本土印第安人遭受了劫难,而后奴役黑人,白人靠着黑人赚来的钱去购买更多的黑人奴隶为他们工作,周而复始之下,他们的财产越来越多,他们要为自己奴役黑人的行为寻找借口,于是那一套种族优越论成了他们逃避他人责骂的借口,富有的白人不断地增多,种族优越理论的支持者也随之增长,对自己肤色的认同感不断地在每个白人的心中生根发芽,而且这种认同流传了下来,不断地影响着下一代。
  电影中的玛耶拉或许也意识到自己肤色的“尊贵”,不应与黑人发生关系,才会接受父亲的逼迫,在法庭上污蔑黑人强奸了自己。从电影中大多数白人对黑人的反映来看,白人的自我认同和对黑人肤色的歧视已经深深的扎根在他们的心中,因此黑人的命运往往是以悲剧收尾。
  四、结语
  通过对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汤姆命运的再现,我们可以将黑人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归咎于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在一个歧视黑人的大环境下,黑人的生存条件是极其困难的,电影中汤姆的命运更是当时社会环境下整体黑人的命运。美国一直声称自己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国家,但是在朗朗上口的口号背后却仍然回响着黑人们追求平等的余音。
  参考文献
  [1] Davies,Handlin O. Race and Nationality in American Life[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57(62):1-14.
  [2] Oscar,Handlin.Origins of the Southern Labor System[J]. William & Mary Quarterly,1950,7(2):199-222.
  [3] 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4] 陈洁.解读《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意义[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56-157.
  [5] 李光华.析《杀死一只知更鸟》中芬奇智慧的父爱[J].电影文学,2014(7).
  [6] 李淑琳. 解析《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拉德利的象征意义[J].文学教育:上,2013(19).
  [7] 吕中舌,辛继红.电影法庭辩论语言的语音特征及其文体效果——《杀死一只知更鸟》个案分析[J].外语教学,2009(1).
  [8] 杨德洪,美国黑人所受种族歧视的渊源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25-27.
  [9] 杨颖.从《杀死一只知更鸟》审视美国种族文化冲突[J].电影文学,2010(11).
  [10] 张聚国.美国史学界有关奴隶制起源的争论[J].世界历史,2006(2).
  [11] 张晓云.试析美国种族歧视的历史根源[J].宿州学院学报,2005,20(2).
  [12] 朱杰勤.西方殖民者的黑人奴隶贸易[J].历史教学,1979(2).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叙事”是研究“五四”和西南联大时期高校的关键词,梳理了高校历史变迁、价值观念变迁,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由宏观而微观,通过江苏“大学叙事”地域视角的切入,在独有的稀缺资源意味着“特别”、超常的与众不同意味着“特殊”、专注的地域书写意味着“特色”等阐述基础上,以期人们对江苏“大学叙事”予以深层次的关注。  关键词:当代江苏文学 “大学叙事” 校园文化 地域视角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
期刊
摘 要:在20世纪初的弗雷格所建立的弗雷德逻辑体系中,仅重视逻辑本身的存粹性而排斥人的心理性,想要将人的心理从逻辑学中完全的排除出去,但是即使在弗雷格主义盛行的20世纪初,亦有重视心理学的直观主义逻辑存在,本文旨在从乔姆斯基的心理主义语言学,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及蔡曙山的认知科学的五层级理论几个方面,反驳弗雷格主义将心理从逻辑学中完全排除出去的主张,认为逻辑学没有办法独立于心理学存在,只有在心理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何以从细节践行文化建设?何以使社区规划别出心裁——秉承历史、烛照未来?何以使道路标识成为一道风景线?本文从文化挖掘与创意设计出发,以上海市杨浦区长白社区项目改造为例,立足道路命名环节,突出创意设计的文化内涵,探讨“语言景观”最优设计策略,使城市社区再造与文化价值传递形成
期刊
摘 要:人格权能否独立成篇一直是民法典制定过程中的热点问题,至今仍无定论。但是随着人格权立法的不断发展,人格权的主体范围在日益扩大,人格权的客体内容也日趋复杂。“特殊主体”是基于法律人格的主体与客体的演变而提出的概念,对特殊主体的人格权益进行保护,不仅是一般的人格权保护,而是对特殊主体有特定的保护。现代法律中的人格有由抽象人格向具体人格转变的趋势及必要性。笔者建议在民法典中将人格权独立成篇,并将特
期刊
摘 要:“诗无达诂”之下的《诗经》主流诠释体系大致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汉派”,另一类是“宋派”。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汉派”与“宋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二者在《诗经》诠释历史中的意义。  关键词:诗无达诂 汉派 宋派  “诗无达诂”作为一个《诗经》诠释命题,最初由西汉儒者董仲舒提出,从此深刻影响着《诗经》的诠释历史。它的意思是,《诗经》没有确切的解释。从相对微观层面上来理解,即对《詩经》诠释
期刊
摘 要: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的讨论一直在持续中,但关于经典的定义与经典化的要素始终没有确切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描述而非定性的方式谈论经典似乎更为合适。本文以曹乃谦的《到黑夜想你没办法》的被忽视与后来被重新发现为例,通过对作品文本的文学性与审美性,对作品传播产生重要影响的“副文本”、获奖情况等因素,大众批评与批评家批评对作品影响等,探讨影响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的因素,并试图在消费文化的社会背景
期刊
摘 要:笔者在大型清装剧黄梅戏《大清贤相》中饰演宰相张廷玉之妻严氏,那么如何将严氏塑造成一个充满真挚情感、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一代贤臣的妻子形象是笔者排演这部戏的关键。剧本从头到尾始终贯穿一个“情”字,因此必须详尽地研究分析角色和剧中人物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入角色、走进角色、创造出观众喜爱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情” 分析角色 人物关系 人物形象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新近创新排演的大型清装剧《大
期刊
摘 要:由莫言的《红高粱》开创了“我奶奶”这一人称叙事的先河后,当代作家特别是女性作家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即将逝去的“奶奶”一代树碑立传。这个矗立在当代文学百花园中的丰碑中,记录了“奶奶”一代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带领家族战胜各种天灾人祸、将生活的航船驶向彼岸的平凡而伟大的丰功伟绩,歌颂了她们坚韧、宽容、智慧的优秀品德。  关键词:奶奶形象 坚韧 宽容 智慧  莫言的《红高粱》塑造了“我奶
期刊
摘 要:鲁迅的父权批判和父爱重构思想,围绕去“恩”取“爱”的中心,强调“幼者为本位”,发展出了新的人性价值观,表现了思想家鲁迅对父权为中心的封建家庭伦常的彻底批判,以及对新式父子关系重建、儿童本位教育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鲁迅 父权批判 父爱重构 儿童本位  鲁迅思想博大精深、自成体系。尤其对妇女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体现了鲁迅的革命人道主义情怀。本文意旨是从《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①一文出发
期刊
摘 要:古典诗词英译困难重重,古诗格律的特点是一个重要因素。许渊冲在大量翻译古典诗词的基础上提出译诗应追求“意美”、“音美”、“形美”的目标,是古典诗词翻译努力的方向。以许渊冲译毛泽东《念奴娇·昆仑》和《十六字令·其一》为例,译文完美地传达了原作意义,保留了原作格律音韵及形式上的特点,“三美”是指导古典诗词翻译,衡量译作质量的一个标杆。  关键词:古典诗词 翻译 三美  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