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素养的重要途径。新时代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文化的多元和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转变,如何在新时代下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深层次地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既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也是高校教师理应担起的责任。
[关 键 词] 意识形态;大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184-02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大学生思想行为,提高其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对成员进行教育,施加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无的放矢,盲目进行的,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行为,最终使组织成员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一定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开始进入学生的视野,并进入学生生活,成为当代大学生沟通交流、抒发心声、表达建言的重要沟通工具。将新媒体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一改过去的枯燥、乏味,使其更为活泼、形象。
新时代下,青年学生成了触网一代,“无日不网、每日必网”是描述青年一代最形象的名词。在新时代下,如何根据学生特征,打造“有时代热度、有人文温度、有思想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通过创建平台,促进学生畅所欲言,乐游其中。在实际工作中,各大高校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思想政治教育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养成“每天学一点”“时刻懂一些”的学习模式,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使有意义的事情不仅严肃、正经,也具有活泼、生动的特点,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具备网络特征之外,还具备价值认同危机的特点,因此,加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认同也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新时代特征下加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加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认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教育中具有核心作用。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来文化开始进入我国大学生的视野,并且对其价值观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一个极具挑战的时期——价值认同危机时期。所谓的价值认同是群体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理想、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在初期,成员观念也许并不相同,但经过教育的影响,会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价值认同表现为两个方面,分别是实际生活方面和社会生活方面。实际生活方面是指对基本理想、信念拥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社会生活方面是指在生活中,对特定集团(党、军队等)的行为方式、价值追求等具有高度的信赖、忠诚,并能在生活中践行。价值认同是集团或组织内部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只有拥有高度的价值认同,才能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风风雨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理性、科学性的不认同;另一方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的不认同,认为学习该门课程对自己的学业、工作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是一门“虚”和“假”的课程。正是由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认同,导致他们开始采取消极反抗的形式来表达抗议和不满,“逃课”“不听课”等现象层出不穷,不仅严重损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价值性,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因此加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认同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着手。
1.学科融合
社会学教授齐格蒙特·鲍曼说:“个体没有现成的认同,认同需要个体自身去建构并为之负责。换言之,个体并非‘拥有一种认同’,而是面临一项长期、艰辛、永无休止的同一化任务。”鲍曼的说法为构建共同价值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只有自主、积极地构建才能使其内化,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学识。在构建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来进行推动。所谓学科融合是指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主体,将相关学科如历史、地理、政治、文学融入其中,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综合化和实用化。在学科融合的大环境下,学生的记忆价值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记忆价值理念中,学生大多是为了记而记,这样的理念方式容易遗忘,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进步,将其转化为实践价值理念,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价值理念出处、来龙去脉等方式,变被动接受模式为主动探究,对培养大学生创造价值的智慧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将文明发展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现代教育强调发现人,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关注人的需要,强调互动而不是社会对个体的施加,通过互动,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教育对学生共同价值取向的重要意义,在现代教育中,将文明发展史融入其中,是让学生在文明传承中体会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了解文明的来源和走向,从而不断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文明史可以说是一部价值观演变和实践的历史,是真实发展历程的活记录,对人理解和接受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实实践具有实践延续的特点,导致许多人在实践中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对价值判断出现误差,也无法判断其合理与否,这与实践者需要当下作出判断是存在着时间矛盾的,将文明史融入其中,可以延长时间节点,通过研究和借鉴以前类似案例,弥补实践不足,减少对当下实践的怀疑,树立自信心,增强价值认同。
3.专题教学激发学生主体自觉
想要学好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谁之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激发学生的主体自觉。专题化教学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崭新的途径,该方法是当下深入学习某学科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使相应的教学内容更为深入和系统,从而激发人的探究兴趣。采用专题化教学,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主体自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学生的学习模式和心理往往停留在记忆方面,不利于学生深度记忆和实践转化。专题教学的专题凝练和内容系统,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在动力,使其在思想内容学习方面由原来的记忆模式转化为创造性的学习模式。 4.注重实践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仅靠知识和理念的传授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获得其对价值的认同。在这种情况下,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设立实践课程,创建实践机会为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和良好效果。如,在讲授集体主体、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时,就可以将课堂搬到社会上,让学生深入改革变化突出地,如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延安等地,让他们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去感受和触摸改革后的场景,日月换新天的巨变。通过实践探索、触摸,使学生感官和分析脱离已知的范畴,进入更为真实、可感的未知当中,从而对关系国家重大生存命运的重大价值观从内心产生认同,在此过程中,不仅教授了学生理论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可谓一举多得。
(二)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
1.以生为本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与网络关系变得越来越亲密。针对这一学生特点,就需要各大高校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以“学生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的工作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转移思想政治教育阵线,使其由线下延伸到线上,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巧妙结合,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地,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兴优势平台的特点,传播正能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坚持和完善新兴媒体在学校的覆盖,如创建学校、学院、年级、班级、社团5个层级的新媒体阵营,通过微信、直播、知乎平台等方式报道校园事,直播校园情,在为学生服务之余,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如在新媒体平台上,学校可通过设置议题,回应青年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切,通过时事评论、热点解析等热点帖子,为学生提供正能量指引,在此过程中思政教师切不可无所作为,可以积极融入学生朋友圈,潜水发声,做好学生的精神领袖,为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开拓新的阵地。
2.生动活泼的传播形式和内容
与枯燥的理论说教相比,形式多样的互动参与能让人产生更多共鸣。这句话道出了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心声。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想要学好这门课程,创新传播形式和内容至关重要。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生学习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学好这部分知识是众多教师关注的焦点。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多多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与校园文化进行巧妙结合,将其融入微电影、漫画、沙画等新媒体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旧貌换新颜,变得可亲可爱起来。
二、小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还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息息相关。只有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其以后走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首先应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原则,通过加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深入当代大学生生活,从基础做起,为推动新时代特征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2]左晓光.导论—代际的心灵沟通[M]//当代大学生热点问题哲学思考.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01:2-3.
[3]卢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
[4]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D].武汉大学,2010.
[5]夏历俊.浅谈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12).
[关 键 词] 意识形态;大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184-02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大学生思想行为,提高其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对成员进行教育,施加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无的放矢,盲目进行的,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行为,最终使组织成员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一定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开始进入学生的视野,并进入学生生活,成为当代大学生沟通交流、抒发心声、表达建言的重要沟通工具。将新媒体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一改过去的枯燥、乏味,使其更为活泼、形象。
新时代下,青年学生成了触网一代,“无日不网、每日必网”是描述青年一代最形象的名词。在新时代下,如何根据学生特征,打造“有时代热度、有人文温度、有思想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通过创建平台,促进学生畅所欲言,乐游其中。在实际工作中,各大高校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思想政治教育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养成“每天学一点”“时刻懂一些”的学习模式,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使有意义的事情不仅严肃、正经,也具有活泼、生动的特点,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具备网络特征之外,还具备价值认同危机的特点,因此,加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认同也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新时代特征下加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加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认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教育中具有核心作用。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来文化开始进入我国大学生的视野,并且对其价值观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一个极具挑战的时期——价值认同危机时期。所谓的价值认同是群体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理想、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在初期,成员观念也许并不相同,但经过教育的影响,会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价值认同表现为两个方面,分别是实际生活方面和社会生活方面。实际生活方面是指对基本理想、信念拥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社会生活方面是指在生活中,对特定集团(党、军队等)的行为方式、价值追求等具有高度的信赖、忠诚,并能在生活中践行。价值认同是集团或组织内部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只有拥有高度的价值认同,才能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风风雨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理性、科学性的不认同;另一方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的不认同,认为学习该门课程对自己的学业、工作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是一门“虚”和“假”的课程。正是由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认同,导致他们开始采取消极反抗的形式来表达抗议和不满,“逃课”“不听课”等现象层出不穷,不仅严重损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价值性,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因此加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认同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着手。
1.学科融合
社会学教授齐格蒙特·鲍曼说:“个体没有现成的认同,认同需要个体自身去建构并为之负责。换言之,个体并非‘拥有一种认同’,而是面临一项长期、艰辛、永无休止的同一化任务。”鲍曼的说法为构建共同价值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只有自主、积极地构建才能使其内化,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学识。在构建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来进行推动。所谓学科融合是指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主体,将相关学科如历史、地理、政治、文学融入其中,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综合化和实用化。在学科融合的大环境下,学生的记忆价值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记忆价值理念中,学生大多是为了记而记,这样的理念方式容易遗忘,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进步,将其转化为实践价值理念,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价值理念出处、来龙去脉等方式,变被动接受模式为主动探究,对培养大学生创造价值的智慧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将文明发展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现代教育强调发现人,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关注人的需要,强调互动而不是社会对个体的施加,通过互动,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教育对学生共同价值取向的重要意义,在现代教育中,将文明发展史融入其中,是让学生在文明传承中体会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了解文明的来源和走向,从而不断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文明史可以说是一部价值观演变和实践的历史,是真实发展历程的活记录,对人理解和接受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实实践具有实践延续的特点,导致许多人在实践中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对价值判断出现误差,也无法判断其合理与否,这与实践者需要当下作出判断是存在着时间矛盾的,将文明史融入其中,可以延长时间节点,通过研究和借鉴以前类似案例,弥补实践不足,减少对当下实践的怀疑,树立自信心,增强价值认同。
3.专题教学激发学生主体自觉
想要学好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谁之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激发学生的主体自觉。专题化教学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崭新的途径,该方法是当下深入学习某学科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使相应的教学内容更为深入和系统,从而激发人的探究兴趣。采用专题化教学,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主体自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学生的学习模式和心理往往停留在记忆方面,不利于学生深度记忆和实践转化。专题教学的专题凝练和内容系统,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在动力,使其在思想内容学习方面由原来的记忆模式转化为创造性的学习模式。 4.注重实践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仅靠知识和理念的传授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获得其对价值的认同。在这种情况下,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设立实践课程,创建实践机会为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和良好效果。如,在讲授集体主体、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时,就可以将课堂搬到社会上,让学生深入改革变化突出地,如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延安等地,让他们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去感受和触摸改革后的场景,日月换新天的巨变。通过实践探索、触摸,使学生感官和分析脱离已知的范畴,进入更为真实、可感的未知当中,从而对关系国家重大生存命运的重大价值观从内心产生认同,在此过程中,不仅教授了学生理论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可谓一举多得。
(二)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
1.以生为本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与网络关系变得越来越亲密。针对这一学生特点,就需要各大高校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以“学生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的工作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转移思想政治教育阵线,使其由线下延伸到线上,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巧妙结合,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地,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兴优势平台的特点,传播正能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坚持和完善新兴媒体在学校的覆盖,如创建学校、学院、年级、班级、社团5个层级的新媒体阵营,通过微信、直播、知乎平台等方式报道校园事,直播校园情,在为学生服务之余,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如在新媒体平台上,学校可通过设置议题,回应青年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切,通过时事评论、热点解析等热点帖子,为学生提供正能量指引,在此过程中思政教师切不可无所作为,可以积极融入学生朋友圈,潜水发声,做好学生的精神领袖,为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开拓新的阵地。
2.生动活泼的传播形式和内容
与枯燥的理论说教相比,形式多样的互动参与能让人产生更多共鸣。这句话道出了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心声。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想要学好这门课程,创新传播形式和内容至关重要。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生学习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学好这部分知识是众多教师关注的焦点。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多多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与校园文化进行巧妙结合,将其融入微电影、漫画、沙画等新媒体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旧貌换新颜,变得可亲可爱起来。
二、小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还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息息相关。只有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其以后走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首先应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原则,通过加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深入当代大学生生活,从基础做起,为推动新时代特征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2]左晓光.导论—代际的心灵沟通[M]//当代大学生热点问题哲学思考.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01:2-3.
[3]卢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
[4]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D].武汉大学,2010.
[5]夏历俊.浅谈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