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教师缺失游戏精神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游戏的根本特性是非功利性的。教学即游戏的观点可以为改善特教教师与残障学生不堪重负的现实教学生活提供启迪,由于特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他们的游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人文主义的式徽、特教教师学生观与游戏观的偏差和特殊教育面对现实时候的无奈造成了特教教师游戏精神的缺失。因此我们试图从展示真我、珍惜当下、保持童心和创造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寻找应对策略。
  【关键词】特教教师 游戏精神 应对策略
  宏观层面上,我们不断感受到教育界的日新月异、令人鼓舞的变化,然而一旦走进特教师生生活的“原生态”场景,我们看到的是由于教育功利化与工具化倾向的严重泛滥, 教师的游戏精神日渐缺失, 学生游戏的异化现象也日趋严重。见证了佐藤学的论断:“学校,与其说是儿童一起成长的场所,不如说是丧失快乐、丧失学习伙伴,也丧失自身的场所。”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会有很多,但是从本质上说在于教育中“人”的失落。
  一、游戏精神以及它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游戏精神?具体来说,游戏精神体现为:自由与愉悦、平等与包容、体验与创造以及动态与开放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是学生游戏的本真追求与价值体现, 也是孩子们游戏的灵魂与精髓。
  (二) 特教学校中游戏精神的重要性
  1.残疾孩子也应该是“游戏者”
  人们往往过多的从认识论和工具性的意义上理解游戏,当孩子一旦走出童年,人们在则认单纯的游戏与急需实现的种种功利性目标无关。直到一些哲学家超越了认识论的范畴,从本体论的角度论证了游戏与人的关系。其中最著名的是胡伊青加提出的“人是游戏者”的论点。特教学校的学生(聋、盲学生,不包括智障)虽然是特殊的有缺陷的儿童,但是他们的心理发展和活动方式和健全儿童基本是同步的。所以,残疾孩子也是游戏者。
  2.教学具有游戏性,特教学校也不例外
  游戏有局部和全身的运动,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和身体发展;游戏以假象情境为标志,促进人的智力发展;游戏由快乐原则支配,可以促进人的情感发展;游戏对情绪的有效调节,促进了人的人格和谐发展;游戏本身就是学习,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所以说,教学与游戏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具有相似性。
  游戏和教学同样的促进了人的社会化进程。游戏发展了人的社交能力,帮助人们进行社会角色学习,通过游戏,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社会知识,了解社会关系,从而适应社会的要求实现人的社会化。
  3.游戏精神是特教教师的职业素养之一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展现教学的游戏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游戏精神。具有游戏精神的教师把教师职业活动的过程本身当成目的,在游戏中自由的表达和展现自己。特别是在我们特殊教育学校,富有游戏精神的教师更容易与学生谈心,可以更快的发现问题的所在,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获得发展。因此,游戏精神应该成为特教教师重要的职业素养之一。
  二、特教教师游戏精神缺失原因分析
  1.人文主义教育与工具理性主义此消彼长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日渐贫乏。这种功利主义的倾向对特教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的精神生活也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特殊教育越来越背离了它的理想。特殊教育似乎被日益窄化为生存技巧的培训,我们渐渐关注的是我们的残疾孩子如何获得“何以为生”的本领,关于“为何而生”的思考变成了精神上的奢侈品。
  2.特教教师学生观和游戏观的偏差
  特教教师学生观的偏差会直接影响到教师游戏精神的形成,如果特教教师只是注重残疾学生对知识的性质、来源、价值和形式等做出明确解释和说明,使得长期积累的人类经验得以高效率的传递,这种倾向固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教学过程的控制性,但与此同时也遮蔽了残疾孩子作为“人”的意义和价值,相应的形成特教学校教学中重知识轻道德情感、重灌输轻创造、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
  3.教育现实前的无奈选择
  特教学校的班额不大,一个学校在二十个班级左右,况且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也不多,由于学生的特殊性,基本都是小班化教学。但是即使是这样,在很多情况下教师不得不用较多的时间进行纪律约束,学生教学、游戏和生活时间也就相应减少。教师不能有效的照应到每个学生,害怕出现安全事故,就只好因噎废食,对学生的许多行为只念一个“禁”字解决。另外,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特教学生的家长们越来越重视知识的学习,对于学习内容,家长也是更多的关注“有用的知识”,而忽视综合素质的熏陶,从而进一步为特教教师成为束缚学生的管理者提供了助力。
  三、特教教师游戏精神缺失应对策略
  1.展示特教教师的自我风采
  特教教师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我们残疾孩子实现真正的自我,教育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师生追求世界的真,也追求人生的真,体验并追求世界与人生的“真知灼见”。在这一过程中,特教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加强内心修炼,做到表里如一,才不至于造成“台前”和“台后”反差太大,既容易造成人格的分裂,也会因两种场景转换的失灵而使得育人效果打折。
  2.无论是特教教师还是残疾孩子,请珍惜当下生活
  传统的特殊教育理念中,我们总是预设可以牺牲些许利益来换取未来的幸福。不管是特教教师还是残疾学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生人”成为许多人的人生信哲。当人们深信教育即生活时,教育转向关怀人们的生活,那么首先就要关怀人的当下生活。因此,特教教师需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适时管理自己情绪,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以最完美的状态出现在残疾学生面前。这样,教育对于我们特教教师来说,将不再是“红烛”“春蚕”般的牺牲,而是生活本身,充满着享受和创造的乐趣。
  3.创新特教学校内部机制
  特教教师是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的关键,学校管理必须坚持人性化的理念,从而为师生创造更加自由并且有利于展现游戏精神的环境。首先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信任、尊重和包容,这是有效管理的前提,也是促进特教教师游戏精神形成的保证。其次,特教学校要为教育实践者创造更大的空间,激励教师们大胆尝试、支持他们大胆创新。第三,要竭力创设特教教师间的合作文化,鼓励教师将个人的智慧融入集体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将自我发展融入集体发展的总目标中,从而促进学校整体富有活力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在路上》是由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与1957年创作的小说,该作品具有很强的自传性质,以作者的个人经历为基础,辅以文学艺术加工形成的,《在路上》被视为描述美国“垮掉的一代”经典作品。从《在路上》这一作品也可以看出当时期美国的社会文化特色,在二战中成长起来的美国年轻人,很多都十分消极,逃避社会,被称为“垮掉的一代”。本文通过对《在路上》这一作品进行鉴赏,探讨美国“垮掉的一代”背后的社会文化形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适应新教材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最佳状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
在常州召开的江苏省印刷复制业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获悉,印刷复制业专项整治行动从去年底在江苏省范围内全面展开,这一行动将进一步净化文化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印刷复制业的健
【摘要】大学生思想教育是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导师,是大学生思想引领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成效。虽然对辅导员的管理和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无法达到工作的要求,有待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工作任务繁重,事务性工作缠身,心力交瘁。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入口”关 减
针对ZK4电空转辙机控制电路中二极管可靠性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取消二极管,并通过理论计算及试验进行了方案论证。
我与<包装世界>杂志打交道始于一篇短讯的用稿.那是1992年,我作为当地乡镇广播电视站的专职采编人员,在采访中结识了海宁人民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维镛,那天,他风尘仆仆从江
<正>~~
期刊
【摘要】网络资源在各个领域都成了资料的主要来源,在教育领域,善于利用网络资料,提高教学效果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努力方向,本文就网络资源对大学英语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英语 网络资源 教学效果  一、引言  信息时代,网络资源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技术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学习方式。英语是网上信息发布占主导地位的语言,信息化社会对英语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网络
在PFID系统设计中,利用基于软件的FSK解调方法,对标签向阅读器发射的射频信号进行解调,采用最大似然准则,即最小距离接收机,从数据中恢复出信号。对PFID系统设计中发送和接收的误
战老汉今年67岁,家住黑山县四间房乡。1997年5月11日,他骑自行车行至黑大公路一十字路口拐弯处时,恰与后面骑自行车的本县一青年霍某相撞,双方发生口角,霍某据理力争,丝毫不让。无奈,战某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