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并对比应用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2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给予对照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PFNA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3.33%和90%,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在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上均有较好的效果,且有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骨折的发生机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股骨粗隆间骨折[1]。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情况较差,牵引等非手术治疗的效果不是十分满意。手术治疗包括人工关节置换以及复位内固定治疗。现将2012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给予对照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PFNA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所有患者在研究前已对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有所了解,且表示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实验组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7.39±2.48)岁;AO分型,其中A1型患者4例,A2型患者24例,A3型患者2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7.36±2.47)岁;AO分型,其中A1型患者3例,A2型患者25例,A3型患者2例。
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间的P值均大于0.05,这就说明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不会影响本次实验结果,可进行分析比较。
1.2方法
在手术前,给予患者皮肤牵引、CT扫描,检查患者的全身情况,在最佳情况下进行手术。手术的麻醉方法为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
给予对照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体位为仰卧位,取髋部外侧入路,切开关节囊,将股骨头取出,对粗隆骨折块进行复位,固定后扩髓,对假肢大小进行确定,对髓腔进行冲洗,将骨水泥注入,将假体植入,固定后再对关节腔进行冲洗,复位后给予缝合。
给予实验组患者PFNA内固定治疗,患者的体位为仰卧位,对骨折端进行闭合复位,在患者股骨粗隆上方作纵向的切口,使粗隆顶端得以充分暴露,在其内侧凿开,将导针插入,在X线的透视下确定导针位置,扩髓,在患者股骨颈下三分之一的部位将主钉插入,安装瞄准臂,对旋转刀的长度进行确定后,再在股骨外侧开口,将旋转刀片打开,在X线透视下进行锁定,安装远端螺钉以及主钉尾帽,缝合。
1.3疗效判定标准[2]
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包括功能、疼痛、畸形、活动度4个项目,总分共100分,优为90至100分,良为80至89分,可为70至79分,差为70分以下。
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将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各项研究数据准确的录入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例如平均年龄等,使用(x±S)表示,并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例如男女比例等,使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若P小于0.05,代表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数据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临床效果
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3.33%、90%,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等指标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等指标的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当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机率越来越高,多见于老年人群。由于骨折部位的血运丰富,骨折后愈合的难度较大,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使患者出现髋内翻等情况,对患者的关节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上,PFNA内固定治疗以及人工关节置换均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别为93.33%和90%,与相关文献中的报道的结果相符[3]。PFNA内固定治疗,旋转刀片取代了传统螺钉,可对周围骨质进行镇压,符合生物力学的设计。人工关节置换用骨水泥填充人工假体以及骨之间的空隙,加大骨水泥与骨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增强其稳定性。
目前,对两种手术方法的应用价值没有定论。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数据说明,相比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PFNA内固定治疗可减少患者受到的创伤。在康复速度方面,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明显优于PFNA内固定治疗。
综上所述,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上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且各有优缺点。因此,在选择手术方案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考虑,对患者的骨质情况、骨折类型、年龄以及合并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如果患者的骨质情况较好、骨折稳定,则可以选择PFNA内固定治疗;如果患者的骨折不稳定、骨质条件差、合并有内科疾病则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手术[4]。
参考文献:
[1]张庆猛,李明,刘培来等.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3,53(1):69-71.
[2]张健.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26):183-183.
[3]张庆猛.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D].山东大学,2012.
[4]原野.PFNA和DHS治疗Ⅰ型、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3.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骨折的发生机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股骨粗隆间骨折[1]。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情况较差,牵引等非手术治疗的效果不是十分满意。手术治疗包括人工关节置换以及复位内固定治疗。现将2012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给予对照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PFNA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所有患者在研究前已对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有所了解,且表示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实验组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7.39±2.48)岁;AO分型,其中A1型患者4例,A2型患者24例,A3型患者2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7.36±2.47)岁;AO分型,其中A1型患者3例,A2型患者25例,A3型患者2例。
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间的P值均大于0.05,这就说明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不会影响本次实验结果,可进行分析比较。
1.2方法
在手术前,给予患者皮肤牵引、CT扫描,检查患者的全身情况,在最佳情况下进行手术。手术的麻醉方法为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
给予对照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体位为仰卧位,取髋部外侧入路,切开关节囊,将股骨头取出,对粗隆骨折块进行复位,固定后扩髓,对假肢大小进行确定,对髓腔进行冲洗,将骨水泥注入,将假体植入,固定后再对关节腔进行冲洗,复位后给予缝合。
给予实验组患者PFNA内固定治疗,患者的体位为仰卧位,对骨折端进行闭合复位,在患者股骨粗隆上方作纵向的切口,使粗隆顶端得以充分暴露,在其内侧凿开,将导针插入,在X线的透视下确定导针位置,扩髓,在患者股骨颈下三分之一的部位将主钉插入,安装瞄准臂,对旋转刀的长度进行确定后,再在股骨外侧开口,将旋转刀片打开,在X线透视下进行锁定,安装远端螺钉以及主钉尾帽,缝合。
1.3疗效判定标准[2]
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包括功能、疼痛、畸形、活动度4个项目,总分共100分,优为90至100分,良为80至89分,可为70至79分,差为70分以下。
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将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各项研究数据准确的录入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例如平均年龄等,使用(x±S)表示,并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例如男女比例等,使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若P小于0.05,代表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数据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临床效果
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3.33%、90%,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等指标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等指标的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当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机率越来越高,多见于老年人群。由于骨折部位的血运丰富,骨折后愈合的难度较大,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使患者出现髋内翻等情况,对患者的关节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上,PFNA内固定治疗以及人工关节置换均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别为93.33%和90%,与相关文献中的报道的结果相符[3]。PFNA内固定治疗,旋转刀片取代了传统螺钉,可对周围骨质进行镇压,符合生物力学的设计。人工关节置换用骨水泥填充人工假体以及骨之间的空隙,加大骨水泥与骨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增强其稳定性。
目前,对两种手术方法的应用价值没有定论。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数据说明,相比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PFNA内固定治疗可减少患者受到的创伤。在康复速度方面,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明显优于PFNA内固定治疗。
综上所述,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上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且各有优缺点。因此,在选择手术方案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考虑,对患者的骨质情况、骨折类型、年龄以及合并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如果患者的骨质情况较好、骨折稳定,则可以选择PFNA内固定治疗;如果患者的骨折不稳定、骨质条件差、合并有内科疾病则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手术[4]。
参考文献:
[1]张庆猛,李明,刘培来等.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3,53(1):69-71.
[2]张健.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26):183-183.
[3]张庆猛.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D].山东大学,2012.
[4]原野.PFNA和DHS治疗Ⅰ型、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