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仰望\坚守与绽放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hui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让教师似乎就是“正襟危坐”的“老学究”。那一种神态的庄重,骨子里透露出的是一种训诫,这就是中国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当“中国”二字注在语文教师的身上时,一种历史、一种责任、一种气概便深深根植于其精神的空地。在当下,一种开放与心灵的自由在呼唤精神的理性回归,让真实人性的光环得以重新展现,于是语文教师在不经意间便成为了导游,成为了伙伴,过着活力、敏感、智慧的生活。
  一、让语文教师在“民族精神”中仰望语文教师应是传递传统与现代文化融合的使者,“批判”
  二字一直挂在脑后,批判即继承、吸收而创新。传统的 “礼” “文”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土壤,自然这也就成为“民族文化精神”传播的种子,成为语文教师守住中国民族文化根的“种子”,这土壤浇灌的是“德行”与“意念”的肥料,这种文化的传承注定是语文教师该做的,是中国语文教师的责任。当人文的抉择在每个语文教师心中向往时,他才有了“心”的港湾,才有了“道”的通透,才有了“义”的深厚,经书的教诲,文化的感动
  一次又一次启示着我们的视角关注,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历程。
  当实用主义与浮躁的心灵占据现代人的生存空间时,理想与向往自然应该去播撒,人文精神家园的土壤才能拥有性灵的“阳光”。语文教师的承载与责任,明确我们必须去实现心灵的唤醒,给予儿童真正的“人文精神家园”,而实现这一切,理想与信仰便是真正的“促进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知觉认识的整合能力,可以有一种规范和改造现实的意愿,有一种建构和期待美德实物的憧憬。我们就是要唤醒这种建构的理想,让价值到位,这样的儿童成长便实现了尊严与幸福。
  二、让语文教师在“文化人生”中坚守
  如果说人文精神的播撒给予语文教师的是种子般的根植,那关注自身素养的提高便渗透教育成长的一盏明灯。一个语文教师,首先是一个有着文化底蕴的人。肖川曾经在他的文章中说到过,一个真正有着人文底蕴的人,他严正而宽容,深邃而又单纯;执着而又潇洒,真诚而又练达;勤劳而又从容,刚毅而又感情;豪放而又儒雅。在一种看似矛盾中发展着,前行者,知识赋予人底气,知识又赋予以智慧。知识让人具有一种审美的眼光。“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的学习让语文教师变得博文,变得高远,变得深邃,变得澄明。其次,他也应是一个有着作为语文教师专业气质的人,当他走进课堂的时候,“生活快乐”不仅属于他自己,也应该属于他的孩子们。此时,“师道”走出,“启迪”走进,认识的是“童真”,感受的是“纯净”与“清新”。这样在课堂中儿童成为他自己,这就是语文教育的“真谛”。
  要做到这些需要一种精神,一种“苦读”的精神,一种勇敢面对“寂寞”的精神,一种“走下神坛寻求共读”的精神,一种“真读者”的精神,心在其中,味却正浓。所以“当毒药正在准备中的时候,苏格拉底正在用长笛练习一支曲调”。(奥伦)这样的语文教师拥有的不是一个讲台,而是一种人生;这样的语文教师给予的不是知识,而是精神。
  三、让语文教师在“趣味心灵”中绽放
  谈到这里,我们觉得一名真正的语文教师还应具备的是一种有趣的风格。语文教师是精神与语言的结合体。在这里,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始终站在艺术语言的高度,才能真正使学生被吸引。语文教师凭借其特有的语言魅力来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灵。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引导学生学得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高尔基曾引用过一个谜语“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他形象地说明了语文教师就是那酿蜜的蜜蜂。曾经,但丁在他的《神曲》中说,刀山、火海、油锅等都不可怕,昀可怕的是寒冰地狱,那样的地方让人一动也不能动。一种无趣的生活,一个无趣的课堂,一些无趣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就是在这种“寒冰地狱”中。
  语言的有趣不是以构成有趣的全部,还要引导学生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犹如“恋爱”,只有感觉,才能找到喜欢的“伴侣”。知识可以是严谨的,但也可以是快乐的,活泼的,我们的儿童更需要这种快乐活泼的知识,鲁迅曾建议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说、敢说、敢笑、敢哭、敢悲、敢骂、敢打。鲁迅的话是说给那些教条,满脸藏威严,只求有用,不顾死活的人听的。只有找到有趣的知识,感受知识的有趣,人才能快乐的活着。
  其实要寻找到有趣的知识,让学习知识的人感到有趣,还必须注意的是方法问题,想象是一种途径。耿尔泰在《体验与诗》中说:“正是通过想象所建构的意义世界,精神生活才保持自己超越形象建立起的普通法则,通过想象,可以把昀深的生命价值创造出来。将生活和人的感性价值尺度加以确定。从而在人与世界的关联中重新建立一个诗意化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畅想,游历、趣味的意义便油然而生。”看来,要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有种、有料、有趣”应该成为成长的必然要求。
  (作者单位:丹阳市云阳二小)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培育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已经成为目前众多教育者的共识。诚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质疑能力,激发创造想象都能不同程度的打开思维的多棱镜,跳出思想的牢笼,但要真正打开学生心智的枷锁,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培植创造的沃土,从小培养创造人才。  (一)改造教育的环境  在模式化教育盛行的前提下,学生在时间、空间和学习活
期刊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上注意力的稳定性、持续性较差,一节课有意注意短暂,一般只能保持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管理好我们的课堂呢?  一、生动有趣的设计举足轻重  想让你的孩子们在课堂中安静认真地听讲,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是否有趣起着举
期刊
这是一堂教研组展示课,教学内容:《石榴》。课前,年轻的女老师做了精心准备,买来十来个大石榴,切开,悄悄藏在多媒体教室的课桌里。孩子们还没来。有老师笑着问:“如果每堂课都要这样不惜重金,你一个月的工资够吗?”听课的老师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年轻的女老师也尴尬地笑了。这笑中的滋味,语文老师都懂。但愿这凝聚着老师一片良苦用心的石榴能为课堂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吧。孩子们来了,谁都没有发现课桌里藏着的“嘉宾”
期刊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上表现出是否一致,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的愿望和一致的社会责任,要求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必须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友情关系,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教育的功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家长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文化修养不同,道德素质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对子女的期望值、家庭教育方式和性格也各不相同。他们对于学
期刊
新课程呼唤绿色的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是课堂内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良性循环的课堂。其生态因素包括人、物质和精神,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呈多向互动关系。它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关注人性,突出发展,充满活力,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它是由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的终身化需要我们更多地去关注教育的生态平衡,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扎实基础。  一、生态课堂要处理
期刊
美术欣赏课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已经毋庸置疑。现代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技术超级发达,各种美术史、艺术作品的资料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应发挥自身优势,给予学生电脑所不能及的人文关怀,引导、鼓励学生去感受、表达艺术作品,将美术欣赏课上出特色,上出效率。  一、 与美术常识链接  如果美术欣赏课只重视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只以像和不像,美和不美去评述它,只是做表层图解,看图说话,缺乏对作品
期刊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电视、电脑等设备逐步进入学校、进入课堂。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学生、服务教师,就能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一、运用传媒技术,增强德育实效  由于现今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大多不太严格,这就使学校教育越来越有难度。小学生脑子是一张白纸,施朱则赤、施墨则黑,所以更要重视小学生德育方  面的启蒙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在学校德育中,我校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我校 
期刊
3-6的孩子活泼好动,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他们身体的协调性较差,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自我保护的意识差,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为了避免幼儿受到这些伤害,在幼儿园里教师常常会提醒幼儿不要跑、不要闹,在家里电器一律不许摸等,使孩子成为了捆住手脚的机器人,严重扼杀了孩子探索的愿望。  “堵”不如“疏”,“千般照顾,不如教他们自护”。家长和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教育,提高幼儿
期刊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以校本教研工作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学习型学校,已经成为学校提升办学质量,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一、确立共同愿景,让教学品牌深入人心   1.校长率先垂范,引领校本教研开展。校长是校本研究的实践者和领航者,应以自身的发展带动教师群体的发展,并以明晰的教学理念为全体教师确立共同愿景,构筑教学研究目标。我校就在校长引领下不断审视课堂教学,组织开展了对“绿色课堂”的理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伤的氛围中进入课文情境,很真切地体验了当时首都人民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的悲伤之情。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是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完全 小学生大都有好奇、好问的心理,教师也应抓住这一由教师主宰着,课堂成了老师表演的地方。这种填鸭式的教心理,创设问题情境,提一些有意思的问题,使学生迅速地 学,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