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省永顺县第三中学)
摘 要:为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这既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港、澳回归,洗刷了民族耻辱,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祖国的完全统一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一国两制”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关键词:一国两制;香港;台湾问题;完全统一;范例
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重温20年前香港回归祖国的往昔,当时普天同庆、举国欢腾的情景,至今犹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怀。转眼间香港回归已20年,那是香港人民摆脱殖民枷锁、当家作主的20年。此值香港回归20年之际本人撰此文与国人共勉。
“一国两制”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针对港、澳、台地区特殊的历史与现实,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后,提出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理论。其基本涵义是:在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国两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既考虑到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的必然選择,又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具体情况,是和平统一祖国的唯一正确选择。
港、澳问题是帝国主义侵华的产物,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维护民族团结,捍卫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华文明史上,无数英雄志士为这一传统不惜血洒疆场,献身祖国。港、澳、台地区与祖国长期分离是违背民族意愿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由于港、澳、台地区与祖国长期分离,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形成了目前的状况: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香港还是远东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转口贸易中心。如果以社会主义制度统一中国,必然导致港、澳、台地区的剧烈社会动荡,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果以资本主义制度统一中国,让大陆放弃经过实践检验的唯一可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不适合国情的资本主义制度,[1]“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因此,统一祖国不能采取传统的“一国一制”的方法,必须另辟溪径。如果说在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能够互相交流和渗透,彼此借鉴对方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即“一个地球,两种制度”,那么,在一个国家之内,两种社会制度之间也应该能够和平共处,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国之内应该更能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合作、互相促进。因此,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开创性地提出了用“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中国的主体部分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同时允许中国领土内的小范围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即“一国两制”,根本目的和核心问题就是和平统一祖国,港、澳、台回归祖国以后,中国之内将并存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即“两制”,要处理好这“两制”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实行“一国两制”下的和平共处原则。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2]“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3]“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对于台湾问题,[4]“要搞一个你不吃掉我、我也不吃掉你的办法。大陆坚定不移搞社会主义,台湾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北京不派人到台湾去。这不也是和平共处吗?所以,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際关系问题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这一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运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使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这一理论问题有了重大突破,这也是“一国两制”下解决国际争端新模式的特点之一。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港、澳、台问题,就要求在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和平共处,港、澳、台同胞与大陆人民和平共处,彼此之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如果港、澳、台之间或它们与内地之间发生纠纷或矛盾,应用法律规定的方法和途径和平解决,禁止诉诸武力。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以后,“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机制的平稳、有效运作,说明中国已经开始了一个国家内部两种制度之间和平共处和国家外部的与一切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全新实践。对内和对外两种和平共处的平行实践,使中国能在“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的国际形势下,争取到更可能长时间的国际和平,并确保国内的安定团结,一心一意从事经济建设,强国富民。
香港成功实践“一国两制”,推动了祖国的统一大业,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提上历史日程。可以预期,统一后的祖国大陆、台湾和港澳必然能发挥互补互利的优势,创造出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繁荣昌盛。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实践了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先生为海峡两岸统一所设计之“一国两制”方案,至今已即将届满20年。而台湾在过去的20年,与大陆交流虽日益频繁,但李登辉、陈水扁却先后抛出“两国论”、“一边一国”、“新宪公投”,更不遗余力推动“去中国化”、“文化台独”政策,使两岸政治关系一再遭遇严峻考验,加之现在台湾地区新领导人蔡英文继承李登辉、陈水扁的台独路线,执行“以武拒统”和“以武促独”错误路线,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和平交往的政治基础。“一国两制”也遭刻意扭曲和丑化。[5]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探究香港成功实践“一国两制”的真实面貌,并针对20年来的港台关系进行回顾与前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香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为台湾同胞在海峡两岸统一后真正实现当家做主直接提供了典范;增加台湾民众对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认同感,有利于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表明只有按“一国两制”实现统一,台湾同胞才能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真正地扩大国际空间;实现台湾同祖国大陆的优势互补,是台湾经济获得再次腾飞的契机。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6至97页.
[2]陈林《“一国两制”的模式新思考》.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59至60页.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87页.
[5]林友树《“一国两制”对台湾的启示》.
摘 要:为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这既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港、澳回归,洗刷了民族耻辱,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祖国的完全统一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一国两制”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关键词:一国两制;香港;台湾问题;完全统一;范例
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重温20年前香港回归祖国的往昔,当时普天同庆、举国欢腾的情景,至今犹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怀。转眼间香港回归已20年,那是香港人民摆脱殖民枷锁、当家作主的20年。此值香港回归20年之际本人撰此文与国人共勉。
“一国两制”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针对港、澳、台地区特殊的历史与现实,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后,提出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理论。其基本涵义是:在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国两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既考虑到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的必然選择,又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具体情况,是和平统一祖国的唯一正确选择。
港、澳问题是帝国主义侵华的产物,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维护民族团结,捍卫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华文明史上,无数英雄志士为这一传统不惜血洒疆场,献身祖国。港、澳、台地区与祖国长期分离是违背民族意愿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由于港、澳、台地区与祖国长期分离,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形成了目前的状况: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香港还是远东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转口贸易中心。如果以社会主义制度统一中国,必然导致港、澳、台地区的剧烈社会动荡,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果以资本主义制度统一中国,让大陆放弃经过实践检验的唯一可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不适合国情的资本主义制度,[1]“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因此,统一祖国不能采取传统的“一国一制”的方法,必须另辟溪径。如果说在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能够互相交流和渗透,彼此借鉴对方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即“一个地球,两种制度”,那么,在一个国家之内,两种社会制度之间也应该能够和平共处,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国之内应该更能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合作、互相促进。因此,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开创性地提出了用“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中国的主体部分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同时允许中国领土内的小范围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即“一国两制”,根本目的和核心问题就是和平统一祖国,港、澳、台回归祖国以后,中国之内将并存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即“两制”,要处理好这“两制”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实行“一国两制”下的和平共处原则。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2]“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3]“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对于台湾问题,[4]“要搞一个你不吃掉我、我也不吃掉你的办法。大陆坚定不移搞社会主义,台湾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北京不派人到台湾去。这不也是和平共处吗?所以,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際关系问题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这一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运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使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这一理论问题有了重大突破,这也是“一国两制”下解决国际争端新模式的特点之一。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港、澳、台问题,就要求在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和平共处,港、澳、台同胞与大陆人民和平共处,彼此之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如果港、澳、台之间或它们与内地之间发生纠纷或矛盾,应用法律规定的方法和途径和平解决,禁止诉诸武力。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以后,“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机制的平稳、有效运作,说明中国已经开始了一个国家内部两种制度之间和平共处和国家外部的与一切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全新实践。对内和对外两种和平共处的平行实践,使中国能在“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的国际形势下,争取到更可能长时间的国际和平,并确保国内的安定团结,一心一意从事经济建设,强国富民。
香港成功实践“一国两制”,推动了祖国的统一大业,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提上历史日程。可以预期,统一后的祖国大陆、台湾和港澳必然能发挥互补互利的优势,创造出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繁荣昌盛。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实践了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先生为海峡两岸统一所设计之“一国两制”方案,至今已即将届满20年。而台湾在过去的20年,与大陆交流虽日益频繁,但李登辉、陈水扁却先后抛出“两国论”、“一边一国”、“新宪公投”,更不遗余力推动“去中国化”、“文化台独”政策,使两岸政治关系一再遭遇严峻考验,加之现在台湾地区新领导人蔡英文继承李登辉、陈水扁的台独路线,执行“以武拒统”和“以武促独”错误路线,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和平交往的政治基础。“一国两制”也遭刻意扭曲和丑化。[5]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探究香港成功实践“一国两制”的真实面貌,并针对20年来的港台关系进行回顾与前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香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为台湾同胞在海峡两岸统一后真正实现当家做主直接提供了典范;增加台湾民众对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认同感,有利于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表明只有按“一国两制”实现统一,台湾同胞才能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真正地扩大国际空间;实现台湾同祖国大陆的优势互补,是台湾经济获得再次腾飞的契机。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6至97页.
[2]陈林《“一国两制”的模式新思考》.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59至60页.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87页.
[5]林友树《“一国两制”对台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