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刑逼供有多大用

来源 :大科技·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088899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革命题材的影视剧中,经常看到历史上的革命烈士们被捕后,受尽折磨,经历各种酷刑。其实,古今中外酷刑从来没有间断过,而且今天即使在号称最保障人权的国家美国,也存在相当程度的酷刑审讯,尤其是在“9·11”恐怖袭击之后,为了严厉打击恐怖主义活动,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在审讯恐怖分子的过程中,动用了包括水刑在内的各种酷刑。
  酷刑审讯如此广受追捧,难道它真的能套出口供,达到预期目的吗?
  恐惧让人精神错乱
  对犯人、俘虏进行酷刑折磨,是古代社会常见的事情,比如中国发展到清朝时出现了所谓的“清朝十大酷刑”。在西方,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也对酷刑折磨青睐有加,而且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刑讯逼供,才能得到真实的信息,尤其对奴隶施以酷刑时,因为在他们眼中奴隶没有智慧,也没有逻辑思考能力。
  然而酷刑折磨究竟是不是一种有效的审讯方法呢?直到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人们才开始普遍关注这个问题。当时,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现代刑法学的奠基者贝加利亚仔细研究了酷刑,通过分析以刑讯逼供方式得到的证据、证词等信息,发现它们几乎都不可信。
  从那时到现在,更多的科学研究表明,酷刑对情报工作的帮助非常有限,并不能达到它预期的结果。因为酷刑折磨带给受刑人的第一感受,就是恐惧。这种感受轻则会使人的意识扭曲,思想混乱,重则会在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留下创伤,甚至患上精神病。在极端恐惧下,受刑人本来连贯而完整的记忆信息会被打乱,即使逼出供词,这些信息就算有用,也会深埋在一堆疯狂的废话里,杂乱无章。
  酷刑逼出来的所谓“真情实话”,其实只是受刑人害怕痛苦而随意说的,因为他们只要说话,就能减轻痛苦。因此,为了尽早结束折磨,任何话他们都会说。
  身体损伤使实情远离
  除了恐惧,酷刑折磨还会给受刑人带来不可逆转的身体损伤,这进一步加剧了获取有用信息的难度。
  酷刑有很多种形式,如电击、水刑、烙烫、挨饿、刖刑、五官损伤等,虽然形式各不相同,但作用到人身上的目的却是相同的,就是逼出“实情”。
  通常情况下,受刑人所经历的任何一种折磨都会在身体上留下损伤。伤重程度,取决于对神经系统的伤害程度。最常见的就是殴打,它极易造成身体挫伤,随之而来就是软组织受伤、骨头受伤,甚至导致头部损伤出血、脊椎骨折、脊髓溢出和癫痫。这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重大影响,致使功能紊乱或缺失。
  穿透性损伤,就是拿尖锐物刺穿身体,比如钉子,甚至用子弹射穿,这也会严重破坏神经系统的完整性,有时还会造成受刑人五官损伤,及至认知损伤。窒息,如水刑,也是较常见的折磨方式,它会使受刑人因极度缺氧而遭受一些永久性神经损伤,如记忆缺失,严重者甚至可能会成为植物人。还有电击,它常会导致受刑人患上癫痫。
  在长时间折磨下,受刑人大脑的海马体和前额叶皮层特别容易受伤。海马体涉及人的记忆系统,会將信息由短期记忆纳入长期记忆,而前额叶皮层涉及个性、决策、计划和思想的处理过程。如果大脑这两个关键部位受伤,就意味着受刑人的精神状态开始崩溃,逻辑推理也开始变得混乱。一个人若没有了正常头脑,想从他那儿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岂不更加困难?
其他文献
前文所述的格雷汉姆精子项目是优生学的典型案例。优生学研究的是如何改善人类的各种身体素质,主张操纵、控制特定人口的演化进度,以及演化的方向。优生学自古就有,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左传》中就记载,同姓结婚,后代不易存活或养育,因此,古代中国禁止同姓婚姻。中国“门当户对”的观念也带有优生学的影子。西方优生学则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最早提出,不允许体格羸弱、智商低下、品德不佳的人结婚生育;社会精英阶
期刊
也许是你即将要进行一个有着众多观众的演讲,或是正在等待一个很重大的面试,也可能是马上要进行一个决定性的罚球射门,又或许是快要跟你偷偷爱慕的对象见面……种种这些事情都会给你同一种感觉——十分紧张、忐忑不安。  当你对即将要发生的事情感到紧张时,可能就会有一种胃里有什么东西在“翻江倒海”的恶心之感——这种在你内脏里清晰可辨的奇怪感觉,在英文俚语上称之为“胃里蝴蝶飞”,而在中文成语中也有“小鹿乱撞”这样
期刊
喝牛奶多生痰?  当你浑身乏力、鼻涕横流、头晕脑胀的时候,身边总有人会告诉你哪些能吃,哪些该忌口,众说纷纭。有人会说,冰淇淋、奶酪和牛奶等在感冒时都应该统统拉黑,理由听起来有点令人不舒服:这些奶制品会增加粘液的产生,进而加重感冒症状。  每每想起都让我们感到恶心的粘液,在我们的生理机能方面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粘液形成的膜能够对身体很多地方中受损伤的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包括气管、肺、食管和胃,等等。所
期刊
被白白浪费的捐赠器官  在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器官移植已经成功让许多器官衰竭的患者重获新生。但是,长期以来,人体器官供应是个大难题,极其稀缺的器官来源,导致多少人在那长长的器官移植等待名单上蹉跎岁月。  器官奇缺,一部分原因当然是捐赠数量赶不上需求的增长,另一部分原因竟然是:每年有近60%的捐赠器官被白白浪费掉!受目前技术所限,大多数器官在从捐赠者身上切除下来后能存活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一旦没
期刊
当参孙在手术刀下被切除压迫它大脑的头骨上的一个隆块时,它才2岁。后来,关于它康复的新闻上了世界许多报纸的头条。  参孙是以色列一家动物园的一只北非狮。2005年,它被诊断患有危及生命的头骨畸形。现在看来,在狮子中患这种病的,它并非唯一的一例。  世界各地的动物园经常报告说,出生在动物园的动物,死亡率往往较高。它们的死亡大多都与头骨畸形有关。  为了看看这种身体缺陷在人工飼养的动物中是否比在野生条件
期刊
人们在谈论或评价一件事时,经常把事实和观点混淆,导致讨论的问题焦点模糊、面目全非,以至于问题无法讨论下去。如果我们多了解一些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区分与联系,就会有助于我们更理性、更智慧地讨论问题。  事实与观点的分野  事实往往是客观的,比如曹雪芹写了《红楼梦》,这件事就是“事实”,但是每一个读者读完他的作品,看到的是不太一样的大观园,读者对于其中每个角色会有自己的理解、喜恶,而这种理解和喜恶反应的就
期刊
自由,是基本人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18世纪《人权宣言》发表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注重人权,人民自由的保障也越来越大。可是,当科技日益发达,深入人的神经和大脑内部时,人类基本的自由、隐私还能保障吗?  科技对隐私的威胁  某人用手机打电话订海鲜披萨外卖,拨通后接电话的是电脑,它连接互联网,通过大数据“自动查知”该客户的住址、租车信息、信用情况、健康指标等数据,最后给客户建议蔬菜披萨比海鲜披萨更
期刊
一位色盲戴上了太阳镜,好半天他喘不过气,又流泪又激动地说:“天啊,我之前都错过了什么?!老婆,你比之前更漂亮,这衣服真好看!”  这副太阳镜可不是普通的眼镜,而是美国一家公司研制的色盲眼镜。戴上它,色盲就能分辨更多颜色,看到世界原来是五彩斑斓、多姿多彩的。  色盲及其解决技术  其实严格来讲,“色盲”一词使用得并不恰当。一般情况下,色盲不是看不到颜色,而是只能看到部分颜色,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看到所有
期刊
许多男性在追求女性时,都懂得要讨好女朋友的闺蜜,因为这些人的只言片语会影响到自己在女神心中的印象和地位。但是结婚之后,丈夫们却开始忽视妻子朋友的重要作用,不希望妻子的闺蜜评论自己的举止,对妻子的闺蜜充满负面意见,甚至干涉妻子的交友。谁曾想,这样不顾及妻子的闺蜜,最后可能自己受影响。  在美国,355对夫妇接受了一项关于夫妻的朋友对婚姻关系影响力的研究调查,研究人员从1986年到2017年对这些夫妻
期刊
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仪式。非洲原始部落里,人们围着篝火有节奏地跳跃,彼此的感情越来越深。每年新生入校,大学里都要举行一次“迎新晚会”,仿佛只有这样才算真正获得了大学生的身份认可。还有一些宗教活动,时间、地点、形式等仪式内容更加精细。在社交场合,商业公司,事业单位……都有不同程度的仪式。  那么,仪式到底发挥着什么作用?  仪式的凝聚力  一项心理学实验表明,仪式最大的作用就是加强群体成员之间的联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