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批语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k1370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批语,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所进行的综合性评价,可分为眉批和总批两种。眉批,就是从学生习作中的主题思想、遣词造句、语句通顺等方面指出其得与失。总批,是对学生整篇习作作综合性评价。不管是眉批还是总批,都是以提高学生书面表达为目的的。笔者认为写好作文批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发挥批语的示范作用
  
  众所周知,批语是写给学生看的,那么,教师应力求书写正确、规范,而且,批语内容可以直接反映教师的语文水平和文学修养,对学生也是一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批语从形式到内容应注意“认真”两个字,从而在学生中真正起到示范作用。
  
  2 注意批语的启发作用
  
  一则较好的批语,能激起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的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启发和调动,有益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中年级作文教学中有“写一处景物”的练习。有的学生观察欠仔细,只是粗略的写了校园里的几种花,然后写上“我们的校园真美啊!”作结尾。读起来生硬且不具体。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先肯定学生已取得的成绩,然后进一步写:“我们的校园确实很美,你能把这些花的形状、颜色、气味写具体吗?如果加进你美妙的想象,一定会十分出色!”学生看到这则批语,会觉得你是在与他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中受到启发,树立自信心,主动大胆地去尝试。后来,有一位学生这样写到:“我们学校的花坛里种着许许多多的菊花,有红的、黄的、白的……它们有的像仰脸欢笑的‘向日葵’,有的像千变万化的‘火焰’,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斗掩着脸……这些花儿点缀着我们校园,使校园显得更加美丽!”
  由此可见,老师用真诚的批语与学生交流、沟通在学生心目中显得比直接的语言交流更“亲切”,更“热情”。长此以往,学生便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了有效的学习,习作水平逐渐提高。
  
  3 加大批语的鼓励作用
  
  在批改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作文:离题万里但词句精彩,内容空洞但结构谨然,切中主题但语言枯涩……这时,便要求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批语中不能挖苦、讽刺,要允许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去获取新知识,并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多鼓励他们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实事求是地肯定其成绩并加以鼓励。批语中用上“这些语句真精彩,写得多棒!”、“你真行!获取了新的方法!”、“你真是慧眼识珠!”、“你真棒!这篇写作进步了!”这样的批语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用心去写的地方老师找到了,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老师也看到了。从而增强了学生作文的勇气,提高自信心。在其有成功感的基础上,老师再指出其文章所存在的“瑕疵”,学生是很愿意让其文章完美起来的。
  
  4 加强批语的针对作用
  
  加强对学生习作的针对性,有利于学生掌握习作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并对作文浓厚的兴趣。因此,作文写批语时,应切中要害,针对习作中存在的缺点、不足之处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避免使用“语句不通”、“用词不当”、“用词不明确”、“内容不具体”等空洞模糊的语言,要让学生知道什么地方写得不好、什么地方要修改、要补充,能马上发现自己的问题。如换上“这句话怎么写才会更通顺些?”“相信你会有更好的表达方式!”“想一想,一定会想出更贴切的词语!”这样的批语既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又能一针见血地给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让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修改,且从中受到启发。另外,老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注意保护每位学生的独见性,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观点,老师也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充分地肯定和关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相信文章是他们心灵的展示窗,才会在习作中吐真言,纳真情。
  
  5 强化批语的指导作用
  
  一则好的批语,能便学生获得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老师在批语中,应紧紧围绕该作文的训练重点,结合作文的实际,给以切实可行的训练指导。如写一个人物离不开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在习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习作内容在以上几个方面加以指导,重点突出哪一部分会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传神?这样一来,学生作文时就不会束手无策,而是觉得有章可循。
  总之,作文批语是作文教学中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尤其在提倡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老师简短而精悍的批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它能照亮学生心灵,引导学生的写作航程。
其他文献
社会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离不开教育,创新教育将作为一种改革的理念和指导思想,将贯穿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和各门学科的教育之中。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作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平时的语文教育中,笔者通过不断地学习创新作文的理论,有意识地积累各种资料,并在平时的教育中加以体验,不断的改进作文的教法,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借此浅谈一下本人的几点见解。   
期刊
【摘要】为了进一步推进聋校的课程改革,不断提高聋校语文教学效益,我们开展的十一五省级课题《普校教材在聋校的实验研究》,就是用新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来分析目前聋校语文教材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普校丰富的教育资源,依照新课程标准结合笔者在教学实验中的一些实践经验,总结教学中的成功做法,以进一步提高聋生的语文素质,尽可能缩小聋生与普通学生的语言差距,为他们成功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聋教育体系;
期刊
教学目标:  (1)复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2)引导学生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添加辅助线,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设计理念: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应用数学思维方式,观察分析、探索发现规律,使学生学有所值,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切线判定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辅助线添法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题代知识点归纳出知识体系  学生学法:一题多变、一题多练  教学过程:  
期刊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首当其冲,是重头戏。而怎样把孩子领进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使他们在这样一块未经耕耘的土地里,播种自己的想象种子,长出参天大树;让他们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语,真正发挥作文的功能;让祖国的语言丰富他们的思维,让祖国的文字净化他们的灵魂,让经典优美的篇章在他们的心灵里生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读教学历久弥新,个性化朗读更是个性化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它是以不同形式地朗读,不同理解地朗读,融入自己的体验,通过对文本的再创造,从而更好的把握和感悟文章含义。《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让
期刊
现代语文课程的生活化、综合性、跨学科性等发展趋势,使语文课程的结构更加合理并趋于优化,而仅有课程的趋优化,没有教学方法的最优性,要做到既能节省时间和精力,又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是行不通的。对教师来说,要“选择能最有效地解决相应任务的组织学习、刺激学习和检查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来说,要“在学习中合理地自我组织、自我砥砺、自我检查”。近十多年来,世界各国母语教育工作者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和
期刊
随着应试教育的逐渐消亡,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全国各地的考试作文也在悄悄的起着变化。从原来的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到如今的想象作文。想象作文在我们面前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它有哪些类型呢?    1 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可以是一幅图表现一个中心或多幅图表现一个中心。看图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初次接触作文,就是从看图作文开始的。看图作文,是要求我们紧扣图画,按图画提供的思路观察、想象、
期刊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始终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本人的拙见。    1
期刊
素质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谓创新意识就是通过教师的率先垂范和言传身教,使学生养成崇尚真知,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能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很多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1 设计创新型问题    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这个主要阵地的作用发挥好了,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由于
期刊
一篇好的作品,不论放到任何时代,都有其实用性。文如镜子,胜似镜子,它既是历史再现,也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因此,在不同的时代阅读同一篇文章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产生不同的教育效应。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改变教育观念,转换师生角色,敢于放弃那种千篇一律地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教学设想进行学习,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1 先读进去,再想开去    教师在教语文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确引领学
期刊